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15

在三四流大学当老师,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想咨询一下关于在三四流大学当老师,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的问题,大家能帮助我解答一下吗

11 个回答

  • 良心宝贝

    在三四流大学当老师,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调查了周围很多此类三四流大学里的老师,有两种截然不同的反应:

    第一类,说是个极好的工作,很轻松,每周花十几个小时在上课上,其他时间自由,想科研、干副业都随意。

    第二类,说很繁忙,除了上课,还要搞科研、拉项目、兼行政、带毕业论文一大堆烂事,累到爆炸才拿一点点钱。更别说带的学生能气到你分分钟怀疑人生。近几年学校各类要求越来越多,想躺平是不可能的。。未来老龄化社会,这种垃圾大学将来一定会面临招不到学生,被社会淘汰的状况。

    想问问各位在各种垃圾大学当老师的朋友们,真实的情况究竟如何?该采信哪一种说法?

    补充再讨论一个问题。这种学校规模一般还挺大的,10-20年以后老龄化社会到了,会不会招不来这么多人,也用不了这么多老师了?不知道到时候会怎么对待这批老师,有没有这方面风险?

  • 教育

    本人就在一个三四流大学,压力非常大,工资已经五六年没涨了,并且还把其中一部分拿来做绩效工资。每年考核需要工作量,科研,社会工作都要合格,学生少老师多,定的工作量要求特别高,大家都在抢课,有的还抢不到,考核就不合格。虽然课少,但是年年大批引进博士,抢课就更加严重。而且课时费比之前还降低很多。论文,专利等也不再奖励,收入锐减。大家都很焦虑,没有安全感,都在拼命的争抢,最后收入还都不高。过几年申请上硕士点不知道又会怎样逼老师。感觉就是压力大,没有安全感,更没有尊严,又不知道离开学校自己能去哪里。

  • 岁月如梦

    所谓的三四流大学,应该是那些大专的老师吧,刚好我就认识一位。

    我这个朋友原来是学的机械专业本科,也不是什么好学校,没想到阴差阳错的进了一所中专,这所中专后来阴差阳错的又升格为了大专,算是三四流的大学吧。

    要说感受的话,因为他的学历不高,所以工资也不太高,基本上也没有太多的教学压力,因为学生们的水平都比较差,没有很大的求学欲望,基本上是学完了送出去工作就是。可以有大把大把的时间做自己的事情。

    当然晋升的空间也不大。

  • 秋色宜人

    老师,无论在哪里都是老师。不会因为在清华就高人一等,或者在三四流就低人一等。

  • 淡定自如

    1、老师。

    2、大学老师。

    3、三四流大学老师。

    4、稳定舒服收入高压力小。

  • 淡定生活

    我工作的学校不知道是不是属于这种类型,总之就是刚有几年硕士点,还不是叫大学,全国所谓的排名200几十名。说实话,现在无论在什么样的学校工作都不轻松,一流学校看科研、二流学校看科研和教学、三流学校还是看科研和教学,只是科研基础条件和团队能力跟高水平大学差距很大,但要求一点不少,教学上标准那是比一流二流大学要求更高、程序性更繁琐,但学生基础相对差很多,学生上了大学就开始准备考研,也就是大学成了研究生的预科,导致教学成果很难提高。科研工作量、科研成果那是一点也少不了,也许就是比名校成果差点而已,所以要进高校能进还是进一流高校吧,虽然年轻时候苦点,但至少熬出头了不一样了,而在三四流高校,一样的苦,但是很难出头,开个会啥的你都得低人一等,即使你能力水平还可以,因为平台不一样[作揖]

  • 沉稳如山

    我就是在一所三四流的地方高校当老师,体验有苦有甜,主要如下:

    一、科研压力一般。博士聘期考核条件为一个市级有经费资助的项目+规定数量和级别的中文核心论文(好像是2篇)。科研方面只要满足这几个条件,就可以参评副教授了,当然,这是最基本的条件。但是因为平台因素,申请项目是最困难的一件事。比如说,省级自然科学项目,学校限额推荐到省里,全校十几个学院,一共推荐出去30多项,获批一半左右。惨烈状况可想而知。这几年进了几百号博士,90%的本子都出不了学院。市级项目就更别说了,三四线城市,政府没钱,哪那么多资金支持科研?

    二、教学压力偏大。地方院校往往偏向于基础教学工作,培养目标号称服务地方、面向中国、走向世界。因此比较注重教学质量。主要体现在平时对各科教师的教学活动要很细致全面的要求。比如超过两个班的专业,教务处会要求要分班上课,美其名曰小班精品课,导致即使是同样的课也要讲两次。评职称的时候,有明确的教学成果要求,比如获得教学成果奖(校级二等奖排名前三、省级三等奖排名前五?)、或者指导学生参加省级教学比赛二等奖、国家级教学比赛三等奖等类似的要求。或者自己参加教学大赛获得相关的名次。这些奖都是命中率很低的,且很费时间去准备,很多老师都不愿意去参加。

    三、生活压力很小。教师工资比当地平均3-4千的平均工资高太多了!毕竟是省编制,工资由省厅直接发放;如果双方都是博士,那生活美滋滋得很。时间确实比较自由。假期确实很多!

  • 左岸

    去三四流大学当老师要慎重
    和很多朋友交流,他们困惑于是去一二流大学打拼?还是去三四流大学划水?我国985大学有39所、211大学116所、双一流大学147所,这些算一二流大学[赞]可能会得罪人,但从办学层次上说,其他大学大致归入三四流大学,我感觉要慎入[祈祷]
    一般情况下,入职三四流大学的青椒将会冒着更大的发展风险,主要包括:三四流高校普遍学术氛围差,教师地位低;在三四流大学,个人学术发展更困难;科研经费少,基金中标低;离职困难等等。所以能去双一流大学尽量去双一流大学,除非是想彻底躺平再去三四流大学[呲牙]

  • 黑白

    如果谈收入,三四流还高,就看你的追求。一个好学校,最有吸引力的是学生的眼神,求知欲,这就是差别。好学生,可以跟你笑,跟你讨论,指出你的不足,比如哪个例子讲了两遍。然后记住你的好,不断的请教你,像自己的孩子。你眼睛可见的看到学生的成长,看他们成为社会发展的人才。三四流学校也有好学生,比较少,更多的人,上课走路,完成任务一样的人生,没有进一步的沟通与交流。

  • 沉稳前行

    领导很牛,什么都可以管。包括你上课的教案写法,试卷的分值分布等等。科研方面,领导说要保障实验室安全,晚上不准用电。当然,白天用的时候也必须得到许可。办公室就是领导的私人秘书,领导不走不敢走。学校不给普通老师配任何办公设备,有的甚至没有办公室或者办公桌。年底考核的花样只多不少,所有的政策,文件都是问好点的高校要来的,改改名字就变成本校的啦。所以也会出现发natue奖励多少的条款。学生都非常害怕学工口的老师,但对于上课的老师一般都不太在乎。因为成绩找导员都可以改。如果你啥也不在乎,没有任何理想和情怀,这也算个旱涝保收的工作吧,饿不死发不了财。

  • 教育

    在三四流大学当老师,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目前在一家双非高校教书,背景是985博士毕业,当年做了一站博士后留校未成功来到这间学校工作,现在已经工作十年。
    先说好处。首先在双非高校竞争压力相对较小,科研做得好一些容易出挑。我刚来的时候学院没几个老师做科研,所以很快大家就都知道我科研还不错,在评职称方面就很顺利。
    当然对比在985的同学,他们可能在初期竞争压力相对较大,但后来只要不是太不上进,职称基本上是没问题的。所以长远来看,这也算不上太大的优势。
    重点说一下劣势。首先项目难拿,纵向项目方面,以国家基金为例,申请书写得好即使能够上会,在会评时也很容易被刷,除非运气好碰到熟悉的会评专家。
    本人就有几次上会成绩不错项目被拿下的经历,说起来都是血泪史。其次是人才项目竞争不过好学校的。
    在三四流高校,学生比不上重点高校,成果就很难达到别人的水平,即便是公平竞争,也不一定比得过别人,更何况这里面通常水很深。目前本人已经躺平。
    横向项目方面,看做的方向,工科方向其实还是有些机会的,但是很多项目特别是大企业的,同等条件下都喜欢找名牌大学合作,小学校竞争力肯定是不足的。
    当然有些老师重点做横向,也能够做得很好,开公司什么的。本人这两年开始做横向,也能拿到几个小横向补贴一下课题组的各项开支,以及提高个人收入水平。
    至于说学生素质方面,个人感觉,差的学校也有很多好苗子,如果培养得好也是能出成果的。所以本人非常重视研究生招生,大力宣传只为吸引到好的学生。
    值得庆幸的是这几年课题组培养的研究生有不少成果很好,毕业后也找到了较好的工作,这也算是这个工作带来的成就感。
    但由于本专业博士点刚下来,所以一直没有博士。仅靠硕士科研还是非常吃力的,就算博士点下来了,也很难抢到名额,且生源质量也难保证。
    综合来看,小学校由于平台关系,对个人发展各方面都会有局限。建议后面的同学,不要为了小学校可能提供比较好的初始待遇去选择小学校,要从长远发展的角度考虑问题,有机会的话一定进好一点的高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