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咨询一下关于为什么很多二本三本的学生考研能逆袭985?,为什么很多二本三本的学生考研能逆袭985的问题,大家能帮助我解答一下吗
首先对于二本三本的学生逆袭985很多这个概念我们要清楚一下到底多少为很多?现在一般来讲,三本的学生目前的考研率大概为10%左右,二本院校的学生考研率大概在30%左右。那么从这个比例来讲,首先就不是一个大多数,当然从绝对量来讲,这个数量还是不小的。
我们再具体分析一下,在三本的10%的考研当中,有多少能够考上985的高校?这个比例其实是很低的,一个三本院校一年能够考上几个十几个考上985高校已经算是不少的考研率了。因为我们知道985高校大部分的指标都用于免试推荐研究生,也就是大部分都是一本以上的院校,才能免推到985高校。而985高校自己每年录取本校的研究生的数量都是非常的多,所以能够留给二本三本的学生,指标已经不是很多了。
我们再来分析一下,对一些二本三本的学生能够考上985,我想最主要的原因还是个人的努力。因为考上二本三本的学生也不都表明他们个人的学习能力和智商不如一本的学生。有一些学生可能是在考试的时候高考的时候考失误了,而没有选择复读,而直接进入了二本或者是三本,那么这些学生其实是有一定的实力的。所以在大学4年当中他们可能会目标非常的明确,一进入学校之后就开始准备考研,所以他们的能够考上研究生甚至是985的研究生也就不足为奇了。
所以总结一句话,人生还是在于努力人生还是在于奋斗,只要有明确的目标再加上自己奋斗,再加上自己的一些基本的能力,我想人生的逆袭总是在随时随地都可以实现的。
能考上211,985的学生想考研究生跟玩似的,你二本三本的去考就得费般功夫
#备考的人能有多努力# #我要上头条# 我认识最励志的孩子,一个普通二本的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考研进入了著名的两财一贸——对外经贸大学。
这个孩子是同学的外甥女。跟那些天资聪颖的孩子相比,她从小学习就非常吃力,尤其是学习理科很费劲,后来选择了文科,相对来说难度比较小了,但是对她来说学习还是很困难。在这种情况下她从来没有放弃自己,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的努力,高考勉强上了二本线,来到东北的一所师范院校学习。
但是她给自己的人生设定了更高的目标,三年寒窗苦读,每天都是六点半起床,晚上十二点钟才睡觉。大四实习她选择回到家乡来实习,因为这样能有更多的时间用于复习。经过一年的努力,她考研上了线,但是没有达到自己目标院校的分数,她不愿去调剂到其他普通院校,下定决心一定要上985。
接下来的一年,仍然是卧薪尝胆,又苦读了一年,今年考研考了380+分,顺利被录取到了对外经贸大学,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这个孩子逆袭的故事真的很励志。就像雷军说的,人是要有梦想的,万一实现了呢。
二本三本的学生考研逆袭985大学,这种情况并不少见。一般会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
1、高考一本线以上的优秀考生在填志愿时擦底线填报,失败后被滑档至二本或三本大学。
2、由于地域原因,优秀考生宁愿选择发达城市的二本大学,也不愿意选择不发达城市的一本以上大学。
3、由于专业原因,优秀考生更愿意选择某二本大学的优秀专业,也不愿意选择一本以上大学的不喜欢的专业。
4、某些学生因高考失利但又不愿复读,被迫读了二本或三本,但这并不代表其文化基础与学习力差。只要在大学期间稍加努力,逆袭985还是不难的。
5、一部分二本三本学生,虽然高中期间文化基础一般,但在读大学时非常用功,考研备考时也非常努力,最终是“功夫不负有心人”。
6、某些内地落后城市的985大学,以及某些985大学的冷门专业,录取分数线并不高于某些优势专业的二本大学。
综上所述,二本三本的优秀学生,只要努力拼搏,要考取985/211大学研究生,改变学历背景,这是很有可能的。
主要原因是资源差异被抹平了。
全国统考统招,导致高考中最大的分配不均“招生名额差距”消失了。比如某校正常高考和考研都是招生一万人,考生都是100万人,看似竞争比都是100:1,但由于该校只在某高考大省(10万人)招10个学生,于是高考大省考生上该大学要面临10000:1的竞争,
而考研中则该高考大省的考生则是完全按照报录比面临100:1的竞争。
所以说该高考大省的考生考研更为容易,是因为他们可以抢那些“考生1万人投放2000名额”的省份的名额。
次要原因是考研是选拔性的,高考是淘汰性的,而且是强制淘汰部分考生。
最典型的强制淘汰特征,就是当年的估分报志愿。
顾名思义,报志愿前不给你分数,自己估分,然后报志愿。
这个制度的唯一目的就是淘汰人,你600分报北大是个死,报南阳师范学院则会生不如死。
当强制淘汰的铡刀被去掉之后,有实力的自然会露头。
首先,我想澄清一个基本事实,二本、三本院校确实存在逆袭985重点大学的案例,但不是很多。因为985重点大学研究生基本上来源于985、211及双一流大学,这是有科学数据支撑的结果,我们不能率性判断,更不能以此问题来误导家庭学生。其次,中国985重点大学的研究生基本上是有两大方面来源途径,一方面是来源于有资格输送保研学生的高层次高水平大学,有采取冬、夏令营提前定向招录优秀本科生的途径,也有九月份推免生系统申请补录优秀本科生的途径,这是985重点大学研究生的主流。另一方面是通过公开考试录取的研究生,但是最后真正能考上985重点大学研究生,本科生源绝大多数都来自985、211及双一流高层次高水平重点建设大学。最后,虽然说有些数据证明确有二本三本院校顶尖高手通过大学四年拼搏学习,成功逆袭985重点大学,但这绝对不是985重点大学研究生的主流。由于考研大军近5年快速增长,正在迅猛逼近350万,竞争十分激烈。反倒是常出现985、211及双一流大学降低层次读研究生的许多案例,因此,我希望二本三本院校就读的学生一定要脚踏实地,不必要好高骛远。既要学会仰望星空,更要目标明确符合自己的实力,否则会希望愈大,失望就愈大。当然,如果你是属于那种后发优势的二三本院校天才人才,那么,我坚决与你同在,强烈支持你的梦想,顺祝你成功逆袭985大学研究生。
我认为有这几点原因:第一,有些学生由于偏科到了二本三本院校,比如我有一个学生高考英语60分,到了二本院校。其他科目他比一本院校不差,智商也不低。第二,有些学生在高中逆反心理,老师管的越严,越不学习,造成考到二本三本院校。第三,还有一些农村学生,假期还要帮父母做农活,没有很多时间学习。第四,应试教育不仅要会,还要熟练,达到会的,智商都不会低。达到熟练,需要时间重复。有的学生懒,做不到。第五,大学学习以后,意识到自己的差距,自己不甘心过平庸生活的部分学生。第六,想在自己的专业上有所成就的学生。由于大学老师的引导,势必会激发自己的学习动机。我感觉这六类学生只要有考985的想法,选对学校和专业,有人点播着。一定能成功。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二本学生不能考研了”?985高校给出回应,让二本生欢呼雀跃!
高校扩招之后,本科生越来越多,为了让自己更具竞争力,很多本科生毕业之后并没有急着找工作而是选择读研继续深造。
根据这几年考研报名人数的数据来看,毕业后选择读研的人数越来越多,尤其是那些本科学校不好的同学,都想通过考研来弥补自己的缺憾。
但是如今社会上出现了一种质疑,那就是二本院校的学生真的有必要考研吗,他们读研之后会不会拉低研究生的整体水平?
一、 二本“差生“真的有必要考研吗
除了985、211等称号外,大家还习惯用一本二本三本来划分众多高校的档次,但是如今很多省份比如说山东省,已经取消了三本这个说法,将之前的三本院校划分到了二本学校之列。
因此很多人觉得这样一来,二本院校的质量下降了很多,甚至有很多人认为如今二本院校里的学生都是一些高考成绩很不好的差生。
为了消除社会上的这种偏见,很多二本院校毕业的学生在毕业之后选择考研,想通过大学期间的努力考研考上名校,然后摆脱差生的标签。
但是很多人却不认可这种想法,他们认为二本生本就属于差生,他们本身的学习能力不如一本的学生,因此在竞争力上根本就比不过一本生,在考研的过程中也会被一本生PK掉。
而且还有人认为研究生是一个很有实力的群体,社会非常认可,如果二本生也通过考研成为了研究生,那就会影响研究生的整体水平,拉低了研究生的档次。
对于二本生考研的说法,社会上有很多的争议,有很多网友认为,不管是一本生还是二本生,人家成为研究生都是通过自己的努力,一点一滴的学习积累才成功的,别人没有资格质疑。
二、 “二本学生不能考研了”?985高校给出回应,让二本生欢呼雀跃!
在我国的所有高校中,985高校是最好的,也是社会认可度最高的,很多企业会给985高校的毕业生更多的青睐,当然在高考录取时,这些院校的录取分数也是其他高校比不了的,非常高。
985高校是所有高考学子的梦想学府,一般成绩不好的学生都不敢将其定做自己的考学目标,因此在高考时没有考上985的学生选择在考研的时候考985高校,以此来弥补自己心里的遗憾。
但是经历过考研的同学应该比较了解,考研初试非常的公平公正公开,但是到了复试阶段就开始掺杂了一些人的主观因素。
就比如一些高校在复试阶段会歧视本科院校不好的二本学生,对于本科就是985、211的学生比较的优待。
对于这种现象,很多二本学生觉得非常的不公平,考研是一个全新的赛道,自己的考研的过程中付出的努力并不比985、211的学生少,为什么仅凭本科学校的出身就将自己刷下去。
每年到了考研复试的阶段,网上关于部分高校歧视本科学校的说法就传的沸沸扬扬,但是最近很多985高校关于这些传闻做出了回应。
为了避免歧视本科学校不好的考生,很多985高校采取了一种方法,那就是在复试的时候打乱考生的顺序,面试老师根本就不知道面试考生的本科院校是什么,这样一来就可以从根本上杜绝本科学校歧视。
这种方法实施以后,很多二本院校的考研学生对考研更加有信心了,确实,在研究生的选拔过程中,不应该受到本科学校的影响。
三、 二本生考研不会影响到研究生的质量
考研是一个全新的赛道,考研的内容是全新的,不管是一本学校的学生还是二本学校学生都是学习一样的内容,只有将考研内容掌握的扎实的同学才能够通过研究生初试和复试的选拔。很多学生很有可能只是高考时没有发挥好,才进入了二本院校,但是他们本身的学习能力并不比很多名校的学生差。
考研的学生基本上都是通过一年甚至更多的时间来学习研究生考试的内容,因此他们对于知识的掌握是非常牢固的。就算是之前的学习成绩不好,但是经过一年以上的认真学习,也足以弥补,因此二本生考研根本就不会影响到研究生的质量。
任何考试都是优胜劣汰择优录取的,二本生在考研的过程中能够成功打败众多名校学生通过选拔,就说明他们本身的实力是非常强大的,因此大家也不需要有多余的担心。
首先,以二本,三本划分全体考生的能力,多少还有一些逻辑在里边,但是用它来划分个体学生的能力,本来就有失偏颇,每年在校的大学生总人数都在3500万以上,有部分二本,三本的人考上985院校本来就不是一个值得奇怪的事情,二本三本对于有些同学是宿命,但对于有些同学来说只是进步的阶梯,他们努力用功,本身考上一个好的学校就不是遥不可及的事情。其次考研的难度,总体而言本身就低于高考 ,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考研无论专业课,还是公共课,考的不再是对知识的多元角度掌握,换句能听懂的话来说,考研不再是考你的脑子有多好,某种程度上锁,考的是你愿不愿意继续在学习的道路上前进,愿不愿意继续像高考那样把学习放在你生活的首位,态度第一,知识第二。我常和学生说,高考是人生最后一次完全依靠能力的考试,高考以后,考的知识难度,无论从哪个角度,都要低上一个层次,所以,对于二本也好,三本也好,只要下定决心,做好准备,难度上根本没法和高考同日而语,总结一句老话就是有志者事竟成,道理很简单,只是很多的同学,被各种各样的事情干扰,忽略了努力学习的重要性。三是现实压力,二本三本的同学,就业的压力要比一本,重本的同学大的多,再加上有些同学专业不是很抢手,所以考研几乎是唯一一条看得见前途的出路,那么对于他们,动力本身就要大的多,因为不考研,他们的一生注定就是碌碌无为的,就如同饿了好久的老狼,能碰见能吃东西,管他是什么东西,吃了总比饿死强 所以,拼死一战,结果往往很出外人的意料。我想二本三本,只是一次考试的结果,他不能管你一辈子,无论结果是不是985,211院校,都值得同学们,或者说有志的同学们放手一搏。
秋意浓情
2022-10-18平心而论很多人只看到了二本三本学生表面考上985的光鲜,并没有兴趣去深入了解为了这一张通知书,背地里付出了多少的努力,尤其是对于一些基础不好的同学,为了提高自己的一点分数,能够付出的时间有多少。
当然也看不到那些能够考上985、211的学生背后是多少炮灰,他们中也有很多优秀的人,只不过因为各种原因没有成功,一昧鼓吹靠着毅力就能考上研究生,就能逆袭上岸985211实在不合适。
考研不仅是学习能力的较量,也是自我管理能力和信息收集能力的较量,在参考别人高分上岸的经验贴当中能得到很多备考方法和窍门,不过看看别人失败的教训也能有效避免一些不必要走的弯路和完全可以避开不踩的坑,接下来就给备考中的同学们和有志通过研究生考试让自己的学历更进一步的同学们盘点一下,考研过程中那些需要注意的点和有必要避开的雷,为备考助力,遇见自己人生中的高光时刻。
一、信息收集要全面
不单单是在选择学校和专业的时候需要尽可能全面的收集相关的信息,在最后选择老师的时候也要提前做准备,找学长学姐打听一下,看看老师的个人风格自己是否接受,主要研究的方向是不是自己感兴趣的,门下毕业生毕业之后将来的去向等都要了解,不过有些学校对于导师是统一指派的,这一块就有点听天由命了。
不过在初试备考期间最要紧的还是对各科考试信息的收集,目标学校专业课大纲有没有换、报录比如何、复试是否保护第一志愿等等,这些提前了解了之后,接下来的备考相对来说心里就有底了,也能迅速找到复习当中需要关注的重点部分进行准备。
这要放以前可能消息闭塞并不是很好得知,不过互联网时代最不缺的就是各种消息,自己搜集到了也要学会甄别,不要听信一家之言,也不要在头脑发热的情况下做决定。
二、备考要早做准备
能够在最后考上自己目标院校的同学,往往都是在经过半年以上的系统学习才能让自己的水平有所提高的,不仅是专业课,对于一些英语基础一般的同学来说,早复习的话搞定考研英语也就成为了可能,就算四六级没有过,也并不影响经过自己的努力吧考研英语给学好,并且提前开始准备也就是占了先机,别人刚起步你已经熟悉过一遍了,复习的效果自然是要好的,当然你要是因为自己复习得早就在学习过程中划水,那这话我说了也是白说。
除此之外自己备考的决心也要早早定下来,不然一会儿想着哪个公司招聘,丢下书就去准备简历,没有过的话又回来继续备考,如此反复,不仅复习效果受影响,工作也找的不怎么样。
对于一些文科专业,考研复习时间在半年左右是完全来得及的,不过对于需要考数学的专业来说,大三下学期就需要先开始对数学的备考了,不然内容多,复习任务中还有一定的难度,不提前准备很可能因为顶不住压力而中途放弃,不然就是复习的啥也不啥去当炮灰。
三、尽量排除外部干扰
尤其是备考期间,一切游戏该删就删,该A就A,不要太相信自己的自制力能和游戏公司百万年薪聘请的策划相抗衡,远离这些诱惑是最好的选择,不然的话一次沉溺其中,后面就有数次沉溺其中了,到底是眼前一时的开心重要,还是考上研究生后的人生重要,自己可要想清楚了。
不仅仅是游戏,电视剧、追星、刷微博知乎等的时候也要注意一下自己有没有花太多的时间在这些事情上面,如果有的话千万要当心,我不反对在这些平台上有很多优秀的人在分享有用的资料或者是经验来帮助备考,可以看但是一定要注意在这上面花费的时间,自己也要明白打开这些应用的目的是为了搜集资料,而不是随便看看
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想必大家都熬过夜,可能在熬夜的时候非常爽,一直熬夜就一直爽,但是各位能回忆一下第二天或者第三天自己的精神和身体状态如何吗?睡眠不足带来的后果只要是熬过的人都懂,准备考研又是一项辛苦的脑力活动,不让大脑休息好,实在是不能保证自己的学习效率,每天这样熬下去也会感觉头顶越来越凉。
规律的作息不但有利于大脑的休息和恢复,也有助于自己的备考和身体健康,考研本来就只是人生的一个阶段而已,也没有必要为了准备考研而把身体拖垮,现在就把身体熬坏,将来面对繁重的学业和工作的时候就会力不从心了。
还是建议大家每天定时起床睡觉,保证睡眠的时长和质量,再学习的过程中也要注意自己的腰椎,坐的时间长了站起来走走,也不会太影响自己手中的复习进去,但是却对身体状态的调节有极大的好处。
五、有自己的备考规划
在备考期间制定自己的备考计划,到了某一阶段自己的复习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水平,以及合理安排各科的备考,比如说很多同学都会选择性忽略的政治,在备考计划里面不要忘了还有它的一席之地。
说到政治的备考,这一科其实算是考研所有科目中最简单最好提分的一科了,虽然需要背诵很多的知识点,不过备考跟着记忆必备的原静政治蓝宝课来学习就不用担心背不完问题了,考研政治提分的一大杀器,在备考的过程中先跟着老师把核心知识点系统的记忆一遍就等于占了复习的先机,老师讲课不是要我们对知识点死记硬背,而是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对知识点进行深入的记忆,学的快而且掌握的也牢固。
除此之外,合理的备考规划还能够帮助自己对复习的效果进行评估,敦促自己完成学习目标,推进备考的进行,在制定备考规划之前先要对自己目前的水平和预期达到的复习目的做一个评估,结合这些实际情况来调整,来达到最好的复习效果。
六、复习以效率为主而不是时长
在能达到相同学习结果的情况下,还是要有效利用起自己学习的时间,磨洋工在备战考研的人中间实在是太常见了,要是备考期间就这么一直自欺欺人的,想在图书馆玩手机大可不必弄出一个考研的名目来美化自己的行为,如果你知识想蹭图书馆的空调那当我没说。
举个例子来说,同样是背50个单词,快速背完多过几遍的效果肯定比你每一个单词慢悠悠背好几遍要出色,同样的,平时在做阅读的时候,还是要刻意训练一下自己的速度,做完一篇的速度保持在15~20分钟是比较合适的,这里不算后面对答案和分析的时间,一张卷子四篇阅读,要是再阅读上花的时间太长,可能其他科目就没有足够的时间做完了。
当你在学习的时候大脑保持一个高速运转的状态,积极的去学习新的知识点或者做题,那么到了考试的时候拿到卷子你的脑子也能很快的启动输出模式,而没有那种脑子转不动的感觉,对答题非常有利,另外,提高自己的复习效率也可以让自己能早早结束一天的复习,多休息一会儿或者散散步放松一下身心。
有关备考的一些问题就先说到这里,希望同学们能够合理有效的安排自己的备考,就算不考研究生,能在自己的工作上面做出成绩也是非常了不起的,考研并不是人生的必经之路,就算有一时的失败也是常见的风景,但愿大家都能向自己想要的生活奔去!
最后祝考生们复习顺利,考研必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