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咨询一下关于在大学有没有学习第二专业的必要?的问题,大家能帮助我解答一下吗
感谢邀请
首先要看你学的这个专业是你喜欢且擅长的吗?
如果是那可以不学。只要把自己喜欢且擅长的这个专业学好,将来你肯定在这个行业中是出色的,做自己喜欢且擅长的事情事半功倍。
如果你目前学的专业并不是你喜欢的或者是擅长的,那你就要考虑有必要学第二专业,试想一下,等你毕业啦,做一份自己并不喜欢也不擅长的工作,你会越做越痛苦,或许你毕业之后要经过几年的换工作,最后才能找到一份适合自己的,这条路有可能是2年甚至是4年5年的时间都有可能。那你最好的时光都会用在不停的换工作,适应新的工作上。
所以建议你去《蛙人网大学生测评》做个测评,测评会通过你的天赋优势给出你喜欢且擅长的未来职业方向,然后通过职业方向会给你匹配出大学要学的专业。
查看一下自己目前学的这个专业是不是自己擅长的领域。还可以了解自己的优势所在。
希望回答对你有帮助。
上了大学,发现专业不喜欢怎么办?
记得刚上大学时候,有几个同学不喜欢被录取的专业,因为对未来很迷茫,不知道学了有什么用。有比较好的大学在大二的时候,成绩优异的是可以重新选择的。
但是,如果不能二次选择,那就准备学习开设的第二专业。
如果没有第二专业,就比较麻烦了,但是也不能放纵自己,毕竟核心的专业课程这就那么几门课,大多数相近专业课程还是比较类似的,等到考研究生的时候可以考虑换专业。或者参加自学考试,但自学考试比较难,需要有坚强的毅力才行。
当然,专业只代表个人在哪一方比较有潜力、更专业,如果个人在学校有自己的爱好、特长,并能够深入钻研,形成一技之长,那是最好不过的。
学习,不但要学习好,更要善于表达、协调、沟通,还要会总结,有判断力,能够适应社会的环境。就就业而言,专业仅仅是敲门砖,更重要的是自己的综合能力。
大学生活来了!
你!
准备好了吗?
大学第二专业是指在本科学习阶段的同时,同时学习的另一个专业。
“第二专业”也成为“第二学士学位”,是指在本科学习阶段,学习本专业的同时,跨学科门类学习另一专业的学位课程。
当达到全部要求后获得教育部统一制作、授权颁发、学信网注册的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毕业证、学位证的同时,获得高等院校颁发的另一学科的辅修学历证书和高等院校颁发的辅修学位证书。
修第二专业的好处:
1. 可以充分的利用自己的课余时间,让自己每一天都过得非常的充实,不至于浑浑噩噩的。
2. 可以拓展自己的知识面,让自己学到更多的东西。即使是没能把第二专业学精,但是至少会比只学一个专业的同学多了解一些知识。
3. 一般情况下,修二专的同学基本都是来自各个学院的,这样一来我们就能认识更多的朋友,这对于我们而言也是一种收获。
4. 在毕业以后,修二专的同学在找工作方面会更具有优势,很多的企业往往会更青睐于修二专的人才。还有就是修二专在就业方向上也会更加的广,会有更的岗位选择。
修第二专业的坏处:
1. 修二专的同学相对而言,他们要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学习上,在大学期间可能会过得很累。
2. 对于自己的本专业可能会有一定的影响,毕竟需要分心去学第二专业的。尤其是在期末复习的阶段,复习时间会比别人更加的少,更加的紧迫。
3. 修第二专业的话,对于一些想要多点课余时间的同学而言,你们每天娱乐的时间就可能会较少了,毕竟你们要学的东西会多很多。
具体还是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综合衡量一下,有条件还是辅修好。
我觉得是很有必要的,前提是你学有余力。
本科的时候我就修了国际经济的二专,学习的过程是非常苦的,你要利用晚上或者周末的时间去上课,而且也要准备考试。虽然辛苦,但是增加了自己知识的广度,为自己以后的人生规划拓宽了选择,不局限于本专业的工作。
如果本专业不是自己喜欢的,通过二专也可以为以后跨考研究生打下基础。
大学生在上学期间,同时修第二专业,只要个人有能力拿下来,不仅必要,而且还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根据已经毕业多年的曾读第二专业的学生们的反映,还是具有就业方面的优势。
本博有一学生,大学所修专业为精细化工。在与导师商量准备报考研究生时,采取了导师的建议,从一个二本院校直接考北大读第二学位专业,从工科跨入到国际经贸法专业。所学专业全部取得了学位。
毕业之后,直接被央企所录用。这种人后来得知叫“复合形人才”。根据Te所学的两个专业,既懂精细化工,又懂国际经贸法律,可以说是一般人难以达到的水平。
民间百姓常说:艺多不压身。大学生一旦进入到社会,在择业方面只要有双学位证书,比一般的大学生更有优势,甚至比硕士研究生还要强一些。还有一个例子,就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国家选拔公派留学生。某单位的Jing姓工程师被选派到美国匹次堡大学学习高能物理,开始接触到计算机编程这在当时的高精尖技术。
二年的学习时间,这位原来在深山老林三线厂上班的工程师从美国学成归来,几所国内一流大学向Te递上橄榄枝,最后还是回到本系统设在北京某大学的科研中心。
年轻的大学学子,只要个人感兴趣,在精力允许的情况下,涉猎其它专业的文化科学知识为什么不必要?知识掌握在个人手里,任何人也别想将其拿走。
当然了,现在全社会的人们都很浮躁,自然也会影响到大学校园里。如果个人没有定力,缺少自我约束能力,将个人的专业课程拿下来都很吃力,还是少谈第二专业的设想吧。(2020/05/23)
在校生修双学位,在2019年已叫停了。2020年5月,国家又提出了扩招第二学位,不过,是针对近三年的大学毕业生,不是在校生,是两码事。
刚好,我之前所在专业很多同学修过双学位,来谈下感受。
一、在校生有没必要修第二专业?我们当时是华中七校联合办学,可以互相修双学位,修习门槛低,只要想修,就可以修。社会学为一个典型的冷门专业,我们班30来人有10来人修了双学位,分为三个方向:华科的英语、武大的新闻、财大的会计。
先说下结果
后来大家都拿到了双学位证,除了继续考研的4个同学,其它修了双学位的同学,在找第一份工作时,多多少少用到了双学士学位。比如学英语,有利于进外企;学新闻,有利于进媒体;学会计,是一个与本专业基本不想干的专业,双学位只能算做基础的证书。
学双学位,要么为第一专业锦上添花,要么获得一个远不如第一学位的辅修证明。
为什么这样说?
当时双学位是周末上课,最初大家激情满满,每周末早出晚归,倒也充实。随着大小考试的来临,以及课业新鲜度的消退,开始有同学逃课。
再后来,明白双学位的尴尬的含金量后,最初一座难求的几百人大教室,只剩下稀稀拉拉的学生。双学位同学之间的周末相约,改成了考试划重点时的一学期一约。
学生、老师、学校,都身不由己地一再放水,最后拿到手的证书,还有多少含金量,大家心知肚明。
有没有学有所值的情况呢?
有一个辅修英语的同学,她原本希望有利于进外企,后来果真如她所愿。
还有一个同学,学会计,朋友帮忙找好了工作,需要有一些基础,双学位正好派上用场。
对于大多数同学来说
怀抱通过双学位,华丽转行的同学,最为失望,这个想法本身不切实际。想要与第一专业的同学相提并论,在学习时间只有一半的情况下,随便学学不可能成事。
希望拿证转行,看看大多数人的做法——考研、拿硕博学位,从此拿最高学位作为职业敲门砖。
二、毕业生有没必要修第二学位?刚出的新政,毕业三年以内,可以修第二学位,是目前疫情状况后的应急之举,与在校修双学位是两码事。
考虑了就业需求,是最大亮点。
此次第二学位开设专业,是国家目前需要的预防医学、集成电路、大数据等等相关专业,有就业需求,学生有奔头,这是它的最大亮点。
证书含金量有提高。
根据政策,国家承认学历,等同于研究生待遇,是第二大亮点。作为转行的跳板,证书含金量提高了。估计真正价值,比研究生还是要低很多,毕竟进入门槛低、人多,培养模式会更粗放,而非精细化培养。
学习时间更有保障。
毕业之后,用专门的时间来学,时间成本更大,排除掉了专业意向不坚定的同学,学习时间与质量更有保障。
毕业门槛未知
进入门槛不可能很高,毕竟是为了缓解就业压力。猜想一下,如果生源质量参差不齐,很难做到因材施教,为了照顾大多数,所学内容与毕业门槛也没法设高。这也是水分可能最多的地方。
四六级真的没有那么重要,儿子大一第一学期过四级,第二学期过六级,只能说高中基础不错,不代表一定能发展的好。后来保研跨专业保到了哈工深的计算机专业,放弃了海洋水产专业,真可惜!#四六级成绩8月25日查询#
喜欢当前专业,并且当前专业前景比较好,就没太大必要。第二专业需要对你有帮助才行,不是为了学才学。你将花在第二专业的精力,深入到第一专业,比较一下哪个更好就可以了
你要在学好本专业的基础上进行第二专业的学习,不要顾此失彼,导致挂课,说实话很多同学都学不好自己的专业。如果学习好学好本专业就好了,要多方面发展。打工等社会实践也是一项重要的社会技能。
淡定自若
2022-10-24文科生,被录取到了985的社会学专业,要不要复读?
首先要弄明白,人文社科行业是轻专业、重知识底蕴的。比如将来去当记者,不一定读新闻传播学专业最好,可能读历史学、社会学等等更好,新闻传播学专业培养的记者的技能,而历史学、社会学培养的是知识底蕴,对于做好记者更为重要。
第二要明白,辅修第二专业,也是拓展知识领域的好办法,强烈建议文科生辅修一个理工科专业学位。
第三要明白,转专业除了中国科技大学、南方科技大学之外,都是不容易,而且性价比不高的。
第四要明白,复读浪费的不仅仅是青春,而且不确定性非常大,从够985再往上提升非常困难。复读一年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也非常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