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01

村里出了第一个大学生,但是是二本院校,能办酒席吗?

想咨询一下关于村里出了第一个大学生,但是是二本院校,能办酒席吗?的问题,大家能帮助我解答一下吗

8 个回答

  • 秋色宜人

    其实办不办酒席更多的是出于自己的考虑,不必过多地考虑别人的眼光,现在农村已经不同已往,像我们这里就是去当个兵都办酒席的,买台4车还兴师动重去买礼花庆祝一下,考上大学在现在来说虽然不算什么多大的事情,但这也是已经十年寒窗苦读而取得的成果。相对于当兵和买车来说应该更隆重一些,不过最终的决定还看自己的想法。

  • 沉稳之选

    在我国农村,有一种乡间文化,就是谁家有喜事,总会办酒席来表示庆祝,同时也方便接受乡人的祝福。家里出了大学生,对任何农村家庭来说,都是极大的喜事。不论考上什么类别的学校,只要能够考上,就代表了家里未来有改变的希望。这就是喜事。既然是喜事,就要热热闹闹。所以办个酒席,欢乐一场,并没有什么不合适,更不要在意什么一本二本。况且孩子未来有没有出息,或者出息多大,与一本二本并没有必然的关联,重要的还是在于孩子的自身努力。当然,酒席的规模和质量要量力而行,切不可硬着头皮大操大办。须知,办酒席的根本在于热闹,在于庆祝,也趁机增进乡邻感情,不要纠结于贺礼的多少,否则适得其反。

  • 岁月悠长

    村里小孩高考三百多分上专科,大摆升学宴四十桌!
    最近老哥有点忙,因为从事流动酒席生意!临近开学,不管考上一本二本专科的,几乎都要办酒席,少则十几桌,多则几十桌上百桌!
    金榜题名,摆宴庆祝无可厚非!可是到底怎样界定金榜提名呢?985还是211?或者所有的大专院校都是,反正现在估计谁也说不清了吧!
    当然上专科办个酒席,亲戚朋友互相聚聚也未尝不可,只是总有那么一点点尴尬,对吧?
    不知道我说的对不对?你们那边有这种风气吗?

  • 董沫然

    #考个二本要不要办酒席# 在农村考个二本,到底要不要办酒席?相信这个是很多做父母的很纠结的问题。因为堂弟的女儿考了个二本,今天在村里办酒席。由此我想到了自己的儿子今年高三,明年万一考个二本,要不要办酒席?我本人的意向是不办,一个二本有什么好炫耀的?其实办酒席不外乎有这几个目的。
    一是向外界炫耀一番,认为自己的儿女这回出息了,给自己在亲朋好友和村民面前长了脸。其实这事要我说一个二本还真拿不出手,这个确实没什么好长脸的。
    二是收回点人情事故成本,毕竟自己平时也送出去不少礼金,借这个机会收回点礼金。说好听点是办喜酒,说句不好听的话就是借此机会收割一波韭菜,大家不要喷我哈,话是难听点,但话糙理不糙![笑哭][捂脸]
    三是小孩的谢师宴,小孩大了也有他的朋友圈,不办 酒席在同学面前好像有点抬不起头,说不起话一样。中国民间本来就是一个着重人情世故的社会。
    今天有村民们笑着说,明年吃我儿子的酒。我说他要是考个二本,我就不办了。他们说你儿子在尖子班不是成绩还可以吗?我说在尖子班,自己不努力没用。现在居然把手机带到学校去了,说他也不听,我也没办法。未来是蛇是龙,全靠他自己的造化了,我不做预估。
    大家觉得考个二本,到底该不该办酒席?
    #农村酒席# @头条生活家

  • 金色夕阳

    办酒席很正常呀,只要自己立身正,不以敛财为目的就可以了,正常人情往来,亲朋好友也是各尽各心,毕竟快乐是需要分享的!

  • 墨香

    村里一女孩400多分考起湖南某二本学校,她父亲在农村摆宴席庆贺。我随礼200,很多人在外地打工,由于疫情和没时间回来。但该随礼的都随礼了,前后摆了12桌酒席,如果年底大家回来的话估计有20桌酒席。
    我帮忙记账收礼,最后这家人礼金加起来有4.7万多。抛去七八千的酒席钱烟钱,应该赚了4万左右。农村办喜事,除了结婚,其他喜事百事都有赚的。。
    想当年,97年,我以初三全校第三名,全班第一名的成绩考入长沙。我爸也摆了酒席,记得当时有5桌酒席,爸爸杀了一头猪,把初中老师和比较亲的亲戚和邻居都喊来了。不过我爸爸不收礼,一分都不收,因为他骄傲。
    我还记得,那时候农村到镇上虽然有马路,但都是土路。那天学校大概七八个老师包了一个拖拉机来我家的。
    一晃25年过去了,时代变了,如今喜酒太多了,升学宴,参军宴,生日宴,满月酒等。

  • 教育

    村里出了第一个大学生,但是是二本院校,能办酒席吗?

    我觉得办不办酒席,不能说能不能办,因为没有任何法律法规或者风俗习惯来给你定这个规矩,办不办酒席,还是自己说了算。


    在以前,升学办酒席是挺隆重的,我在小时候见识过一次。在我很小的时候,能读大学的人不多。在我们村,很多人连初中都没读完就去打工了,包括一些同龄人。在那个时候,能上大学真的是天之骄子,无论是在我们村也好,甚至在全国都差不多,更不用说农村了。我刚上小学那会,村里有个大哥哥在镇上读完了初中之后,考上了中专。那时候我也不知道中专是什么,反正他们家大摆筵席,搞得很隆重,毕竟我们村能读完初中的都不多。那时候那个小哥哥是去广州读中专,他父母估计也不知道中专是什么学历,聊天的时候就说是去广州读大学。后来到我上初中之后,才知道中专跟高中时同等学历的。在那时候,上个中专也办酒席其实也能理解。一个是本身能上到中专学历的人也不多,能读到中专也是一件好事,二是后来听人家说,在那个年代能考上中专的也是挺优秀的学生。那时候的中专跟现在的中专不一样,现在的中专只要你想读,基本上都可以去读的,以前的还要考试,择优录取。


    现在大学扩招了,上大学比以前容易多了,所以现在感觉上大学是一种必然事件,没有什么好奇怪的。我读大学那会也没有办酒席,也就上学之前一家人吃顿丰盛一点的,然后就出发了。后来村里上大学的人,也没有听说说要办酒席,可能都觉得上大学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没必要搞得那么隆重。上大学就跟小升初,初中上高中一样,跟以前没法比。


    至于题目问到的,是村里第一个大学生,只不过是二本,能不能办酒席。我觉得想办就办,不想办就不办,要是家庭条件不太好的,我觉得不办更好,把办酒席的钱用在大学生活当中,这样可能会更好。


    另外还有一点,题目的问法感觉有点觉得二本不太好一样,其实每年能上一本的学生又有多少?每年只能上三本跟大专的又有多少?另外还有一些连大专都录取不到的又有多少?我觉得能上个二本也不错,起码已经在当年考生当中排在比较靠前了,可能我是个学渣吧,看得有点低。

  • 董沫然

    就是啊,只要想办什么理由不行啊。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