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咨询一下关于考研确定专业后,怎么选择学校?,考研怎么确定学校和专业,怎么确定自己的考研专业的问题,大家能帮助我解答一下吗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70多所高校综合实力的对比,答案一目了然!学习想要报考这个专业的,你的学校选对了吗?
#2022高考季# #考研#
【这才是我要的专业】
高考是七分考,三分报。考研是五分报两分坚持,三分考。考研报志愿比高考报志愿还要重要100倍。
#考研#
考研和高考呀,最大的不同就是高考分数下来以后再选学校选专业,而且可以选很多学校的很多专业,
考研必须要确定学校,确定专业。然后再参加考试。而且每个人只能报一所学校和一个专业。
这里给打算考研的同学一点小建议。
1确定考研目标院校目标专业有哪些?将来考研的科目有什么?尤其是咱们大一大二的学生,大多数专业的。科目基本上就四门课。数学,英语,还有你的专业课。数学和英语大一大二一定要学好。同时,你要非常清楚。你考研。专业课是哪个科目?专业课一定要好好学。
第二点很重要啊,你在确定了报考哪一所大学和哪个专业的时候,一定也知道这个大学这个专业,计划是多少人?这个大学会不会排斥外校考生,比如有的专业,就招一个人两个人,那么这个专业其他的学校考生咱就别报了,他很大概率就是录取本校考生。外校考生考的分数再高。也只能当个炮灰白白浪费一年。从报名开始,注定就是失败的。
三年研究生考试专业课的试卷都是自主命题的。很多学校的真题是对外公布,但有的学校的真题对外是保密的,你很难搞到他的真题。你压根就不知道这个学校的命题思路是什么?这一点就对外校的学生考研是非常不利的。
第四点。考研不是说你总分够了就行,他还需要单科成绩。这单科成绩只要有一门,不过线总分再高也也要落榜。所以你在大一的时候要好好学习英语,大多数考研的时候都是在大一就给干掉了,没法考研了。
一旦你决定要考研了,你千万别放弃这位主数据。
2021年考研总报考是377万。最终走向考场场的只有三百万,七十七万人没坚持下来,然后所有科目坚持考完的人加250万,2021年研究生总招生人数是110万人。就相当于两个人就可以录取一个。几乎相当于这两个人就录取一个。所以考研只要你坚持考下来,志愿你再报的好一些。拿出高考1/3的努力你就一定考得上。
对于已经确定考研专业的同学来说,选择目标学校是非常重要的,这会直接影响自己最终能否顺利走进研究生课堂。
在选择目标学校的时候,通常要考虑三方面因素,其一是学科实力。
学科实力的强弱对于读研期间的影响是非常直接的,要尽量选择学科实力比较强的学校,通常至少应该选择学科实力在B(包括B+)这个层次及以上的学校。
其二是学校的整体实力。
学校的整体实力对于就业是有一定影响的,在学科实力相近的情况下,尽量选择整体实力更强的大学,简单说就是能选择985,尽量选择985,尤其是对于未来要进入教育领域发展的同学来说,这一点还是有影响的。
在选择目标学校的时候,还需要考虑这所学校的传统优势学科,尽量避免选择这所学校的边缘专业,尤其是一些专业侧重明显的大学,像财经类、医药类、政法类、师范类大学等,更要重视专业的选择,这些学校的边缘专业很可能长时间不会有明显进步。
其三是学校所在的地区。
虽然近些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运用,地区对于学生就业和科研体验的影响在逐渐弱化,但是地区因素依然比较重要,尤其是对于就业的影响还是比较直接的。
由于历史原因,很多地区的行业资源分布是有侧重点的,比如一线城市往往在金融、医药、法律、互联网等行业比较发达,所以这些专业的同学在一线城市会有更多的科研资源和就业机会。
考研除了这些传统的因素之外,还需要考虑到当前的政策倾向,比如在近两年的研究生扩招过程中,东北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的很多学校就拿到了更多的扩招名额,选择这些学校会有更大的上岸几率。
还有一个因素要考虑,那就是一些新兴学科往往有更多的上岸机会,比如近两年选择人工智能专业的同学就没有那么卷,而考研计算机专业就相对比较卷,实际上很多计算机专业的同学会在读研时主攻人工智能方向。
金色回忆
2022-10-17这两天接触到一个案例,一个普通二本冷门专业的学生,本来可以通过选专业加择校,考研一个211起步的学校,如果不太挑专业,还能冲一个985。
但是为了能去更好的城市当一个中学老师,考了个普通一本的生物专业研究生。(学科教育没考上或不能考)
结果五年前本科毕业时,虽然去不了大城市,但在老家四五线城市的中学,还能进去。
现在研究生毕业,各个地方教育局开始限专业,限院校层次,只能去县城找中学教职了。到目前都还没考上,再考不上,就要拿着生物硕士学历去大城市找工作去了。
我也给不出太好的体制外就业选择。
只能说,在趋势的一段去追着跑,就像当年“等等派”等房价一样,越等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