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0-26

为什么现代二胡大师的二泉映月和阿炳的原奏差距那么大?

想咨询一下关于为什么现代二胡大师的二泉映月和阿炳的原奏差距那么大?的问题,大家能帮助我解答一下吗

10 个回答

  • 淡定从容

    中国自古高手均来自民间,《二泉映月》能出自于民间的瞎子阿炳,而是是传世的经典之作。那伤感悠扬的旋律让人久久难忘,浮想联翩。

  • Zhang123

    阿炳原声二泉映月是我最爱听的一首音乐!百听不厌!闭上眼睛仔细伶听越听越有味道。拉的不是音乐而是他的经历和辛酸,现在最好的二胡大师也只能是模仿跟本无法超越,不是他们技术不行而是他们没有阿炳那样的经历!

  • 沉稳风度

    现在是表演,个个锦衣玉食,哪儿有痛苦!阿炳是忏悔,好好的日子被自己糟蹋成这个样子,刻骨铭心的痛。

  • 淡定自若

    阿炳是瞎子,他的《二泉映月》是用灵魂来表达世间炎凉和无奈,而现在的大师是睁着眼睛,拼命搏取粉丝的眼球,你说能一样吗?一个是神一个是鬼!

  • 秋实累累

    没有走过阿炳的生活之路!内心的感受怎么会有同样的音符?阿炳的二泉映月指间流出的那种悲愤,凄凉!苦难,无奈,还有不屈和倔强的抗争!是任何人不能完全模仿出来的!

  • 教育

    看现代二胡演奏,一个个摇头晃脑,好像很投入,又好像是做派,也曾看国外一些演奏家,行如流水,游刃有余,根夲无需用肢体夸张地渲染弹奏技巧,听音乐不是看杂技,希望音乐老师不要误导学乐器的小朋友。

  • 静以修心丶

    声声慢·二泉映月
    (平韵体)
        二泉映月是一首阿炳创作并演奏的世界级二胡名曲。乐曲意境凄楚深邃,加之其独特的民间演奏技巧与风格,充分表现了二胡特有的艺术魅力,不仅流露出伤感愤慨的情绪,而且寄托了阿炳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和憧憬,给人一种强烈的抑郁倔强艰涩苍劲的美感。余十分喜爱之。无论欣赏名家演奏或自己学着演奏,呈现在脑际的场景都是一位憔悴的白发盲人斜背琵琶,手拉胡琴,游走在黄昏后、月光下的街头巷尾,用琴声诉说着他所经受的人生悲苦与不公,以及奋力抗争与憧憬未来的心声。每次都扣余心弦。尽管余思钝笔拙,仍有用诗词表达感受的冲动,于是便有下面的丑陋文字。
      
    长叹难尽,
    泣诉声声,
    汇涌弦上奔流。
    断肠如雪撩乱,
    怎解君愁。
    黄昏琵琶斜背,
    向谁家、月下街头。 
    堪回首,
    听琴声憔悴,
    情激难收。
     
    谁敌一双盲眼,
    却看透、魔舞暗夜画楼。  
    无语泪流多少,
    天地悠悠。
    且将无锡风雨,
    二泉池、载满愤忧。
    淡荣辱、唯笙歌琴韵,
    绝唱千秋。

  • 岁月留声

    一般人没有阿炳这么放荡而又多苦多难的人生阅历,也没有阿炳那种大彻大悟的智慧。你可以听听闵惠芬演奏的二泉映月,个人感觉是深得其中真谛的

  • 岁月如歌

    客观说,现代大师拉的比阿炳好,而且不是好一点,而是好很多。为什么?

    一是硬件不一样,现代的琴制作精良,琴弦是钢丝,而阿炳的琴皮质、材质都相对较差,琴弦是丝线,所以出来的音效当然差点。

    二是阿炳当年拉琴录音时,病入膏肓,状态不佳,而且几年不拉琴了,手艺自然差了。

    三是阿炳毕竟是民间艺人,没有受过科学训练,而现在音乐学院出来的大师,训练科学,一举一动都是经过反复琢磨出来的,科学、严谨、一点一滴都是最佳组合。

    四是现在的录音设备比以前的先进不是一点点。

    所以,不可同日而语!

  • 点石成金

    主要是现在人与阿炳的经历不同,阿炳生活的年代是旧社人吃人的年代。阿炳是生活在社会底层,靠拉二胡演奏的卖艺人。受尽了有钱人的侮辱欺凌,苦难生活的折磨,和各种不平等的打击。使他产生了无尽的悲哀痛苦伤心。正是如此,把他内心的感受全部倾䜣在二胡的演奏上。所以他的二胡声悲惨、凄凉、无限的愤慨,一起涌上弦律。形成了独特的阿炳曲。

    现代人虽然用上了精制的二胡,拉出了惋转悠扬的动听的曲子,却演奏不出阿炳的痛苦经历和内心深处的感受,所发出的凄美弦律。这就是差距产生的原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