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咨询一下关于非全日制研究生就业遭歧视?非全日制等于本科生、课程水、混学位,是真的吗?的问题,大家能帮助我解答一下吗
其他行业不是特别清楚,教师行业确实如此。
有兴趣的话,可以看看招聘简章,大部分都会直接标注需要的是全日制研究生,非全日制简历筛选就会被淘汰。虽然你读非全也挺累的,该学的重要内容都学了,但是没有跟在导师身边深刻体会,和全日制的还是区别挺大的。朋友工作期间读了个在职的,在我们单位认,去了新单位之后就不认了。所以,从社会需要,就业这个层面上来讲,全日制的可能更好一点。
现在的就业歧视真的是无处不在,一本比二本好,211,985比一般一本好,双一流更好。记得我们那年毕业找工作,要求高中是在重点中学读的,非重点不要。人才太多,以后的标准只会越定越高,如果打算进公司之类的,要面临被别人挑选,还是全日制吧。如果以后打算自己发展,那就没什么,反正你自己说了算,不是吗?
以后第一学历更重要了,研究生逆袭也变得更加艰难了!2022年多所学校停招或者缩招学术型硕士和全日制硕士,甚至有学校都开始不提供住宿,考上的研究生要自己在外租房住,这其中就包括京城某大名鼎鼎的高校。
这其实是国家在调控高等教育的发展。可以说,在向西方国家看齐,有学术能力的推荐直博。西方国家很多都是Bachelor直接到Phd,Phd读不下去转成MPhill。中国的博士相当于西方国家的Phd,学术硕士相当于MPhill。国内的专业硕士学位则相当于西方国家的Taught/ Coursework硕士,这类型的硕士偏于实际应用,取消全日制很合理。目前,从国内博士申请审核制改革也看的出来,国内在向西方国家看齐,提升直博比例。也就是说,学硕不是不招人,人家只要推免生,不要参加研究生招生考试这种。这是向欧美学习,欧美很多硕士都是career- oriented。
某大学不提供研究生学生宿舍,网友愤怒了,一开始就不要招生:
一是一味地扩大规模;
二是就业越来越困难,含金量相应降低,大家心知肚明;
三是学校硬件跟不上。社会进步了,学校的学习条件反倒更差了。
事物都有两面性。从另一个角度来看,非全日制研究生会越来越好的,比如在职的工程硕士,MBA和MPA等。希望国家多关注一些非全日制研究生政策的完善和优化,引导改变社会对非全日制研究生的歧视。目前,非全日制毕业生受到的歧视和不公平对待太多了。
#学硕# #专硕# #研究生报考# #研究生# #研究生招生# #202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预报名开始啦#
非全日制研究生与全日制研究生到底有何区别?
非全日制研究生与全日制研究生的区别
1、招生对象、报考人群不同
全日制研究生:应届生、往届生都可以报考,但主要面向应届毕业生以及未工作的往届生。
非全日制研究生:同样也是应届生、往届生都可以报考,但主要报考人群是在职人员。
2、专业选择上有所不同
全日制研究生:几乎可选择所有的专业,包括学硕、专硕。
非全日制研究生:只能选择部分专硕专业。
备注:
不管是全日制还是非全日制,工商管理、公共管理、旅游管理、工程管理、教育硕士中的教育管理专业、体育硕士中的竞赛组织专业必须满足本科毕业3年,专科毕业5年才能报考。
另外,法律硕士(法学)专业不接受跨考,法律硕士(非法学)专业不接受本科专业是法学的考生报考。
3、上课时间不同
全日制研究生:采用全日制授课方式,上课时间一般是周一到周五。
非全日制研究生:采用业余制授课方式,上课时间多是周末、节假日、寒暑假集中授课。
4、学费不同
全日制研究生:一般学费为8000一年,但部分专硕学费高于学硕。
非全日制研究生:非全学费几万到十几万不等,部分名校的管理类专硕(如MBA)学费高达几十万。
非全日制研究生与全日制研究生的相同点
1、毕业即可获得双证,且具有同等的法律地位与效力
从2017年起,教育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按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两类分别编制和下达全国博士、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
全日制与非全日制研究生毕业即可获得院校颁发的双证:即学位证与学历证。其学历学位证书具有同等法律地位和相同效力。
2、培养方案一致
2017年改革之后,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考试招生依据国家统一要求,执行相同的政策和标准。
通知还明确规定,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实行相同的考试招生政策和培养标准。所以非全日制研究生与全日制研究生采取相同的培养方案,并且师资力量一致,不同的只有上课的时间。
3、都参加12月国家统一考试
无论是全日制研究生还是非全日制研究生,都将参加12月的国家统一考研初试。所以考试难度一致。
4、社会认可度高
国家教育部明文规定,不得歧视非全日制研究生。
教育部印发关于做好2021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通知指出,要确立正确的就业导向。推动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率先扭转“唯名校”、“唯学历”的就业导向。在招聘公告和实际操作中,毕业院校、国(境)外学习经历和学习方式(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不作为限制性条件。
非全日制研究生学历在就业时也有很高的社会认可度。
今天的非全研究生和以前的工程硕士完全不同。这是正规考进来的,大部分是应届毕业生,学习积极性还可以,和正常研究生培养质量相比,差距并不明显。
不少人认为,专硕含金量不如学硕。压减学硕、扩招专硕后,反而会加剧学硕报考的竞争。
说专硕含金量不如学硕,这里的专硕大多是指非全日制专硕。客观上讲,非全日制专硕学生在奖学金额度和就业竞争力等方面不如学硕学生,不过大多数非全日制专硕学生是在职人员,所以他们对此并不很看重。
对于全日制专硕,不少学校专硕和学硕的奖学金等待遇没有区别,国家政策也明确用人单位在招聘时不得歧视专硕学生,而且专硕的就业方向和学硕不同,因此在就业竞争力上两者相差不大,专硕和学硕的歧视没有那么明显。
当下研究生招生仍然供不应求,有心读研的学生,会根据自己的竞争条件来匹配能够进入的学校,以及专硕或是学硕。
因此,只要国家政策、学校和社会用人单位对专硕、学硕同等重视和对待,选择学硕或专硕对大多数学生来说,还是能够通融和接受。
其实专硕歧视背后,是专硕快速发展带来的问题。国内高校学硕和专硕培养同质化问题比较严重,尤其是工科几乎没有区别。
专业学位硕士强调操作能力培养,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专业学位作为扩招重点,对专业实践基地、校外导师的数量和质量都要求颇高。
现在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高校专硕扩招或新项目上马,需要大量有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客观上讲,现在不少高校教师的职能结构和工作经历,还达不到专硕教师的要求。
#考研人数462万##考研专业院校咨询##考研人加油#
这个问题按照国家的规定,二者没有什么区别。两者的含金量是相等的,但是从各方面教师的队伍建设上来看,有很大区别。
请注意的事,在现实生活中,全日制优先是不争的事实。不信你就去看看、国家行政、事业、企业招聘要求就知道了。
现在在某些学校,全日制的专硕也遭到了歧视,不仅提高学费,而且还不安排食宿,更别说什么非全日制了。
国家现在非常重视科研人才的发展,全日制的学硕也就成了培养重点。
在现实生活中,可能有如您所说的这种情况。这是因为学校是培养人材的地方,从正宗理论学习到实习是有一整套规化的。这里有一个自学成材和一个虚假学历,混在一块短时间内很难分清,造成用人单位岐视,在有条件时最好还到学校细统的去学习,有句俗话说的好,砍的没有旋的圆。当然任何事都不是绝对的。为了消除岐视可以先向用人单位展视自己的夲领,由其是那些虚假学历需要取缔,在学历至上的年代,虚假学历害单位,害社会,也损害了人们的诚信。
这个事情从两方面来看。主要如下:
我们国家以前教育资源有限,但社会上有大量的人想通过高等学习机构来提高自己的知识,技能。 后来还有一部分未考上大学的学生通过非全日制的学习来获得高等文凭。 在这个过程中,除了学习能力、时间、精力等因素,学习态度影响了学习结果。大部分人学习结果和全日制学生相比要差一些,加上有些教育机构只为求财,对教育结果评价要求不高,导致很多人学后有名无实,这是混文凭的源头。
公众对脱产教育的结果的判断大部分是对的。 但大多数公众错在不应用部分判断结果错误地扩大到全体(即以偏代全,偏见的源头)。 不是根据每个个体的实际情况(能力,学习结果优劣)来评价。 导致低估部分实际学习有进步,甚至优异的人。
无论那种都反映的我们这个社会对学习结果和能的评价出现严重错误,脱离实事求是这一客观标准。
按照国家的规定,两者的含金量是相等的。
但是、请注意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全日制优先是不争的事实。不信你就去看看、国家行政、事业、企业招聘要求就知道了。
现在在某些学校,全日制的专硕也遭到了歧视,不仅提高学费,而且还不安排食宿,更别说什么非全日制了。
国家现在非常重视科研人才的发展,全日制的学硕也就成了培养重点。
其实无论是什么研究生毕业,关键还得靠实力。
坏人。
2022-11-01现在的非全全部被应届生占据了,国家本来的想法是提高在职人员的水平的。。。。分数越来越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