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0-30

教育学考研需要怎么准备?_教育学考研311怎么准备

想咨询一下关于教育学考研需要怎么准备?,教育学考研311怎么准备,教育学考研需要准备多久,教育学考研什么时候开始准备,考研教育学333怎么准备,教育学专硕考研准备多久,教育学考研8月份准备来得及吗,教育学考研准备时间要多长,九月份才开始准备教育学考研,两个月准备教育学考研能过吗,40天考研准备教育学来得及吗的问题,大家能帮助我解答一下吗

5 个回答

  • 淡定生活

    一、前期准备

    前期大家要想好报考的学校和专业,在学校官网上了解两门专业课的参考书目,录取人数,做好复习计划就行,可以多在软件上搜一下学长学姐的备考经验,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这个时候可以先开始单词的背诵了,选择一款自己喜欢的app每天带着打卡。把该买的教材,资料都买好。我自己是购买了上届考上学姐的笔记,也报了海文考研专业课的班,跟着学习的,所以即使是毕业工作一个半月后才开始准备,我也丝毫不慌,哈哈有点心大。

    二、打基础阶段(5—6月)(非常重要)

    先把教材都过一遍,自己的框架列好,一边列一边粗略地背诵,主要是记要点。但是一定要做到了然于心,完全理解知识点,提到这个知识点能够立马反应出来有哪些要点,知识点之间能够举一反三,融会贯通,框架脉络在脑海里十分清晰。这个时候更重要是用来理解、思考、融会贯通的。不要仅仅被书上的知识点或者辅导资料局限住,要打开思路和想法。我比较看重框架的作用,也可以说成思维导图。把教材和资料吃透了,构建自己的思维导图,才能灵活地面对各种题目。这样后面开始精背的时候会轻松很多。要点、提纲全在脑子里了,框架已经有了,后面把内容填充进去就行了。所以暑期才开始准备的同学不要着急,不要跟别人比,一定来得及的。

    三、暑期强化阶段(7-8月,可以开始第一遍记忆啦)

    宝贵的黄金暑假是强化复习的最好时刻。这个时候要根据自己列好的框架精背。这个期间不需要做真题,就是把框架里的东西补全。能够把知识点展开,不仅仅是背要点框架了,心有余力的同学也可以在知网上下载导师的论文看看。

    四、真题阶段(9-10月)

    教育学这样的文科学科也需要笔头练习,对于客观题,适度的练习可以起到强化记忆、检查复习效果、避免盲目自信的作用。所以这个阶段可以拿出真题来练练手,进行知识点扫盲。在遇到一个知识点的时候,要以点带面,把相关知识点都复习巩固一下。当然真题是有限的,可以留两套在最后还需通过练习题来巩固。

    五、冲刺阶段(11-12月)

    前面基础打得好的话,这个阶段可以说一天过完一本书也毫不夸张。这个期间主要根据上个阶段整理的框架进行最后一轮地毯式检验背诵,一个都不能漏,不要分轻重点。上师大真题从去年开始,就有点变换了,会考之前没有考过的或者次重点的内容且会放在论述。根据研究生招生改革的趋势,以后的考试必定越来越注重能力和素质。所以复习时采取“阅读—理解(思考)—记忆—练习—反思”的复习方式,才能在考试竞争中游刃有余。

  • 沉稳内敛

    教育学方向考研,怎么择校?有以下几点!
    #考研#
    教育学考研,这几年都比较火,特特是学科教学类考研。由于疫情影响或者说工作不好找,很多学生都选择毕业后考公。当然,本科学历肯定是不够的,所以大部分学生会选择延缓就业考研。

    那么对于我们教育学类考研,应该怎么安排学校呢?

    首先要考虑地域,这点是毋庸置疑的,除非你的学校是很明显的211师范类大学,不然大部分你当地学校还是认可当地的大学。举个例子,如果你考研是考外地的一个双非学校或者不是211或者985学校,那么认可度研究生不高。我有个学生在福建某师范研究生毕业,回重庆参加考试,被刷下来了,同等条件下,要了重师的一个研究生。

    其次要考虑师范类。一般来说,师范类大学,学科教学研究生毕业是可以去当地的区重点学校当老师。一般的211大学师范类毕业,可以去当地教初中。这个得考虑清楚。

    最后得在学科教学类选择合适的学科。这点我之前有文章也说过,新高考(重庆)为例,实行的是3+1+2,➕2学科类,选择的时候,就要注意了,免得毕业就失业。

    请大家多多关注!都是经验之谈,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 教育

    一、复习建议


    1. 关于对教育学的认识:在记忆知识的过程中一定要张开嘴巴来记忆,这样可以使注意力更加集中,如果只是在心里默背,效率会比较低。


    2. 关于遗忘: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我们每个人的记忆都有一定的周期,所以遗忘是很正常的,但是要学会利用规律,在合适的时间重复记忆,这样就能保持对知识的记忆。针对不同科目要保持学习的状态,不能冷落某一科目,不能有一劳永逸的心态。


    3. 关于研友:在考研的过程中,最好能有一两个研友,平时多交流一下学习的状态或者对某一知识点的认识,在与别人交流的过程中也是学习的过程,开阔自己的知识面;同时研友也可以在自己觉得缺少动力时,给予相应的鼓励,这种战友情是很珍贵的。


    4. 关于学习顺序:根据学科特点,建议先看中国教育史和外国教育史,以历史做铺垫;紧接着再看教育心理学;最后看教育学原理。学员普遍觉得教原最难,因为教原更偏理论,而理论源于实践,教育理论源于教育实践,所以咱们先学教育史,有了历史的积淀,知道了中外教育史上的重大教育事件,知道了中外教育家的重要思想之后,再来学教原,就会轻松很多。


    5. 关于教材:在前期看教材方面,为了精准把握知识点,建议学员比对院校最新的考试大纲,有的放矢地看教材。第一,看书先看目录,把握整体框架;第二,不要从头到尾按部就班看书,要比对考试大纲,把握章节重难点;第三,看书要留痕,看书要做笔记。


    6. 关于学习方法:首先建立学科框架,打破知识堆砌,做到知识内部联结;其次,学科间知识整合,进行头脑风暴,把“魔法时刻”记录在笔记本上;再次,用理解去记忆、去得分,记住每章节主题内容版块,进而记住大标题,再辅助些关键词,掌握采分点与论点,论据可以按照已经学过的知识去替换。最后,关注教育前沿资讯与热点,及时记录,既方便初试也服务复试,提升答题深度。


    二、认识误区


    误区1:在认知层面,认为教育学专业课比较简单,背背就可以了。

    不太重视教育学专业课,专业课的学习时间分配较少。等到后期才发现,来不及记这么多知识点。要转变一种思维,认为教育学只要去背,就能考高分。因为近年来无论311还是333的试题出的都比较灵活,所以一定要理解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同时能够与教育的相关热点相联系。


    误区2:报班不等于一定考上。

    “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专业课只想着依赖老师讲授,自己不主动花更多时间去理解去记忆。老师可以帮助大家把知识点理解透彻、框架搭建清楚,避免在后期复习中走太多弯路,但要想答题得高分还是需要学生自己去认真理解记忆的。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希望以上建议可以帮助大家更好的复习专业课,也预祝大家金榜题名,取得佳绩。


    中公考研网校,让考研变得简单!每日更新,欢迎关注哦,期待和你交流关于考研的一切~

  • 教育

    初试只考一门的专业:教育学
    #考研择校#
    教育学考研竞争越来越激烈,因超高的分数被称为“卷王”专业,但还有那么多同学使劲往里卷。

    原因是专业课只有一门!这就是统考的优势,学硕考311、专硕考333,真题、资料相对好找。不考数学!对于数学基础不好的同学,没有高数就都好说!

    其就业方向主要包括中小学教师。学科类的教育学跟老师是很对口的,而且需求很大。去高校做行政、辅导员工作。但是一般都有硬性要求,需要党员身份。去教育类公司的做课程、教学的,主要是个人兴趣。考公务员,或者事业单位。一般只能报考不限专业的岗位。

  •   掌握基础,提升能力

      教育学原理和教育史都各占约100分,是考核的重点。题型仍然包括单项选择题(90分)、辨析题(45分)、简答题(75分)和分析论述题(90分)四种。我们对各部分基础知识一定都要梳理清楚,各个击破。

      各个科目重点及复习策略

      教育学大综合是由四门科目组成,这四门科目各有自己侧重的地方,考生在复习备考的时候要认真分析,仔细的体悟。

      (一)教育学原理

      教育学原理在教育学考研(课程)中的分值约100分,占到了总分的1/3,所以它是教育学考研的核心。原理的内容相对庞杂,枯燥,所以各位考生在复习的时候首先应以理解为主,而后就要重点记忆。

      首先要对教育学原理有个框架性的认识。从整体来看,包括教育的基本概念、教育与人发展的关系、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教育目的、教育制度、课程、教学、德育、教师和学生等,在复习的过程中要各个击破。在这几年原理部分都一辨析题和两个简答题、一个论述题,并且论述题侧重于教学、课程、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方面的考查。因此对于教育原理的复习要大面积撒网,客观题的覆盖面很广,主观题则侧重于教育与人的发展、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教育制度、课程、教学与德育等。

      建议考生要:第一,正确记忆教育学的基本事实和基本概念,准确理解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问题;第二,适当的关注当前教育理论的发展动态和教育实践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第三,在学习中能够运用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分析教育的现实问题,具有分析和解决教育实践问题的能力。教育学原理是重中之重,占到100分,多用时间是值得的,这部分记忆的东西多。只要你肯努力,完全可以得高分。

      (二)中外教育史

      中外教育史一共占100分左右,在对教育史进行复习的时候要紧紧把握住几个线索:教育思想史、教育制度史、教育实践史。在这三个线索的基础上,可以进行纵向的历史梳理,也可以进行横向的中外对比。教育思想史的复习,要抓住主要的思想家和主要的思想流派,了解他们的主要著作和主要观点,以及他们思想的传播、影响和历史意义,甚至进一步了解他们的共同思想主题的历史发展与演变。

      教育制度史是指人类教育活动制度化的过程,包括机构史、政策史和立法史。中国制度史往往与朝代联系在一起,而外国教育史则与国别联系的比较紧密。教育实践史是指人类教育活动和现象原生态的发展过程,这部分主要把握各个时期教育的主要特点和教育活动等。还要注意的是在了解三者的基础上,要学会融会贯通,进行更深一层的把握。此外,中国教育史部分,客观题依然要大面积撒网,主观题则会集中于私学的兴起于传统教育思想、近代教育改革、现代的教育思想和实践。外国教育史部分,重点考察近现代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的改革,中外古代教育出选择题的可能性会大一些。

      (三)教育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必答题约有40分,此外还有一道选答题30分。对于跨专业的考生来说,教育心理学有一定的难度。因为它涉及到许多心理学的专业术语,如果没有一定的积累很难理解。所以教育心理学部分,考生也要给予足够的重视,最好是能把所复习到的知识能应用到现实的教育实践中来,这样就有助于理解和记忆了。

      教育心理学部分,基本每一章都是重点,但是辨析、简答、论述题还是偏重于与“学习”有关的知识点,比如学习及其理论、学习动机、学习策略等。从难度上讲,教育心理学的总体难度较大,这反映出科目本身相对较难理解,所以考生更要加大功夫掌握各个知识点,灵活应对考试。建议分为四个阶段:第一,根据考纲对所有知识点有个整体的印象和把握。第二,让知识点在脑海里形成更深的印象,更加的系统化;在第三阶段,我们需要做的是进行重点记忆以及集中复习。第四阶段,处于冲刺阶段,需要查缺补漏,对照考纲想这个知识点还可以延伸出哪些题型。

      (四)教育研究方法

      教育研究方法部分大概30分左右,还有一个选做题30分。研究方法中的教育研究的选题和设计、研究报告的撰写、教育观察研究、教育调查研究、教育实验研究等都是动手操作性比较强的知识。对教育研究方法的学习应该达到三种水平:理解、运用、评价。近几年论述题的点大部分都会落在实验研究上。由此可见实验研究的重要性。

      对教育研究方法的复习,建议采用“提纲法”。在复习每种研究方法时,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教育研究的方法有哪些?每个方法的具体操作程序如何?每种方法的规范与原则有哪些?每种方法的适用范围如何?每种方法的优点与局限?同时由于教育研究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说是一门操作性的学科,所以最好复习时可以结合一些研究实例来学习和理解。

      对考生的建议

      (一)在学习中知识的同时,将相关知识点的考题和模拟练习题做分类对照比较,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并强化灵活运用能力。

      (二)在复习四个部分的基础上,将这几个部分综合起来,从教育发展的历史(中外教育史)、教育的心理基础(教育心理学)、教育的科学和方法基础(教育研究方法)多个角度来理解教育学、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试图形成一种具有多学科角度的教育观。

      (三)多关注现实的教育热点问题,尝试使用教育学各学科的理论和观点来对其进行分析和判断,以培养自身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既有助于在考试中发挥,灵活地回答试题,也有助于研究生入学后学习阶段的努力。

      (四)多阅读教育学术刊物和著作以及人文社会学科的相关文献,开拓自己的视野,从而借助别人的观点更好地理解受多个社会人文学科影响的教育及其理论和问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