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咨询一下关于人类学和民俗学的分野在哪里?如何区别?的问题,大家能帮助我解答一下吗
人类学:是研究人类本质的学科。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人类学特指体质人类学,以人类的身体的生物学特性为研究对象。广义人类学包含四个方面:文化人类学、历史人类学、社会人类学、语言人类学,是以人类的各种社会行为为研究对象。在我国比较常见的是文化人类学。
民俗学:是研究某一个社会团体的信仰、风俗、口传文学、传统文化及思维模式的学科,用以阐明这些民间习俗在历史中的发展演变现象。
从定义上来看,民俗学是文化人类学研究的一个小范围,人类学含盖的范围更广。从方法上讲,民俗学比人类学更具体。人类学是从整体上研究人类的社会活动,比如经济、宗教、工具、民约等,凡是构成人类社会活动的各方面,都是人类学研究的范围。而民俗学,仅以人的活动习俗为研究对象。
谢邀!在地球上除了动物、植物、生物等学外,人类学是广义的抱括多方面的学科之定义,那民俗学则主要体现在民间习俗、风俗、陋俗、良俗、善俗丶恶俗等先天与后天的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混合之俗之定义!不过今天我回答了,明天我就忘得想不起来了!
人类学和民俗学的分野在那里?如何区别?
这是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
作为世界古老的学科人类学专业,从19世纪诞生于欧洲大学至今,可以清晰看到人类学的研究范围和内容,已完成了包括历史文化人类学、社会政治人类学、生理性别人类学、体质生态人类学、语言信息人类学等五大学派。人类学与文化学、考古学、宗教学、社会学、生物学、心理学、民族学、田野调查、信息语言学,交互最广的综合性社会科学。当代大学所设的人类学专业是从生物和文化、社会民族多元化的角度对人类进化和发展过程规律全方面研究的学科群。
一。历史文化人类学。
由人类学之父英国的爱德华.泰勒所创立,《原始文化》(泰勒),《金枝》(英.乔治.费雷),《文化的解释》(美.格尔茨)、《人类家族的血亲和婚亲制度》(摩尔根)等等文化人类学研究领域的专著出版和巨大影响,奠定了历史文化人类学的脉络发展和研究方向、学术地位与学术成就。
二。社会政治人类学。
《马克思文集》《恩格斯文集》《社会人类学》(默尔克)等等哲学思想名著的出版,深刻影响人类学。特别马克思、恩格斯的唯物主义辩证法对人类学的社会性(原生家庭)、人类学政治性的原生组织结构理论等等影响巨大。标志着社会政治人类学的研究进入新纪元。
三。生理性别人类学。
《沸洛尹徳精神分析论》、《梦的解析》(1899年)、荣格的人格集中无意识、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法国著名作家波伏姓《第二性》(1949年)等等心理巨著出版后,影响下所诞生的重要的人类学(生理性別人类学)研究的流派之一。
四。体质生态人类学。
19世纪,以英国著名的生物学家达尔文《物种起源》为标志的生物进化的学说,从生物的变异性、遗传性、自然选择生存竞争的考古证据,论证了人类起源与生命自然界的多样性与统一性,己深远影响和渗透到人类学的研究方向和内容的方方面面,人类智化过程与生物界的生物多样性的共生、共存发展“血缘”关系的体质生态人类学由此兴起。
1894年顾拜旦在雅典举办了人类社会的第一届现代奥运会后,发现了世界不同人种、不同民族的运动员,体能成绩与体质特征存在巨大差别,和对运动体能潜力的差异、人类重大的遗传原生疾病的研究,诞生于体质生态人类学派。
五。信息语言人类学。
工业文明后,人类进入了信息文明,随着人类信息社会的快速发展,电话、电脑、互联网,人工智能、教育的发展、智力语音交互平台的开发等,所形成的当代最火的信息语言人类学,所研究的内容和方向代表了,当今的人工智能和大数据产业的发展方向。
人类学与民俗学交叉性:
总之而言,人类学的历史文化学派的历史唯物观点与田野作业考古采集是同源同宗,与民俗学研究有交集,有交融的。对民众的原生文化、地缘文化、神话传说、田野文化、社伙活动、民间祭祀仪式、节气习俗、巫术图腾、偶像(神灵)崇拜,民间歌谣、舞蹈、信仰宗教,有交集和共同、共生、共存的文化根源,与人类的文化基因有传承有传递的关系。
人类学与民俗学的分野:
在于人类学研究更广泛更全面,随着如社会政治人类学、生理性别人类学,语言信息人类学学派的发展方向,与民俗学的“文化属性”发展出现了方向性与路径性的分野和区别。
“人类学专业”本科、研究学习可选择如下学校(国家重点王牌专业科学)
国内。
1。中国人民大学人类学专业
2。北京大学人类学专业
3。中山大学人类学专业
4。厦门大学人类学专业
5。中央民族大学人类学专业
6。武汉大学人类学专业
7。复旦大学人类学专业
8。吉林大学人类学专业
9。上海大学人类学
10。南开大学人类学
国外:
1。英国杜伦大学、牛津大学、剑桥大学
2。美国哈佛大学等。
二。民俗学(中国民间文学)国家重点学科王牌专业的名校有:
1。北京师范大学民俗学
2。北京大学民俗学
3。中央民族大学民俗学
4。中山大学民俗学
5。华东师范大学民俗学。
6。西南民族大学民俗学。
(吴新坚原创出品)
人类学和民俗学的分野在底层架构与日常习得的交界处;区别人类学和民俗学最简单粗暴的办法分为三步,一是看性状或现象能否遗传,二是看分布的空间尺度,三是看性状或现象持续时间。
如果把手机比做人,手机硬件、固件和预装软件归人类学;手机被用户安装了一大堆应用后,归民俗学。
当代人类学通常划分为文化人类学、考古学、语言人类学、生物人类学四个分支,可见与身体硬件和底层文化有关。其中一部分研究对象是可以通过基因遗传的,另一部分研究对象表现为空间分布广、持续时间长、相对稳定的特点。
民俗学研究的是风土人情、风俗习惯、生活方式、传统技艺、方言口语等约定俗成的现象。同一民俗社群的规模相对小得多,也很容易发生变化,移风易俗完全不是难事。
在每个人的现实生活中,可以这样区分人类学和民俗学。
如果追问自己的头发为什么是黑色的,为什么说东北普通话,为什么认为仁义礼智信是应该恪守的,为什么相信百善孝为先,为什么小心保护别人和自己的面子,这些事问人类学家。
如果想了解土葬为什么改成火葬了,2019年春节放炮的少了,清明街道为再乌烟瘴气了,供家谱的很罕见了,东北白酒销量减少了,正月也有人剃头了这些事,可以问民俗学家。
发现原有很多民俗已经消失,也发现有新的民俗产生的情况,但新民俗实在是弱不禁风,民俗似有被大统一的可能。
教育
2022-11-04人类学是研究人类的体质特征、文化特征及其演化和发展规律的学科。由希腊文意为“人类”的Anthropos和意为“学问”或“科学”的logia组合而成。由于不同的传统,不同国家对人类学的界说不完全一致:在美英等英语国家,人类学指研究人类体质及文化的综合性学科,强调既要研究人类的生物属性,也要研究人类的文化属性,这样才能体现人类学的整体性。在欧洲大陆的德、奥、俄等国家中,人类学指研究人类体质状况及其发展变化规律的学科(含对灵长类的研究),为狭义的人类学。195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一份有关社会科学设置的报告中指出,民族学、文化人类学、社会人类学在研究对象和范围上大致相同,人们也易于接受包含民族学、民族志等在内的文化人类学这一名称。以后,大多数国家都采取人类学包括文化人类学和体质人类学等学科的分类,并延续至今。
民俗学研究民众文化生活的传承现象,探求其本质、功能以及发生、发展、变化、消亡规律的一门学科。传承现象之于民俗,指民众在长期社会生活中共同创造的、广泛流行的、同时被当作某种规范而遵循的习惯。这些习惯在物质生活、社会生活和精神生活中大量存在,并随历史的发展不断演进、变化,但又表现出一定的稳定性和较为恒久的生命力。
人类学不仅研究人类的文化属性,也要研究其生物属性,比民俗学所包含的范围要广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