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0-31

本科双非,考研考到上海师范大学,三跨。就业如何?本科考研都是双非,值不值?

想咨询一下关于本科双非,考研考到上海师范大学,三跨。就业如何?本科考研都是双非,值不值?的问题,大家能帮助我解答一下吗

6 个回答

  • whatsns

    任何选择都不能用值得或者不值得来评判。

    时间会告诉你答案~

    上师大强弱不必说,你选择了它自然有选择的理由,当下能说服你自己接受这个选择,就是好的值得的。

  • 教育

    【要不要跨专业考研?】
    某位网友的留言:
    我是民办二本护理专业大三学生,因为讨厌护士这个职业,喜欢法律, 所以打算跨考三线老家双非法硕。父母说我不切实际,过于理想主义,劝我本分一些,不要好高骛远。并给我安排了本地最好医院的工作 希望我本科毕业直接去做护士。但我本身能言善辩 思维缜密 喜欢交流 不适合技术型岗位 适合交流型岗位。看到法硕就业现状有被动摇,想请教下,能否给我一些建议,谢谢。打扰您了。
    我的回答:
    您好,我从三个角度分析下您的问题。
    第一,喜欢法律和您从事法律职业是两回事情。不论是从事公检法还是律师,法律工作其实很枯燥的,并不像很多人想的那样光鲜亮丽。
    表达能力对于法律工作者而言,确实很重要,但法律思维才是最重要。
    很多人可能受影视剧的影响,对法律工作者有刻板印象,能言善辩,滔滔不绝,这样的场景在现实中,基本不会出现。
    建议先详细了解下法律工作,特别是基层公检法和律师的工作状态,再决定自己是否是真的喜欢法律。
    据我了解,大部分人并不是一开始喜欢法律,然后才走上法律工作的道路,而是误打误撞,进入这个行业,然后尽其所能想把这份工作做好。大部分行业,枯燥、乏味才是正常状态,只有偶尔才有高光时刻。
    第二,在选择专业时,确实要考虑考虑自身的性格特点,但除此之外,还要考虑自身的竞争力。能言善辩、罗辑思维较强,这是您自己的感觉,还是别人给出的客观评价?感觉往往最不靠谱,你感觉自己是外向型性格,这并不代表你有能力应付复杂的人际关系。
    其实,和人打交道的岗位有很多,比如销售类岗位、人力资源管理类岗位等。销售做的比较好的,并不全部是能言善辩的人。
    你自己的性格特点,能否成为你的核心竞争力,这才是关键。一定要考虑清楚,自己的独特竞争优势是什么?而是不是凭着感觉走。
    第三,跨专业和好高骛远没有太大的关系。跨专业难度确实比较大,但只要你想清楚,一步一步往前走,最终肯定能达成目标的。好高骛远更多是来自于对自己自身能力和外部环境的误判,要么是高估自己的能力,要么是低估外部竞争的激烈程度。
    跨专业和转行,听起来很美好,但大部分人最终以失败而收场。就拿法律硕士来说,如果你已经考过法考,英语也不错,有英语六级或雅思托福成绩,顺便考个法律硕士,确实是不错的选择。或者,你本科学的是计算机、电学等理工科专业,对法律也感兴趣,在学好本专业的同时,顺带跨专业考个法律硕士。
    再或者,你对财经类感兴趣,考过法考,读个法律硕士,然后再考个税务师、注册会计师,毕业以后走内审或合规、非诉等方向。不能只看到别人成功跨考,别人轻松转行,而是要认真分析下,自身的能力和外部环境。#教育听我说#

  • 最美

    两财一贸分数大滑坡原因分析

    两财一贸近些年本科招生掉分比较明显,究其原因有四条:一是财经类专业在计算机的大火和医师公的大稳反衬下,不是那么香了,本科就业基本没啥好工作,不是坐柜就是客户经理,社会地位不如二本考公;二是就业两极分化,好工作门槛极高,高端就业岗位一般是名校硕士起步;三是财经类专业考研一直是肉搏战,保研率高的985性价比凸现;四是两财一贸有个共同特点,考研双盲,简直就是双非学生的沃土,本校学生不得不与当年高考分数比自己低100分的双非考生厮杀,本校生很受伤,学校这种轴操作极大降低了三所学校的就业质量,因为高端金融就业最看重出身,特别是本科出身。

    高考财经热退潮是有深层次原因的,首帖简单的流水账式写了写感受。看到吧友讨论比较热烈,又深入思考了一下,补充两条,欢迎轻拍。
    1、金融行业竞争加剧,挤压从业者舒适度
    财经专业的火爆是伴随国内金融业的急剧扩张,股份制银行招商、兴业、光大、平安、华夏、民生、中信分支机构迅速在全国布点,城商行、农商行改制上市,且跨区域发展,社会民间资本小贷公司遍地开花,保险公司更不用说,多如牛毛,国企改制上市、科创企业直接上市融资又使证券业蛋糕越做越大。市场急剧扩充带来的第一后果就是财经人才的吃香,待遇丰厚,跳槽不愁下家,财经类专业从加入WTO到2015年是最辉煌的时刻。然而,市场蛋糕的增量速度达不到市场机构的增容速度后,增量竞争变为存量竞争,就是互相挖墙脚,从业者的岗位舒适度迅速变差,三大运营商是同样的状况。高分考入财经名校毕业到银行网点做柜员、客户经理,买方市场到处求人,不如一本二本考公进入政府机关、事业单位,收入在当地工薪族平均值以上,虽然也是社会服务职能,但是独家生意,别无分店,社会地位和工作舒适度不是市场充分化竞争的金融业可比的。
    2、社会全面信息化,计算机赋能冲击传统岗位
    计算机已全面渗透社会各行各业,金融业也不例外,科技赋能是金融业的新的挑战,看谁能抢的先机,前端的客户体验,包括自助设备、手机APP,量化交易、线上功能的开发需要科技,中后台风控的数据模型比传统方式更稳准狠,这些都需要大量计算机人才,高端的行研更喜欢用复合型的,理工科逻辑思维能力和专业知识背景更受金融用人单位欢迎。
    所以传统财经类专业遇冷不是偶然的。

  • 教育

    不是太值得,既然考研了,为什么不选择一个211或双一流呢,在现在研究生日益扩招的今天,研究生未来会越来越多,可能将来评判研究生水平,985,211或双一流或许将成为一个重要标准,三个之中占一样,心中不慌

  • 秋水共长天

    国内考研VS出国留学读研综合分析(一)

    近年来考研的人数逐年递增,每年的人数都在创新高,2022年的报考人数更是达到了457万人。23年预计将突破500万。如此内卷的原因,
    1. 是想通过考研考进名校;双非跨进985;211
    2. 通过考研获取更高的学位提升就业竞争力;
    3. 目前就业压力大,找不到理想工作。通过考研来暂时逃避就业的压力
    4.想通过考研去实现自己的学术追求

    出国留学

    在考研人数暴涨的这几年,很多同学看着国内考研的竞争如此激烈,转而选择了出国留学。但需要综合考虑,未来就业,留学费用,语言等因素。

    国内考研与出国留学到底如何选择?

    一、时间成本

    国内考研
    在大陆地区的研究生根据学习时间可以划分为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两种类型,根据类型可以划分为专硕和学硕两种类型。
    1. 全日制的专硕学制一般是两到三年,比较注重技术技能的培养。
    2. 全日制的学硕学制一般都在三年,注重培养教学科研方面的人才。
    在国内读研的同学们在这两到三年期间,正式课程大约只有一年半左右。很多同学会利用剩余空闲的时间来找工作或是准备自己的毕业论文。

    出国留学
    国外的研究生分为授课型硕士和研究型硕士
    1. 授课型硕士是很多同学都会选择的类型,学制通常是一年。
    2. 研究型硕士通常是在导师的引导下,对自己选定的课题进行研究,对学生的独立钻研能力有一定的要求,学制一般是两年。
    学制时间非常的紧凑,也能让选择留学的同学相比在国内读研的同学更早的就业。

  • 闯出一片天

    完全值得,人最重要的是认识自己,你现在是考上了才这样想,如果你当时报的高了没考上怎么办?你是不是有勇气再去二战?并不是每个人都能考上985,绝大多数都考不上,上海师范大学研究生院在市中心,学校实力也很强劲,qs,软科都是前百,实力绝对可以,值得上。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