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咨询一下关于历史上著名的唯心主义大哲学家都正确吗?你如何看待唯心主义?的问题,大家能帮助我解答一下吗
唯心主义以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的学说最为著名,他们认为精神和物质是对立的,精神可以摆脱物质而单独存在。这种观点很明显地将精神神秘化,完全脱离现实,这是不正确的,这与鬼神迷信之说没多大区别。精神是依附于物质而存在的,没有物质为基础,精神就名不存实更亡。精神就是灵魂,灵魂来源于人的大脑,是大脑中数以亿记的管记忆和思维的细胞的活动产生的意识形态。这些形态会通过人的言行和文字、艺术等形式表现出来,使精神落实到物质上。如果没有活的人体来维持大脑的记忆和思维活动,精神的东西根本无法产生出来;如果即沒有活人的口耳相传,也没有文字、艺术品及其它实存实在的文物对过去的思想理念的承载,过去的一切都会永远在世界上消失。总而言之,精神是不可能摆脱物质而独立存在的。
当然,物质也需要精神的东西来支持和充实。人们为什么要辛辛苦苦地工作?当然是为了穿衣吃饭呀。那么,肚子填饱了,身子暖和了,衣食无忧了,钱也够买食物、衣服和房屋了,为什么人们还要没日没夜的工作?为了生活得更好呀。那么,按照维持生命和遮风挡雨、防暑御寒的基本标准,很多人的收入和储备都超出几十倍甚至成千上万倍了,为何他们还不知足,还要继续奋斗呢?因为他们有节节攀升的精神欲望,他们有他们的理想和追求,精神的需要是永无止境的。如果没有这种无限进取的精神追求和契而不舍的追求精神,社会就不可能发展到今天这个样子,人们就会永远停留在与动物们一样的世界里。所以说,精神是物质发展的动力源泉,物质也支持着精神的存在和发展,精神和物质是相生相克的一对不可分离的伴侣,就跟电和磁一样,二者同生共进才能在浩瀚的宇宙里自由地驰骋。
唯心和唯物也是两个同生共存的自然概念,谁也离不开谁。无论多么优秀多么伟大的唯心主义巨人,他们都需要衣食住行这些物质来维护生存;同理,无论多么有成就多么有威望的科学家,他们也有他们的情感需求和审美观、价值观,精神食粮也是他们生命中不可或缺的必要因素。所以,人类社会需要唯物主义的同时,也离不开唯心主义,两门哲学只是领域的不同,我们不能将二者对立起来,我们只有让精神和物质并驾齐驱,才能让我们的世界更富有、更多姿多彩。
人类的主观意识与宇宙万物上帝的客观意识根本就不是一回事,人类的主观意识是有一定的局限性的片面认识和主观特点。客观意识是事物的本质,宇宙万物之间的联系,统一建设和发展的基础,前行的动力与我们人类奋斗的方向和发展的目标,意识是潜动力,暗物质。
无论哪派理论,一旦宣称自己唯一正确就立即落入荒谬。
评判一个事物,必须要纵观其全部才能得出客观,正确的评论,否则就是瞎人摸象,只窥其一而不得要领。
不管唯物主义也好,唯心主义也罢,它们只是人类认知世界,发展自身一种工具而已,虽说人类诞生距今已有几千万年,但突破性发展也就短短数千年,明心益智飞速发展也才区区数百年,所以谁也不敢把唯心或唯物绝对化,要知道全宇宙有形的物质才占全部质量5%左右,剩余的全部由无形的东西占据。
人类的发展时间太短了,所以在可预见的时间里,唯物主义将占据主流,指导人类认知世界,唯心主义被束之高阁,不是不想用,而是能力不够,就如武林高手初期必然是以凌厉剑术为主克敌,只靠内力必然死无葬身之地,当时间推移,即可以气御剑,摘叶飞花皆可伤敌。
至于未来唯心主义如何发展,由于人类的发展有太多不确定性,以现在人类认知水平真的无从得知。
一切哲学,甚至人的各种观点,都是唯心主义--引自费尔巴哈“对莱布尼茨哲学的叙述分析和枇判”,第二十节,174页。
本人觉得唯心主义的出现人类意识的宝藏。好多哲学家都说过,哲学不过是柏拉图洞穴理论的各种注释。让我们牢记,传统的唯心主义的追求,建立基于我们意识的,符合我们认识规则的观念世界(认识体系),来解释我们经验到的外界。
有了唯心主义理想,首先就要在内心对一些唯物主义的错误看法保持警惕,例如
1认为我们认识的目的不是解释世界,而是认识世界本身的东西。我相信,非常多的朋友是有这个看法的,他们认为我们可以直接得到客观规律。但是非常遗憾,我们是得不到客观本身的东西的。
2我们依然引用费尔巴哈的话吧。
“--唯物主义-只不过是精神发展过程中的一个中间环节,--甚至唯物主义也是一种唯心主义,尽管是一种与意志和认识相违背的唯心主义。诚然唯物主义否认精神是一种积极的原始的活动来加以否定。”
这个话比较好懂的。后面的解释非常精彩。
“唯物主义把精神的对立物看作精神的本质,……在它看来,只有感性的物质的东西是真实的。唯物主义者否认精神本身,但是至少要肯定自己的精神,肯定思维理性的特性。……讲这句话并不只是发出一种感性的声音,而是说出一个真理,一个思想。……那他就间接承认,具有理智精神的东西,才是真实。”
费尔巴哈是认为我们对客观的描述,一定是主观的,还是以理性为基础。所以还是唯心主义。
本来有一个压在唯物主义头上的大石头,就是我们见到的客观规律,到底是客观本身的,还是我们认识的习惯呢。
后来被一个唯物主义者的物质定义给投机取巧了,他说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的规律是可以被认识的。
唯心主义是主张精神第一、物质第二、精神决定物质的思想意识形态。这种主张唯心主义的思想意识形态是对客观事实的颠倒,是错误的。凡是精神都是物质的精神,物质与精神必须同一,才能健康生长生命。例如人体自身的胸中一呼一吸的气力必须充足才有精神,人如果连一呼一吸的气力就没有了,哪里还有精神。所以说:只有物质第一、精神第二、物质决定精神的唯物主义才是正确的社会思想存在的正常状态。
主观唯心主义在现实生活中的表现----这种人看问题的界面较为狭窄,做事较为片面,往往考虑个人主观的愿望而非客观存在的事物. 二者结合。对未来的“预测”有时就需要壮大胆子的去作为,敢冒风险,相信自己,从而获得足够多的自信!这就是“唯心”。 在“作为”之前一定要有长远眼光、准确定位、科学分析。这就是“唯物”。 我认为,现实生活中“纯粹的唯物”是没有的。所以,哲学中才说: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也是不可或缺的!“唯心主义是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与唯物主义对立,说明其是有一定道理的,哲学不讲唯心主义就不是哲学了”,唯物主义是常青树,唯心主义也不是朽木枝。1、首先,“唯心主义”这个词是唯物主义哲学家马克思所提出,很明显,马克思是以自认为正确的唯物主义思想自居,俯视、划清界线并批判着另外一群同行的“荒谬性”,甚至将非哲学的迷信思想与神学也强加与唯心主义哲学。马克思甚至更进一步指出:“唯心主义是在生产力的发展造成了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对立,剥削阶级中的一部分人有闲暇专门从事智力活动的时候产生的。”这一初含讽刺意味的名称,后来逐渐失去了它的贬义,成为了今天哲学上的一种思想流派。这也就是为何唯心主义为那些非哲学专业人员所唾弃的原因之一
道本无言~唯物,因言显道~唯心
风华绝代
2022-10-25人类将来的最高境界就是不死,如果你达到人类极品后,可以把你的灵魂,也就是思维能力刻在或者转移到一个机械上,不需要现在人类的吃喝你都一样存在,然后放到宇宙,在宇宙中寻找归属地,也许永远也不会和地球人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