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0-21

中国“国学”都包括什么?

想咨询一下关于中国“国学”都包括什么?的问题,大家能帮助我解答一下吗

6 个回答

  • whatsns

    我现在就读的专业就是非遗传统文化,开始的时候我也很官方的认为“国学”这两个字仅仅代表四书五经,但与“国学”相处下来觉得它是有灵性的,我认为“国学”就是做人,知行合一,把所读的经典运用到生活当中所言所做,让“国学”生动起来,让“国学”有趣起来,其实不论国学还是西方的哲学深层次内容都是触类旁通的,所以我认为国学最根本就是做人 知行合一

    以上仅代表我个人观点 如有不同请多多指正(鞠躬)

  • 静以修心丶

      国学:指国家学府,即古代中国、朝鲜的中央学府,为官学体系的最高学府。  虞之上庠,夏之东序,殷之瞽宗,周之辟雍,汉后之太学,隋后之国子监,皆为国学。  国学范畴  传统国学:  《四库全书》是中国古代最大的丛书,编撰于乾隆年间,由当时的纪晓岚、王念孙、戴震等等一流学者完成。“四库”指经、史、子、集四部,“全书”指所收都是全本。“国学”是指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与当代文化中的精化相融的学术精髓简称。它是新一代应该了解的知识之一。  大国学概念的衍生:国学、汉学、中国学  “国学“,顾名思义,中国之学,中华之学。秦砖汉瓦,非秦(有英语China为证)即汉(Han Studies),自汉代以降,国力鼎盛,海外又称大汉民族之学为“汉学”,考据学虽然证实“汉学”一词至迟在南宋已较常见,狭义所指为两汉时期的经学学术思想,而汉代人研究经学着重于名物、于训诂,后世因称研究经、史、名物、训诂、考据之学为汉学;但海外所指汉学,或者又可理解为汉民族之学,即对中国的研究,尤特指关于对中国的语言文化、文学、历史和风俗习惯的研究,囊括中华六艺五术范畴。六艺指:礼、乐、射、御、书、数等六艺,五术指:山、医、卜、命、相等五术。(以上文章摘录自《南柯舟:国学热中谈国学》) “国学“,更有宽泛的解释。如把百家之术,如儒、释、道、兵、法、墨等百家之说统统收于国学囊中,如此,则五术六艺诸子百家之说,都能统称为“国学”,其中除了佛教是外来宗教,基本全是诞生于中华本土,所以,国学又称为“中国学”、汉学。 (以上文章摘录自《南柯舟:国学热中谈国学》)  国学教育  至于大学里设立国学学位,有人说“国学学位”的定位本身就十分模糊,其实,国学包括哪些领域和范围本身并不模糊。国学分为小国学圈与大国学圈,小国学圈仅仅限于经部、史部、子部、集部,大国学圈则囊括五术、六艺、诸子百家之说。国学随着西学渐淫东学式微之际经波澜起伏而日渐风起云涌,走到今日实属不易,国学是伴随中国传统文化而生长的、伴随中国历史而发展的。近来有闻者,2008年10月15日,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表示将向有关部门正式提交设立国学学位申请,请问是将国学中哪一门、哪一科目设立“博士”学位?还是该把五术、六艺、诸子百家都设立“博士”学位,如果厚此薄彼,是否其他科目非中国学问,不该列入“国学”之列耶

  • 金色夕阳

    国学素养日积月累学习第一期第7天。
    【今日学习】
    7.孔雀舞是我国哪个少数民族的舞蹈? (傣族 )
    8.孔门弟子中,最善于做生意的是谁? ( 子贡 )
    9.“五味杂陈”是指哪五味? ( 甜、酸、苦、辣、咸)

  • 左岸

    也许你还是很迷茫,国学主要指哪些?什么时候学?学了有什么意义?针对这一系列的疑问,我总结了以下几点,也许对你有帮助!

  • 给未来的自我拼路

    什么是国学?

    既然书名叫《国学经典诵读》,还得先聊聊什么是“国学”。
    我们很早就有“国学”一词,古时的国学就是太学,即朝廷兴办的最高学府,后来也指书院讲学藏书之所。今天大家常说的“国学”,是指以儒学为主干的华夏传统文化学术,它囊括了古代经、史、子、集,所以有人戏称“国学”是一个框,所有古代文化学术都能往里装。
    我们先人没有现代的学科意识,没有现代这种学术分类和知识分类,经、史、子、集不完全是按学科来划分,也没有统一的知识分类标准。与现在常说的哲学、文学、数学等不同,“国学”不是一个现代意义上的学科,广义地说它是指整个中国传统文化。
    我曾在一篇文章中说过,清以前不会将传统学术称为“国学”,“国学”是与“西学”相对而言的,它是西学东渐以后的产物——因“西”而有“东”,对“他”而称“我”。在与西学的对比中才凸显了传统文化学术的独特性,面对西方强势文化的冲击才发现保护传统文化的紧迫性,传统文化学术这才有了“国学”之名。
    ——《国学经典诵读》序之一

  • 金色夕阳

    所谓国学嘛,就是那些卖和国学相关的书记的人,他们想卖什么书,推销什么样的国学,什么就属于是国学。

    还记得25年前90年代初那个时候最流行的新三字经吗?连中央电视台都帮他们站台。那个时候全国不知道有多少亿的小孩子,再背新三字经,没过几年以后,新三字经就被人忘了,然后,大家要重新去学老三字经了。

    旧三字经,开头的几句是,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新三字经开头的几句是,人之初,如玉璞。

    如果用现在的眼光去看新三字经,就是伪国学,把经典的三字经替换掉内容,但是实际上是同样的意思。但是在那个年代,书店要卖书,出版商要赚钱,所以广告做的特别好。

    后来的国学又演变成了《鬼谷子》,不知道那个年代有多少本《鬼谷子》被卖出去。

    宣传的时候总是说这些国学书籍,有多么多么的有用,背下来以后你能够多么多么的成功,我就想问一下,只能去看这些书的人到底有多少,因为这些书而成功了。

    其实任何一篇古文经典都是国学,完全没有必要被那些出版商牵着鼻子走,有那么多的古代文学,在历史上的各个时期,你在晚上或者在书店里面都可以找得到,为什么一定要跟着这些广告走呢?

    如果真的是对古代的中国文化感兴趣,这些被广告商推荐的国学书籍,根本不可能满足你的胃口。如果是如当年的新三字经,那样的伪国学,甚至会让你觉得嗤之以鼻。

    其实我们中学的语文就是在学国学,有那么多古代的文章要学,还有那么多经典的篇目要背。高中课本的扩展阅读教材,还提供了那么多经典古代文学的节选。如果把那些节选的原文每一本都读一遍,我估计这辈子都读不完。

    国学是知识的海洋,并不是那些出版社或者培训班,推销的一两本书。

    有些家长给孩子在培训班里花了几万块钱,学那些所谓的国学,最后得到了什么东西,值得思考一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