想咨询一下关于“自己读书”Vs“听别人讲课或讲座”哪种方式更容易提升自己?的问题,大家能帮助我解答一下吗
自己读书及思考更容易提升自己。
自己读书最主要一点是自己读了一整本书,了解整本书的结构及内容,比较容易有整体的知识了解和系统性思考,可以产生自己的见解。
而听讲座大部分是咀嚼过的知识,要么是碎片化,要么是结论性,是加进去主讲人的观点和思考的,知道的只是人家的观点和结论,不利于自己的思考,不利于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故而不利于自我提升。
复旦一教授上课烟不离手,学生们边吸二手烟边听教授讲课,学校知道后不禁止反而默许教授在上课时抽烟,这是为何?
这名教授名叫王德峰,在上大学前曾有着三四年的焊工经历,经过自身的刻苦学习,他成功考上了上海复旦大学哲学系。
本科毕业后,他收到上海译文出版社的工作邀请,与那些学识非常渊博的学者一起工作,同时他也没有放弃读书,而是继续开始研究生的学习。
2006年,他被复旦大学最牛学院复旦学院聘为副院长。
疫情期间,有人将他讲授的《资本论》知识视频发布到网络上,因为他独到的见解,诙谐幽默的讲法,让这个视频火遍全网。
王德峰教授对待同学们也是像朋友一样相处,能够和同学们打成一片,学识渊博得超乎同学们的想象,讲课深入浅出,很能激发同学们对学习的兴趣。
而学生们最喜欢上的也是王德峰教授的课,每次抢着占位置,只要来得稍晚一些,就找不到听课的绝佳位置。
王德峰教授上课有个习惯,上课时必须点根烟,等烟抽完了才准备上课。在课堂上教师公然抽烟,这似乎并不符合教师的形象。
但大学生们都是成年人了,也都有着自己的判断标准,他们之中没有一个人介意教授上课抽烟的行为。
对于他们来说,学习王德峰教授传授的知识,远比吸二手烟带来的害处重要。而哲学也是最忽视肉身、重视精神的学科。
有人也曾经向学校举报,但对于一天到晚都是课的王德峰教授来说,一天都不抽烟简直要了他的老命。
“这是一个习惯问题。不抽烟,思考可以进行,但是进行得不顺畅。”对于众人疑惑他总是上课抽烟的问题,他是这样解释的。
学校将选择权交到学生手中,学生们都表示并不介意教授上课抽烟,最终,学校也默许了教授的这个行为。
王德峰教授自己深知吸二手烟的危害,每每在吸烟之前,都会提示同学们,戴好“防毒面具”,打开门窗,透透气,等抽完了便会继续上课。
2021年10月,王德峰教授正式退休,离开了他学习和工作了31年的地方,但对同学们来说,王德峰教授永远存在他们的心中,不会忘记。
一般来说,教师上课抽烟的行为,的确是不应该出现的,但这却并不应该是评价一个教师好与坏的标准。
王德峰教授学识渊博,才华横溢,能够使学生受益匪浅,对受传者来说,学生也并不介意教室上课抽烟,而是包容教授,与教授共同探讨学术知识,何乐而不为?
作者:小七
编辑:洛子画
资料来源:“《复旦教授上课时香烟从不离手,学校和学生却从不反对,为什么?》”
#人物##打开眼界#
听别人讲课就想上课学习一样,可以节约自己很多的时间,但是听课要有目的,就是为什么听课?要解决啥问题?然后在听课中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没有目的的听课是没有什么用的。学习就是为了应用,没有任何目的的学习和听课,时间长就忘记了,等于做了无用功。自己读书也是同样的道理,没有任何目的读书和摘抄大多数都是无用功,只有有目标的读书才有意义。
当然是听名师的讲座啦!
两种方式各有所长吧,前期最好是自己读书,在有一定知识基础的前提下,在听别人的讲座。但是你不可能永远听别人的讲座,而自己读书却可以受用终身。
其实我非常喜欢给研究生上课。但是上课过程的体验非常不好。不是讲课本身。不好的体验来自各规定、各种监督、各种条条。
我读书读了二十多年,从一个纯粹的学生,到研究生,到博士生,到教授,对一个人在学业上的成长过程,有自己的看法和体验。我很想将这些体验与成长过程运用到我的教学过程中。我希望我的学生迅速成长起来,成为行业或领域举足轻重的专家。
我上课也很愿意投入。我认为教与学是相长的。我相信,凭着我的学生的智慧,我可以通过教学过程从我的学生那里学到很多。事实也的确如此。
多年的教学经历,让我深信这一点。我希望通过我自己的方式与方法,通过我的教学,让学生和我自己,学到更多,得到更多锻炼和提高。
学生不是知识容器,我也不是话筒。通过我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我相信学生学到了不少。不是都从我这儿学的,而是通过他们自己的努力学到的。我只是给他们以指导罢了。
我直接传给我的学生的,只是他们前进的条件之一罢了,并不都是知识,而是态度、方法,还有他们为了达到我的教学要求而获得的那些东西。
无论哪一种对自己的能力来说都有提升:
这两种方式都需要你自己有强大的自律,如果没有强大的资历,无论是自己读书还是听别人讲课,你都无法集中注意力。
有的时候自己读书能够在安静的空间内获得更多的支持,有的时候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不同的人对这两种方式有不同的喜好,偏安静的人喜欢自己读书,喜欢热闹的人可能喜欢听别人讲座。
都重要。自已读书,关键是要自巳知道自巳真正学进去没有。一定要把自巳的自学能力提高起来。听讲座和听学术報告也很重要。这是别人的心得或研究成果,极有利于自巳知识的应用和加深,也利于你今后能深造。既可开阔眼见,又可增长知识,又可改进学习方法,还可学习研究方法。
金色晚霞
2022-11-18这个是因人而异,我是樊登读书会的会员,我相信樊登一定是自己读书的,他的阅读能力太强了,座飞机从北京到上海就能读完一本专业书籍,然后就可以给别人讲,有这般能力谁还听书呢?而我爱读书,确走个阅读能力不强的人,当年《从0到1》多少大老热推,不读完实在都不好意思,但实在太枯燥了,硬着头皮读完,也不得要领。听了樊登讲书之后,我很快就掌握了精髓。我想对大多数人来讲,听书是个提自己的好办法。就一般人阅读的速度,一多两本书就不容易了,而我现在在得到APP每天听本书,再加上樊登读书会上听书,每年听书不少于300本,这是之前很难达到的量。对其中感兴趣的书还会重听三至五遍,还会研读一两本。听书给我展开了一个更大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