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0-24

今年沈阳音乐学院开设艺术史论,我家孩子想学,毕业出路都有哪些?

想咨询一下关于今年沈阳音乐学院开设艺术史论,我家孩子想学,毕业出路都有哪些?的问题,大家能帮助我解答一下吗

7 个回答

  • 风华不减

    [微风]1925年,沈阳郊区,郭松龄将军被处决后,一张罕见的老照片,镜头中他的遗体被张作霖下令拍照并曝光三日,不得收尸,可谓是一朝英雄不得善终啊,令人唏嘘!

    郭松龄是奉系军阀中著名的爱国将领之一,郭松龄曾为张学良之教官,历任张作霖麾下第二团团长、第八旅旅长、第三军副军长等职,和张学良的关系非常好。

    说到郭松龄与张学良的相识,还是郭松龄在奉天讲武堂担任教官的时候,在这里学习的张学良被郭松龄的严谨自持深深感染,和比自己年长十九岁的郭松龄成为了忘年之交。

    可是在郭松龄倒戈反奉这件事情上,张学良最终却没能帮忙挽回他的生命。

    [鼾睡]1925年秋天,郭松龄和夫人来到了日本。

    他们此次前来的名义是“参观军事学习”,但事实上,此时的郭松龄对张作霖、杨宇霆为首的奉系行事已经多有不满,对于国家混乱动荡更是痛心不已。

    也正是这趟日本之行,让郭松龄偶然之中得知了张作霖为了进攻国民军,正准备从日本进口军火的事情。

    听说此事之后,郭松龄大为愤怒——他作为一名军人,绝对无法支持张作霖的这种行动。

    “他要打国民军,我就打他!”面对张作霖即将发动的战争,郭松龄当即就表了态。

    [绿帽子]同年11月份,已经做好打算的郭松龄偕夫人韩淑秀回了国,并且连发电报要求张作霖下野,而让张学良担当大任。

    同时,他将自己手里的七万人马进行了重组改编,挥师东上,直接冲破了张作霖的部署。

    郭松龄这一股冲劲儿和猛劲儿让张作霖十分惊恐,他当然了解郭松龄这个人和他的军事实力,因此一方面急于悬赏夺得郭松龄的人头,另一方面则召开会议寻求议和之策。

    据说,当时张作霖给出了80万元的悬赏,想要得到郭松龄的人头,但是并没有成功。

    若是事情就此发展下去,郭松龄应当会顺利取得成功,掌管奉系,可历史却总是在关键时刻发生意想不到的逆转。

    就在郭松龄率领部下势如破竹的档口,日本关东军如同幽灵一般出现了。

    原来,张作霖早已经与日军有了秘密协定,在给出了一部分东北主权的基础上得到了关东军帮助他对战郭松龄的承诺。

    其实日军也曾经与郭松龄谈过所谓的“合作”,只是让郭松龄一口回绝了。

    他破口大骂:“这是中国内政!什么是日本特殊权利!”

    日本关东军的意思当然十分明白,哪一方肯合作他们就会帮助哪一方,在郭松龄的严词拒绝之下,关东军当然倒向了张作霖。

    大批日军突然出现,切断了郭松龄部队负责物资供应的大后方,一时之间战局逆转,郭松龄及部下此仗打得越发艰难。

    [玫瑰]1925年11月24日,郭松龄和妻子乔装打扮后想要秘密离开,却最终在一处地窖当中不幸被捕。

    郭松龄被捕之后,于其私交甚笃的张学良自然想要放走郭松龄夫妇,因此一再要求将夫妇二人交由他来审理。

    可惜事与愿违,杨宇霆强势难违,要求部下立刻处决郭松龄夫妇。

    [沙尘暴]11月25日,也是被捕的第二天,载有郭松龄夫妻俩的囚车在辽河滩边停了下来,夫妻俩慢慢从囚车下来。

    两人一路走过许多战争和苦难,为国为家都曾贡献过自己的力量,而如今两个人将要共同赴死了!

    韩淑秀深深看了丈夫一眼,随机释然一笑,两人表情皆是温和。

    “大丈夫为国而死,死的光荣。军长请先走一步,我随后便来了!”

    两声枪响之后,二人先后倒在地上。而夫人韩淑秀的这一声就义前的呐喊,萦绕在辽河河滩,久久方散。

    [加油]夫妻二人去世之后,张作霖深深吐了口气,随后要求下属将夫妻俩的尸体丢在河沿暴尸三日才能入殓。

    心怀国家的英雄将军和执教爱生的女教育家,不仅未能得到善终,竟然连死后都得不到应有的尊容,实在是令人唏嘘不已。

    整个奉天的民众得知这个消息都震动了,特别是曾经接触过郭松龄和夫人韩淑秀的,无不为之落泪。

    正如同当时的报纸上所写的那样,郭松龄并非败于张作霖之手,而是败于日本帝国主义之手。

    直到今天,翻阅博物馆里的沈阳老照片,还能看到夫妻二人被行刑之后的遗体照,令人大为感慨,更不忍心多看第二眼。
    参考文献:

    [1]人民网:郭松龄夫妇险被曝尸 亲人向张作霖求情得安葬

    作者:理理

    编辑:墨浓

  • 陈....

    高校艺术史论教师极其缺乏。

  • 9527

    这个专业,南京艺术学院等学校一直有,毕业后除了读研,不知道还有什么其他现实出路。

  • 沐馨

    找工作太偏,只能是做研究

  • 静以修心丶

    五十年代实行八级工资制时,辽宁省沈阳市企业的八级工资制标准为;一级工33元,二级工38.61元,三级工45.18元,四级工52.87元,五级工61.84元,六级工72.37元,七级工84.68元,八级工为99元。

    有行业差距,比如八级工最低是99元,最高的有131元。那时候一块钱也很值钱。

    [微风]1950年,有的私营企业实行计时计件工资,有的实行分红,有的实行提成。形式不同,多少不一。

    政权单位的工作人员和人民解放军的干部、战士实行供给制。新参加工作的人员(包括起义人员)以小麦为计算单位发给工资。

    当时是按职务分6等12级34个级差,另外根据每个人的不同情况加发1-5个级差的技术津贴和1-12个级差的生活津贴。

    [呲牙]1952年,工资制度进行改革,统一以工资制作供给制人员的津贴标准和工资制人员的工资标准。

    每个工资分所含物品的种类与数量:食粮0.8斤,白布0.2尺,食油0.05斤、食盐0.02斤、燃煤2斤。

    上述物品按市价折算成人民币按月发给本人。

    供给制人员分为29级,每级均为工资分,其中包括个人生活费和津贴两部分,1954年改为“包干制”,不再区分生活费与津贴,一并折合成人民币,作为工资发给本人。

    [害羞]1956年,我国实行八级工资制度。前面说到的辽宁省沈阳市企业的八级工资制标准也由此而来。

    首先,我国调整了地区间、产业部门之间的工资关系,全国实行11类工资区,不同的产业实行不同的工资标准,直接生产部门高于非直接生产部门人员的工资标准。

    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少数企业的国家工作人员统一实行30个等级工资;大部分企业领导人员,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实行18个等级工资,工人实行8级工资制、7级工资制、岗位工资制等。

    当时,我国工业成就并不显著,工业实力并不发达。这致使我国非常注意培养工业人才,并将培养重心放在了对工人的培养上。

    [玫瑰]原来的公平分工资制让工作质量急剧下滑,产品的质量参差不齐。有的人仗着工资平分,天天偷懒,什么事情都做不好。

    为了调动工人的积极性,我国借鉴了苏联的工资模式,推出了“八级工资制”。八级工资制是由“工资等级表”、“工资标准”(工资率)“技术标准”三部分组成。

    按照工人的生产劳动复杂程度以及对技术熟练程度,将工资分为八个等级,最高等级是八级。自然而然,八级工成为了“顶级工匠”的代名词。

    当时的八级工人不仅有先进的技术,社会地位同时也很高。

    例如,辽宁省沈阳市的八级工资制中,虽然八级工工资制定为99元,但是有的手艺高的人能达到126元;而当时的一级工每月仅32元。

    八等工这个工资在当时来说算是非常高了,大约能买800斤大米,这都够普通人养一家老小了。

    当时的100元相当于现在的6000元左右,八级工就相当于每个月10000元。就算是放到现在也不少了。谁会不爱钱呢,光看着每个月的工资,大家也积极努力想做八级工。足以可见,八级工在当时的高薪水平、高社会地位。这可能就是所谓的“名利双收”吧。

    [微风]当然,八级工也不是相当就能当的,必须要有精湛的技术,出色的能力,在不断与优秀的人比拼中诞生。

    优中择优、严苛的挑选方式,筛选掉了资质实力普通的人,留下了最后的精华。

    在一些小厂里,基本只有五六级工。当然,五六级工也很厉害了,虽然没有八级工那么厉害,不过在当时也算少有。

    毕竟,近百号人里才会有一两个八级工。

    作为八级工自然就是厂中的“璀璨之星”,是工厂的招牌,自然得好好的着。

    毕竟他们凭借精巧的手艺造成了“镇厂之宝”,只要他们在,就可以保证产品的质量不出现问题。

    八级工们在自我擅长的领域里大显身手,有的擅长军用重工业,有的擅长生产精密的小零件,有的擅长制造轮船,飞机,坦克等等。

    [胡瓜]当时飞机,汽车,坦克,导弹的制造完全离不开他们,他们在各自擅长的领域上熠熠生辉,凭借真本事拿高工资,真是令人敬佩。

    中国工业是的成就是他们用汗水和努力浇筑而成,是他们的成就更是祖国的辉煌!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工业化的发展。

    我国现在成为工业化大国,八等工功不可没。他们凭着自己的双手和智慧造就了一个又一个的神话。

    当然,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的不断提升,手工被高科技的机械所替代。

    不过,他们辉煌的过往不会被人们淡忘,他们的成绩将永远刻进历史的长河中。他们鬼斧神工的工艺水准,自然也不是机械能媲美的。
    参考文献: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央档案馆编著:《1958-1965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档案资料选编:劳动就业和收入分配卷》,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出版,2011年。

    作者:理理

    编辑:如如是

  • 9527

    [太阳]抗战时期,一个日本列车员在火车上毒打一位中国老太太,边打还边狂妄大笑,车上的人顿时被吓得不敢吱声,突然日本列车员一声惨叫之后,便没了呼吸,倒在车厢中……

    这是一趟从沈阳去往齐齐哈尔的列车,在车厢中的人们,有的眺望远方,有的闭目养神,有的交头接耳。

    当时,一位七十多岁老太太正在步履蹒跚的从一节车厢吉安娜的挪到另一节车厢。

    或许是老人行动不便,没看清列车员,就不小心撞了上去。

    这在平常人眼里是很正常的事,磕磕碰碰常有的,况且对方还是一名老人,所以也就没有太过在意。

    而这名列车员是一名日本指挥员,名叫粟野重吉,老人在看见是日本鬼子之后,原本充满歉意的眼神瞬间变得冰冷,面无表情的盯着这个日本鬼子。

    日本鬼子看见她面无表情的样子,突然面目狰狞起来,嘴里不停的开始咒骂,仍旧觉得不够,就开始对老人拳打脚踢。

    鲜血从老人的眼睛、鼻子、嘴巴甚至是头皮流出来,但是老人没有丝毫的屈服。

    列车上的人都被震慑住了,也不敢上前,生怕自己就是下一个被打的。

    粟野重吉见到老人的样子,越发癫狂的拳打脚踢……

    彼时,列车上的两位女乘客正在交头接耳商量着什么。

    没一会,这名日本鬼子就发出了惨叫。

    原来是这两名女乘客,她们趁着粟野重吉拳打脚踢的时候,拿着匕首慢慢靠近,最后,一刀、两刀、三刀……的刺向粟野重吉的身体,一共刺了三十七刀,粟野重吉还没来得及反抗或是看清楚她们是谁,就发出惨叫,倒在了血泊之中。

    老奶奶此时也是奄奄一息,看见了同样倒在血泊之中的日本鬼子,她嘴角微微翘起,然后闭上了眼睛。

    列车内的人见到列车员倒下,纷纷欢呼为她们鼓掌,但是他们很快反应过来了,他这一叫肯定会招引来更多的鬼子,大家纷纷劝她们赶紧逃走。

    但是二人拒绝了,她们选择留在车厢内,用生命给中国人宣传抗日救国思想。

    没一会儿,一队鬼子就来了,两人就这样被抓走了。

    这两名女乘客正是安荣卿和文敬一。

    安荣卿和文敬一两人一起长大,情同姐妹,她们不仅一起上的小学,还一起考上了同一所大学,然后在家乡任教。

    她们一起亲眼目睹了九一八事变,也在129运动中深深受到震撼,在各大资料中,她们加入了救国救亡运动中。

    为了宣传思想,她们发传单,开讲座,但是无奈仅仅只有她们两个人,没有组织,最终,她们决定前往齐齐哈尔找到真正的党组织,加入她们,一起抗日救国!

    就这样,安荣卿告别了富裕的家境,文敬一拜别了母亲,两人一起踏上了从沈阳开往齐齐哈尔的列车。

    但是,她们还没接触到真正的组织,就被日本鬼子抓去了。

    日本鬼子在抓到两人之后,便对她们严刑拷打,但是她们早已视死如归。

    安荣卿的父母知道了她们两被抓之后,就开始四处托关系、四处打听,想用重金从日本鬼子手中救下两人。

    但是,这被她们拒绝了,她们告诉安荣卿的父亲,也告诉全天下的百姓:我们宁死也不会向日本鬼子低头!父亲您也不要抱有幻想了,往后要照顾好自己!“

    [听歌]时间来到了三个月后,1936年6月,这天,天气很阴沉。在公主岭市北山,传出了两道砰砰砰的强生。

    两位正值花样年华的二十岁女孩安荣卿、文敬一被日本鬼子杀害。

    杀死前,她们最后一句话仍是:“打倒日本鬼子!”

    这两声枪响似乎并没有改变太多。

    此时,在公主岭城内,残忍的日本鬼子正在挨家挨户的搜查、抢劫、烧杀、掠夺,即使是身无分文的老人、小孩也不放过。

    如果不交出身上的钱,她们就会拳打脚踢,甚至,即使他们的钱被日本鬼子抢了,还要被日本鬼子反污蔑偷窃,最终换来的不过还是拳打脚踢,有多少生命在日本鬼子的抢夺下结束?

    对于公主岭市北山的枪响,他们大多都只是听到了,但是不知道为什么会有这个枪响,更没人知道,这时两名英勇赴死的花季少女,两具不屈、不甘的灵魂。

    她们始终相信,日本鬼子终究会被打倒的!

    确实,日本鬼子终究是会被打倒的。

    [微风]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或许能告诫她们以及数百万为日本鬼子而死的灵魂。
    参考文献:

    【1】 国统区妇女救国会和妇女抗日救亡运动 丁卫平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1993年06期

    作者:如愿

    编辑:林妍

  • 风华正茂

    一般学艺术史的学生都是美术功底不太好,别的艺术专业,如油画、国画、设计这样的专业学不了才会考虑艺术史。就像学生考研时候为了避免考数学,就选择像行政管理这样的专业。艺术史本身属于历史学,研究艺术的发展史。这个专业从应用性来看,偏软,将来就业的方向是一个问题。我了解的不少学这个专业就一直读下来,读完博士,找个高校的教职。我个人比较喜欢艺术史,但是是在我的专业之外的一种跨学科的学习。就业窄是这个专业的一个弊端,所以还是要看看孩子个人的兴趣,结合自己的优势,做一个选择。虽然我们在选择专业时候考虑就业有那么一点功利心,但是毕业后要找工作养活自己,也是现实。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