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0-14

本人学行政管理的,考研跨专业考哪些专业比较好?

想咨询一下关于本人学行政管理的,考研跨专业考哪些专业比较好?的问题,大家能帮助我解答一下吗

4 个回答

  • 沉稳之选

    学行政管理的,考研跨专业就近考管理学比较好,具体选择什么专业好,还要结合自身因素进行考虑。

      跨专业考研选择专业,需要结合自身的兴趣爱好,职业发展,个人能力等方面进行考虑。毕竟是要学习2-3年的专业,而且会影响到以后的就业问题,考研的专业还是要慎重选择。

      兴趣理想,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自己感兴趣的专业才能真正的投入学习,才有更高的竞争力。

      职业规划,报考时不要轻信所谓的热门专业冷门专业,要考虑到以后的职业生涯发展。

      专业背景,大家在选择时要结合自己本科阶段的专业背景来考虑,跨专业考研也是常有的事情,但是选择的时候一定要意识到跨专业考研的种种困难。

      个人能力,在选择专业时要考虑自身的能力。这关系到考研成功的概率大小,就是考取的难易程度。

  • 教育

    考研专业人气排行榜TOP100:会计学位居榜首,行政管理成“黑马”
    1.会计学:如果能取得高学历,考取证书,以后工作和待遇不会发愁。会计学是社会学科的组成部分,是一门重要的管理学科。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会计、审计和工商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会计方法与技巧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分析和解决会计问题的基本能力。
    2.行政管理:招生的学校很多,跨专业较容易,管理专业当中的万金油专业。行政管理主要研究行政学、政治学、管理学、法学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进行企、事业单位行政事务的管理、组织、协调等。例如:企业办公用品的采购、登记、核查,各类会议的组织、安排、服务等。
    3. 英语语言文学:英语专业仍然是语言类的一个大类,几乎每一所大学都有这个专业,毕业后可以到外企和教育部门工作。本专业培养熟练掌握听、说、读、写、译等实践技能,深刻了解英语语言、文学以及英语国家历史、社会、文化、政治、经济等知识人才。

  • winter

    看看吧国内培养硕士的现状,用实际情况说话,在职硕士和博士研究生是怎样的一个现状!良好的外部环境对于个人的成功具有重要作用,对于在职研究生培养来说,学校是对学生影响最大,同时也是最客观的外部环境之一。我们通过对燕山大学和厦门大学行政管理在职研究生的问卷调查分析后,发现目前我国行政管理专业在职研究生课程设置、教学方式、和师资配置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课程设置简单划一,未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高校行政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对在职研究生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行政学硕士与行政学学士是处于两个不同层次的同一专业的人才,他们之间有什么区别是个令行政学学者们难以回答和无法避免的尴尬问题。因为目前国内的行政学硕士课程与本科生课程尚未拉开档次,往往发生本科生考取本学科的在职研究生后吃回锅饭的现象。

    通过对燕山大学、厦门大学研究生的调查数据分析,50.5%的研究生认为在职研究生阶段的教育和本科阶段差别不大,研究生阶段的知识大多数仍是本科阶段知识的重复,在课程的宽度、广度以及深度上都没有拉开差距。数据还表明在对专业选修课课程方面,认为课程安排较为合理的占58.6%,认为不合理的占36%,只有4%的学生认为十分合理。从图表中可以看出,行政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还不够完善。学校甚至连本专业的一些重要课程,如公共管理名著研究、行政学研究方法等这样的课程都没有开设,单纯从政治学取向或管理学取向来进行课程设置,并且对与行政管理联系较紧密的学科,如社会学、经济学、心理学等学科的重视程度也远远不够。图1显示,仅有10.67%的同学以前比较了解该专业的背景知识,50.67%的学生在行政管理专业素养方面都一般,大都属于跨专业考生,而高校并未对跨专业、非管理类专业的学生设置如管理学原理、公共行政学等基础性专门课程,对具有不同程度该专业知识基础的学生实行简单划一的培养。通过比较发现,院校的课程内容存在更新不及时、实用性不强等问题,课程的设置未能激发学生较强的学习兴趣。

    2、教学内容理论性过强,缺乏实践性和可操作性,教学方式单一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科学量化的教学方法与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是提高学生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调查发现大部分学生反映的问题是教学理论性强,缺乏实践性,特别是缺少实际操作情境性和多维性。在教学内容需要改进方面的调查统计中,认为内容陈旧的占14.6%,认为内容深度不够,仅停留在表面的占23.36%,认为内容过于理论化,实践性不强的占35.77%,认为单纯讲知识,不注重分析能力培养的占26.27%。从现阶段行政管理专业的教学形式来看,教学环节安排过于简单,教学方法单调呆板,绝大部分还是“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课堂上的班级授课制取代了小班上课模式,师生出现零互动。整个课程教学大都以课堂和书本为中心,过分强调授课内容的系统性、完整性。

    教师讲解也多从现成的概念和原理出发进行演绎和推理,缺乏从复杂现象中进行归纳、分析和综合运用的能力,从而导致教学活动流于理论上的抽象解说,使学生学习起来如隔靴搔痒,不能有效地取得处理公共事务、解决公共问题所需要的能力和素质。

    3、师资力量不强,不能激发学生进行逻辑性思考

    高校行政管理专业的师资力量还不强,科班出身的老师较少已经是客观存在的现实。目前行政学学者除周世逑(已故)、夏书章等少数专家外,绝大多数是从科学社会主义、哲学等学科转移过来的,属于半路出家,缺乏行政学研究的深厚功底。

    虽然他们在行政学的恢复和发展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在继续推进行政管理专业发展的道路上存在更大的障碍。通过调查,49.5%的同学认为师资队伍较好,39%的同学认为一般,甚至还有3%的同学认为师资队伍质量较差。从我国整个行政学研究队伍来看,大部分研究者都是从学生到学者,缺乏在政府的实际工作经验,使理论研究与实际工作存在很大的脱节,致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能照本宣科,不具备应有的创新能力,不能很好地发挥直觉和灵感的作用来从事科研研究,从根本上说正是缺乏一种应用的逻辑思维结构的表现!

  • 淡定自若

    这两天日子不好过,还得人前强做“欢颜”。孩子跨什么学科考研,还没有定下来!总体上而言,专业要求比我们那时考研更高!能跨学科考的专业,也是分数居高不下,估计是“避坑”的必然结果!历史专业,需要复习13本书;马克思主义哲学,需要研读原著;行政管理、公共管理、文学、新闻等,基本是350分的线!难!难!难!
    #考研# #跨学科考研#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