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0-25

简述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依据主要有哪些?_思想政治教育学直接理论依据

想咨询一下关于简述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依据主要有哪些?,思想政治教育学直接理论依据的问题,大家能帮助我解答一下吗

3 个回答

  • 金色岁月

    【宁波学子走进教育博物馆上“沉浸式”思政课】“在这堂课上,两位老师的讲述让文物‘说话’,让文献‘发声’,我们在博物馆内找到了自己独有的历史‘归属感’和‘亲近感’。更重要的是,通过这堂课,让我们明白了做人要有理想,有追求,有担当。”开学前夕,一堂沉浸式思政课在浙江省宁波教育博物馆内开讲,宁波三中高三(8)班的刘书园和同学们走进博物馆听课,当天一起上课的还有宁波五乡中学的高三新生。
    这堂“大思政课”的主题是“博物致知,寻甬上教育之光”。两名执教老师分别是五乡中学的历史教师陈欢夸和宁波三中的思政教师马宇婷。
    “宁波教育博物馆的展陈设计与馆藏文物不仅完整反映了宁波古今教育的发展历程,也与统编版高中历史教材的诸多知识点契合,这就为高中历史复习课在博物馆内进行创造了可能。”本课设计者之一陈欢夸有着多年的博物馆志愿者经验,他发现宁波教育博物馆三楼的“甬上先风”馆记录了宁波三中等一批百年老校走过的近代教育不畏强权、守正创新之路,既是高中历史课程内容的鲜活案例,又是“大思政课”的丰沛道德养料和强大精神动力,五乡中学与宁波三中又为同一协作体学校成员。为此,本课特邀宁波三中思政教师马宇婷共同设计和执教。
    两位老师在前期调研的基础上,共同探讨针对特定学情和校情,在课程思政理念下融入校史资源,实现“按需定制”,推动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协同育人,构筑起培根铸魂的生态圈,同时激发学生对家乡和学校的热爱之情,增进校际情谊。
    在本课一开始,陈欢夸老师首先梳理了一份历史教材知识与博物馆资源的对照表,鼓励学生通过自主参观,打通教材内容与博物馆资源的边界;然后布置了本课的全员学习和分组探究任务。
    在二楼“文教之邦”馆,同学们在陈老师的带领下,领略了古代宁波教育的发展历程,特别是两宋和明清两个高峰的突出成就,增强了对祖国和家乡的文化自信。在三楼“甬上先风”馆,借助与宁波三中有关的实物、文字和图片,马老师和陈老师展开了辩证分析和历史解释,从理论上阐释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和“中国文化为何能传承至今”的问题。
    在随后的分组任务环节,同学们通过现场参观、自主获取信息、小组成员互助等形式,完成了各自的探究任务并现场汇报交流。五乡中学学生以“宋韵流芳:两宋宁波书院兴盛现象”为探究主题,介绍了两宋时期宁波地区的代表性书院,结合史料分析了宁波宋代书院兴盛的原因及两宋书院的历史贡献,特别关注到了两宋宁波书院兴盛与明清之际宁波思想繁荣之间的联系。
    宁波三中学生以“家国寻梦:抗战时期宁波教育的薪火接力”为探究主题,依据抗战时期的三中简史绘制出了学校迁避线路图,实现了历史学科与地理学科、信息技术的有机融合,并发挥了学科育人功能;随后宁波三中学生还分享了关于抗战时期宁波学校内迁的感人故事。
    宁波教育博物馆馆长黄兴力认为,将丰富的博物馆资源有效转化为中小学教育教学资源,让更多的学生有机会与文化瑰宝面对面,是极具意义的教学探索。
    参与执教的马宇婷老师说,这堂博物馆里的“大思政课”既是转变教学方式、拓展育人途径的有益探索,也让学生在历史中回溯初心使命、激活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记者 史望颖 通讯员 陈欢夸 马宇婷)#教育# #思政课# #思想政治教育# #博物馆#

  • 沉稳内敛

    【上好思政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我们党一直重视思政教育。2016年12月7日,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2017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
    会议和文件给思政工作带来了巨大的转变。2017年春季学期开学,我带的思政课学生数就有了限制,减少了180人规模的大班教学,更多采取60-120人的“小班教学”。
    党和国家重视高校思政工作是一以贯之、不断深入的。在2018年的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想政治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我非常荣幸作为教师代表参加了“3·18”座谈会,现场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说:“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思政课教师队伍责任重大。”习近平总书记还对思政教师提出了“六要”的明确要求,指出了思政课要做到“八个相统一”。我心潮澎湃,特别受鼓舞。会后,回到学校和同事们交流时,我由衷地感叹:“习近平总书记跟咱们思政课教师真是心贴着心。”
    过去,我们有的思政课教师在与人交流时还不好意思说自己教的是思政课,怕别人有偏见。这些年,我深刻感受到教师们的自豪感和责任感明显增强了,有了明确的奋斗目标,参加学术活动的积极性也空前高涨。我常常对教师们说,只有用学术成果来支撑教学,才能把课上得更好;课上好了,才能真正影响学生的心灵。
    最让我们欣慰的是学生身上的积极变化。前阵子,我们课题组做了一场大规模的调研,到20多所高校进行座谈,回收了2万多份大学生问卷。结果发现,学生对党的创新理论高度认同,“四个自信”显著增强,爱国热情空前高涨。这充分说明,思政课作为立德树人关键课程的作用正在逐渐凸显。#教育# #思政课# #思想政治教育#

  • 金色岁月

    【“大思政课”建设有哪些亮点——教育部有关部门负责人解读《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本报讯(记者 焦新)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建设的重要论述、关于“大思政课”的重要指示和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教育部会同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共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科学技术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生态环境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文物局、国家乡村振兴局、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制定并印发了《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近日,教育部社会科学司负责人就《工作方案》的制定情况回答了记者提问,认为《工作方案》主要有以下六大亮点:
    一是建构党的创新理论研究阐释和教育教学的自主知识体系。各高校全面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中央宣传部、教育部编写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教材。教育部实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重大专项,加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系统化学理化和分领域分专题研究,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机融入全面贯穿哲学社会科学各学科知识体系。
    二是建强思政课课程群。各地各校加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的课程群建设,形成必修课加选修课的课程体系。高校要统筹全校力量,结合自身实际,重点围绕习近平经济思想、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习近平强军思想、习近平外交思想以及“四史”、宪法法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设定课程模块,开设选择性必修课程。
    三是建好用好实践教学基地。教育部会同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生态环境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文物局、国家乡村振兴局、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等七部门,利用现有基地(场馆),分专题设立一批“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将思政课堂搬到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第一线,在现场教学中帮助学生深刻体悟党的创新理论的真理魅力和实践伟力。
    四是建设全国高校思政课教研系统。教育部把“大思政课”摆在教育信息化的突出位置,加强国家智慧教育平台思政教育资源建设。建设“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师网络集体备课平台”网络支持系统、“青梨派”大学生自主学习系统、高校思政课教学创新中心资源开发系统、高校思政课教学指导委员会指导审核评估系统、高校思政课教师基础数据系统、高校思政课教师研修培训系统等为一体,共建共享、系统集成、全面覆盖的全国高校思政课教研系统。
    五是实行思政课特聘教授、兼职教师制度。高校要建立健全思政课特聘教授制度,选聘优秀地方党政领导干部、企事业单位管理专家、社科理论界专家、各行业先进模范以及高校党委书记校长、院(系)党政负责人、名师大家和专业课骨干教师、日常思想政治教育骨干等加入思政课教师队伍,讲授思政课;建立健全兼职教师制度,形成英雄人物、劳动模范、大国工匠等先进代表,以及科学家、老同志,革命博物馆、纪念馆、党史馆、烈士陵园等红色基地讲解员、志愿者经常性进高校参与思政课教学的长效机制。
    六是分层分类开展“大思政课”综合改革试点。教育部围绕实践教学、教师队伍建设、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问题式专题化团队教学和均衡发展等思政课改革创新重大问题,在北京、天津、上海、江西、陕西等地设立综合改革试验区。坚持教材编写、师资培养、理论阐释、教学研究相结合,统筹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院)、国家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师资培训中心、马克思主义学院等建设,开展“联学联讲联研”活动。深入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持续扩大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试点。#教育# #思政课# #思想政治教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