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06

推免生是专硕还是学硕?_推免生是专硕还是学硕

想咨询一下关于推免生是专硕还是学硕?,推免生是专硕还是学硕的问题,大家能帮助我解答一下吗

4 个回答

  • 国际高中/本科规划师

    部分高校专业全部都是推免生?请给普通考研者留点希望吧

    以前上大学的时候,经常听学校里的老师讲本科选专业,将来考研可以再选择学校。或许这条路在那时是有一定道理的,但是现在已经不适合了。如果高考时没有进入名校,那么在考研时进入名校的难度比高考还要大。如果大学期间没有开挂经历,那么考研时即使再努力也是极难。

    本来考研只是一个生源选拔性的考试,大家各凭本事,谁能谁上。但是如今,随着考研复试分数占比扩大,名校推免生比例不断增长,甚至玩起了不招生或者干脆只招博士的路子。当你大一时就瞅准了某名校的某心仪专业,甩开膀子努力学习试图在考研时再次提升时,却发现该专业已经不招生了,或者说名额少得可怜。

    教育部《202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中第十七条明确写着“凡按规定可接受应届本科毕业生报考的学科(类别)、专业(领域)均可接收推免生,但不得只接收推免生。”意思就是每一个招生专业至少要留一个指标给考研者(非推免)。但是部分高校视教育部规定为无物,在招生目录之中赫然写着推免生人数和招生人数相等(基本上牛校牛专业都有这种现象)。

    当然,守规矩的高校还是大多数,以南开大学2021年研究生招生计划为例,总体看似推免生比例仅占到总招生计划的48.5%,但是基本上都是专硕和非全日制拉低的数据,最火爆的计算机类专业(包括计算机学院、网络空间安全学院、软件学院等)仅仅给学硕和专硕各自留了1-3个名额,这种情况下不是实力自信爆棚的就别去当炮灰了,这难度想想就可怕。

    考研乱象比较多,就是因为有关部门对于考研中的诸多规定比较含糊。比如推免生占比,只有一个全校的大概比例50%?而我们的大学多机智啊,专硕推免生比例低点,非全日制没有推免,这个比例一下子就好看多了。但是对于广大学硕考研者则是苦不堪言,如果有关部门能直接规定到学硕或者所有专业,那么考研难度会大大降低。可能有人会说,普通大学的学生也可以推免啊,是能推免,但是和名校的推免比例比起来真是天地之差,况且有推免资格的高校也有限(全国仅366所)。
    一个最简单的招生计划,虽说有研招网公开数据,但是下面注明了解释权在高校,基本上高校报的计划数为几何都能批,扩招缩招全凭考生运气。研招最头痛的是推免人数,有的高校在公布招生目录时只是基于上一年的拟推免人数,更有高校在报名前还迟迟不公布具体的推免名单,让考生干着急。所以小伙伴们,还是高考的时候努力点,本科学校好点,以后择业考研先不论能力,光是机会上就多了许多。

  • 国际高中/本科规划师

    这个要看自己怎么选了,一般的学校专硕和学硕都接收。前几年是有固定的专硕和学硕指标,现在教育部只给总的招生名额,在推免阶段不再强制要求专硕和学硕比例。但是几乎所有理工科学校招收的学硕的分数都要比专硕高,偏文科的学校专硕的分数和学硕已经几乎不相上下。总体来说,名校的学硕和专硕竞争力都差不多,下面我们来看一下专硕和学硕有什么区别。

    专业型硕士学位(professional degree),是相对于学术型硕士学位(academic degree)而言的学位类型。中国两种硕士学位的存在,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外不存在学术硕士与专业硕士之分。也就是说国外只有一种硕士学位,不管是搞学术研究,还是搞实践的硕士,在国外都是授予硕士学位。

    专业型硕士学位其目的是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并适应特定行业或职业实际工作需要的应用型高层次专门人才。专业学位与学术型学位处于同一层次,培养规格各有侧重,在培养目标上有明显差异。

    学术型学位按学科设立,其以学术研究为导向,偏重理论和研究,培养大学教师和科研机构的研究人员;而专业学位以专业实践为导向,重视实践和应用,培养在专业和专门技术上受到正规的、高水平训练的高层次人才。

    专业型硕士学位教育的突出特点是学术型与职业性紧密结合,获得专业学位的人,主要不是从事学术研究,而是从事具有明显职业背景的工作,如工程师、医师、教师、律师、会计师等。专业学位与学术型学位在培养目标上各自有明确的定位,因此,在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授予学位的标准和要求等方面均有所不同。

    学制不同

    所谓学制,就是你在校的时间。大部分的学硕是三年或者两年半,而专硕基本上是两年左右(当然也有特殊的,比如汉语国际教育)。因此如果想早点工作,一边貌美如花一边挣钱养家的话专硕是个不错的选择,但是相应的时间就很紧,读研期间可能会比较辛苦。

    学费、奖学金设置不同

    大部分专业专学硕奖学金都是大大的有,学费基本上是专硕12000,学硕8000,但是有的学校在专硕的设置上学费高一点,奖学金少一点,如北大,复旦等。但是随着专硕与学硕的力量持平,国家政策的要求,这种现象会越来越少。

    培养方案不同

    顾名思义,学硕与专硕侧重方向不同,学术型硕士的培养更注重理论性,专业硕士则更注重实践性,但有些专业的学硕和专硕会有一些课程的重合,导师也是会横跨学硕、专硕供同学选择,少数课程会有差别,但类别不大,但有的专业会其他学校会有明显分别,这个仍然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有关考博的不同

    此前有一个最大的谣言就是专硕不能考博!这!真!的!是!谣!言!只是专硕不能直博,考博考公务员都不会受限制的!

    毕业证

    正规的学校学硕和专硕都是有“双证“的,学位证和毕业证,目前社会对专硕的认可度也在逐渐提升。

  • 国际高中/本科规划师

    延毕率吓退了不少原本想读博的人,在这个问题上我也很关注,我儿子今年保研,参加了清北的推免生夏令营,有直博的和学硕的,之所以没有报专硕,是孩子自己喜欢做研究。在直博选择上,孩子自己是比较清楚的,因为大二就在北大导师的课题组实习了,跟导师和组内博士都很熟悉了,所在的课题组导师带的博士生,极少数延毕半年,其它的都按时毕业。
    毕业的难度在于论文,因而是否延毕因人而异,理论功底好的,在本科阶段就发表过论文的,毕业是不存在难度的,只是追求更优异的成绩毕业。
    教育本身就是选拔人才,博士研究生的教育更是如此,有思考和自学能力的人,就会是正常毕业的少数人,所以不要盲目被延毕率吓退了。

  • 国际高中/本科规划师

    虽然看起来,推免生占比都没有超过教育部的红线,不得超过招生总数的50%,但是,仔细研究会发现,很多学校把学硕的大部分都用来招推免生,把专硕用来公招,整体上来说没有超过规定,但是很多学硕专业已经剩很少的名额甚至没名额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