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咨询一下关于山东财经大学和南京财经大学哪所实力更强?,山东财经大学和南京财经大学考研难度,山东财经大学对比南京财经大学怎么样,南京财经大学和山东财经大学哪个更好,南京财经大学与山东财经大学比较,南京财经大学和山东财经大学考研哪个好,南京财经大学vs山东财经大学,南京财经大学好还是山东财经大学好的问题,大家能帮助我解答一下吗
说实在的,财经类院校只要不是顶尖的那几个,其他的怎么选择只看一个事情,就是你在哪就业。如果你在济南这种地方就业就是山东财经大学,如果你是在南京地区就业那就南京财经大学。
为啥要这样选呢?最简单的一个因素就是你学财经基本上是想去银行之类的金融机构,能数得上金融机构一定都会和当地比较好的财经类院校有联系。因为总少不了麻烦这些学校里面的老师,学校的老师也在本地区有很强的人脉资源,而且你往届的学长学姐也都会通过这些资源去就业,就可以很容易的发现一个区域里面很多校友。我所在的吉林省里面,吉林财经就是一个例子,这个学校以前是银行的干部培训班,吉林省里面的银行不少领导都是这个学校的,一进去一聊学校立马就近了很多,也会有很多能帮到你的东西,而且在校实习很多时候学校老师能给你安排的妥妥的。
有人总是拿山东财经大学与南京财经大学来比较,认为山东财经大学非常强大,其实这样比较目前已经无意义。
是的,从过去历史来讲,山东财经大学可以秒杀南京财经大学。因为山财是由实力很强的山东经济学院与财政学院合并而成的,而南财只是个南京粮食学校演变而来的。无论从学校规模、财经专业性、学校主管部门还是从学校历史方面来讲,南财都是微不足道、可以忽略不计的。
但是,从现实与未来发展方面来看,南京财经大学更有发展前景。1、从这几年招生分数来看,南财明显高于山财。2、从区位优势方面来讲,南京明显优于济南。3、从就业方面讲,南财很少有人找不到工作,就业率很高。4、从发展速度来看,南财远快于山财。5、从全国排名来看,山财虽然排全国247名,比南财目前288名靠前一点,但这点差距在南财由江苏省管支持的情况下,会很快追赶上的。
所以未来发展趋势来看,南财发展一定快于山财、排名将高于山财。
论所在城市发发展水平,南财比山财好,论师资力量双方旗鼓相当,论学科实力山财要比南财好,博士后流动站双方各一个,但山财有有4个博士点,南财只有一个博士建设点。论科研水平山财要强一点。但财经类院校历来看所在城市经济发展水平。所以综合看应该选择南财。个人观点,不喜勿喷。
尽管山东财经大学和南京财经大学都是我国财经类院校中的第二梯队中著名大学,两所大学都相当好,都有自己的特色专业和独特的专业实力,但是,如果从综合实力的角度进行比较和评价,山东财经大学肯定要比南京财经大学好。
山东财经大学的综合实力在全国排在第187名。它有26个一级学科。73个二级学科有硕士学位授予权。有4个一级学科,9个二级学科有博士学位授予权。拥有应用经济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嗯
南京财经大学的综合实力在全国排在第220名。它有25个一级学科,64个二级学科有硕士学位授予权。它的应用经济学的二级学科有博士学位授予权。
山东财经大学是财政部,教育部,山东省共建高校,拥有62个本科专业,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3个,数量位居省内高校第三。在财经类高校中,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东北财经大学并列第三。
通过以上的具体分析比较,我们可以看到,无论在硕士点,博士点,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建设等方面,山东财经大学都要比南京财经大学好。
左岸
2022-10-31《山东财经大学学报》你投过吗????
《山东财经大学学报》是由山东财经大学主办的财经类综合性学术期刊,系 RCCSE 中国核心学术期刊、
本刊关注经济管理理论前沿问题和社会经济发展中的热点问题,刊登经济、管理类学术
论文。
1.本刊已开通网上在线投稿审稿系统
2.来稿应有创新意识,内容充实、观点鲜明、论据充分、立意新颖、材料翔实、文字简练。
3.来稿请提供中英文摘要(中文 300 字左右)及关键词。 其中,摘要是对文章所阐述的学术思想和基本观
点的浓缩和提炼,而不是对文章的主观评价和介绍,因而不应带有“本文……” “作者……”等语句;关键词是
文章中起关键作用和具有实质意义的词语,一般应为名词或名词性词组。
4.来稿属基金项目的应注明项目来源、项目名称及编号。 基金项目论文优先录用。
5.本刊实行双向匿名审稿制度。 请将作者姓名、性别、出生年月、籍贯、学位、工作单位及所在城市、职称、
研究方向、通信地址、邮编、联系电话、电子邮箱以及基金项目名称、编号等单独成文,附正文前。
6.本刊执行国家标准《信息与文献 参考文献著录规则》 (GB / T 7714-2015)。 参考文献采用顺序编码制
进行标注,具体标注方法为:在正文引用文献处用上角标依次标注序号(序号使用[1]、[2]……),并与文末参
考文献表中的序号一一对应。 同一文献被多次引用的,全文始终标注第一次引用时赋予的序号。 文中同一处
引用多个文献时,将各个文献的序号在方括号内全部列出,各序号间用“,”隔开;如为连续序号,可用“-”标注
起讫序号。 一篇文献如只被引用一次,页码在文末的参考文献表中著录;一篇文献如被多次引用,页码标注在
正文中上角标序号之外。
7.注释是对文中有关内容的解释、说明或补充,使用上角标(序号使用①、②……),并采用脚注方式。
8.来稿应严格遵守学术规范,严禁剽窃、抄袭行为,反对一稿多投,凡投稿我刊,即视为专投。 文中出现的
所有数据、资料均应一一标明准确来源,文责自负。
9.来稿一般应超过 8 000 字,本刊有稿件删改权。 本刊已经加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 “国家哲学社
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超星期刊域出版平台数据库” “万方中国数字化期刊群” “维普中国科技期刊数据
库”“期刊协会中文期刊网”“华艺中文电子期刊(CEPS)” “龙源期刊网” “书生数字期刊”等多家电子期刊及
数据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