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06

读研期间可以去国外大学交流吗?一般学习几年?

想咨询一下关于读研期间可以去国外大学交流吗?一般学习几年?的问题,大家能帮助我解答一下吗

4 个回答

  • 秋意浓情

    小时候,老人常说“学什么不重要,关键是做什么”,而我的经历真的印证了这句话。本科在北京大学学的是印度尼西亚语专业,研究生保送北京大学东南亚学研究中心,博士到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咬着牙学完教育学。最终,跟教育这个“成就人”的事业纠缠了近二十年,目测还会无限期继续,直到生命不允许。表面看,我从求学到职业和事业的探索路径是曲折的,但正是这种“曲折”让我认识到了教育的真实面貌— 受教育不是为了谋生,而是生命成长的一部分,没有终点。正是这样的视角转换,让我在引导学生成人成才的过程中,更注重培养来自内在驱动的学习力,而不仅看升学这个结果。
    很幸运的是,我的工作允许我跟成千上万的中外校长、老师、家长和学生近距离接触,不断实践、验证和加深对教育的思考和认知。这样的职业路径与其说是刻意选择,不如说是兴趣加偶然。我和两个姐姐在从上学到事业的转换上,都走了很长一段时间的“弯路”,甚至可以说是“黑路”,因为我们没有方向,也没有视野,只能靠直觉、机会,带着点乐观精神,横冲直撞,摸索前进。虽然我从一个小县城走出来,上的都是国内外的名校,也有幸周游了小半个地球,但我一直处在不断学习、不断反思、不断分享的状态中,因为害怕辜负了前半生走过的珍贵的弯路。每个人都有与生俱来的天赋和使命,只是有些人更幸运,早早找到了激发自己天赋的使命,而有些人也许终生都在错位中生活。一个孩子是否成才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并不仅取决于家长的教养方式。只是,如果一个家长陷入负能量的魔咒,那么孩子也许就会长成那个被家长不断描绘的模样,完成一个“自我实现的预言”,最终,你反复说的话变成了孩子生命中的“诅咒”。当然,反之亦然,如果你经常说积极正面的话,那也会成为现实的预言。所以,我必须想办法让家长们从焦虑的泥沼中挣脱,多听些美好的故事。我对“学习动力来自哪里”“优秀的孩子是怎样养成的”“有成就且有爱心的人有什么特质”这种话题特别感兴趣。先说明一下,我理解的“优秀”和“有成就”的人,是兼具成就和德行的人。每每遇到一个有故事的人,我都会刨根问底地追问他们的成长故事。
    这本书探讨不同家庭和教育背景的学生是如何拥有强大的自主学习力的,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自我成长三个方面展开阐述,讨论广义上的“学习力”——学什么、怎么学、为什么学。我希望学生们来自不同的地理区域,接受不同的教育模式: 他们有的在国内接受完整的基础教育,在国内就读大学; 有的选择到国外接受大学教育; 有的小小年纪到国外从中学上到大学; 还有的是在国外长大的华裔。总之,我们是在一群五彩缤纷的名校学子成长故事中寻找值得借鉴的共同点。我也希望学生们作为主笔,有细节有总结,有成功经验有失败故事,把自己鲜活地呈现在读者面前。为了找到不同类型的学生,我写好了邀请函,发给近百位学生和家长,还有近三十位来自全国各地的校长,邀请他们推荐优秀学生。经过一次次的电话沟通,最终选定十六位学生,其中的五位学生家长和一位校长也参与了本书的写作。从地理区域方面说,这些学生有来自江苏、浙江、广东、上海、新疆、青海、内蒙古等省、市、自治区的,还有在美国、加拿大长大的华裔学生。他们的教育背景有传统中国公立学校、中国民办双语学校和国际学校、美国寄宿中学等。他们的家庭背景也各自不同,家长的职业有工人、农民、国企干部、企业高管、教师、民企老板等。他们中有的为了更好的教育资源,小小年龄背井离乡; 有的成长在单亲重组家庭,自强不息; 有的历经挫折,依然充满信心; 有的凭借惊人的毅力,克服重重挑战; 也有的在温室中长大,品性纯良。总之,他们会分享自己在成长过程中家长教育、亲子关系、学习动力、兴趣爱好、待人处世等方面的经验和思考。组编策划这本书的过程给了我更多关于教育的思考。
    在这本书的完成过程中,我得到了很多人的无私支持,他们是(排名不分先后):万科双语学校顾问校长陈舒女士、浙江省浦江中学陈建浦校长、呼伦贝尔市中心城新区新海中学庞英军校长、山西汾阳中学武松校长、青海湟川中学郑颂校长、协和高级中学陈洁妮校长等。没有他们的引荐,我无法接触到这么多不同家庭背景的学生。在此,一并表示诚挚的谢意。也感谢原民办进华初中副校长王旭华女士对于部分文章的修改建议,优你教育的学生丁宁和傅楠对于英文文章的翻译、排版和修订的协助。
    畅读本书,你一定会被书中生动的小故事吸引,也会发现这些学生的共性是什么。我相信每一位打开此书的人都会收获不一样的感动。愿我们在书中看见生命不同的生长形态,对教育充满信心!
    黄兆旦 2021 年10 月6 日
    自驱型学习力——名校学子成长手记

  • 风华依旧

    别人家的辅导员:烟台大学新生辅导员闪亮登场,个个都是美女,而且还是高学历,这届学生有福了!
    8月25日,烟台大学的新生辅导员集体亮相,其中大多数都是美女辅导员,而且还都是高学历,简单看了一下,都是研究生以上学历,就读的既有国内的大学,也有国外的大学,专业分布也比较广,有法律、艺术、思政、设计、土建、国际关系等。
    对此,很多网友表示羡慕,觉得自己毕业早了,不然也可以遇上这些高学历的美女老师,但她们看上去都很高冷,也很年轻,能做到和学生之间的沟通无障碍吗?
    个人觉得,当好高校辅导员有两点最重要:
    1、要有责任心,能将学生的事情放在心上。
    2、要有原则性,面对所有学生都能保持公平性。
    只有做到这两点,才能真正赢得学生的喜欢和支持,相信她们都可以很出色,大家觉得呢?#大有学问##头号周刊#

  • 沐馨

    谢谢邀请,我们经过研究提出以下观点,希望能够解决您的问题。


    读研期间是否有机会去国外大学交流,需要具体看你选择的这个研究生项目是否有和国外大学合作的资质,是否给学生提供出国交换的机会。有的学校两年或三年读研期间,可以选择一学期或一年去国外的合作大学进行交流学习,学费是否免除、及是否能拿到国外大学的学位需要根据项目具体规则而定。


    出国交流无论对于知识的扩充、还是眼界的开拓,都是十分有价值的。国外的教育体系、思维培养方式以及语言生活环境都和国内有很大不同,出国交流有利于自身成长和丰富履历。特别是如果毕业后有去外企工作的打算,出国交流是有很大帮助的,很多外企并不看重你是否有海外学位,有出国交流的经历就足够了。


    总之,出国交流是很有意义的选择。如果有相应的机会,建议去国外看看,在各方面都会很有帮助的。

    京领新国际长期关注中国公办大学、民办大学、海外大学、国际学校,提供大量优质原创内容、资讯,欢迎关注。

  • 点石成金

    下图是38所985高校本科生出国留学数据,有机构预测,2022年,我国将有83万人出国留学。之前我分享的本科生出国留学,研究生回来,反其道而行之,很多人没理解到这个点,觉得出国就是水,怕被人说,国外那么多顶尖大学,水吗,比清华北大好的大学多的是,考取也相对容易。
    .
    今天我给学生报考志愿,经过三年的折腾很多学生也就二本的分数,想上一个好点的二本都很难,只能上一个民办的,有的甚至还没上本科线,或者超了几分,这样的分数非常尴尬。我建议就是去俄罗斯读本科,一年也就两三万,而且还是比较好的本科。本硕一起5年多划算,高考分数这么低,以后考研竞争压力大,不一定能考上研究生。
    .
    对于离高考还远的家长,我觉得可以很好的规划上国外一个名牌的大学的本科,回来再读研。我再把具体理由讲一下:
    .
    1、在国内,要考上清华北大非常难,天赋不够的话,即使家里有矿也解决不了,考上985的概率不到1%。对成功家庭而言,让孩子就读于世界名校,相对来说渠道反而更多一些。事实上,成功家庭比一般人看得更远。他们不但关注孩子的就业,更关注孩子的思维发展,关注孩子的格局与视野。
    .
    2、同样的智商与勤奋,考取世界名校的几率比985高几倍。2023年QS世界大学排名前200名中国仅占8席,其考取难度堪称世界之最。
    .
    3、本科阶段出国留学,免于18年的应试教育内卷,可以腾出时间接受综合素质教育。国内高校严进宽出,大学4年躺平毕业;而国外大学宽进严出,留学期间面对学习生活双重压力,为将来就业或升学起到很好的衔接作用。
    .
    4、师夷长技以制夷,本科阶段更适合交流文化和思想,研究生阶段偏于学术和课题,人脉圈相对单一。
    .
    5、闭关锁国只会被动挨打,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政策的深化,高端人才往往具备三语或四语能力以及综合素质。
    .
    6、世界名校本科毕业选择升学的话可进可退,回国读研的话往往具有更大的优势,外语往往可以免修。
    .
    7、国内大学的知名专家学者往往忙于学术和科研,不怎么从事本科教学,国外大学相反。
    .
    8、欧洲(除了五眼国家)大学大多数免学费,只需要支付生活费和注册费,随着人民币汇率走强,留学成本不一定比国内高,如果考虑学区房等因素,总体费用恰恰具有更高性价比。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