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咨询一下关于法硕非法择校本科中山大学,现在在纠结西南政法,厦门大学,中南财经,和本校中山大学,有何建议?的问题,大家能帮助我解答一下吗
你知道哪四所大学被称为“死亡”211大学吗?
不喜勿喷,给学弟学妹参考下……
1、郑州大学
郑大是河南学子心目中的圣地,同时也是四大死亡211之首,为什么称它为死亡211,最主要的就是报考人数太多,比如20届和21届郑大的报考人数分别是3.3万和3.7万,位列全国考研报考人数之首;
那郑大为什么这么多人报考呢?原因有以下三点:
1、河南地区没有985院校,211也只有郑大一所,没有其他同档次的院校给郑大分流,也就造成了考生扎堆报考的情况;
2、河南人口众多,河南籍的考生数量全国第一;
3、河南考生的念乡情节比较严重,本省的不想出省,外省的想要考回河南;
对于郑大来说的话,属于一所综合类偏工科的院校,所以人文社科专业的招生都比较少,像应用经济学、行政管理、管科、法硕、翻硕等报录比都是超过了10:1的,像教育学原理,报录比更是达到了25:1;但是对于一些工科类的专,像材料、化学、物理都是郑大的世界一流学科和国家重点学科,且整体报录比不超过5:1,相对还是比较简单的。
2、苏州大学
苏州大学一直是研究生报考人气前三的学校,2021年报考总人数为32341人,大部分优势学科报录比都超过了20:1,那她考研热度高的原因主要有三点:
1、江苏地区的985、211院校确实比较多,但是综合类的211只有苏州大学和江南大学,其他大多都是偏工科类的院校;
2、华东地区的考生数量庞大,苏大的专业设置比较齐全,除了军事学以外,其他12个学科门类专业均有开设专业;
3、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大学位于素有“人间天堂”之称的江苏苏州,被称为全国师大最美校园之一,地理位置好,经济发达,以后的就业机会比较多
对于苏大来说,考研一般有以下几个特点:
1、苏大几乎是不招收同等学历的考生,相对来说是有门槛设置的,但是不歧视本科
2、保护一志愿,苏大基本都是一志愿录取,很少招调剂,复试也很公平,不怎么刷人,初复试占比也基本都是初试更高
3、热门专业竞争非常激烈,但是冷门专业还是比较好考的,比如像行管、工管、应用心理、中国语言文学等这些专业,报录比都在20:1以上,但物理、化学、生物等专业的报录比常年都在3:1左右;
4、苏大虽然报考人数常年在3万以上,但是生源质量比较一般,大多都是来自于一本二本的学生,学霸比较少
综上,可以考虑一下苏大的理工类专业;
3、上海大学
1、地理位置优越,位处上海地区,全国金融中心,经济发达,就业机会多
2、上海地区虽然名校云集,但是综合性的名校,上交复旦大多数人都不敢考,华东师大和上财又属于专业性院校,除教育学和经管专业外,其他专业都比较一般,剩下的综合性院校就只剩上海大学,导致上大开始出现扎堆报考
3、上海大学虽然是所211院校,但有一说一,确实算是上海市政府的亲儿子,大量政策扶持,资源倾斜,资金供应一应俱全,同时上海大学在雄厚资金支持的条件下,还挖了很多优秀的导师。
对于上海大学来说,人文社科类的专业难度比较大,比如新传专业,19年报录比60:1,20届报录比32:1,21届报录比39:1,近三年的报录比都在30:1以上,难度显而易见。
相对来说,比较简单的专业还是理工类专业,比如物理学,报录比常年在3:1左右。
4、暨南大学
暨南大学,简称暨大,是中国第一所由国家创办的华侨高等学府,是中央部属高校、全国重点大学,直属“国务院侨务办公室”领导,被誉为“中国第一侨校”,也是国家211工程,双一流名校,据官网显示,22届暨大考研报考人数28565人。
1、地理位置优越,位处广东地区,经济条件发达,以后的就业机会多,吸引了很多想去发达地区发展的同学报考;
2、推免比例高,暨大的很多专业,推免人数都超过了招生人数的一半还多,比如汉语言文学,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等等,推免率都超过了50%。
3、暨大作为偏人文类院校,人文社科专业的实力是非常强的,比如金融,新传,工管类专业,学科实力排名都非常靠前,且这些专业都属于热门专业,平均报录比都在10:1以上,报考人数自然就偏多
4、暨大位于珠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名校就只有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和暨南大学,学生可选择的院校不多。
综上,暨南大学人文社科类专业难度较大,报考热度高,比如新传专业21届报录比在40:1左右,法硕非法报录比也在20:1左右,竞争还是非常激烈的;但是对于理工类专业来说,在珠三角地区有华南理工和中山大学顶着,报考热度相对较低,比如物理学,报录比常年在4:1左右,难度还是不算太大的。
当然,这些属于传统死亡211,在考研逐渐高考化的当今社会,越来越多的院校变得“死亡”,比如西南大学、西财、南理工、武理等院校,但是,虽然难度大,但是这些院校的校友资源都是很丰富的,社会认可度很高,并且专业设置相对广泛,那么多专业,总有一个是适合你的。
还是本校好,中山大学位列“国家双一流,985,211”实力雄厚,值得继续读研。
只要能考上,哪个都行,法学领域,这几个学校已经分不出档次了。原来西政是强一点的。
#考研##法硕院校#作为从二本考入西政,毕业进入央企的老学长,当年也为了如何选择法硕院校思考过。
已经毕业的我,更有资格来说明这个事情了。
如何选择法硕院校,适合用反推的方法来选择院校。
1.毕业了你想去哪? 一线城市还是二线城市或者是回家乡。
2.毕业了想从事什么工作? 公务员还是律师,还是其他法律相关行业
3.想挣钱还是想稳定,有没有二者兼顾的地方。
4.结合自身情况,本科院校是否是211,是否是普通本科。
问清楚上述问题之后,再来选择院校。选择之前,你要明白一点:
除了北京的清北人法之外,其他院校在就业时都是具有地域性的。比如西政毕业的在西南地区、广东地区很有优势,但是在北京和上海则缺少一定的竞争力,甚至也不是红圈所的目标院校。而且受限于非双一流的身份,在定向选调生时也有一定的吃亏。
法学的传统强校,按低于来划分主要是以下的排序。
北京: 北京大学 清华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 中国政法大学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上海: 复旦大学 华东政法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南京:南京大学 南京师范大学
广州: 中山大学
武汉: 武汉大学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重庆:西南政法大学 重庆大学
成都:四川大学
西安:西北政法 西安交通大学
长沙:湖南大学 湖南师范大学 加一个 湘潭大学
浙江:浙江大学
吉林:吉林大学
大连:大连海事大学
上述院校中又有“五院四系”作为首选,在不考五院四系的情况下,按排名 985优先,其次211,双非院校就不建议报考了。
考研必须要明白一个事情:考一个比自身层次要高的学校。
二本三本通过考研提高学历
本身学校就好的,通过考研提升自己的竞争力
现在法学专业,研究生基本是标配,在就也时会拥有研究生学历会具有一定优势。
通过对上述学校的了解,每个学校都有自己擅长的方向,但是就业时:民商法、经济法、刑法、诉讼法是比较多选择方向的。
还有一点要明白:没有考不上的学校,只有不努力的自己。
选择院校时,建议:
1.招考人数比较多的学校,这一点五院四系具有明显优势,不要报考就招一个人、两个人的那种学校,很大概率考不上。
2.无论是考名校还是考普通学校,想要考上的话,付出的努力是一样的。要背的东西都不少,要准备的知识点也一样不少。那为什么不考一个比较好的学校呢?
3.毕业时,学校对于就业的影响非常大,基本能决定了你未来所能去的城市和行业。
我在之前考研时,最初定的是考个西北政法就可以了,但是看了西南政法之后,发现比西北政法要好的多,而且是传统的法学强校,招的人数也比较多。最终就确定了考西政的目标,如愿以偿。
是金孑在哪发光。
肯定厦门大学生源最好的,
去哪所大学都必须好好学习。
都不错。但从专业角度,建议考虑西南政法大学。原因是你是法学系统,虽然不是法学,但属于法学系统。西南政法大学从校名就知道它以政法起家,毫无疑问法学应该是它的看家专业,学科群比较强势。就业的时候,大家从学校到专业,会一目了然,感觉很正宗,比较有利于就业。
你要读法学硕士专业,你现在是中山大学的学生,在你的母校和西南政法大学,厦门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之间纠结,作为金牌高考志愿填报专家,张帆老师认为还是要看法学专业的综合实力。
中山大学是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也是世界一流建设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985工程大学,它的综合实力在这些院校中最为强大。综合实力排在全国第11名,它的法学专业排在全国第13名。
西南政法大学的综合实力在全国排名第157名,它是一所双非大学,是重庆市市属的重点大学,是我国法学类的著名院校,它的法学专业排在全国第6名。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是一所211工程大学和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也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它的综合实力在全国排在第90名。它的财经类,法学类专业非常强大,它的法学专业排在全国第8名。
厦门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985工程大学和双一流建设大学,综合实力,在全国排在第23名。它的法学专业在全国排在第14名。
从一般的情况而言,对于尖端层次的考生而言。在选择的过程中,首先要把院校的选择放在第一位。但是,你如果把法学专业作为自己人生职业生涯发展的方向,并且要在该领域成就自己的精彩人生,建议你还选择西南政法大学的法学专业比较好。中山大学,厦门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虽然都比西南政法大学强大,西南政法大学也是一所双非大学,但是,就法学专业而言,西南政法大学的法学专业在这些院校中实力最为强大。
教育
2022-10-18研究生报考志愿和本科生有所不同,应当注意差异。
本科生报考志愿考虑的顺序首先是考虑学校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生活习惯,自己是否能够适应。经济发展水平是否有利今后的就业。
其次是学校在全国的排名。是否是985,211,双一流等等?
再其次是自己所选专业在全国的排名地位。各学校都有自己的主打专业。专业和学校在全国排名地位有时并不一致。
专业排名地位优于学校的排名地位考虑。
研究生是有导师的,本科生没有。研究生报考志愿首先要考虑的是导师。导师在本行业中的学术地位,性格特点等。甚至要考虑自己的性格特点,能否和导师和谐相处?
现在研究生的导师参差不齐,差异很大。没有一个高水平的导师,很难培养出高水平的学生。选择导师优于本科生,选择志愿的一些问题。
现在资讯很发达,很多情况在网上都可以查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