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咨询一下关于在高校工作的研究员和教授有什么区别?的问题,大家能帮助我解答一下吗
都是人,都是有血有肉的人。只是是头衔不同,收入悬殊,因此说,这个社会阶层不一样,门面就差异大,同样的人相同事,有的人睡在家里过着舒适的生活,而多数人忙忙碌碌为他们创造丰盛的财富,因此说这类话题不要探究,以免影响人的心情。
大学的中心工作就是三驾马车——教学、科研、人才培养。
大学的教师岗,一般分为“教学科研型”“教学为主型”“科研为主型”三类,不同学校叫法不同,本质一样。
这三类岗位都设有中级、副高级、高级职,其中前两类中的就是大家最熟悉的“讲师——副教授——教授”,科研为主的就是“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
所以说,题目中的“教授”恐怕要具体一下到底是哪种岗位。研究员和教授都是正高级专业职称,但干的活儿可能不太一样。简单来说,教授要上讲台完成教学工作量以及发表论文的科研工作量,研究员一般来说只有科研工作量。但两者都要带研究生。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大学各学院会普遍成立一些名称里有“研究所”“研究中心”“研究院”字样的机构。但是机构里还是那些人,做的还是那些事,有可能由于经费来源或者业务交往类别,需要署个“研究员”的title,不过这不算双聘,也不是级别,可理解为“研究人员”的简称,等同于“research fellow”.
高校的教授多是教师身份,以教书为主业並同时有科研项目。这些人拿的是教师资格证。晋升教师职称。研究员多是非教师系列,在行政职务的同时如校长,处长再晋升一个研究员职称。校长走得是行政编制研究员走得是业务编制。这就是所谓的双肩挑。工资待遇就高不就低。
有区别,它是两个不同系列的专业技术职称的名字。
一、由于系列不同名称不一样
教授是高校教学系列的职称名字,研究员是高校教管系列的职称名字。
二、不可替代,职称晋级的途径不一致
教学系列的职称是这样的台阶晋级: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三级教授,二级教授、一级教授。主要任务是一线教学。
教管系列的职称是这样的台阶晋级:研究实习员、 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侧重教学管理。可以不上课。
三、高校还有其他系列的职称
如:图书馆系列,工程技术系列,最高级别和教授、研究员是同等级的,工资等级也是一样的。但就是名称不一样。
如工程技术系列职称是这样的台阶晋级:助理工程师、工程师、高级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如图书馆系列职称是这样的台阶晋级:助理馆员,中级馆员、副研究馆员、研究馆员。
四、名称的不同主要是工作对象性质有区别
教授的工作主要是从事高校的一线教学,研究员工作主要是教育管理以及一些行政工作,还有就是研究所研究人员。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侧重于理科的教学实践教师。图书馆系列仅限在高校的图书馆人员的职称晋升。
因此,我认为教授就是教授,不可称是研究员,研究员就是研究员,不可称教授,除了你一个人从这两方面并驾齐驱晋级,拥有双料的职称,才可以称自己是教授,又称自己是研究员。因为我们每个人自称是要有事实根据的!
高校研究员我见过三种类型的:智库和实验室等的专门研究的老师,教务处人事处等不教学有研究的老师,还在长聘考核中的教学科研老师。教授一般是教学科研都有的普通老师。
高校里面,研究员其实比教授尴尬的,同样是正高,为啥不给教授呢?某些高校,大量招非升即走的年轻人,叫特聘副研究员,特聘研究员,大大降低了研究员的含金量。有的学校,副教授也可以对外称研究员的,似乎研究员是介于教授与副教授之间。
这是高校碰瓷研究机构的结果,在中科院、中国社科院,研究员是正儿八经的正高,也不好评。面对高校时,就比较尴尬。
不可以。职称和技术职务的系列不一样。
虽然他们的职级可能一样高,工资可能一样多,但是,两者从属不同的职务序列,是两类不同的职称和技术职务。
就像医院里的主任医师,技术部门的高级工程师,都是高级职称 ,但是与教师系列的教授、副教授是不同的。
在高校中,有一些科研部门,他们有自己的职称系列,叫研究员。
还有一些在学校领导和管理岗位上的人,起初是走教师系列,但是上升难度比较大,晋升很难。于是,就改为管理岗位上的职称。这个职称大概就是为他们设立的。
例如,一个学院院长,或者教务长。本身可能是教师出身。有讲师或者副教授职称。但是,晋升教授比较难,他们转向申报教学管理岗位的研究员。同样是正高级职称,就容易多了。
1964年,邓小平在视察工厂时候,一眼就认出了一位妇女,他立即上前问候道:“这5年你隐姓埋名过得如何?”
妇女听到邓小平的问候,心里感到一阵温暖,但是因为工作的特殊性,她没有多说什么,只是冲着邓小平微笑着,邓小平见状也没有生气,也是笑笑地点了点头。
这位妇女是谁呢?她又为什么要隐姓埋名?
其实这位妇女,就是被称为“中国居里夫人”的王承书。而她隐姓埋名的原因,还要从1956年说起。
彼时的新中国刚成立不久,刚刚经历战乱的中国,各方面都还很落后,正是需要大量人才的时候。
而当时的王承书在美国密歇根大学,学到了一身的本领,也想着要回到自己的祖国,为建设新中国贡献力量。
为此,王承书放弃了在美国的优渥生活,和辛苦取得的物理学成就,甚至还放弃了有机会获得的诺贝尔奖。
重回到祖国怀抱的王承书,在物理研究所担任研究员,兼任北京大学物理系教授,她下定决心要为祖国做贡献,祖国需要什么,自己就做什么。
1958年,国家决定开展受控热核聚变研究,但这是一个全新的领域,意味一切都要从零开始。
当国家找到王承书,希望她能参与研究时,王承书没有任何犹豫和质疑,立刻就投入到热核聚变方面的研究。
王承书带领着团队,只用了2年的时间,就填补了中国在热核聚变领域的空白,王承书更是成为了热核聚变领域的专家。
随后,又一个突发情况,让王承书不得不再一次从零开始,而且她这一次是直接从国际物理领域“消失”。
原来,我国原子弹的研制已经进入了攻坚阶段,但核心燃料高浓缩铀的研究却始终突破不了。
因此,国家再一次找到王承书,希望王承书能担起分离铀同位素的重任,而且必须要绝对保密,就连家人也要隐瞒,也不能出席任何会议,甚至要隐姓埋名一辈子。
这样的重任,这样的要求,而且一切还要从零开始,但是面对着祖国的信任和需要,王承书同样是没有犹豫就回答了句“我愿意”。
此后,王承书告别了家人,告别了荣誉,独自一人背起行囊,来到兰州的504厂进行项目研究。
王承书凭着自己多年的物理学知识,很快就掌握了科研方向,为了提出了合格的高浓铀,她更是夜以继日地工作,终于在团队的不懈努力下,提炼出原子弹爆炸的核心燃料。
1964年,邓小平到504铀浓缩厂视察工作,他一眼就认出了正埋头忙碌着的王承书。
邓小平立即主动走上前,亲切地对王承书问候道:“我记得你,你参加过全国群英会,只是后来就没有见到你了,连你家人都找不到你,原来你在这里啊!这5年你隐姓埋名过得怎么样啊?”
王承书听到邓小平亲切的问候,心里感到很温暖,但是因为工作的特殊性,她也没有多说什么,只是冲着邓小平微笑着,邓小平见状也笑笑地点了点头。
同年10月16日,一声巨响,巨大的蘑菇云在祖国的上空飘散,中国的第一颗原子弹终于成功爆炸了,一时间,全世界都对中国刮目相看,这也意味着中国彻底站起来了!
而这些都离不开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的女功臣—王承书。
回首王承书的一生,都是在为祖国奉献自己的力量,然而中国在进步,她却因病倒下了,而今世人的永远铭记,就是对王承书最好的致敬!
【参考资料】:澎湃号 隐于时代的奇女子!“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的女功臣”王承书
作者:涓涓
编辑:池鸿
#人物#
年终考核的标准不一样。实际上目前高校的研究员编制很少了,高校也没怎么设置专职科研岗,研究所一般都与学院混编,因为有学生才能有绩效,没有学生单凭横向项目拿不到多少收入,至少缺少一条腿。再加上项目提成比例并不高,也不是说拿就能拿;纵向项目的财务管理更加严格,无论申报还是结题都有严格的程序。所以在高校,没有研究员的生态环境,即使中科院和中国社科院以及省级研究院的研究员们一旦小有名气还是愿意到高校,原因也是在收入上。
科研圈以外的人,在跟高校和研究所打交道时,经常会接触到各种头衔:教授、副教授、研究员、副研究员、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高级工程师……
这么多头衔,让人傻傻分不清。
肯定有人想弄清楚,这些头衔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哪个头衔更大,就像军棋里的司令吃军长、军长吃师长、师长又可以吃团长……
教授和研究员有什么区别吗?是不是教授比研究员更有水平,在高校里更受尊重?
尤其是对于考研要选导师的学生来说,是不是选一个教授比研究员更好?
答案是,没有区别。
教授和研究员,都是专业技术职务。
严格来说,教授与研究员的职责、任职条件、业务知识等方面,应该是有不同的。
教授应该偏教学岗,除了做研究以外,还必须要给学生上课,指导学生做研究。
而研究员,则应该专职研究,可以给学生上课,也可以不上课,并不需要指导学生。
但在现实操作中,教授与研究员的区别并不明显。二者都做研究,也都指导学生,而且也可以给学生上课。
所谓的教学岗与科研岗,在中国的高校和研究所中,其实界限很模糊,二者可以穿越。
所以对于要选导师的学生来说,看导师的头衔是教授还是研究员,区别并不大。
我国从1986年起实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把知识分子和技术人员,大致分为三档。
在高等学校教师系列中,教授、副教授都属于高级职称,民间又往往把副教授细分为副高职称。讲师是中级职称,而助理讲师是初级职称。
在研究人员系列中,研究员、副研究员属于高级职称,助理研究员是中级,研究实习员是初级。
在工程技术系列中,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高级工程师,都属于高级职称,工程师是中级,助理工程师是初级。
因为同属高级职称,教授、研究员、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三者在社会中的地位和水平,是几乎相同的。
在科研的最高荣誉,科学院院士或工程院院士之中,既有教授,也有研究员,还有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三者的分布,在不同性质的单位,会有所不同。
在高校中,教授的比例更大。在研究所中,研究员的占比更大,而在企业中,(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的占比则更大。
高级职称的头衔并不代表他们就有能力指导研究生。如果要具备招收硕士生或博士生的资格,还需要取得硕导或博导的资质,才能带学生。
这就是人们常常说的教授博导,认为好像比教授更有水平。其实不然,这是两个独立的概念组合而来的。
在教授、研究员这类职称中,往往又切分成好几个级别,如一级教授、二级教授、三级教授……总之,就是人为地划分出很多层级。
那么,为什么要把专业技术职务切分得这么细呢?
一是好卖。就像葡萄酒划分不同等级,级别越高,身价越高。把价格标签化,让人们一眼就可以看出谁的身价更高。
当然,是否货真价实,就不得而知了。
二是好管。有了职称分级,就像在这群聪明人面前挂了一个胡萝卜,只要始终牵引着胡萝卜,让他们看得着,却吃不着,就会乖乖地跟着走了。
岁月如酒
2022-10-29#在高校工作的研究员和教授有什么区别# 研究员是科研岗,教授是纯教学岗或教学科研岗,工作性质不太一样。研究员不用上课,而一般的教授既要上课又要搞科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