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06

我女儿今年考研222分,报的天津商业大学,有什么建议?

想咨询一下关于我女儿今年考研222分,报的天津商业大学,有什么建议?的问题,大家能帮助我解答一下吗

2 个回答

  • 坏人。

    河南一本昨日开录,11点多收到消息,郑大已投档,我和儿子都很高兴,但是妈妈忧心忡忡,担心刚过分数线4分,上不了好专业,将来不好就业。
    我说知足吧,咱的目标就是考上河大,孩子已经超预期了,还吹毛求疵。
    儿子的脸,明显不高兴了,躺了一下午,说是瞌睡,感冒了。
    早上,我刚到单位,信息又发过来了。中国海洋大学提档分578,和郑大一样啊,我们还是太保守了,一念之差,就是985和211的区别。
    我说,中国海洋咱当时已经否定了呀,因为有小语种。要是冲着985去,西北农林科技也是啊。
    妈妈不死心,还有华东政法,只有560,天哪,真是没想到。
    我说,陕师大今年也挺低的,咱最开始还考虑过,担心考不上放弃了。
    每一年报志愿,总会有遗憾,就像是装修房子,等装完了,才觉得这里应该这样,那里应该那样。装修不满意还可以扒了再整一遍,但是志愿只能填报一次。
    报志愿也是项反复争夺的工程。
    最开始,我非常倾向让儿子清一色报法律五院,他性格活泼,能言善辩,我觉得当律师挺合适。考公的话,五院竞争力也挺强。无论是到公检法,或者律师,都是不错的选择,进可攻退可守,收入高,社会地位高。
    但是他的分数,按照往年位次,只能上西北政法,华东政法都勉强,前面几个更不用想了。
    妈妈说,不上211,总觉得亏。于是我和儿子商量后,就将原先定的222队形改成了141,222就是冲2稳2保2,141是冲1稳4保1。
    冲的学校,是儿子自己选择的暨南大学,按照往年最低提档分,相差了5分,可以试试,现在分数出来了587,差了4分没有录取。
    在稳的4个学校里,选了3个211,分别是郑大、徽大和辽大,往年提档分都是相差1分的队列。另外加了个西北政法,因为情难释怀啊,不仅我割舍不下,儿子也非常喜欢,他将西北政法放在了第二。
    最开始的141序列,就是暨大、西北政法、郑大、徽大、辽大和河大。
    妈妈下班回到家,说这不行,第二个学校肯定就录取了,西北政法不是211啊,千辛万苦考了点分数,不上211怎么行。
    儿子爆发了,说开始选的时候你不吭声,现在这不行那不行,早说呀。
    但是,他思考了一夜后,还是决定将郑大和西北政法位置颠倒过来。
    我说,你是基于什么原因调整的?如果是你妈妈的因素,建议你不要调了,如果你有合适的理由,可以调。
    他说,我是这样考虑的。从城市选择来说,西安和郑州都是省会,西安历史底蕴丰厚,但郑州交通商业发达,各有可取之处,城市不用考虑。
    西北政法主要面向西北几省输送人才,而且是律师和公检法,相对来说选择性较窄。而郑大就比较宽,又是211双一流,将来无论是选调,还是考研考博,都更有优势。
    我听了觉得有理,那就换吧!
    换了之后,妈妈好像做了亏心事一般,对儿子说,你可想清楚呀,可不是我非逼着你换的。然后从下午开始,忧虑起郑大来。
    焦虑集中在填报的专业上,前两个能上的可能性不大,第三个人文实验班,她觉得太空了,都不知道干啥的。
    开始后悔起来,还不如报西北政法,至少学啥一目了然。
    我说,既然人家设立了这个专业,如果不行,早就调整了,咱得相信人家的信息源比咱开阔。最重要的是,志愿已经填报完毕,再担忧没啥意义了。
    不成想,现在仍然在担忧中,只不过焦虑转向了,就是觉得报的低了,吃亏了。
    我说,研究这真没啥意义啊!什么事会恰到好处?无论什么事,事后用反光镜看都没有意义。任何事都有让你后悔的地方,现在你是用既定的结果倒推,但选择时,前方有很多不确定性,是需要勇气的。
    与其担忧这些,不如考虑下,中午吃啥饭吧。
    嗯嗯嗯,她点头称是。
    你们家里,有没有一个事事焦虑的妈妈呢?

  • whatsns

    #上海疫情# #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不动摇# 在现代社会,经济发展与民生息息相关。很简单,储蓄花光、饭碗丢失、房贷催命对生活的威胁并不比新冠肺炎要弱——-尤其是当奥密克戎变得相对温和的时候,封控带来的民生之痛就会愈加强烈。
    围绕现阶段抗疫,中央提出了坚持“动态清零”不动摇——前提是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的影响。而后者会被一些极端的、违反科学常识忽视民生的人习惯性忽略。
    自3月28日以来,上海2600多万居民几乎所有人都被限制在家中。这是中国武汉在2019年爆发新冠疫情后最大规模的一轮静态管理。
    这些旨在遏制疫情传播措施令上海的服务业和制造业承压,商店和餐馆被迫停业,工厂关门或限产,货运拥堵情况越演越烈。
    上海是中国经济重镇,2021年GDP达到6800亿美元。上海还是全球第三大股票交易市场,也是对中国大型企业和国际企业最有吸引力的目的地。
    这些措施迫使工厂要么停止运营,要么通过“闭环”操作,即固定的工人留在工厂,以保持生产线的运行。但由于官方对采购材料和运输的限制,工厂即使“闭环”运转也受到影响。
    报道称,富士康旗下子公司鸿腾精密科技透露,该公司在与上海接壤的昆山的一家工厂一直处于闭环状态,只能以60%的产能运行。
    拥有最大集装箱港口的上海由于港口工人短缺而出现严重的卸载延误。同时,由于缺乏足够的卡车将货物从港口送到本地加工厂,很多船只被滞留在海上。
    据彭博社的航运数据,截至4月11日,上海有222艘散装船在等待,比一个月前增加了15%。
    上海及周边的长三角地区形成了中国汽车、电子产品和半导体制造的关键集群。如果政府延长封锁期,供应链中断的风险将进一步增加,该地区的企业可能会耗尽库存。
    世界银行上周将中国2022年的经济预测降至5%。
    经济学家警告称,4月的宏观经济数据不容乐观。严格管控将导致更多商业被关闭,居民面临失业和储蓄消耗殆尽的困境,损害国内的消费需求。
    据中国海关总署公布的最新进出口数据,今年3月中国对外出口同比增长15.7%,进口总额则略有下降。
    中国对美贸易顺差达到321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加50%。
    由于进口几乎没有增长,中国的全球贸易顺差激增243%,达到474亿美元。
    因为上海的大多数企业因为封城而被关闭,南方的制造业和贸易中心广州也在从严管控疫情,未来对经济增长尤其是外贸一定会造成明显冲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