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0-19

中国企业跨过数据库不足这座大山了吗?具体如何?

想咨询一下关于中国企业跨过数据库不足这座大山了吗?具体如何?的问题,大家能帮助我解答一下吗

3 个回答

  • 教育

    选择有时候能直接决定未来!特别是搞核心科技,除了本身实力过硬,一定要看准赛道。选对了路可以节约太多太多的时间了!

    国产数据库如果要实现超越,只能走云数据库的道路。根据权威资讯机构Gartner的最新数据显示,微软已经超越甲骨文成为世界第一大数据库厂商。称霸全球数十年的甲骨文为何被兴起十几年的云数据库反超?说到底,是甲骨文在云数据库时代落后了。随着数字化浪潮来袭,数据量暴增,封闭的传统数据库看起来就像昨日黄花,扩展性极强的云数据库才是大势所趋,未来很长一段时间,这个趋势不会变了!

    过去,使用甲骨文数据库需要搭建体量巨大的机房,而阿里云这样的云数据库不仅运维方便、扩展弹性,还能自动备份数据、分担60%以上的运维工作,成本仅是传统数据库的1/10。

    尽管传统数据库暴露出越来越多缺陷,但甲骨文仍不愿转投云数据库阵营,反倒是中国在云计算兴起初期便强力布局数据库领域。直接放弃传统数据库,让数据库长在“云”上。中国云计算水平与亚马逊、微软等云巨头同属第一阵营,而且,我们的单项云技术还领先世界。基于这样的云计算水平,国产云数据库快速实现了反超。据Gartner统计,阿里云已成为世界第三大云数据库厂商,他们的奇点编码器拿到两项世界第一、TPC-DS基准测试位居全球第一。

    而在云浪潮下,甲骨文近两年才转型云计算,但其所占全球云份额不足2%,完全可以忽略不计!预计到2025年,全球数据库市场规模将达到798亿美元。不难猜想,未来云数据库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搞技术的一定是先入局先得利,国产数据库押对了赛道,这是我们能够反超国外数据库、快速崛起的核心原因!

  • whatsns

    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今天,数据库可以说是一个企业的核心,特别是对金融企业而言,金融数据库可说是企业发展的必要基石。
     
    在上个世纪,因为传统数据库的存储以及计算能力不足,许多公司各个业务部门之间的数据只能独立存放,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信息交流效率越来越高,而这种方式很显然不利于企业的发展需求,特别是随着金融科技的日新月异,跨业务数据访问将会成为企业发展的主流趋势。
     
    这个级别的数据库,又是一个门槛很高的东西,想要假设一个这样的数据库非常有难度,但是如果发展起来,将会成长为一个科技巨头。目前蚂蚁集团旗下的数据库业务OceanBase已经升格为独立公司,由蚂蚁集团CEO胡晓明担任董事长,新公司将计划在未来三年内服务全球超过万家企业客户。
     
    OceanBase在此之前的业务覆盖金融、交通、铁路、航天等多项领域,这次独立成公司意味着OceanBase的商业模式已经很成熟了。蚂蚁集团虽然独立自主研发了金融级数据库产品,但是它发展核心的一直都是科技而不是金融,胡晓明今天就对外表示:蚂蚁上市后要重点投入科技研发,为蚂蚁科技兴国的精神点赞。
     
    数据库的飞速发展注定会促进企业的成长,目前已经有了这方面的趋势,它很可能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几倍甚至十几倍的性价比,从而颠覆一个产业或者重新塑造一个行业。
    #2020外滩大会#  #蚂蚁宣布上市后将重投科技#

  • 秋意浓情

    10年前,我们在数据库领域被人吊打;10年后,我们凭着云技术夺回了自己的市场。
    改写历史的,正是阿里云。可以说,阿里云不但做出了我们的数据库,还做强了我们的数据库。
    国际权威机构Gartner出品的《数据库市场份额十年排行榜》显示,微软已经超越Oracle登上全球数据库第一的宝座。与此同时,云数据库榜单上,中国阿里云名列第三。
    其实,在过去半个世纪中,数据库始终掌握在集中的巨头企业手里。不管国内国外,大批企业都因为要实现信息技术而搭建数据中心,花费掉几十万亿美元,但最终这些钱都流入了甲骨文之类的IT公司手里。
    中国也不例外,中国互联网蓄势崛起的那些年,无不依赖甲骨文提供数据库。甲骨文在中国盘根错节,几乎没有企业能绕开它的数据库,自在发展。
    当行业被垄断,留给后来者的便是毫无话语权的生存境地,从价格到服务,完全被他人牵着鼻子走,哪怕垄断者的技术存在诸多局限性。亚马逊此前就表示,甲骨文的数据库技术无法扩展,无法满足亚马逊的性能需求,其首席执行官安迪·约斯更公开表示甲骨文在云计算领域实力不足。
    而在中国,阿里也因为甲骨文没有弹性扩展功能,决定弃之。此后,阿里成立“阿里云”开始自己研发云数据库。2年后,阿里云重磅发布PolarDB 1.0,其效率、性能吊打甲骨文之流的传统数据库。经典数据库10TB的业务数据创建只读副本需要70个小时,在PolarDB上只需2分多钟,且成本只有商用数据库的十分之一。
    不保持创新的生命力终会被时代所抛弃,甲骨文的没落或许可以给我们一些启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