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0-17

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为什么给河南那么多名额,是为了生源吗?

想咨询一下关于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为什么给河南那么多名额,是为了生源吗?的问题,大家能帮助我解答一下吗

11 个回答

  • 教育

    随着一所大学的全国化,对外招生的人数越来越多,越是对本省照顾,水平和影响力越会下降,这两年武大华科都进步神速,东南大学也一样,本省人数下降很多

  • 岁月如酒

    中国许多大学的简称很容易让人混淆,如河大,河南人以为是河南大学,河北人则以为是河北大学;再如华师,上海人认为是华东师范大学,而武汉人则认为是华中师范大学。哈工大,大多数人会认为是哈尔滨工业大学,可哈尔滨工程大学也会被称为哈工大。

    这让我想起当年的一个相声,一个人住店时说自己是二炮的,服务员开始以为是第二炮兵部队,后来才知道是北京第二灯泡厂。

    混淆问题不是太大,可争简称麻烦就来了。如果说南大,南京人认为是南京大学,天津人认为是南开大学,而南昌人则认为是南昌大学。当然,一般而言说南大指的是南京大学,南开大学一般称南开。可南昌大学有点受伤,当年为了不混淆,一度称自己昌大,可昌大不太好听,他们委屈:凭什么我们不能叫南大?

    可这些又是约定俗成的,就像北京大学简称北大,而清华大学则简称清华,不是清大。这俩大学的英文名字也传承了民国时的名号特点,北大是Peking University,而不是Beijing University,清华是Tsinghua University,而不是Qinghua University。

    北大和清华总是谁都不服谁,曾经为了争夺状元斯文扫地,这众所周知,可大家或许不知道的是,校办企业,两所大学也要比一比。北大出了个北大方正,清华很快推出同方。

    据说,同方的意思,就是同方正比一比。

    大学改名,也弄出不少故事。四川大学曾改名为四川联合大学,一下子有了民办学校的感觉,据说一度影响了招生,无可奈何之际又改了回来。北京语言学院曾改成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后来文化俩字给拿掉了,有人开玩笑说,此校一度有文化,而今又没了。

    很多人分不清北京的大学,如北师大和首师大很多人分不清,对外经贸大学和首都经贸大学也分不清。对外经贸大学当年高考录取分数可不低于北大和清华,名气很大,而今,首经贸有一位非常非常著名的女教授,导致有人感觉首经贸比对外经贸大学要厉害。简称时,对外经贸大学不好叫,有人叫外经贸,有人叫贸大,都不太好听。

    有的大学一校两址,有时候也带来麻烦。北京有石油大学。青岛也有,学校是从东营搬迁到青岛的,原因之一是和当地关系不好。我认为,一个城市,连一座大学都容不下,是没有前途的。当年中国科技大学从北京搬迁时,想去河南,结果河南不要,江西不要,湖北不要,最后才去了安徽。

    不过,大学要靠自己本地来建,各地都不缺钱,但投入教育时似乎总是舍不得。现在,京津冀一体化,有很多传言,说是十所北京的大学要搬到天津或河北,有些传言则已经落地。从教育的角度,这样伤筋动骨,但为了减少北京人口,也就这么做了。

    有些大学的名字,和城市的级别不那么一致。

    比如说,郑州大学就比河南大学排名高,武汉大学当然也比湖北大学厉害,大家都知道厦门大学,却不知道福州大学。

    如论规模,吉林大学首屈一指,不说是吉大在长春,而是说长春坐落在吉林大学里面。

    如论人文气氛,当属北大、中大和武大,南大(南京大学)、浙大和厦大也不错,但厦大简称有点儿尴尬,说出来成了“我是吓大的”。武大老校门有个牌楼,写着国立武汉大学,倒过来读特有意思,学大汉,武立国。

    有些学校改名,改的气势磅礴,如东华大学、西华大学、江南大学等。东华大学,可以简称东大,不知道东京大学是否会抗议。我估计,东大不在乎。

  • 点石成金

    河南一直是中国排名第一的参考人数大省,关键是汉族。国家在高等教育方面,一是偏向首都北京,经济中心上海,其次是其他直辖市,然后才是少数民族。而少数民族中,对西藏,新疆要优先。最后才是汉族。汉族中,两湖,江浙,安徽,江西,山东都是教育强省,相应的985.211高校多一些,所以给本身的名额就多一些。河南不具备这些优势,而每年参考的人数太多,自己没有985,仅有一所211还是照顾性的,且已经扩招了相当多。他又属于华中,所以985高校中,武大,华科不多给他名额,别的985会给几百吗?这是教育部分的任务。

    近年来,清北也适当增加了名额。总体而言,河南学生高考是最吃亏的!

    近十年,河北省在985,211方面名额增加最多。有几招还是很有用的。一是集中优质教育资源,二是集中优质生源,三是放松判卷,导致表面上的高分。这三招给人的感觉就是河北基础教育进步大,尤其是现在排名全国第一(假象。最高分全国最高,而远超其他省市;最高分的人数最多;清北招生分数最高)。然后向国家要名额。几近年,清北在河北招近500人(很少有国际奥赛金牌保送名额。此项几十年全省的总和,还不如一所黄高,更不能与华中師附,湖南四校及其他几所知名中学相比)。十年前,清北在两湖,江浙招生都在300人左右,而河北只200多人,现在河北翻了番,还拐了弯,而其它省市还是没多少变化。

  • 淡定人生

    政策原因没法评论。但是学校有自己的判断,经过长时间的检验,哪里学生质量好,就多招一点。

  • 沉稳之选

    大区制懂吗?以前每个大区有一个教育中心,河南,湖北,湖南,广东,都属于中南大区,每个大区只有一个教育中心,好多高校资源统一调配给了湖北,所以即使是经济发达的广东也比不上湖北,这是国家调配的结果。湖北的高校一定是除了湖北外,这几个省份招生最多的,在河南招生计划多,这是国家的要求,也是现实的需要,也是两省相邻,互助的需要!

  • 秋实累累

    武大给这么多名额给河南,但网上一有武大的啥新闻就一群河南黑子黑武大!河南人恩将仇报,就应该把河南的名额给江西安徽等省!

  • 淡定从容

    第一点,武大和华科属于部署高校,主要是教育部财政支持,所以每个省份招生人数并不是学校领导或者湖北领导能完全决定的。

    第二点,学校主要领导都是国家任命的,他们不属于湖北,过个三年五载也许就调任其它职位了。

    第三点,生源的问题,虽然国家一直提倡素质教育,可唯分数论仍然是学校招生的主要选择。如果把生源主要放在湖北本地,势必会拉底招生分数线。有其它省份的高分生不录取反而录取本省的低分生,只会使学校的发展受限。分数,人才,发展才是学校更重视的。

    第四点,所谓照顾,也要相对合理。况且两所高校在湖北本省招生也远超其它省份了,难道还不满足吗?这就好比,你们家族里面有个亿万富翁,而你又懒又穷,你觉得有钱亲戚就应该照顾你买房结婚生孩子,可富翁亲戚支愿意偶尔照顾你一下,使你不至于露宿街头。然后你就逢人便说,富翁亲戚不照顾你,其实是你自己贪心不足而已。

  • 岁月沉香

    历史和现实的原因。新中国初,设中南局(大区),52年院系调整按大区思维建大学,武汉是大区中心城市,大学得到加强,如河南大学一些专业调整到武汉大学,等等。教育部就要求武汉的学校多给河南省招生指标。延习至今。当然河南高考大省,生源优质,也是事实。

  • 沐馨

    说为了生源也对,千军万马过独目桥的河南考生都说好,但真正对河南慷慨的是好邻居湖北,是世界级名校武大华科!曾经是武大学生家长的我刻骨铭心没齿不忘!全国其他985院校在河南招生大都是十几个,了不起几十个,而武大华科每年都是几百个几百个地拥抱河南学子!还有遥远的吉林大学,同样也对河南伸出了热情的双手。河南人民感激你们!河南人民谢谢你们!祝你们越办越好,更上层楼![祈祷][祈祷][祈祷]

  • 沉稳步伐

    今年全国39所985高校在河南省投放招生计划11436人,比去年扩招576人。其中人数超过500人的有吉林大学833人、武汉大学635人、山东大学607人、华中科技大学544人、中南大学533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519人、东北大学509人,超过300人的高校有哈工大405人,大连理工381人,湖南大学357人,电子科技大学349人,四川大学325人,西北工大317人,天津大学302人。我们熟悉的清华104人、北大151人、复旦154人、上海交大231人、中科大101人、浙大156人、南京大学113人、中国人民大学145人。

    以上高校在河南省招生计划不含小语种保送生、艺体生、高校自主招生,如果全部算上合计有1.2万人左右,河南省今年参加高考人数有125万,实际上参加普通高考报考人数为79万,仍然位居全国第一,985录取率为1.52%,在全国31个省份排名第20。39所985高校每年在全国计划招生总人数为20万人左右,招生计划由教育部统筹分配,由于河南省没有985高校,考生又特别多,每年分到的985高校名额为1.2万人左右,约占全国的6%,这个在全国排名第一。河南省理科一本上线有116712人,600分以上就有2.5万多人,600分在河南省连郑州大学都上不了,但是在相邻的陕西省理科600分却可以选择一半985高校,你还觉得给河南孩子的名额多吗?河南省的孩子进入985高校以后,被普遍评价生源优秀,学习刻苦,后劲十足。不仅武大、华科这样优秀的高校在河南省投放招生计划是除本省外最多的,很多高校都是在河南招生计划排全国省份第二的,包括清华北大。武汉大学今年计划招生7200人,华科计划招生人数6379人,这都是体量很大的985高校,一半的985高校每年全国招生不超过4000,中科大每年招生人数就2000人,这样看来武大、华科在河南的招生名额多也就不足为奇。

  • 淡定人生

    有好几个学校是偏重河南的,比如武汉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你们看看他们每年招生,除了本地就是给河南名额最多了!总是有那么一些学校,默默做了好事,但从不声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