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0-28

都说临床医学是个坑,谁学了谁倒霉,真的是这样吗?

想咨询一下关于都说临床医学是个坑,谁学了谁倒霉,真的是这样吗?的问题,大家能帮助我解答一下吗

4 个回答

  • 岁月如酒

    上世纪末参加高考,不幸选择了学医,别的高中同学学费3—4000,我的学费8000,还比别人多读一年,我家是农村的,真的很困难,学费都交不起,毕业了毕业证被学校扣着,两年后还被我赎回。毕业根本找不到工作,后来找关系到一家破医院上班,第一个月工资450,第二个月600,第三个月1000,后来每个月3000多,干了十年,有点羽毛了,才跳槽日子才好过一点。我中医本科,学医必须到顶级医学院去。

  • 闯出一片天

    医生成长血泪史
    ——以此回应评论张煜网络举报医务人员群体性乱用肿瘤药物

    一名医生的成长,基本上需要几个阶段:
    首先是医学生,在大学学习的前面几年,基本接触不到病人,最多能够几十个人在同一具不知道姓名的,已经千疮百孔的尸体上划几刀;
    好不容易到了大学实习期,可以跟在老师后面看老师怎么看病了。这段时间以看为主,最多写几份病历,能够在手术台上拉一下钩子,缝一下皮,穿个刺什么的就是很好的锻炼机会了。
    大学毕业了,开始规范化培训了。在这期间可以独立完成几个小手术了。最开始的几个手术,你说他的手不抖,那基本上是不可能的,虽然有老师盯着,但做过手工的都知道,脑子会做和手会做完全是两回事。而手抖的结果基本上就是临床上常讲的手术并发症了,也就是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上所列的那些手术风险了。这个时候也是最苦的时候了,在大学里还有家长帮衬着,所以也不会觉得穷苦,但这个时候已经算上班了,就算家里有条件帮衬自己也不好意思,但规培阶段的所谓薪水基本上无法维持正常的生活,只能说因为需要24小时on call,于是吃住都在医院,可以省下一大笔生活费,连衣服都不用买(白大褂一套,谁也不会管你里面的穿的啥)。
    规范化培训结束,升了主治,可以看门诊了,手术也可以做几个不那么复杂的基础手术了。看门诊也就意味着可以开药,有了第一笔回扣,手术也可以开始有红包了。经济状况开始有所改善。回扣和红包能不能不拿?不拿比拿难度大。为啥?医院的基本工资仍然不够生活。快30了,该谈恋爱了,不能再每天睡值班房了,租金得要出去一大笔,约会的时候不能穿白大褂,买衣服又要一大笔,结婚,生子这些大额的开销也大多在这个阶段。除了经济上的原因,还有整个圈子的原因,所有人都拿,你不拿,最后倒霉的一定是你。这中间的逻辑中国人都清楚,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嘛。
    升了主治,要想下一步晋升到副主任医师,升了副主任医师还想要升主任医师,除了经济上需要上贡,还有另一个指标更要命:论文。当年在学校也要写论文,学校的论文可以拿动物、那细胞做实验,在临床上的论文怎么办?所有治疗都按照指南来做?这样的论文可能在竞争激烈的论文市场乃至职称市场脱颖而出吗?只能是放卫星了。于是,一个个生命的禁区被突破,一个个原本不符合手术指征的手术获得了成功。药物也是这样,本来没有写入说明书适应症的,被用在病人的身上,获得了良好的疗效,发表了很好的论文。可是,谁会去认真的思考这背后的代价呢?
    本文作者 | 毛嵩#我要上微头条# #法律小讲堂# #清风计划# #医生# #我来科普# #健康解密#

  • 沉稳大叔

    已故著名老中医李可:“为什么我的4个孩子都不学医?不是我不想教,是他们看多了,觉得医生是个最倒霉的行当,一点兴趣都没有。农民太穷了,许多病人没钱拿药就记在我的账上,最后只能给免了。一来二去,孩子们都抱怨,说我除了留着自家的房子住,连房底下的宅基地都卖了贴给病人了。”

    李可先生(1930~2013)是我国当代中医界独具特色的临床大家,因为善用干姜、附子、肉桂等热性药治疗急危重症,在全国享受盛名,也备受争议。邓铁涛先生赞誉其为“中医的脊梁”。他住的楼房只是两居室,品质、结构都很老式,一切都很简单,什么陈设也没有,就一两张老沙发、老凳子,再没任何家具。
     
    这位声名远扬的大医,曾隐于世间多年,走遍十里八村、山山岭岭地为人看病;于监狱里边苦学中医;花五十年时间挖掘整理《圆运动的古中医学》。传奇在外,拥戴者、崇拜者那么多,在地方上也绝对是个大人物;家中却如此淡然,简朴甚至可说是寒他,几乎什么都没有。

    有位朋友,是李老的铁杆粉丝,他有着独到的看法:"我觉得李可并非扶阳派,只是在这一个时代,他在这一方面的言论和主张更被推崇,可以说,他的所谓’扶阳’光环是被时代放大的。”
     
    此话颇有启发,回头一再品读与李老的谈话,翻看这些年他的弟子们记录下的临床思路和方药,有份"拨云见日”的通透:他当初所强调的阳气与疾病之关系,只是一个入口,沿着这一脉思路摸索下去,出口并不止于扶阳。

    悉心拜读李老最早写作的《李可老中医急危重症疑难病经验专辑》,突出的特点是大剂量用药,个中缘由他已多次说明,在朝代更迭的历程中,药物的剂量换算比例出了错。但在理法方药上,他并不只局限于用附子,或一味扶阳,首先还是辨证论治,在“不伤害阳气”的前提下,他也会用清热药。

    在多例医案中,李老破釜沉舟,力挽狂澜,将病人从生死关头抢救回来之后,在缓解期,"乃拟培元固本散,以血肉有情之品,峻补先天肾气,修复受损脏器,重建免疫屏障,拔除病根,以杜再发”,无论冠心病、溃疡重症、妇女血崩、多囊卵巢所致不孕、肺系疾病,还是小儿发育不良、癌症病人,都能收获“再造先天”的神奇效果。

    李老已经去世,可贵的是他留下了宝贵的经验、绝活、真功夫,值得每一个爱好中医的人品读、学习、应用。

  • 坏人。

    庸医,你们就懂用排除法看病,水平差[发怒]
    最近真是倒霉,门诊碰到奇葩
    大家帮我评评理,窦娥冤[摊手]

    ?患者脚上面长水疱、脱皮痒,自己用过药膏涂抹,反复几年了,我看了看她的皮疹,给出了个人建议:“可以先做个真菌镜检排除有没有脚气”,如果没有脚气我们先按照湿疹治疗,但是你这个反复几年了我开药给你回去用,如果不好建议做个活检(切一点皮肤做病理)排除掌跖脓疱病和一些不典型的皮肤问题,你觉得可以吗?

    她有点瞧不起的口吻:“你们还是三甲医院,连个脚上面简单问题都搞不明白,白瞎了老百姓的信任,我告诉你今天我就是来试试你的斤两,果然都是检查、排除、可能、试试看,我自己在网上随便买XX百草抑菌膏、XX佗肤抑菌膏几块钱就能缓解,只是网上卖家说我来医院门诊找你们也搞不懂的,我不相信,果然你们就是这种水平,啪一声摔门就走了!

    唉?!一个症状,一个皮疹,可能原因很多
    1、看病经验性治疗,没毛病;
    2、效果不好就建议进一步检查;
    3、皮疹还是反复考虑活检、会诊等等;
    这个就是科学的看病体系,我们学了5年、8年、11年才走上工作岗位,科室几十年上百年的临床总结传承,竟然被一些网上、朋友圈卖药膏的比(鄙)下去,只能说广告做的好,良心可以不要[黑线]#星哥聊护肤# #我的门诊故事# #谣零零计划#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