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咨询一下关于药学生考研,有必选择北京、上海等发达地区的学校吗?的问题,大家能帮助我解答一下吗
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公开叫板协和医学院研招处!作为医药大学的教授,研究生导师,专家,敢于公开发声,并不是渲染这个事情,而是有其理由的。
这个低分录取的事情,既然已经引起网友的质疑,那么,不妨,协和医学院进行一个调查,甚至最好由主管教育部门启动一个调查。还大家一个真相,网友并不是怀疑初试、复试各50占比的考试规则,也不是怀疑发表SCI论文进而复试高分胜出的可能性,而是这个事情既然有点反常态,那么应该公开整个过程,要知道在当前中国,程序公平比结果公平更重要!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整个社会的公平正义。
#考研#
#上海头条#
作为一个过来人,很想为上海很多家长和孩子,说说自己在去年填报高考志愿时的一地鸡毛。因为今年的填报志愿只剩最后一天了。明天就是29号,最后截止日。
我们属于成绩一般的女生。去年总分511。在上海市排名为13000多名。小三门选的是生物,历史,地理。懂的人都知道,偏文科。
所以我们一下子就剔除了所有的理科,工科,医科,包括法律方面。那都不是盘里菜。
但即便如此,选择的范围还是比较多。孩子一心想做老师,但华师大无缘,上师大虽然去年就扩招1000名,但排名超2020年。也就是说,只能放在冲一冲里。幻想着捡漏了。
同时又把江浙皖三省加北京的同级别师范进行筛选。
接着又选第二个专业护理。开始她一百个不开心,说不愿意侍候人。又脏又恶心。我就跟她说现在的就业形势,每年失业率,以及家庭总资产,这些都是很现实的问题。那种一毕业就失业的尴尬处境,我们不敢想象。并且告知她,如果将来真的不想做护理,还有转专业,考研等路径。
在我的鼓动下,我们填了北京协和医院的护理,复旦和同济的护理,以及南京中医药大学和浙江中医药大学的护理,当然上海中医药大学也在其中。
孩子一看这些学校都还不错,虽不是985,211,但级别也不低。于是思路也转变了。开始变得很配合。
再一个专业就是园艺方面。她喜欢花花草草,尤其插花。
这样专业方向定下后,地域基本也匡定了。就是江浙沪京为首选。当然最好就在上海。
因为无论当老师还是护理,基本上实习的单位有可能就是以后的工作单位。这是优势。正好趁实习时一探虚实。
最后如愿以偿,上了上海中医药大学。录取线503分,我们超出8分。上师大不够,她只好认命。但也没为这浪费的8分而难过。
今年9月再开学时就是大二了。
通过这一年时间,深刻感到,在本地上学的优势。
去年一放暑假,我们就进行牙齿矫正。当时花落谁家还不知道。就想着,即便考去外地,回上海也方便,高铁飞机都行。但现在打脸了。疫情一波三折。来回根本不方便。而牙齿矫正是每个月都要去医生那里一次。中间要持续3年。
还有Hpv注射,要在一年内打完9+的3针,好容易排队争到一个名额。如果是在外地上学,这事又黄了。
在疫情最严重的4、5月份,我们也不担心,没有外地父母的纠结。虽然不能见面,但还是知道她们在学校衣食无忧,食堂还是平价供应,一点没涨价,除了每顿多付1元的打包盒,不可以堂食,回自己公寓吃。学校还不定期发放物资,而且细心到女生都发了卫生巾。比我们大人关在家里条件好很多。
现在暑假在家,外地孩子都回去了。她们跟着导师在浦东唐镇卫生中心基地学习,做小助手,协助导师搞研发。这个暑假被充分利用,没浪费。
一家之言:上海终究是大都市,很多方面资源充裕。如果是学医的,那最好选上海本地。
如果是工科类,选择外地也不错。可能文凭要上一个档次。
临床医学、中医和药学考研院校四大梯度分析来啦
临床医学/护理的第一大阵营当然是是北医、协和、上交、复旦和华西,山东大学在第二大院校梯度上。
中医的顶级院校是北京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还有南京中医药大学,山东中医药大学还排在第二梯度上。
对于医学类院校这样排名,你们赞同吗?
秋意浓情
2022-10-18具体条件具体分析。
1假如自己以后的人生规划是去到沿海一线城市发展的话,还是可以尝试一下。
但是有一座大山在面前挡着,必须要克服——竞争压力大。一线城市是高手云集的地方,而且有一些院校名额有限制,地区也有限制,而针对于自己本地区学生有一定的条件放宽,这些都是必须要面对的。所以考上的几率,不是很高。
2如果自己以后还是打算留在家乡工作的话,还是建议不去。
根据地区院校对地区学生条件放宽原则,考本省的研究生会有更大的成功几率。药学这个专业,就业面不是很广,专业性很强,所以选择在本省深造,那将来毕业就业了会坦荡点,不会有太大压力。当然也要看是在哪里的工作岗位。
最后,多咨询一下导师和辅导员,老师作为过来人,会给出一些更加合理的建议和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