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咨询一下关于三本学生考上研究生后,用人单位注重第一学历还是注重研究生学历?的问题,大家能帮助我解答一下吗
工作在一线,生活在三线。在三线城市,一般读了个本科的,不管一本二本三本,大多数人都会考到体制内工作,生活安逸无压力。而在上海,身边同事很多名校毕业的,研究生更是一抓一大把,博士生也有,不仅工作压力大,内心焦虑,对未来也迷茫。很多时候不理解读了这么好的学历为啥不去体制内,可能是想待在上海这样的大城市。
如果是你,有一个很好的学历,选择坚守大城市在体制外工作还是去三四线城市的体制内工作?
用人单位首先是看第一学历,即使你是研究生,如果第一学历是二三本,也竞争不过重本毕业的大学生,不信到职场试试!
第一学历还是很重要的,现实中大多人会通过第一学历对初高中学习情况进行定位,但是考上研究生,说明自身很有潜力,需要在研究生教育阶段,完善自我知识厚度和学术水平,另外一个人综合素质和适应社会能力也很重要,用人单位用人说到底还是能力最重要!
要是清华北大什么专业都无所谓,要是普通三本还是选择专业为好,因为普通本科没什么大的熏陶,我们要的只是一个学历,一个好考研好就业的专业
这个不能一概而论,主要是看你研究生学历的分量如何。
如果你的研究生学历是全日制的,也就是通过国家招生进行脱产学习的研究生,那么用人单位肯定在乎你的最终学历。
如果是非全日制的研究生,即在学习方式上属于半脱产,上课的时间安排在周末或者是节假日,学校也不安排住宿的,用人单位则更在乎你的第一学历。
在我们单位,有不少60后领导干部,他们的文化水平比较低,很多都是由工人身份苦干出来的。被提拔为领导干部之后,嫌学历低,一般都会在集团公司的统一安排下通过半脱产学习拿个本科文凭,而有的嫌本科毕业院校太普通的则会进修一个名牌大学的研究生学历。
这样的文凭也就是让组织和人力资源部门统计领导干部学历时好看点,实际上并没有多大现实意义。
比如我们曾经的销售部副总,80年代是我们单位烧锅炉的,只有初中文化,后来只是因为性格外向、难言善道、亲和力强,被调到销售岗位,然后在销售岗位因工作业绩突出一步步从销售经理干到销售副总。但学历实在不登大雅之堂,于是90年代在北京大学半脱产先进修了一个经济学本科,后又进修了一个硕士学历。但说实在的,他一次课也没去听,去了也听不懂,所有的课程、考试都是他的助理、销售部的一个大学生帮他完成的。
在我们单位几乎所有的副总都是研究生学历,北大的、清华的、北科大的,履历上十分亮丽。但实际上的含金量大家都心知肚明,在公司薪酬体系上,他们直接拿的是年薪,没有学历工资这一项。
所以我们单位招聘的时候,如果是研究生学历,首先会问明是全日制的还是非全日制的,如果是全日制的,哪怕本科是一个籍籍无名的学校,那也会欣然接受,在薪酬上比本科学历高出一档。如果是非全日制的,首先心理上就不以为然,当然并不妨碍使用,如果工作中确实很有能力,也一样会重用的。
而本科即便是985或211院校,他的薪酬肯定会比全日制研究生低一档。不过若能力强的话,提拔起来也是非常快的,其本科院校的品牌效应也锦上添花。
对企业员工来说,学历是敲门砖,但入门之后,更主要的还是看能力。能力欠缺的话,哪怕你是全日制研究生,除了别一般人多个学历工资外,其他方面没有任何优势,甚至终其一生也只是一个普通员工。这样的结局其实是很让人压抑的。
同样,我们单位也招了一些三本二本的毕业生,培养了一两年后,能力极为突出,有的直接被集团和国资委要走了。所以学历这玩意儿,在实际工作中用处并不大。
一要看是文科还是理工科,如果理工科读的是985211的研究生,即使第一学历是本科三本,也是蛮牛逼的;文科就另当别论了。二要看是否有科研成果,如果有科研成果,无论第一学历是一本还是三本,甚至是中专,也是蛮牛逼的,比如哈工大的博士生导师高会军,第一学历就是中专,自学获得本科学历,最后取得哈工大的工学博士学位,留校当博士生导师,还担任学科带头人,一群清华北大的博士生围着他转。
给未来的自我拼路
2022-10-25孝上研究生,不等于研究生毕业,如果研究生毕业,那就注重研究生的学历,如果刚考上研究生还没有毕业,那只能以三本的学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