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0-26

如何看待某些高校保研成绩只看加权平均,不看绩点?是否有些不公平?

想咨询一下关于如何看待某些高校保研成绩只看加权平均,不看绩点?是否有些不公平?的问题,大家能帮助我解答一下吗

4 个回答

  • Zhang123

    这个成绩单把我看糊涂了,不知道哪个重要?算术平均分,学位课加权平均分,学位课获得学分,平均绩点,学位课平均绩点。各种成绩指标太多了也不知道这些指标有什么用?保研评奖学金到底看哪个指标?小孩也不愿意跟我讲,有知道的能不能解释一下。

  • 沉稳前行

    大学“绩点成绩”“综合成绩”与评奖学金、评优、保研、考研、就业有什么关系。

    ①、绩点成绩:是大学生平均成绩的简称,又叫做“GPA ”,是大学用来评估大学生成绩的制度和方式,也是大学生学习成果的一种体现
    绩点成绩对于保研、考研、出国、就业很重要。学习成绩好,绩点高,保研、考研时目标学校都会要求你提供成绩单,如果你的绩点高,说明你动手学习能力强,很有优势的;就业时招聘单位也会比较看重成绩。

     ②、综合测成绩:思想品德30%、学业成绩60%、文体成能力表现10%,这几个方面去评的,每项一百分,然后按各项在总评中所占百分比算出各项得分,比如科研经历、有各种类型的比赛、社会实践、三好学校、奖学金证书、英语四六级等等,最后相加。
    综测对于评奖评优很重要,部分学校保研会看重综合成绩,学习成绩只占了综测的一部分约60%,其它的各种活动、比赛等加分占的比重比较大。所以,如果你想评奖学金或者优秀学生等之类的荣誉,还是要多参加活动,并且多拿奖。

  • 沉稳风度

    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加权平均是目前高校采用的普遍方法。

    个人认为还是比较公平的。

    所谓公平是指在处于同一评判环境下的所有人采取同样的评判标准。

    既然所有人都采用同样的标准,不是针对某一波人特定的标准,我认为还是具有普遍的公平性。

    像你说的,如果采用了学分绩点的话,是不是也有学生认为这样是不公平的?

    规则是明明白白入学之后就告诉你的,不是临时改变的,也就是说你有三年的时间去做准备。所有人为了这个目标去努力。当你没有达到的时候,你说这个规则是不公平的,这本身对其他那些努力去实现目标的人就不公平。

    你觉得呢?

  • 谢谢邀请!

    2020年上半年这个学期快结束了,好多高校的大三学生面临着推免、保荐等考研事宜要在放暑假前做好!因为有些同学,特别是985、211和省属一本院校的学生都要在暑假参加各高校的夏令营活动和推免等面试,因此,需要把各人的学业成绩算出并打印成册!在成绩核算方面有两类:

    一类采用加权平均法。就是对应学校要求的成绩加起来算和,除以门数所得平均分。加权平均得分,反映的是大学生所有成绩的平均值,是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不特别反映拔尖学科或学生能力!

    另一类是学分债点法。这类方法是学科成绩按档次划为几级,最高绩点为4.0 分。此类算法是对应西方教育制度而设,也是国内教育改革的一个突破点一一学分制改革。优点在于归类,不造成学生因一分之差而被归为下一类或上一类,易于调动学生积极性,易于选拔学生。

    上述两类算法有利有弊,但国内常用第一类,随着教育改革的进展,学分制也逐渐被接收!

    不知以上所述,对你是否有帮助![捂脸]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