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咨询一下关于大学里面的二本学校是否有必要设立研究生院?的问题,大家能帮助我解答一下吗
注水后的研究生就象扩招后的本科生一样,越来越不值钱。长此下去,大部分本科生将被迫考研以提高就业身价,算不算一种浪费?将来遍地是研究生,就象现在本科生泛滥一样!
完全没有必要,相反可将二本以下的大学全部转成高等专科院校,培养国家需要的专业技术人才。
没有必要。研究生培养必备的条件如下:高水平导师;相当规模数量的实验室;充足的科研项目;良好的生源。二本院校搞这些,不如直接投降,成为985、211学校的分院算了。
当然有必要了,不管是任何阶层、任何团队、任何社会、必须存在竞争,通过竞争,或者是竞争的环境,使人人有压力,从而变成动力,促进学生们奋斗,从而成为人才。
从另一方面说,学生考上二本学校,也可能是一时没有发挥好,或者是有别的问题,通过考研刺激,或者是研究生示范带动,努力上好四年本科,挖掘出个人才能,获得进步。
姜子牙八十岁还是钓鱼翁,甘罗十二岁当宰相,周瑜十三岁领兵,所以说二本(三本)更应该设立研究生院,为大器晚成的人提供一些机会。
孩子参加高考,大多十七八岁,很多方面没有成熟,考类不好也没什么,国家、社会更应该给他们一个机会!
避免重点院校研究生不招二本(三本)学生!学生没有考研出路,进而混毕业证,没有进取心,无所事事,混天天,多半成为社会负担。
需要,不但要提高研究生的数量,而且更要提高高中生和本科生的数量,提高整体国民素质是强国之根本。
可参照美、德、日教学经验,包括中国的台湾地区,大学的数量和研究生比例很高,受到高等教育的机会很多。
现在有些地方孩子们升高中都比较难,提高中、高本科、研究生的数量是非常必要的。
调整23初试科目的院校:
#考研择校#
西南大学:位于重庆、211、国家重点学科、中国大学百强榜进步榜排名第66位。总的说来,硬件设施很好,师资也不差,师范、农学在211中较为领先,生物还是一流学科,但理工科比较落后。其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材料与化工(085600)专业变更为材料工程(085601),考试科目《材料与化工基础综合》变更为《材料科学基础》。
厦门理工学院:本科办学历史十来年,靠着厦门打头的校名,以及建校时到近几年才出现第三家公办二本高校的可能有的优势,当地对它的教育资金的投入也还行。其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技术和软件工程专业课调整为408。经济与管理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初试专业课科目调整为813统计学。
十分有必要。
孩子二本学校,专业是城乡规划,考研也是一个双非大学的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如果能找到工作,有必要去读研吗?
多点实际技术才是王道
二本本科生有必要加入实验室吗?
我目前读大二,学的专业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我们学校是西北某末流二本学院,平常就天天在宿舍摆烂,虽然也没挂过科,未来打算考研,对未来挺迷茫。听说学校新开了一个人工智能相关的实验室,我们学校说那个实验室是就业方向的,让考研的不要去说什么浪费时间,那个实验室有一个项目是去检测心电图然后去智能诊断身体的健康状况。但听说加入实验室后挺忙的,平常不上课的时候都要求尽量待在实验室。
心里想:二本实验室会不会是单纯当免费劳动力啊? 但是转念一想,这总比啥经历都没有要强 。现在就就很纠结,想问一下有必要加入吗? #考研#
个人认为二本学校没有必要设立研究生学院。一、研究生就应该是精英中的精英。既然你没有考入一本就没有必要再去考取研究生。因为你可能不具备那样的能力。二、在二本学校设立研究生学院,可能严重透支了这些学生的时间精力和财力,弊大于利,有资源浪费的嫌疑。三、也不是说只有考取了研究生才能搞研究,才会有发明创造。是不是这个理?
首先,中国式教育需要符合国情。阶梯建设,分层施教,高等院校都要有各自特色,才能满足自身生存之道。其次,全科人才对职业发展有限,需要更多有专长的学生满足企业之需,同时学历也是基本前提。最后,所以有必要二本院校设立研究生院,能尽最大可能挖掘学生特长,服务于社会,抒写美好人生。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教育
2022-10-14目前二本院校有招硕士研究生的资格的不少,但大都未设独立的研究院,一个是招生规模不大,二是招生导师有限,专业水平和能力也不会太高。还是不设研究生院好,否则水平不高水分更多[打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