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05

河北考生想到南京学财会专业,南京农大和南京审计怎么选?

想咨询一下关于河北考生想到南京学财会专业,南京农大和南京审计怎么选?的问题,大家能帮助我解答一下吗

3 个回答

  • 秋水共长天

    #2022高考季#南京审计大学和江苏财会职业学院上了热搜!近日,南京审计大学与江苏财会职业学院联合培养项目引发了很大争议,起因是南京审计大学与江苏财会职业技术学院开展了审计学的联合培养项目,考生可以凭借较低的分数报考南京审计大学的王牌专业,而且毕业后符合条件的可以颁发和本部一致的毕业证和学位证,不带“联合培养”字样。
    南京审计大学审计学专业的学生当场哭晕在厕所。此次“4+0”联合培养项目虽然在本科批次录取,但是投档线肯定要比本部投档线低很多,南京审计大学的审计学专业录取分数线都是超过很多211院校、直追985院校。对于江苏财会职业学院的部分学生来说,无疑是捡了个大便宜,除了要去连云港生活学习之外,物超所值。
    江苏财会职业学院官方公众号也指出是根据省教育厅相关政策开展本次联合培养项目,政策是合规的但是不一定合理,甚至不公平。正如南京审计大学的审计学专业学生所说,凭什么有些考生就可以降低几十分就可以学习王牌专业,而且拿的毕业证和学位证和本部没有任何区别,自己考了高分报考南京审计大学的审计学专业,意义在哪里?
    联合培养项目之前就有,并不奇怪,江苏不少本科院校都和高职院校开展了联合培养项目,但是基本上都是普通专业,像南京审计大学拿出学校的王牌专业进行联合培养的还是少见,是何原因?吃瓜群众直呼看不懂。
    当然,有一个原因就是南京审计大学响应上级政策,拿出满满的诚意带一带高职院校,增加高职院校的曝光率和吸引点,通过降分录取王牌专业招揽优质生源,这对江苏财会职业学院后期发展也有好处。但是也不至于说非要拿出王牌专业,用其它专业开展联合培养也可以,而且笔者认为联合培养项目的学生毕业证和学位证加上“联合培养”的字样才合理、公平。
    各位对此怎么看呢?

  • 教育

    昨天有朋友咨询我,江苏财会职业学院和南京审计大学联合办学的事。4+0,就是4年全部在职业学院读,0年在南审大学读,毕业颁发南京审计大学全日制本科文凭,还是审计这个王牌专业。这就和有些学生放弃211直接读南审一本审计一样的结局。这自然让人觉得不公平了。

    我特意请教了一个大学教授朋友,听她一番分析,我才恍然大悟。

    其实这种办学并不是新生事物,以前是初中起点的5+2本科,实行十多年了,前5年在高职院校读书,后2年到联办的本科学校,毕业拿联培的本科学校学位证。在苏州一度也蛮吃香的,还有中考达到最好的四星高中的学生报这种。

    现在是延续到高中起点的高职院校联办,教学全部放高职内,拿本科学校文凭。这种学生更接地气,就业不会眼高手低。

    一直传闻要有一批本科学校职业化,可能就是南审这类吧。那些非联培的本科生,绝大多数眼高手低。用人单位还真可能宁愿要这种联培的学生,肯从基层干起。

    现在国家就是在加大力度培养职业院校的学生,有一技之长,走高级蓝领之路。看看目前的就业形势,一千多万大学生毕业后都不肯去工厂,都想坐办公室拿高薪,使得内卷越来越厉害,大批卷不过名校优秀硕博生的普通大学生,面临毕业即失业的窘境。

    现在职业大学也能拿本科文凭,也能去企业拿高薪,自然能吸引不少学生分流过去。

    职业院校和重点大学走的是两条轨道,培养人的目标和重心不同,以后工作岗位也不同。像德国,两手一起抓,白领和蓝领都有前途,都能发展得很好!而我国未来几十年,也会朝着这种模式发展。

    所以我早就预估到这种情况,未来最可悲的年轻人是几头不着落的一群人,拼学历吧卷不过名校硕博生;拼技术吧又比不过职业院校出来的高级蓝领;拼吃苦耐劳精神又不如农村或大山里的苦孩子……今后他们才是最尴尬的一个群体,靠什么生存与立足于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

  • 沐馨

    联合培养引发不满!近日,南京审计大学因为联合培养的招生情况引发不满
    起因是南京审计大学在招生时将其王牌专业审计学放到江苏财会职业学院专科院校进行联合培养。并且颁发同本部完全一致的双证,并不会格外标注。这种做法引发了南审不少学子的不满。众所周知,审计学是南京审计大学的王牌专业,生源一向优质。部分外省生源质量堪比985。然而现在可以少考一百多分上南审的王牌专业,且依然是公办的学费,颁发与本部完全一致的双证,这让不少辛辛苦苦高分进南审的学生抗议,认为这种行为造成本部学子认可度下降。
    联合培养这几年渐渐火起来,不少高校都有同专科的联合培养。受限于专业的环境和师资等问题,联合培养的分数肯定比不上本部分数,这是正常的。为了更吸引考生报考,许多高校都不会在双证上注明联合培养,这本无可厚非。因此从过程来看,南审的行为并没有明显的违规之处。
    当然合规不代表就做的好。一般高校进行联合培养都是拿本部相对较差的专业去给专科培养,哪有南审这样直接把最强的生存的审计专业拿出来的。因此南审学子质疑是否存在因人设岗的违规行为也能理解。寒窗苦读四年,却和少考许多分的人拿一样的双证,怎能让人接受。
    不过话又说回来,南审学子其实也不必过于担忧。联合培养已经存在多年,不少高校都有,不注明双证也有先例。且联合培养也是在本科批次录取,也要过本科线才能填报,只是相当于学生借专科的地方就读。今年联合培养分数线过低也是因为第一次考生不熟悉报考热度低,所以今年上岸南审联合培养的考生也可以算一种变相的捡漏了。毕竟本质上联合培养也是填志愿的考生自己的选择,是本部的学生,不能因为分数低就不承认。不少名校都存在断档而让部分学生捡漏的现象,这是正常现象,不必过度解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