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咨询一下关于文科学生高考后,报考大学是优先选大学还是优先选专业?的问题,大家能帮助我解答一下吗
我觉得,对文科生来说,地域第一,其次是专业,最后再看学校。
我儿子去年高考,也是文科生,按他的成绩,一些985,211大学都能上,但最终我们选择的是北京的一所双非财经院校,读的是经济类专业,这是他喜欢的专业,也是本校的强势专业。
地域第一,这是我始终坚持的,因为在中国,最好的资源都集中在北上广,孩子在此上学,不说学校如何,首先大学四年给你的视野眼界都不同,站得高才能看得这远,见过了大世界的孩子,他的心态视野格局,自然不会太差。这一点,非常重要。
提问中没有提地域,但我觉得,选择大学,这是首要考虑的,地域,是最最重要的。
优先考虑专业还是优先考虑学校。我觉得应该优先考虑专业。因为专业基本就是你的兴趣或未来的就业方向,将就不得,这就跟谈恋爱似的,找个不喜欢的人,非要勉强自己,四年下来,真会把人折磨死的。
有人说,以后没有多少人从事自己的本专业。我认为说这话的人都是在扯淡。试想有哪一个考生在填志愿的时侯,不是在想,这个专业就是我未来的饭碗,我这辈子可能就干这行了。如果你没把你的专业跟未来的饭碗联系起来,我估计你也不必填志愿了,闭上眼睛填一个就行了。反正,你以后也不会从事本专业的。
学自己心仪的专业,四年之后,找到本专业相关的工作,这是大部分人的人生轨迹。但也有一些人,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不能从事本专业,但人家也做的很好。但你不能因此就定论,专业不重要,反正大学毕业后,许多人干不了本专业。这说法太偏颇。
我想对许多不能从事本专业的人来说,也是有遗憾的。四年的大学专业知识有种被浪费的感觉。
所以,专业是我们这辈子安身立命的基础,是人生中很重要的选择之一,要慎重谨慎选择。
相比专业,学校次之。专业和学校,就好比一个姑娘的两方面。专业就是姑娘的内在灵魂,学校就是姑娘的外貌。就看你咋选了。要是我的话,我会重点考虑内在,其次还会兼顾外貌。
但有的人,就直接冲着外貌去的,也就一门心思想上个名气大点的学校。但如此选择的结果会有你必须承受的弊端。比如,我们朋友的一个孩子,被录到了人大的计算机专业,孩子直接崩溃。后悔已晚,这就是冲学校带来的后果。其实,他完全可以先选自已心仪的专业,然后再考虑选一个名气比人大稍差的学校,这样综合下来,孩子专业学校都会双赢。
选择是门学问,特别是高考后的家长,在尊重孩子的基础上,要多方权衡,综合考虑,为了给孩子一个不后悔的,我们必须做足文章。加油吧,爸爸妈妈们!
你好,我是一名北大在读博士,当过8年高中生家教。
我写过一本书《直击高考漏洞》,书里对高中生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校与专业给出了建议与方法,针对文理科,给出了不同的学习方法与做题策略。如果你在高考复习中遇到困难,或者在未来的大学选择中遇到疑惑,都可以从这本书里找到答案。
如果有需要领取这本书的家长或者学生,私信:领书,就可以免费领取。
很多学生都有这样一个疑惑,到底选择大学或者专业,这个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你需要结合自己的分数去做选择。
如果你的成绩不是很理想,无法进入一个比较理想的大学,这个时候,专业要比大学更加重要。因为你的学校不占任何的优势,所以你必须在专业上有扎实的成绩,在社会上才会有一定的竞争力。
如果你的成绩不错,想进入一个不错的大学,这个时候可以优先考虑学校。一个实力不错的学校,各个专业都会不错。
很多人有个误区,文科专业很难就业,找不到好的工作,其实这是一种误区,现在社会上的很多岗位都是没有明显的专业界限。抛出去一些专业性很强的专业,比如计算机/金融/法律/医学/科研之外,很多专业都是文理都可以。
选择专业最重要的是要结合自己的兴趣与爱好,如果你所学的专业跟自己的兴趣相结合,这样在大学的时候才能发挥出自己的特长,不会虚度大学的四年时光。
现在距离高考还有100多天的时间,所以重点应该是如何抓住现有的时间,努力冲刺,找出自己在学习中的漏洞,不断提升自己的成绩。
如果有需要领取高考冲刺方法与学习策略的学生或者家长,私信:方法,就可以免费领取。
每一年高考填报志愿的时候,文科生的选择面越来越窄,许多文科的好的专业理科生同样可以选择。而学文科的女生相对来说要多得多,那么哪些专业适合文科的女生呢?
文科生选专业的时候,选择权小于理科生,但是文科生选大学的时候,选择面就要广很多了。对于文科的学生来说,如果成绩处于顶尖水平,当然就可以报考国内顶尖的文科类院校,选择吃香的文科专业,毕业后的待遇不比理科生差。那中国的顶尖文科大学都有哪些呢?文科女生吃香的专业又有哪些呢?
大家好,我是高考伯通叔,高考志愿优先选大学还是优先选专业?这是非常好非常好的一个问题,也是极其极其关键的一个问题。对每个孩子而言,这是一次重大抉择,将会影响孩子一生,因为很大程度上这将决定人生归入、进入哪一个阶层。
每年,我都会为7、8个孩子指导高考志愿,这是几乎所有家长都会问的一个问题。因为现实情况是,几乎每个孩子的成绩都是这样一种状况:要么选层次高一点大学但不太好的专业,要么选层次低一点大学的好专业。
尽管现在用“双一流”代替了985和211,但为了便于理解,我依然按照这个方式来描述。
我的答案是:能进985绝不去211,能进211绝不去非211;如果进不了211,那么你一定一定选择一个好专业;选择特色优势专业的高职院校,远比垃圾本科要强。
我试着从以下几个维度来解释:
一是,985、211大学,更多的是培养创新能力,而不是简单的就业技能。所以,云集的大师,大量百家争鸣的讲坛、讲座,丰富的科教资源,深厚的文化积淀,是把一个人的整体人格、修养、素质、文化、品味慢慢浸润,绝不是简单的学一点专业知识。
二是,985、211大学的上升通道远比一般大学丰富得多。中国3000多所高校,对国家而言,不可能平均支持,经费与政策资源一定是分类,重点建设重点大学,重点大学里面再分层重点建设985大学,这必然带来投入百倍千倍于一般大学。因此,985、211高校的保研率、考研率、出国深造机会等等,是一般大学所望尘莫及的。
三是,进985、211大学选择什么专业真的不重要。原因一,985、211孩子大多要继续深造,研究生期间,学科与本科专业并非完全对应关系,理工经管文很多学科专业之间,可以按照兴趣再行选择。原因二,大学数学物理英语政治等等课程,教师都是完全一样的,基础课不会因为专业的不同来划分教师,所以不同的专业享受的基础课资源是完全一样的,不同的仅仅是几门专业课程而已。
四是,“好专业”是个伪命题。现代社会发展,瞬息万变,打败你的,往往并不是你的竞争对手,而是本不相干的黑科技。所以,选择专业要登高望远,尽可能瞄准未来社会需要,而不是简单看当前的所谓热门专业、高薪职业。因为孩子的路还长,未来60年,科技会发展到什么程度,社会发展到什么形态,不确定是唯一确定的答案。
五是,优势特色的高职院校是分数不高孩子的明智选择。没有特色和优势的垃圾本科尽可能不去,不上不下,大多毕业即意味着失业。高级技能人才,是我们这个制造业大国奇缺的,熟练掌握智能制造、机电一体化的车钳铆焊高级技能人才是大国工匠的一部分,工资待遇并不低,在现代化企业极其受欢迎。如果想继续深造,国家已经打通了与专业硕士、工程博士的通道。
六是,你的这次选择一定意义上将决定你一辈子的同学、校友、同事圈层。马克思说,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每个人都是这个社会网络的一个节点,高考志愿的选择,是人生的一次重大掰道岔,道岔的不同,基本意味着你人生将归入哪个圈层的一个节点。一定意义上,也影响你的下一代,尽管现在填各种表格,无需填家庭出身了。
七是,如果是选择高职院校,城市非常重要,最好选择经济状况好的城市就读,机会更多,理念更先进。
八是,提前批次一定要填报,毕竟是一次机会,填报好了,会带来绝对额外的惊喜。
九是,家庭经济状况好的考生,可以适度考虑985、211学校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同样的分数,可以进入更好的高校就读,而且985、211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一般质量都有很好保障,国家管理都非常严格。
下面把几个我报考的典型例子与大家分享:
A同学:男生,非常喜欢戏剧,但高中阶段家长给选择了理科。高考分数刚刚超过重点线9分,一般而言无缘211大学。我建议他填报了某211高校提前批次某工科专业,本科毕业后我推荐他到了另外一所211大学攻读社会学硕士,方向社会戏剧学。最近正在申请攻读社会学博士。
B同学:女生,某重点高中文科学生,高中阶段谈对象与家长发生激烈冲突,学习受到严重影响,高考分数只能进入211大学。我力主她填报了某985大学俄语专业提前批次,现已公费留学俄罗斯。
C同学:女生,高考分数低于本科分数线5分,高收费可以进入某末流本科学校。我建议她填报了某特色高职院校物业管理专业,毕业后顺利进入某知名物业管理公司工作,两年后成为业务主管,现在已经是分公司副经理。
最后,祝孩子们都能进入理想的大学,祝孩子们人生好运。
我是高考伯通叔,感谢您的支持与点赞,欢迎互动。有问题随时联系我。
建议优先学校。
儿子现在北京读研一,文科生,目前是财经专业,希望他的经历对大家有所帮助。
前几天,儿子还说:幸亏读的文科,要是读理科可能读普通一本了,初中高中跟他差不多成绩的学理科同学都没他考得好。
2014年高考成绩出来后,预估了下分数线,果断放弃本省财经211学校,首选了本省985学校,以2分优势被所报的最后一专业录取,入学后通过考试成功转到财经专业,现在北京读研。
儿子现在感慨,报考学校还是尽量选好学校,牛人真的太多了,学校包容性民主性都很好,对个人综合素质发展有促进。现在研一那些本校夏令营进来的同学都很牛,而普通财经一本考进的同学相对较差。
沉稳之选
2022-10-18北京师范大学、武汉大学、四川大学、中山大学、厦门大学,作为综合类双一流大学的优秀学府,对于高考历史科目组合的考生,或者有志于选择文科类专业的高考物理科目组合的考生来说,应当如何被选择呢? 关于此类目标院校的选择问题,接下来,我们从三个维度进行针对性的分析。 第一,如果考生重视区域位置的发展因素,那么北京师范大学、中山大学是考生的优先选项,其中北京师大尤其是倾向于报考师范类专业考生的重点考虑对象。 第二,如果考生重视的是双一流大学的优势专业,但是不确定自己适合学习什么专业,那么标准的百年综合学府武汉大学、四川大学、中山大学,通常是此类考生重点考虑的对象。 第三,如果考生没有读研深造的打算,并且未来想要在家乡附近就业,那么距离生源地比较近的顶尖双一流大学自然是理想的选择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