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02

家族出一个博士后难吗?

想咨询一下关于家族出一个博士后难吗?的问题,大家能帮助我解答一下吗

7 个回答

  • 闯出一片天

    非常难。即使现在很多人都说大学生已经满街走,但是我国的本科生总数占人口比例也没有达到5%,这还是在扩招的情况之下。

    今年硕士招生大概是110万左右,也就是说占当年出生人口的5%.这是硕士,博士每年只有那么几十万,那就更少了。

    我想说出一个博士除了学习非常困难,我是想要毕业不容易之外,我认为还有一点是不可忽视的,那就是非学习方面的影响,一个人从七岁进入学校开始学习,到22岁大学毕业顺利之后,25岁硕士毕业,就算读了5年,那博士毕业也已经30岁了,古人云,三十而立博士在很多人看来是高不可攀的,似乎读了博士毕业拿到这个学位之后,就走上了成功的道路,是人生赢家,但其实真不是这样的,因为博士绝对就业其实并不困难,但相对就业就很困难,因为毕竟读到了博士嘛,真一个月五六千的工资很多人是不会干的,因为花了这么精力,花了这么多的金钱,好不容易读了一个博士,想要一个更高的工资,这当然是可以理解的,那么问题来了,高工资的好岗位毕竟只有那么一点,竞争实在是太激烈了。

    这就导致博士的就业也并不容易啊,在这种情况之下,很多人就会打退堂鼓。

    所以也经常能够在网络上看到一些劝退的文章,奉劝读博士的人一定要考虑清楚,其实各行各业都不容易,人活着本来就不容易,生命的过程就是一个奇迹,每一步竭尽全力,这其实才是正常的。

    一个家庭想要出一个博士,除了要在学习上非常过硬之外,在经济方面包括心理因素都是一个不可或缺的。

  • 最美

    做什么都是有成本的,博士、博后确实很难,不过现在扩招,人数众多,总不能不让毕业、出站,那标准可能就会有所改变。博后出来,年龄已经35岁左右了,大部分青春年华都禁锢在书本、实验室,科研一线,紧张的学习、工作,没时间娱乐,顾不上谈恋爱、帮不了家庭,真是太辛苦了,还不算正式工作,后期的就业还要有压力,你说出一个博后难不难?没有一定经济基础支撑,有几个有耐心坚持的。这些人大部分肯定是精英,为国家强盛付出的太多,向他们致敬!希望国家能给他们一定的经济支持,生活上多些关心。

  • 坏人。

    赚钱这件事和努力毫无关系,甚至有时越努力越不幸,拥有辨别能力地投机取巧,抓住机遇,乘风起飞,才是最重要的。

    其实上学也是,很多top2的博士后也不富裕,并且最后得了精神疾病心理疾病,出身,金钱和渠道,才是最重要的,住在10万一平方的人大附中学区房的人和穷乡僻壤考过来的命运很难一样。

    最主要的是家族的助力。
    是自己的家族。
    甚至不是夫家,或者朋友。

    那也都是外人。

  • 黑白

    不难,首先明确博后不是学位而是一份临时工作,博后是博士的延续,大部分博士如果有好的工作选择一般不会去做博后。现在就业编制紧张大部分较好的单位都会要求入职的博士先做一期博后,算是考核期,如果满意给你编制,不满意让你走人。现在演变出来的各种特聘、预聘、准事业编都是博后岗位的变种,名字好听一个意思。这事趋势意味着国家人才流动性加大,长远看对国家和社会是好事情,表面人才过剩时代即将到来,良禽择木而栖,更多的人会自我规划人生事业发展不会因为编制一生拖累。厉害的人都是年薪制,合同制或者按照项目时间而定。

    言归正传说下难不难的问题,首先考上本科,这个是前提,国家年年扩招,这个本科已经没有什么稀奇得了。再说硕士,一样的道理。硕士毕业很多学校不需要发论文,比如中科大,而且唯论文论的破除表明这种趋势会继续加大。所以硕士毕业难度整体下降。

    最后说下博士,明年国家讲扩招博士扩招至十万人,这意味着博士含金量在迅速贬值。我个人认为这不继续国家掌控整体教育水平,而且借着破除唯论文论的东风,很多学校开始不要求博士发表论文,但是有没有给出替代的考核方案,这是教条主义翻身的表现,以后有可能会出现很多水博士,只要应酬的好,导师领导欢心就能毕业,继续拉低整体博士水平。

    就目前的工科博士情况而论,一般要求两到三篇较高水平论文加上专利等等,平均4-5年可以毕业,还是有难度的,当然这受制于太多因素不能一概而论。博后的问题上面说了,不再赘述。

    综上所述,出一个博后不是很难,而且以后会越来越简单。我认为这只是一个人生选择的问题,而且客观讲,博后并不代表你的人生是光辉的,相反,国内目前这种对待学者的氛围,博士博后远没有网红明星让人羡慕。个人认为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合走学术这条路,而且这条路并不好走,没钱没势,清心寡欲才能勉强生存下去,这就是国内博士博后的现状。慎重选择!

  • 金色夕阳

    首先告诉你,博士后不是学位,是博士毕业后的一种工作。

    中国解放后至今。共有博士90来万,现存大概80来万,中国14亿人口,你说难不难。

    博士绝对是一种稀缺资源,更需要“伯乐”而人尽其职,要想发挥其最大能力,和单位体制分不开的。

    认为现在博士遍地走,那是头条看多了。

  • Zhang123

    学到博士后的程度,不仅要靠勤奋,还要有天赋,更要凭机遇。

  • 教育

    本科:聊城大学
    硕士:西北大学
    博士:中国人民大学
    博士后:清华大学
    这个看着“不太年轻”的小伙子,从二本一路逆袭到清华,父母还都是普普通通的农民。
    寒门难出贵子,寒门原是指古代没落的贵族。但现在,人们用寒门这个词更多是指的出身于农民等贫苦家庭的孩子。什么小镇做题家,往上翻三代可能都是农民,但一定有一代人做出了艰苦卓绝的努力从而改变自己甚至整个家庭或家族的命运。
    他是山东人,接受采访时表示,他的父母都务农,除了高考之外,对他影响最大的就是考研,把眼光放长远一些,他属于自己比较有想法的,所当你明白了自己要做什么的时候,你才能够做一个长远的规划,就像诸葛亮跟刘备讲的那个三分天下,在他出山之前就已经规划好了,往往是在你最绝望的时候,你的新的希望也在孕育当中,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