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咨询一下关于填志愿,选西北大学地质、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还是吉林大学地质?的问题,大家能帮助我解答一下吗
建议选择中国地质大学
首先介绍各个学校
西北大学地质学系
西北大学地质学系创建于1939年,是全国建系较早、历史悠久的综合性大学地质学系之一。办学至今70余载,群英荟萃,名师云集。地学大家王恒升、谢家荣、中国古生物学科的创始人杨钟健,中国五大构造学派之一的“波浪镶嵌学说”创始人张伯声院士等都曾在此执教,迄今已培养出10000余名地学英才,特别是培养了新中国第一批石油地质专业人才,为国家石油地质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被誉称为“中华石油英才之母”“中国石油战线的黄浦军校”。从地质学系毕业生中走出了8位中国科学院院士和1位中国工程院院士,他们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任纪舜、田在艺、张国伟、翟明国、舒德干、周卫健、高山、张宏福,中国工程院院士赵文智。
地质学系理、工并重,特色鲜明。现有地质学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涵盖5个二级学科)和矿产普查与勘探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有8个陕西省重点学科。地质学科是国家立项的“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2017年9月以国家评审认定方式入选“世界一流学科”建设行列。具有地质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2个一级学科、12个二级学科博士点和12个硕士点,设有地质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现有地质学、地球化学、资源勘查工程、地质工程4个本科专业。2019年12月,地质学、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有2个国家特色专业,2个国家级教学团队,主持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1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共享课3门,国家级精品课程4门,双语示范课程1门。现有地质学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地质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和二氧化碳捕集与封存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早期生命与环境陕西省重点实验室等国家级、省级教学科研平台。
目前现有教职工152人,其中教学科研人员118人,教授(研究员)56人,包括中科院院士4人,国家级人才30余人次, “973”计划首席科学家2人,青年“973”计划首席科学家1人;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9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4人,荣获全国教书育人楷模称号者1人、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劳模)称号者4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1人、全国模范教师(优秀教师)5人。“大陆构造与动力学”团队和“早期生命演化”团队双双入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群体;“寒武纪生命大爆发及其环境演化”“能源盆地油气地质”“ 陆内构造及其动力学”等3个研究团队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古生物地层学课程群教学团队”“晶体光学与岩石学教学团队”两个团队入选国家级教学团队;“基础地质教师团队”入选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早期生命与环境”入选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研究团队。
经过多年的艰苦创业,地质学系在构造地质、早期生命演化、前寒武纪地质、造山带与盆地、新生代地质与环境、含油气盆地地质、油层物理和油藏地质以及黄土研究等诸多方面形成了自己的优势和特色。先后承担国家“973”“863”“攀登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和重点项目、“九五”“十五”科技攻关等国家级项目580余项;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6项,6篇博士学位论文先后入选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地质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两个博士后科研流动均被评为“全国优秀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中国地质大学 北京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是教育部直属的以地质、资源、环境、地学工程技术以及国土资源调查、合理利用与保护为主要特色,理工文经管法相结合的多学科全国重点大学,是全国最早正式建有研究生院的33所高校之一,是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建设的大学。它的前身是创建于1952年的北京地质学院,由当时的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天津大学和唐山铁道学院等院校的地质系(科)合并组成。
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成立于1952年北京地质学院建校之初,是中国地质大学中历史最为悠久、师资力量最为雄厚的学院之一,它始于原北京地质学院矿产地质与普查勘探系(大系)。1991年由一系、二系、三系、中心实验室、地质学史研究室合并组成地质矿产系,1999年改称现名。在60年的风雨历程中,学院形成了重视教学、崇尚科学、求真务实、追求卓越的良好风尚。学院拥有一批德高望重的地学大师,赵鹏大院士、於崇文院士、翟裕生院士、张本仁院士、金振民院士、莫宣学院士、高山院士。60年来,我院培养了大批的高级人才,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20余名,许多优秀毕业生成为科技骨干、教育专家和管理专家,有的还担任党和国家政府部门的领导人。
目前,学院共有教职工123名,其中教授65人,副教授36人(其中博士生导师61人)。外聘的兼职博士导师48人。教师队伍中具有博士学位的占84%,具有硕士学位的占12.8%。一批年轻的学术带头人正在成长,他们中有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教委跨世纪人才基金获得者和国土资源部跨世纪人才基金获得者,有北京市高等学校青年学科带头人和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国家级优秀教师1位、国家级教学名师1位、北京市教学名师4位。教育部优秀团队1个。
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教育体制和科技体制改革的需要,学院初步建成了以地质、资源为主要特色,以理为主,理工结合的学科专业体系。学院目前有古生物学与地层学(含古人类学),地球化学,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构造地质学,第四纪地质学,矿产普查与勘探,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摄影测量与遥感等18个学科,其中古生物学与地层学(含古人类学),地球化学,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矿产普查与勘探,构造地质学5个学科为国家重点学科,第四纪地质学,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2个学科为省部级重点学科。本科招生有3个专业:地质学、地球化学、资源勘查工程(固体矿产)。学院下属7个教研室,包括地层古生物教研室,构造地质教研室,地球化学教研室,矿物岩石教研室,矿床与勘探教研室,遥感与地学信息教研室,第四纪教研室。
学院有地质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3个博士后流动站。学院在16个学科150个研究方向招收博士和硕士研究生。此外根据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11工程”建设总体规划,统筹考虑学科建设、高层次人才培养、重点实验室的配套建设,学院在战略上重点发展地球动力学及全球事件勘查评价与地学信息3个学科群。学院现有在校学生3994人。其中博士生728人,硕士生1329人,工程硕士723人,本科生1214人。
学院在地球动力学、地球节律与全球地质事件、岩石探针与深部过程、成因矿物学与找矿矿物学、成矿系统与区域成矿学、非传统矿产资源发现与开发、地质系统的复杂性、地球化学动力学及造山带研究等方面已经处于国内领先、国际先进行列。近年来,学院教师承担国家973项目、863项目、科技公关项目、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年均发表三大检索文章50多篇。
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前身是1952年东北地质学院建院之初所设三个系之一的地质矿产勘查系,第一任系主任为世界著名古生物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俞建章教授。
1951年,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喻德渊、俞建章、马振图教授等创建了新中国第一所地质学校—东北地质专科学校。1952年,东北地质专科学校与山东大学地质矿物学系及东北工学院地质学系和物理系部分合并,成立东北地质学院,并设立地质矿产勘查系,1957年更名为长春地质勘探学院地质矿产勘查系,1958年更名为长春地质学院地质系,1992年更名为长春地质学院地球科学系。1980年结晶学与矿物学教研室及找矿勘探教研室化探部分从地质系分出与学校中心实验室合并组建了岩矿测试与地球化学系,探矿工程教研室从地质系划归地质仪器系。1984年,由地质系分出沉积岩教研室、石油地质教研室、沉积学教研室以及动力地质教研室的一部分组建了能源地质系。
1996年12月30日经教育部批准长春地质学院更名为长春科技大学。1997年5月,地球科学系与能源地质系合并组建长春科技大学地球科学学院。2000年6月,长春科技大学与吉林大学、吉林工业大学、白求恩医科大学、长春邮电学院四校合并,组建新吉林大学保留地球科学学院建制,同时原文管学院的国土资源系并入地球科学学院。2011年5月16日中共吉林大学第十三届委员会第21次会议研究决定,吉林大学测试科学试验中心业务职能调整,朝阳校区部分并入地球科学学院,命名为地学测试科学试验中心。
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院士)、喻德渊、俞建章(院士)、刘国昌、业治铮(院士)、颜惠敏、郭鸿俊、马振图、张兆谨、张寿常、胡祎同、门凤歧、吴磊伯、胡伦积、董申保(院士)、李志超、张宝政、张瑞田、张贻侠、张秋生等曾在学院从事过教学、科研以及领导工作,对学院的创立、建设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学院现设有6个本科专业;11个硕士点学科;9个博士点学科;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1个国家重点学科——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二级学科为矿产普查与勘探);2个吉林省“十二五”优势特色重点一级学科——1.地质学(包含6个二级学科:矿物学 岩石学 矿床学、地球化学、古生物学与地层学、构造地质学、第四纪地质学、数字地质科学),2. 公共管理(包含1个二级学科:土地资源管理);1个国土资源部重点学科——海洋地质。
地球科学学院除参加依托于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一级学科的国家“211”、“985”工程建设项目外,还负责以地质学一级学科为依托的国家“211”、“985”工程建设项目。
学院现有教职工168名,其中,专任教师113人。教师中,有教授51人(博士生导师35人),副教授32人,讲师30人,中国科学院院士(双聘)3人,俄罗斯外籍院士4人。此外,学院还有唐敖庆特聘教授8人,长白山学者1人,校外兼职博士生导师2人,外籍兼职教授13人,校际兼职教授32人。
教师中有中国地质学会青年地质科技奖金锤奖获得者1人、银锤奖5人,吉林省教学名师2人,吉林大学“十大名师”1人,吉林大学示范教师3人。
目前,地球科学学院设有地质学系、资源工程系、能源科学系、国土资源系和数字地质研究中心,下设岩矿地球化学教研室、构造教研室、地层与古生物学教研室、矿床教研室、矿产勘查教研室、石油地质教研室、油藏工程教研室、第四纪与地理科学教研室、土地资源管理教研室和等9个教研室。有地学测试科学试验中心,下设10个测试室。还设有吉林大学地学基础实验教学中心和吉林大学资源勘查实践教学中心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设有8个基础实验室、6个科研与教学实验室、2个综合实验室;开设课程实验57项、课外研究性综合性实验项目46项、课外实验基本技能训练项目24项。
实验室(测试中心)具有实验面积近6000m2;仪器设备1600余台件,价值人民币3000余万元;藏有矿物、岩石、古生物、地层、构造和矿床等教学、科研标本50余万件;实验室全天面向学生开放。实验室具有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和先进的实验教学理念和教学体系。
承担着“国家质量工程特色项目”3项,现有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吉林省省级精品课程4门,吉林大学“百门精品课程”1门,吉林省优秀教学团队2个。
总的来说,中国地质大学虽然综合实力不如吉林大学,但专业最全,地质专业就业最好,最值得考虑。如果想学习构造地质和古生物则可以考虑西北大学,另外还有南京大学地质专业实力也非常强。
#研究生招生夏令营# 西北大学地质学系优秀大学生夏令营营员名单,地质学是西北大学的双一流学科,培养出了八位科学院院士和一位工程院院士。但由于地质是冷门学科,生源质量一般,夏令营营员只有一个985高校学生,为吉林大学,其余大部分是双非高校。
中国地质大学吧,强专业多。
首先,地大,吉大,西北大学都是挺好的学校。
就地质学来说,在中国排名前五的学校分别是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大学 ,南京大学 ,西北大学 和中国矿业大学。从学术上来说,中国地大肯定是当之无愧的第一,吉大,西北大学也不错。另外,南大的基础地质也是一流的,地大武汉,地大北京,吉大,西北大学,成都理工,长安大学等等都是很好的学校。
另外,报考学校还的看学校的区位和发展势头。
地大北京和地大武汉位于我国首都和华中核心,城市发展前景广阔,后期毕业后留在本地发展肯定是很好的选择。吉大,西北大学位置相对较偏,两校所在地东北和西北在近年来的中国社会发展中有逐渐边缘化的趋势。
其次,填志愿还要看性价比。
总体上西北大性价比最高了,某些专业实力也一点不比地大和吉大差,另外就业也很好。当然你如果看整个学校的综合排名的话,那只有吉大是排在全国前二十的,下来西大排四十多,地大再后面些,理工大比较靠后。如果分数够得话,可考虑报考中国地质大学。
教育
2022-11-06#上了大学才知道的事# 百年名校——西北大学太强了!虽然很穷!经费位列211,双一流高校倒数!但是学校一直都很强!曾经或者一直到现在都很厉害的专业——地质学,经济学(国内最有名的经济学家张维迎,魏杰都是西北大学毕业的),文学,尤其是最厉害的考古专业!和北大的考古,是国内唯二的A+。代表国内最高水平!
北京和宁夏的初中生,都开始预定西北大学了[偷笑][偷笑][偷笑]
而广西的考生,想报西北大学的考古!查了2年都不在广西招生,只能先去考985吉林大学。然后考研再来西安西北大学!这是过来人的经验!
看看各地优秀学子的心声:
北京考生——报考咱们考古专业,高中必须学什么科目?
上海考生——我来了我来了[爱慕][爱慕][爱慕]
天津考生——我马上就要来啦![爱慕][爱慕]
天津考生家长——孩儿如此幸运的被录取了!就像中大奖一样!激动的心颤抖的手!
浙江考生——我19号就收到录取了。应该是今年最早的吧?[得意][得意][得意]
广东考生:2022我来了
四川考生——梦中情校啊![舔屏][舔屏]
四川考生:真的想来!一年后等着我!
云南:我表姐要来你们学校啦!
宁夏学生:2026记得发录取通知书给我!
安徽考生:西大西大你什么时候寄录取通知[快哭了][快哭了]
山东学子——@好友:刷到就是让我俩去呢!
黑龙江考生:建议小西评论区抽人送录取通知[捂脸][捂脸][捂脸]
广西学子——西北大学为啥不在广西招生啊!我喜欢考古!翻了2年的志愿填报都没有[快哭了][快哭了][快哭了]喜欢陕西,西安,西北大学!
然后有一个同样本科没能来西北大学,考研终于圆梦的学姐告诉他:考古本科报985大学吉林大学的考古!好考!考研再来西北大学!必须曲线救国[捂脸][捂脸]
河北考生——等我3年,文物修复和保护等我
青海考生——录取啦!快把录取通知书炫我嘴里!
湖南考生——湖南的我已被录取[看][看][看]
真替考生和家长高兴!那种幸福,也许只有亲身经历过的人才会感受到!祝福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