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0-27

我现在是大一,觉得学习没有什么用处,不想努力怎么办?

想咨询一下关于我现在是大一,觉得学习没有什么用处,不想努力怎么办?的问题,大家能帮助我解答一下吗

11 个回答

  • 国际高中/本科规划师

    大学本科一批次上的大学,最后以所谓小一本毕业,至今十年有余了。艰苦读书努力考公,学了十五六年奋斗了一个公务员,但是因为自己的no do no die,终于把自己奋斗成了一名库管,这是我自己万万没想到的事情,做梦都不敢相信的,但是这就是事实。

    我万万也没想到,公务员中也有人干库管,很多人都觉得的库管累、当库管累、当库管没面子,但是没办法,单位没人干,总得有人干。生活就是这样,谁也想要体面一点的生活,但是很多时候并不是“我命由我不由天”。我并没有真才实学,这么多年我做的工作都是那种可替代性的,但是我却没有了辞职再来一次的能力。

    经历了几次工作变动,我最终承认了最好的工作还是在外省的那个。我不想想曾经的过往,但是看到路上的?,总是不由自主的伤感。我知道已经成为了历史,已经成了过往,但是总是想回到过往,有时候梦里还是。

    风风雨雨的,一天天忙忙碌碌,感觉毫无意义。曾经年轻气盛时候拥有的精气神,现在一去不复返。也最终由一个阳光的人,现在变成了冷漠的油腻大叔,可惜蹉跎了岁月给我的眷顾,最终活成了自己最讨厌的样子。

    努力挣扎了,努力了,低三下四了,最后确实惹了一鼻子灰。可笑的我,竟然以为别人会感同身受,殊不知大多数人把我的故事拿来当了引以为戒的笑柄。

    真想回到过去的某些时候啊...

    ...

  • 国际高中/本科规划师

    不想努力的话 ,你可以找一个阿姨。

    这样你就真的不用努力了。

    但是呢,你得有真本事。具体本事自己去体会。

  • 国际高中/本科规划师

    少壮不努力了,老大徒伤悲

  • 国际高中/本科规划师

    小朋友你说错了,过去很多年前中国就是没有文化,什么都造不出来,造出来了又落后,受尽了凌辱,落后碍打那是外国人的小莱一碟啊。现在虽然什么都好了,但是世界风云叱咤,美国野心称霸全人类,科技、科学、高科都层出不穷,没有一定的高知识,高科技怎么行啊。所以说你不好好的学知识怎能成长为国家栋梁之才。你说世界上那个国家不发达不被美霸欺负啊!年青人都要有志向啊,百门事事都要知识更新啊!

    愿我这位小朋友学习向上,为已为族为国争辉!(有不当语意敬请原谅)

  • 国际高中/本科规划师

    很多学生和家长都把高考当作人生的最高追求。完成了就是感觉如适重负,你的心态就是最好的证明。其实,人生没有终点。你考上大学只不过才进入人生规划的第一步,才走入未知世界的大门。所以,你要调整好心态,真正的求知才刚刚开始。

  • 国际高中/本科规划师

    为什么不建议普通孩子学奥数?中科院院士:主要原因有三个,听完后,我暗暗点头,说的确实在理。

    你家孩子学奥数了吗?看过太多数学学霸解题的视频,感觉人家就是“神”,你眼睛还没看明白问题,人家已经写出来解题思路了。奥数,很迷人,却也很让人感觉有压力。

    就像我家孩子,是没启蒙奥数的,但他自己,拿着我淘来的旧奥数书,看的津津有味。刚才还跟我说,质数、偶数、素数、合数,扒拉扒拉一大堆,搞得我都迷瞪了。

    对于孩子学奥数的问题,中科院院士袁亚湘认为,不建议普通孩子学奥数,听完他的理由,我算明白了。原来,奥数真的并不适合所有的孩子。

    1、奥数对天赋要求高

    奥林匹克数学是一种竞赛,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解题,也就是为了学而学。如果孩子本身没有超强的天赋,在这种纯竞赛活动中,是不占任何优势的。
    那么,学奥数对孩子来说,如果无法取得最终的成果,那就没太大学习的价值了。

    2、容易破坏学习兴趣

    奥数学习思路,不同于一般的学习内容,不是单单靠努力和逻辑能力,就能提升的。还需要在数学方面有独特的敏感性和直觉,这点上,天赋就显得格外重要。

    所以,一直学,一直没结果,孩子会对奥数学习,慢慢失去兴趣,最后完全不感兴趣,就真的得不偿失了。

    3、对数学提升不大

    袁亚湘院士认为,学奥数对数学成绩提升的帮助不大,数学学习跟基本定理、逻辑有一定关系,而奥数则更多是考察技巧和直觉,应试教育下,起到的帮助很少。

    就像我认为的那样,奥数题目都奇奇怪怪的,看也很难看懂。

    但家长也知道,升学考试加分的事情,如果别的孩子学了,自家孩子却不学,是不是就吃亏了?

    再说,接触奥数并不一定非要从很高深的内容开始,可以试试《课堂上来不及思考的数学》,这本书是偏向奥数内容的,适合有余力学习的小学高年级、中学生以及喜欢数学的爱好者。

    严格来说,这不是一本教你独家奥数秘籍的书,读完你不能秒变奥数小天才。而是燃起的奥数兴趣,并对数论、代数、几何以及组合数学等内容,进行了深度拓展,那些你在课堂上可能没弄懂的知识,这本书里有。

    翻看第一遍,我有些懵,但我儿子(马上升二年级,超级喜欢数学),却觉得很有意思,今天还跟我说,开始二刷了。

    这本书知识部分是比较权威的,因为作者是陈开,同济大学的化学博士,还拥有中学生数学、物理和化学奥林匹克竞赛的参赛和获奖经历。这点上来说,是一般人无法匹敌的。

    由于长时间深耕通识教育和文化比较,陈开博士对中外教育中,关于数学思维拓展方法有自己独到的看法。

    就像电脑常用的“二进制”,作者认为“唯一性”太强,不如“三进制”更省事儿更科学,还用小白鼠的案例,进行了详细的讲解。我本来对二进制和三进制还迷糊着呢,看到这里,好像被打通了任通二脉。原来如此!

    《课堂上来不及思考的数学》分为四个部分:数学女王、数学的音符、数学的曲线、演绎的学问,通过四个章节,把数论、代数、几何和组合数学几个基本概念,讲解的清清楚楚。

    陈开博士在书中提到的例题,部分选自进阶、竞赛题,适合准备以奥数为目标的读者学习,通读全书,能做到理解到位和举一反三,学习奥数的难度,也就大大降低了。

    喜欢泉灵老师的一句话: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

    这本书就是如此,把孩子交给这本书,奥数兴致冉冉升起,你也就不用跟着发愁和操心了。链接我放在下方了,需要的父母自取!
    #育儿事务所##人类幼崽研究所#
    课堂上来不及思考的数学

  • 国际高中/本科规划师

    新生进校,如果对自己的专业不感兴趣怎么办?我的建议是先适应一下,不必轻易下结论。很多高中生对大学专业的理解是一张白纸,只是凭感觉或外界的评价来作出判断,但这一判断是否准确难有定论。适应一般时间后,如果依然不喜欢,甚至讨厌,那么我们可以寻求以下途径予以解决。
    途径一:大一结束时申请转专业。除护理学等个别专业外,高校一般都会给新生提供一次或两次转专业机会。通常情况下是大一结束时提出申请,学校根据学生成绩、意愿及报名人数酌情考虑转专业名单。当然,大一转专业成功的概率不会太高,一般在10-20%左右。
    途径二:参加某些创新班的选拔。以广东工业大学为例,新生有机会参与多个创新班的校内选拔。如广工IC班(“集成电路设计和电子设计自动化”专业),每年从校内自动化学院、信息工程学院、材料与能源学院、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等选拔优秀学生50-60人。此外,广工腾班是我校与腾讯科技合作的新型培养模式,每年从大二下学期开始在全校范围内选拔,每届招收40名左右。
    途径三:辅修第二学位。如果不喜欢自己的专业,也可考虑辅修第二专业,如计算机或法学等。对于本科生来说,毕业时能拿到双学位,求职时无疑会更有竞争力。
    途径四:跨专业考研。如果转专业失败且不喜欢所学专业,跨专业考研或许是最理想的选择。这也是大部分不喜欢本专业同学的共同选择。跨专业考研,既可选择心仪的学校,也可选择心仪的专业,何乐而不为?当然,如果作为跨专业考研的打算,那么大学四年可能要比他人付出更多的努力。毕竟,跨专业考研,需要恶补的功课是很多的。
    途径五:复读。如果情非得已,个人不太建议采取这种方式。当然,如果学校很差,专业也很差,家里经济条件可以支持,复读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 国际高中/本科规划师

    同学你好,首先祝贺你走进大学校门,接受高等教育。这本身肯定了你在中学时代所付出的辛苦努力和对接受高等教育的不懈追求。

    走进大学校门接受高等教育,也是千千万莘莘学子的追求和向往。

    下面就你认为知识没什用,不想再努力学习的想法,在这里我们从以下两个方面作以共同探讨,希望能够与你共勉。

    其一,高等教育是你的知识成长和社会担当。

    咱们应该清楚的认识到,从小学到高中你的每一步都承载着家庭和社会的希望。你的每一个进步和每一步的成长,也都倾注着家长的心血和社会教育资源用于培养优秀人才,国家建设人才的寄托和希望。所以,在高等教育阶段,是你应该继续努力,以知识的力量回报家庭,回报社会的责任和担当。故此,我们没有理由不去好好学习和继续努力。

    其二,知识不是没用,而是越多越好,越多越有用。

    知识就是力量。这是一条颠覆不破的真理。同时我们常说,知识决定一个人的高度和厚度。大学毕业走进社会时知识就是你的人生起点。

    记得有位朋友对知识决定高度,曾经有一个很精典的比喻,在这里和你共同分享:

    一棵小树,哪怕只有一两丈高,如果长在山顶上,你在很远的地方都可以看到它的风采;一棵大树数丈抑或是十多丈高,长在山沟里,你只有到了半山腰乃至山顶才能着到它。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起点决定高度。

    那么也就是说,知识的积垒才能真正决定你的人生高度,只有站在知识的山顶上,才能真正展现你风采。界时你也真正有能力去回报家庭和为国家建设贡献力量。

    书到用时方恨少。对每个人来说,知识不是没有用,而是越多越好。你现在应该从积极努力的方向出发,调整好心态。圆满完成学业,用知识的高度和厚度去实现你的人生价值。

    努力吧同学,抖擞精神,投入在获取更多知识的努力中去。感谢你的坦诚和真实的心里倾吐,同时我相信你是很棒的。你一定会在知识的高度上大放异彩。

  • 国际高中/本科规划师

    学习不是没用,你是感觉学到的知识没用。大学最多的是时间,完全可以学点自己喜欢的知识或者实用的知识。从高中那么紧张的学习环境一下步入大学这么宽松的学习环境,很多学生并不适应,普遍的开始放纵自己,旷课打游戏去玩耍谈恋爱等等。与其浪费时间不如去图书馆学习。自学个PS参加工作四五千起步,干上几年,七八千不成问题。视频剪辑,手机软件开发,摄影,书法,围棋,这些在图书馆都可以找到相关教材都可以自学成才。没有无用的知识,作为过来人可以告诉你,参加工作以后就会后悔当时怎么不多学点东西。你完全可以规划下毕业后想干什么?然后所有的技能在学校里自学。最好选择兴趣相关的,如果工作和兴趣一致,那你每一天都会充满激情。专业课只要不翘课基本上不会挂掉,所以不用担心占用过多精力导致挂科。建议你至少学会一门才艺比如唱歌,乐器演奏或者舞蹈,只要有一个能拿的出手的表演即可,在工作聚会中会经常用到。另外口才一定要练习,会干的不如会说的。学了就有用,所谓艺多不压身就是这个道理。

  • 国际高中/本科规划师

    不想努力没有办法,谁也不能逼着你去努力。不努力就更没有办法,即使你是富二代也未必可行?因为富不过三代!

  • 国际高中/本科规划师

    非常能理解你现在的心情,回想起10多年前我刚大一的时候同样有类似的想法,因为专业也不是我喜欢的专业,学校也很一般,老师讲课水平我个人也认为非常一般,而且当时看到的新闻都是“大学毕业就等于失业”这种负面的消息,感觉学不学习将来都一个样,反正都找不到工作,所以整个大一我都是在游戏和电影中度过,基本也没怎么去上过课,在老师和同学的心中基本属于被放弃的那一伙。

    到大二的时候感觉更是听不懂老师们在讲什么了,去考会计从业证也是考了2次才勉强及格通过,当时的想法是我毕业以后肯定不会从事会计工作了,因为对于我来说太难了,而且一点兴趣也没有。我当时只对计算机相关的知识敢兴趣,所以有空也只会看看《电脑爱好者》之类的杂志,基本不会看会计相关的书。由于自己高中是学文科的,所以也没有办法转到计算机相关的专业,慢慢的自己去上课的时候越来越少,越来越颓废。到大二下学期的时候,女朋友硬是给我报了一个网络上的会计培训的课程,逼着我去听一听,我本来是很反感的,但是抱着应付的态度就上去听了一节课,结果听完一节我居然有接着听了2节,为什么了,因为老师讲的我居然可以听懂,而且好像还有点意思,没那么枯燥。后来我发现,所谓的没兴趣,就是没有在对的时候遇到对的人,没有那么一个让你人让你突然开窍。后来我也基本不怎么去上课,但是我每天都坚持上几节网络课程,而且把书本也反复的读了几遍,感觉整个人都进入到了一个非常好的状态,直到大学毕业我的综合学分都是全班倒数的,但是我的专业成绩基本都是全班前几名。到大四的时候,我是当时全班唯一一个一次性通过注册会计师会计和财务管理考试的人,那个时候我自己都不敢相信,曾经最讨厌的学科居然可以学的这么好,老师和同学们也都十分惊讶。这个过程我记忆犹新,我不是刻意要去证明什么,只是所谓的兴趣就是长时间积累所形成的一种本能的下意识,当你去不停的尝试的时候,不停的努力思考的时候,本省就是一个最有意义的过程,我当时并不知道学习有什么用,只是找了件事情让自己感觉还活着,而且稍有点成就感,不那么颓废。

    当毕业十年之后我再回忆起大一的那个我,那个没有任何抱负没有任何想法的我,那个染着红发而且穿着怪异得我,我不知道学习到底对我来说意味着什么。现在我依旧在学习的道路上,我不在去探究学习到底有没有用,只是不断的学习让我感觉自己好像还很年轻,而且还很无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