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0-29

考研选择外省的学校好吗?_考研可以选择外省的学校吗

想咨询一下关于考研选择外省的学校好吗?,考研可以选择外省的学校吗,考研可以考外省的学校吗,考研考外省的学校考场在哪,考研考外省学校需要到哪里考试,考研报外省的学校 要去当地考试吗,专升本考研可以考外省的学校吗,考研报的外省的学校去哪考,考研外省的学校在哪考试,考研报外省的学校在哪里现场确认?,考研报外省学校初试在哪里考的问题,大家能帮助我解答一下吗

3 个回答

  • 风华正茂

    考研选择外省的学校好不好,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第一、外省的学校本身如何,是否985/211,或者知名院校,以及所考专业的实力如何。

    第二、外省经济发展情况如何,与自身所在省份相比又如何。

    第三、考研难度如何,所报考专业竞争程度如何。

    第四、自身的偏好,是喜欢去一个比较新鲜的地方,还是比较恋家,不愿离家太远。


    所以,评价考研外省学校好不好,无法一概而论,要结合自身具体情况,才能做出具体地分析。

  • 金色岁月

    底子不强的同学,我是不建议报考这个省份的研究生
    #考研择校#
    老实说,每年考研,很多学生可能最后输在择校上,而对于学校的选择最终落实到对报考区域的选择。这个省份,我是不建议大家报考的,除非自己特有实力。

    2022年考研已经基本结束了,该录取的已经录取完了,通知书也到同学们手里了。这里师兄总结了一下今年各省份的一个报考总人数,排名前三的是山东41万人,河南37万人,江苏29万多人。

    总体来看,这三个省份都是高考大省,竞争非常激烈。细看,我们可得知,这三个省份除了是高考大省以外,可能也是因为疫情原因,大部分学子不愿去外地,想读本地学校,然后考编考单位。山东和河南,是很能理解的。因为这两个本就是高考大省,学生读书都特别厉害。那么江苏?为啥会成为一枝独秀?

    其实是有以下2个原因的:

    第一,江苏的高校数量居全国第一,总共是160所学校。这么庞大的高校基数,可想而知,有多少学生会选择考研。当然不管是本省还是外省,考研的学生都非常多。
    第二,高校多且实力很强。这点是毋庸置疑的。两所985,9所211大学,双非学校也是实力强劲,江苏大学,扬州大学,南京工业大学等等,都是每年考研炙手可热的学校。

    那么到底有多卷?

    先不说其他的老牌985和211了,南京师范大学每年报考人数达到3万以上,师范类大学本就很卷,特别是教育学,更是卷王。南京师范大学的学前教育,全国排名靠前的高校。这几年,特别是疫情以来,南京师范大学的报考人数是逐年递增。未来,估计也是江苏高校重大热门之一,完全不输于老牌的985.

    细分析,报录比也是非常高的。比如刚刚说的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类的基本上都是20以上,除此之外,比如南京大学,老牌985,C9,据说他的心理学达到了67比1的状态了。这么高的报录比,还是有很多学生去,确实也是名校的光环,当然也有江苏本地确实就业有优势,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各种资源丰富。

    复试分数线的话,这个得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了。细分析江苏高校的情况,理工科肯定是以东南大学为主,人文社科主要是南京大学为主,相对而言,这两所学校的复试分数线或者说考试题目难度都是相当YYDS的。南京师范的小学教育复试分数线超过国家线30分以上,体育学超过国家线70分,运动人体科学超过国家线110分以上。

  • 淡定自若

    近几天,学校招录的新教师陆陆续续从各地赶来报到了。
    我们学校“招新”,门槛相对较高,以公费师范生和师范类研究生为主,经上级主管部门到全国多所师范类高校集中考核招聘,择优录用,因此近些年新来的教师家在外省市的居多。
    按惯例,学校要在每年的8月25日举行一个迎新会。会议安排在行政楼二楼一会议室。
    办公室事先准备了茶水、瓜果。新来的教师和校级领导围坐在硕大的椭圆形会议桌边,坐在外圈的是各处室负责人。
    我记得招考最多的一年来了32名新教师(含考调进城的),少的一年也有十来人。
    首先,开场白是校长致词。
    主要讲三点:表示欢迎;学校简介;提出希望。
    接着是校长介绍各位在座的领导。
    新教师再依次做一两分钟的自我介绍:姓名、毕业院校、专业、特长、家庭等情况。大家互相认识一下,做个初步了解。气氛热烈,轻松愉快。
    迎新会一般在下午16:30召开,一个小时内结束。
    然后由处室负责人带领大家参观校园。
    最后集体在教师食堂举行迎新晚餐,其实就是一般的教师工作餐,只是多了一两个菜而已。
    新教师的住宿是提前安排好了的。
    以前是由学校出面统一在外面租住房子。
    现在条件改善了,新教师住进了由学生公寓改建而成的教师公寓,免费入住两年,类似于周转房。
    新教师一来,给学校注入了新鲜血液,带来了生机与活力。学校高度重视,周全安排,从上到下表现出了极大的热忱,让年轻教师有一种家的温暖和归宿感。
    我印象最深的是2019年8月25日的迎新会。大家共进晚餐后,一起来到文峰古街滨江路码头,坐上“钓鱼城”号游船,欣赏三江美丽的夜景,饱览当地的人文风情。当晚的经历给新教师留下了美好难忘的印象,一下子拉近了学校和老师之间的距离,大大激发了他们爱学校、爱家乡、爱岗位的热情。
    现在举办这样的迎新活动,明显是一年淡化一年了。
    我想,年轻教师初来乍到,人生地不熟的。我们在力求节俭的基础上,搞一场具有人情味的迎新活动,让他们一辈子记住这个“家”带来的暖心和温情,是不是更能激发他们乐于为“家”奉献的潜能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