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0-18

考研是怎么样的,和大学学的课程相关吗?相关很多吗,还是需要重新学?

想咨询一下关于考研是怎么样的,和大学学的课程相关吗?相关很多吗,还是需要重新学?的问题,大家能帮助我解答一下吗

7 个回答

  • 秋意浓情

    我没有考过研,没有相关的学习经验,很抱歉没有办法解决你这个问题,但是,预祝你能考研顺利通过!

    在此,更希望大家能够认真学习,毕竟现在的大环境,学习知识很重要,学历很重要。

    做为一个已经踏入社会十年的社会工作者,是有资格那么回答的,或许你觉得我很自大,可是这毕竟是事实。

    学历在今后的社会工作环境只会越来越高,同时学历高,对自我价值观的体现也会越来越明显,并且学历高更给社会的进步带来加速的进步。

    在30年前,学历体现社会人才普遍高中,20年前进步到了普遍大学,10年前,进步到了大学本科,如今,个人认为,研究生才是王道。

    想通过高学历找好工作,必须考研,想在社会中更好地体现自我价值,也必须考研。

  • 教育

    谢谢邀请,有基础当然最好,比如说英语,政治等,如果大学学的专业和考研的专业相近,也有好处!当然,还是要以考研的资料为主!

  • 岁月如梦

    谢谢邀请!

    简短回答如下:

    1,考研的课程跟你想要考的专业有关;

    2,考研的课程分文化课,外语,专业课,专业基础课;

    3,考研确定的必考课程当然和你大学学过的课程内容相关;掌握了大学课程的内容,考试的成绩完全可以过关。

  • 岁月沉香

    在民间经常会流传名校中的鄙视链:一流的本科,二流的硕士,三流的博士
    这个鄙视链可能对大部分学科都是成立的,但对于基础学科则并不一定,因为有很多偏科的学子,在高考时因为偏科没法进入顶尖名校,在研究生阶段重新考入名校,并获得好的成绩。我们平时说考研“卷”,主要都是针对一些非基础学科的,而基础学科则很少被说,那是因为基础学科要考入顶尖名校,难度要比其他学科大得多,不是卷不卷的问题,是绝大部分人根本没有这个天赋,而偏科生这时则有了用武之地。
    比如说数学领域,一般能够在“国际数学家大会”上发言的,都是数学相关领域被国际认可的顶尖人才,我们发现,本科并不十分出色,在研究生阶段考上名校,然后取得成绩,并能够在国际数学家大会上发言的数学家比比皆是,这些数学家,比绝大部分的IMO金牌取得的数学成就要高得多,例如:
    杭州大学:章志飞(现北大教授)、朱小华(现北大教授)、傅吉祥(现复旦大学教授)、邵启满(现南方科技大学教授)
    湘潭大学:周向宇(现中科院院士)、袁亚湘(现中科院院士)
    重庆师范学院:马志明(现南开大学教授,院士)
    华南工学院:侯一钊(现美国加州理工学院教授,美国科学院院士)
    首都师范大学:戎小春(现美国Rutgers大学教授)
    西北大学:徐宗本(现西安交大教授,院士)
    徐州师范学院:尤建功(现南开大学教授)
    南京邮电大学:刘钢(现华东师范大学教授)
    其他基础学科也是如此,很多非名校本科的偏科学子,最后取得了突出的成就。比如说:
    中国半导体之父 黄昆,语文不好,数学突出,最后没有考上心仪的清华大学和北洋工学院,读了燕京大学,后来又因为语文太差,在读研阶段考庚子赔款的留美考试没有考取,好在后来机缘巧合,获得了留学的机会,最终学成回国,成为中国半导体之父,桃李满天下。
    中科院院士,中科大教授陈仙辉,专科毕业于宜春师专物理系,硕士毕业于杭州大学物理系,博士毕业于中科大物理系,最后成为国内外知名的物理学者。
    中科院院士,南京大学教授马余强,专科毕业于宁波师范专科学校物理系,硕士毕业于苏州大学物理系,博士毕业于南京大学物理系,最后成为理学与化学和生命科学交叉的软凝聚态物理领域研究的专家。他的弟弟马余刚,则是先考上杭州大学物理系,然后从中科院获得博士学位,从事重离子核物理研究,比哥哥更早拿到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北核技术研究所研究员欧阳晓平,专科毕业于湖南零陵师专物理专业,之后获得了复旦大学博士学位,并最终成长为我国脉冲辐射场诊断领域的学科带头人。
    中科院院士储君浩,高考时语文只考了40分,没有考上复旦大学,去了上海师范学院物理系,凭着对物理的热爱,研究生考上了中科院,之后一路开挂,成为了我国半导体细分领域的专家。
    从这些人的经历来看,他们都非常热爱基础学科的研究,并把基础学科当做了自己一生的奋斗目标,由于我国高考的选拔机制,要求“全面发展”,这些偏科的人才第一学历都不是特别出色,但他们凭借着对学科的强烈兴趣,在硕士、博士阶段不断攀登高峰,最终取得了学科上的出色成绩。当然,更多的偏科人才,则是在现有高考选拔机制下无法获得名校、名师资源,在第一学历不出色的情况下最终消沉,泯然众人,白白浪费了好天赋,让人扼腕。
    兴趣是取得成就最好的老师,对于第一学历并不出色,但始终在基础学科上保持热情的人才,我们应该给与他们更多的鼓励和掌声,社会也需要给他们更多的鼓励和支持,而不仅仅是唯第一学历的鄙视链。

  • 风去了无痕

    大学毕业到底要不要考研?


    个人觉得,研究生学历对于本科应届生的作用,最大体现的是公务员考试。
    如果你的目标就是入公务员队伍或者从事高校教学研究的,那么大学毕业直接考研是可以考虑的。如果你是觉得能接受自己成为打工一族,入企业工作,那么还是建议你先工作,待工作稳定下来,再读在职研究生。
    现在企业看重的是工作经验,我到过几个大型招聘会,公司人事都是先看简历上的工作经验一栏。
    与差别是有一定的,而且有两个问题是:
    1、花2、3年时间得到工作经验,你的简历写的是“二年(三年)工作经验”,公司都是喜欢有工作经验的人,喜欢招一入职就能直接上手,不用花时间而且专门找个人来带你,教你。
    2、花2、3年时间换个硕士学位,学历是挺高的,但是没有工作经验,还是从零起点做起,从你的角度来说,工资低的职位作为一个研究生是不愿意接受的,工资高的职位通常是指向那些有丰富工作经验和客户网络资源的管理人员,研究生就当然不在此列;从公司角度来说,公司还是需要找个老员工带你、教你,实质上市需要重新培养你,是需要花费的时间和人力物力,而且还要承担刚培养起来的人才容易被挖走、跳槽的风险,所以公司招研究生会较少,除非是专业性很强的技术类研究生。
    所以,总结出,首先,如果你是文科类、管理类、经济类的,而且不是非公务员不做的,就可以先把研究生搁置一下,日后再考在职的。如果是技术类学科,那研究生就值得继续读的。#魅力云校园#

  • 给未来的自我拼路

    有哪些考研需要避开的坑?#考研#

    一、考研的选择

    1、考研选择很重要,不是你喜欢就OK

    每年考研陪跑的同学有很多,一些同学从一开始就注定陪跑。

    考研不是你努力了就可以,比你优秀的人比你还努力,不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学校、专业,你不做炮灰谁做炮灰。

    建议:

    考研学校、专业选择最多跨两级,难度、风险比较比较合适。

    例如二本考一个一本强专业比考211、985风险小很多。

    2、不要跟风考研,每个人有不同的长处

    通过考研来提升学历找到更好的工作并没有问题。

    但有些人就是纯粹的跟风考研,“大家都去考研了,我也试一试吧”,没有强烈的愿望甚至是欲望去考研,这一部分人很容易成炮灰。

    建议:

    正确认识自己,多听取别人的意见。

    一些人能沉住心精于学习考研成功率高,一些人擅于交际能在工作迅速成长,往往纠结的人居于两者之间,不管选择那一方面,请相信自己的无限潜能。

    二、学习的方法

    1、数学

    (1)刷题3小时,分析10分钟。×

    不可否认刷题有巩固的作用,但是一道题你不通过分析加深印象,你要重复刷多少次才能记住?

    总有这道题似曾相识的感觉,你不挫败吗?

    考研是和时间赛跑,单位时间的效率很重要。

    (2)放纵草稿“龙飞凤舞”。×

    保持草稿纸的清晰,可以方便检查步骤,不用重新做一遍,考试时节约时间。

    (3)前期不重视计算能力的培养。 ×

    计算是数学的基础,一道题半小时,知道思路算不对,不划算。

    控制每道题的做题时间,训练计算能力。

    2、政治

    (1)10月开始学政治的只能过及格线。×

    政治复习是公共课里时间花费最少的,但是并不代表前期一点都不复习,后期发现差的内容很多,手忙脚乱地补重点。

    理科生、大学没有好好学政治的同学,早点开始没坏处。

    (2)忽视选择题。×

    看不同地区的复试政治分数线就知道,某些地区存在政治大题压分现象。

    要冲刺高分的同学,保命肖四肖八不完全够。

    前期1000题要认真做,小程序『惊呼考研政治』上有很多从徐涛腿姐还有其他名师课程中提炼出来的答题技巧,都用表格或思维导图归纳得详细又清晰,没时间听课的同学可以直接过一遍然后再在小程序上刷1000题。

    每个考点都有标记出题概率,这样复习会更有针对性,比起那些只知道一股脑把题导进去就完事的小程序高效多了,哪些章节理解不透,就重点去学习总结!

    考研政治冲刺70+必刷小程序戳这里↓↓↓

    3、英语

    (1)作文模板能背不代表能写。×

    背20多个英语模板,能背下来、考试能清楚记得的都是英雄。

    大部分到考场上大脑一偏空白,背的作文能用上关键句就不错了。

    所以模板在精不在多,从好的模板里总结自己的模板,不管翻译还是作文,勤于动笔,才能发现问题所在。

    (2)重复观看辅导视频。×

    视频学习主要是安排在冲刺和提高阶段,冲刺阶段看视频有点浪费时间,回归真题更好。

    4、专业课

    轻视专业课。 ×

    考研复习中英语和数学是大家准备的重点,专业课开始的时间比较晚,考试过线即可。

    但在复试中十分吃亏,首先被刷的是专业课不过关的同学。

    三、心态

    1、切忌盲目和其他人比进度。

    和别人的进度不一样,开始有点慌,怀疑自己的进度是不是慢了?

    影响自己的效率,破坏复习节奏。

    一些考生复习慢是因为看书比较细致,且边看边总结;

    有些同学只看书没有总结。

    只要制定的科学的计划,按照自己的节奏保证质量,在考试前完成复习即可。

    2、切忌资料囤积癖。

    你有没有不停地加学习群下载资料、去某宝某鱼买资料、四处和小伙伴搜集资料来寻求安全感?

    资料越囤越多,发现做不完,更慌乱了。

    实际上完全没必要,真正找到适合自己的即可。

    3、不要被貌似努力而感动。

    很多时候觉得你很努力了,每天朝六晚十的泡图书馆,殊不知有人凌晨四点就在厕所背英语单词。

    所以,不要被看起来的努力而感动,脚踏实地才是硬道理。

    4、切忌照搬经验贴。

    诚然学长学姐的经验贴很优秀,但不一定适合你。

    经验贴只是给你指方向,路怎么走还是要靠你自己。

    经验加摸索,探索出属于自己的路。

  • 秋意浓情

    这个不想说太细!

    政治,英语,还有数学,专业课都是相关的,不过肯定不是丝毫不差。

    政治,英语就是积累的,基础学科学习一向如此,靠你自己不断的积累知识,巩固提高。

    数学,有数一数二等区别,涵盖内容也不尽相同,数一有高数,线性代数,概率论,有些考有些不是全考,看分值,内容变化了。数二和数一有不小的区别,有些章节是不考的,所以决定考研,多看看大纲,做到有的放矢,不要无谓的花时间看不考的内容。

    至于专业课,就是你考什么专业考什么科目,每个学校的内容也不相同,所以要去看所考学校具体专业课的内容以及往年试卷,自己去总结,不过有一点,专业课还是要多看一些,往往今年专业课会发生大变化,往年考的突然不考,多看一点还是有必要的。

    最后一点,既然决定了考研,那就多点时间准备,不要临时抱佛脚,不成功便成仁,不要有二战的想法,不要给自己留退路!!

    加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