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0-25

结构主义语言学有哪些主要流派?各自的代表人物和贡献是什么?

想咨询一下关于结构主义语言学有哪些主要流派?各自的代表人物和贡献是什么?的问题,大家能帮助我解答一下吗

4 个回答

  • 风华依旧

    《角度学》选27——角度与现代欧洲语言观

    萧遥子

    【题记】

    我之《角度学》系纯学术著作,约100万字,历10年时间始造成,共分上、下两部。其中:上部主要论述“角度”(角之度之)的本体性、认识性、方法性、语言性及其产生形成的基本原理;下部主要例述角度与哲学、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医学、美学、因明学、政治学、经济学、管理学、人类学、伦理学、历史学、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语言学、律法学、性爱学、宗教学、军事学等二十二门学问之间的因果和生发关系,从而让人们明白到一个朴素的学理:即天下学问皆角度也,角度主宰一切!而且不论天下学问是如何的复杂,是如何的差异,是如何的深邃,是如何的分类,其终极追求都是一样的:明理见性!即探明宇宙自然之原理,探究社会人类之本性。而且,全天下所有的学问(包括一切自然科学和一切社会科学)都是围绕这四个字来展开的……故曰:“角度”化万流,万流归“角度”,角度者,角之度之也,一也!


    角度与语言学

    ——浅析现代欧洲语言角度观

    十九世纪是欧美两地发展最为迅猛的时期。因此时期的科学发明与科学创造已进入到了疯巅状态,并剧烈地动摇着人们故有的思维与认识,因而新角度、新观点、新理论、新思想层出不穷,它标志着世界新学术时期的空前繁荣。

    那么此时期的语言学研究也是如此。比如,语言学家们的研究视野就更加地开阔、自由、放肆及恣为。其中比较著名的有拉斯克、葆朴、格里姆等三人。1、葆朴的角度认为:希腊语、拉丁语与其它一些语言并非来自梵语的派遣而是与梵语一样共同来自一个更加古老的原始母语;2、格里姆的角度认为:希腊语的清塞音/p/t/k/,先变成哥特语的送气音/f/q/x/,然后再变成德语的浊塞音/b/d/g/,它经历了二次变化,其辅音却是一致的;3、施莱赫尔在他的代表作《印度日耳曼语言比较语法纲要》里则提出了自己极具个性的角度观,认为语言是有生命的,可分为史前期和有史期,语言可用“树谱图”来分析和演绎,因为原始语、基础语与派遣语皆是它的衍生关系。因此,树的主干就是共同的原始母语,第一大分枝则是“亚细亚——南欧”语系,第二大分枝则是“北欧语系”等等,从而开启了语言学新视窗!

    在十九世纪初期欧洲语言学在比较中还发生了转向:即普遍语言学产生了!其特征就是站在了整个人类语言学的哲学高度上来作为。代表人物则有斯坦达尔、索绪尔、梅耶等人。比如,斯坦达尔的角度认为从人类的低级心理活动出发可以解释语言的起源与发展;拉斯克则从自然的角度出发建立了自然主义语言学,认为语言是一种自然物体,研究它可象研究自然历史一样;缪勤力则角度地认为:“语言或任何其它自然界的产物严格地说,没有历史,只有增长!”可见,他们角度一致地认为语言就是一种自然结构及一种有机整体,可谓慧心独造有棱有角,这样,社会心理语言学就因敦促而诞生了。因此派的角度认为:社会是概念的总体,社会学即是关于集体心理学的全部知识,社会学就是集体的心理学,那么语言现象就是一种社会事实。其中的代表人物索绪尔就认为:“言语是个人的意志与智能的行为,语言是言语活动的社会部分及个人以外的东西,个人不能独立创造或改变语言,只能凭社会成员的契约而存在。因此,言语活动既有个人的一面又有社会的一面,既属于个人的领域又属于社会的领域,但归根结底都是心理的!”当然——心理的也即角度的!

    后来,索绪尔又把社会心理语言学与结构主义约合起来,建立了自己的结构主义语言学。认为:“语言是一种表达观念的符号系统,而系统就是结构性组织,结构又是凭关系建立的,因此语言学就是关系的结构学,那么语言学的真正研究对象就不是语音与语义而是语音和语义之间的关系!”这就是索绪尔语言论闪光的地方,他也因此被誉为“现代语言学”的创始人!

    不久,布拉格学派的代表人物俄国佬雅各布逊又站在索绪尔关于声音与意义的角度点上创立了音位学,认为语音和音位是两码事,即语言是属于言语的,音位是属于语言的,它们各由若干不同的特征来组成,这些特征彼此之间可构成对立的关系。比如:/p/与/b/、/e/与/d/、/k/与/g/,三对辅音就是在相同的发音位置构成了清浊对立。受索绪尔的影响,哥本哈根学派的代表人物叶尔姆斯列夫则在《语言理论导论》里指出:“语言现象是一种格式塔(形状或形式),是一个被分离的整体,但不等于部分的总和,它先于部分而存在,还制约着部分的性质与意义!”可见,他们一起传承了索绪尔的语符意义并扩大了索绪尔的角度开面,从而建立了一个新的语言学体系来!……【84】((以上据《语言学史概要》,岑麒祥著,北京科学出版社1964年版;《普遍语言学教程》,索绪尔著,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

    2021.2.4
    深圳

  • 静以修心丶

    语言学它是个坑,令你越陷啊越深

    语言现象是人类最早纳入研究视野的现象之一。

    语言学的三大发源地是中国、古印度和古希腊—罗马。

    拉丁语是古代罗马人的语言。

    古希腊有非常丰富的文化典籍与文学非常发达。古代罗马人继承了古希腊的语言,研究传统形成了拉丁语的语法研究体系。

    语文学不等于语言学。

    语文学的研究对象也是语言,但是关注的是反映在古代文献中的思想观念、政治制度。目的是解读古代文献,并不是研究语言本身的规律。

    19世纪出现的历史比较语言学标志着语言学不再是其他学科的附庸,成为一门独立学科。

    20世纪初,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在普通语言学教程中提出存在于语言社团中每个人头脑中的共同的语言形式结构是语言学研究的真正对象。

    语言系统大致可以分为语音、语法、词汇等几个子系统。

    语言学的研究存在共时和历时两个角度,所以要分为共时语言学和历时语言学。

    语言学研究是人类探求自身奥秘的重要途径,具有永恒的魅力和价值。

    语言交际的过程大致可以分为“编码—发送—传输—接收—解码”5个阶段。

    语言的功能,包括社会功能和思维功能,其中社会功能又包括最基本的信息传递功能和人际互动功能。

    人的语言交际有时候并不是想传递什么信息,而是保持一种人机互动而已。比如在电梯中遇到大家会彼此问:“吃了吗?”“吃了。”这就不存在信息传递。

    一个人在哭天枪地的时候也是在进行语言的交际互动,只是互动对象变成了天和地。

    思维活动具有大脑神经生理的基础,大脑中有专门控制语言功能的区域,所以人的抽象思维能力和语言密切相关。

    人的大脑左半球管右半身的动作,右半球管左半身的动作。语言功能区在大脑的左半球,又具体分为说话中枢,书写中枢,视觉性语言中枢,听觉性语言中枢。

    人类的大脑功能分区是人类进化的奇迹,其他动物是没有这样幸运的。

    一个孩子约五六岁前,如果大脑左半球受到伤害,右半球可以部分替代左半球的功能,如果孩子到了十二三岁,左半球受到伤害丧失语言的能力就基本恢复不了了。

    儿童学话的过程实际上也就是认知世界的过程,思维发展的过程。

    儿童学说话要经历独立词句阶段,再到双词句阶段。双词句体现造句的基本原理,这时你说话(句子)就越来越近了。

    儿童学说话时从大人那里学来的句子是极其有限的,可却能够说出很多自创的句子来,说明这其中有一个重要的规则。

    孩子们会把他的语言材料按照这个规则进行自己组合,表达自己的意思。就像老师教会了你加减乘除的基本原理之后,你可以做很多老师没有教过你的题目。

    根据研究儿童语言的习得一定具有先天生理基础,最重要的就是大脑的结构和功能,这一点其他物种是没有的。

    当然儿童语言的习得离不开外界社会条件,把一个金发碧眼的外国娃娃出生后就放到北京长大。他长大后就只会讲一口纯正的北京腔汉语。西洋语言是一点都不会的。

    儿童学习语言的时间和大脑语言区的确定时间大致是平行的,一个孩子最迟到十二三岁,如果之前没有机会学语言,那么此后就不能像正常人那样的自如运用语言了。具体的例子,比如1920年发现的印度的狼孩卡马拉。

    人出生后过了一定的期限,如果没有后天正常的社会环境与语言,习得和心智发展的潜能就会失去,所以儿童学习语言的黄金时期是十二三岁之前。

    人类的大脑构造都是一样的,没有民族性,所以思维能力也没有民族性,但是思维方式是有的。

    思维能力的全人类共同性不等于各民族思维方式共同。相反他们表现出很大差异,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根据语言的差异分析就可以得到。

    英语中一个单词uncle就包括了,汉语中许多词语。汉语的思维把太阳分成了7色光,赤橙红绿蓝电子在英语中红和紫是同一类,所以英语思维把太阳分成六色光。

    所以,不同民族的语言社团,对现实世界的概念分类是不同的。

    英语普通名词在句中出现的时候,一般得标明它是否要加定冠词或数词。可数名词,还得标明它是单数还是复数,我们汉语就不必这样。

    汉语讲“我去买书”。英语在表达这个句子的时候是一定要讲清楚去买哪本书,有没有特指?买一本还是买一本以上?

    法语在表达“我去见朋友”的时候,一定要表达出是见一个朋友还是多个朋友,是男性朋友还是女性朋友。英语就不必表达朋友的性别,汉语则既不表达性别,也不表达数量。

    因为不同民族的语言存在着差异,所以基本上不能做到简单的一一对应,翻译工作就要经过复杂的换算,翻译终归都是算法。

  • 岁月如酒

    二、《定理》与上世纪60年代的现代派文艺思潮与现代派电影
    自19世纪中叶以来。欧洲的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的传统结构迅速解体,其突出标志就是不断出现的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危机。作为对这种时代的反应,在欧洲文学和艺术生活中不断出现各种反传统的文艺创作倾向。在20世纪前三十年间,终于在文学、戏剧、绘画、音乐和雕塑、舞蹈等领域汇聚了为各种反传统的文艺运动。这次反传统运动的范围广泛,目标严重对立,被称为“现代派运动”。作为工业时代新艺术形式的电影,本身存在就是对传统的反叛,似乎更应成为“现代派运动”的主将。但是,在20世纪30年代之前,电影作为被文艺界高度重视的独立艺术地位还没有形成,因此发生在20年代的德国表现主义电影运动只是其他文艺种类在电影上的实现。
    五六十年代开端于法国的电影“新浪潮”运动真正揭开了“现代派电影”的序幕,在新的艺术领域延续着反传统文艺运动的精神。现代派思潮的反叛精神体现在文艺作品的内容和形式两方面,在电影上也是如此。首先,表现在电影理论研究变革上是:经典的传统电影理论是以爱森斯坦和巴赞实用电影本体与修辞研究为主,而60年代现代派的电影理论则以结构主义语言学、符号学的研究范式来实现电影对纯理论的探讨,形成了以麦茨、帕索里尼和艾柯为代表的电影语言符号学。帕索里尼1965年在皮萨罗电影节上提交的《诗的电影》论文,推动电影符号学深入的发展和转折。给随后的研究带来深远的影响。
    其次。在电影创作上,许多电影创作者成为理论与创作实践的代表。这一时期的文艺创作里流行着西方马克思主义、萨特的存在主义、弗洛依德的精神分析学说、列维・斯特劳斯对神话的结构主义分析等思潮。很明显帕索里尼也深受影响。欧洲在这一阶段中,写实主义电影主导地位逐渐被转向内心、注重形式的现代主义电影所代替。在意大利。这种电影不同于新现实主义电影注重社会性和纪实性特点,而是寻求一种更为个人化的表达方式,“担负着向19世纪意大利的文化僵尸――自然主义宣战的任务”。而扛起这面战斗旗帜的代表人物就是帕索里尼。“不过,这里的自然主义不是指从雅典时期到文艺复兴的整个西方文化中的古典自然主义,而是指19世纪扎根于实证主义基础上的自然主义。”这种新的电影旨在表现资本主义社会中深刻的精神危机。包括:生命的孤独感、人际沟通的冷漠与困难、现代工业化消费型社会中人的异化和道德沦丧。以及人与自然的生存危机。在表现形式上,手法更为激进。完全打破传统叙事规则。把“我”作为现实的首要对话者的阶段,引进存在主义和唯灵论的神秘因素,多注重从作者的主观心绪和哲学观点对现实进行弗洛依德精神分析式的过滤,或者把人物当作现实的象征,使其客体化,努力实现着作者和现实的隐喻式调和。
    这些现代派典型特征都体现在帕索里尼的系列电影作品里,而以《定理》为其创作成熟期的更完美的代表。在叙事上,一反传统的戏剧叙事,而是采用模块化的结构,即“散化故事,用拼贴法取代蒙太奇原则,用完全异质化的结构取代以往叙事和逻辑的非连续结构”,超脱现实情境的时空限定,充满现代社会的神话仪式解释和数学式的哲理论证色彩。在形式方面,帕索里尼并不认同由新现实主义电影所代表的所谓写实美学风格。而主张电影语言的非理性主观本位和诗性风格。《定理》一片扑朔迷离的美学风格,具体而微地体现在自片名、人名、画面构图、光影色彩、镜头调度、配乐处理、语言姿态和主题表达、意识形态、哲学思考、情节叙事、影片结构、表演风格、创作者主体介入等诸方面。错综而完美地体现出他的“自由的、间接的主观化”式电影语言和美学主张。此外。性在《定理》中,有着特殊意义的重大地位,构成一个复杂的隐喻体系,就像是帕索里尼在《定理》这个函数里输入的一个变量值,并结合萨特的存在主义,试图从更深刻的人性背景中阐释无序和寻求解决方法。
    结语
    总的说来,电影《定理》就像一个丰富多变的万花筒,揉进了马克思主义、宗教、精神分析学说、存在主义、神话仪式、结构符号主义等多种复杂而彼此交错的元素,使影片混合神秘主义、政治宣言和性解放思想,充满歇斯底里的疯狂和无处不在的宿命悲观。但是这种悲观一面浸泡在基督不再归来的混乱和绝望中.一面又热切地向往共产主义革命救赎的宗教精神,尽情望宣泄着帕索里尼独特的电影艺术观和世界观。然而这一切,无不与上世纪60年代风起云涌的时代风潮和变乱纷呈的历史背景充满深刻联系,使得《定理》一片具备深厚而广阔的解读空间,并历经时空,以其多义性的客体存在,引发人们持续的探索和欣赏。

  • 金色回忆

    结构主义语言学有三个流派:布拉格学派、哥本哈根学派、美国描写语言学派。

    布拉格学派

    也称功能语言学派。该学派创立于1926年10月,以布拉格语言学会成立为标志,其创始人为马泰休斯,他担任这个学会的首任会长。马泰休斯是布拉格学派的早期理论家,他深刻地分析了新语法学派的缺陷,强调以共时观指导语言研究。

    特鲁别茨柯依是布拉格学派的杰出代表,他的《音位学原理》是现代音位学的经典著作。另一位成就卓著的代表人物是雅柯布逊,他提出的“区别性特征”的学说对现代语言学具有重大意义。法国著名语言学家马丁内虽然没有正式参加布拉格语言学会,但由于他的语言观体现了布拉格学派的学术思想,所以有的学者把他作为布拉格学派的代表人物。

    布拉格学派自称结构-功能学派,他们的语言观是结构主义和功能主义的结合。他们提出语言是多功能的结构体系,由多个相互依存的次系统构成;建立了音位学说;提出了“语言联盟”的理论和“句子的实际切分”的学说。

    布拉格学派主要以音位研究著称,其主要贡献是首次系统地阐明了音位学的任务、原理和研究方法,使它在结构主义语言学诸领域中居于领先地位。美国语言学家鲍林格评价说:“欧洲任何其他语言学团体都没有象布拉格语言学会那样产生了如此巨大的影响。”

    哥本哈根学派

    也称丹麦学派,又叫语符学派,创立于1931年,以哥本哈根语言学会成立为标志。代表人物为叶尔姆斯列夫、布龙达尔、乌尔达尔。代表著作有叶尔姆斯列夫的《语言理论纲要》、布龙达尔的《结构语言学》、乌尔达尔的《语符学纲要》。

    哥本哈根学派的核心人物是叶尔姆斯列夫,他对语言的观察细致入微,注意到了语言的一些重要特质:语言的遗传性、社会性、符号性;语言与思维的关系;语言与文化的关系;语言与言语的区别等。他主张区分内容平面和形式平面,两者又都区分为形式和实体。语言符号是由表达形式和内容形式所构成的单位。语言学的任务是研究表达平面和内容平面的关系。他的理论称作语符学,具有代数的性质,在研究方法上运用假设,注重演绎。

    哥本哈根学派以语言结构关系的研究及这种研究的数学性质而著称。这种理论虽然十分抽象,很少实际应用,但是代表着人文科学和精密科学相结合的趋势。著名语言学家王希杰先生评述说:“哥本哈根学派的学说是一座极有学术独创性的象牙之塔。”或许语符学原理在计算语言学、言语工程学等新学科中会有应用的天地。

    美国描写语言学派

    又称美国结构主义学派,它是二十世纪美国的一些学者在对美洲印第安语调查和研究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这个学派的先驱者是博厄斯(也译鲍阿斯)及其学生萨丕尔,主要代表是布龙菲尔德,之后是海里斯和霍凯特。

    1911年,博厄斯在为《美洲印第安语手册》所写的序言中,号召美国学者摆脱传统语言学的概念和方法,强调对语言事实作客观的描写。萨丕尔在名著《语言论》中站在心灵主义的立场上解释语言现象,他主张把语言现象同人类心理、社会、文化联系起来。萨丕尔和他的学生沃尔夫提出了著名的萨丕尔-沃尔夫假说,其基本观点是:语言形式决定着语言使用者对宇宙的看法;语言怎样描写世界,我们就怎样观察世界;世界上的语言不同,所以各民族对世界的分析也不同。

    这个学派最重要的人物是布龙菲尔德,他被誉为“美国语言学家之首”。他于1933年出版的《语言论》宣告了美国结构主义学派正式诞生。布龙菲尔德在《语言论》中制定了语言结构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成为这个学派的理论指南,所以有人称该学派为“布龙菲尔德学派”。

    20世纪50年代,该学派进入成熟期,以海里斯的《结构语言学的方法》出版为标志,他在这部著作中规定了语言结构分析的任务及基本程序。这一时期的另一位重要人物霍凯特忠实地继承了布龙菲尔德的学术思想,他的《现代语言学教程》是一本著名的结构主义语言学教材,对传播结构主义语言学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美国描写语言学派注重口语和共时描写;注重语言形式分析,回避语义问题;在语言结构分析中主要运用分布和替代的方法;创造了语言结构分析的直接成分分析法。他们的学术观点和方法对汉语语言研究影响极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