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咨询一下关于打算报考清华大学历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需要做哪些准备?的问题,大家能帮助我解答一下吗
新手小白必知的考研十大常识!先码住!
1、学硕or专硕,如何选择?
(1)学制:2017年教育部改革,对于大部分高校都实行学硕专硕都为3年制。
(2)培养目标:专硕是为了实践而生,每个专硕学生在读期间必须有超过半年的实习经历,这是教育部明文规定的。而学硕更多是在学术上有所研究与突破。说白了就是专硕注重实践,学硕重要理论。
(3)考试难度:专硕是考数二、英二,而学硕是考数一、英一。上学硕要比上专硕难一些。
(4)学费:一般来说是专硕的学费是比学硕的学费贵的。
(5)调剂:学硕可以向专硕调剂,但是专硕不能向学硕调剂。
(6)读博:学硕可以直博、硕博连读,专硕通常是通过考博。
(7)如何选:如果你想就业,那么选择专硕->就业;如果你想做学术,那么选择学硕->读博->出国/留校/进研究所。
注意:也不是说学硕不能就业,专硕不能考博,只是一个倾向。
2、全日制or非全日制?
(1)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的进(录取要求、分数、复试)和出(毕业要求)是一样的;
(2)全日制有奖学金,非全日制没有奖学金;
(3)全日制工作日集中上课,非全日制可以选择周末上课;
(4)全日制基本有宿舍,非全日制基本没宿舍;
(5)全日制调档案,非全日制基本不调档案;
(6)全日制都有派遣证,非全日制可能没有派遣证(没有派遣证很难参加校招);
(7)全日制学费8000左右,非全日制学费1-10万不等;
综上所述:
如果你没有工作,请毫无犹豫选择全日制
如果你是有工作的,可以选择非全日制
有工作->非全日制/全日制
没有工作->全日制
注意:
这里的区别都是一般情况,也有的学校全日制和非全一起上课,一起交作业,没啥区别,具体可以看学校的官网的招生简章。
3、考研的考试方式是什么?
(1)初试方式分为全国统一考试、联合考试、单独考试以及推荐免试。
(2)全国统一考试的部分或全部考试科目由教育部考试中心负责统一命题,其他考试科目由招生单位自行命题。
(3)联合考试在特定学科(类别)、专业(领域)进行,部分或全部考试科目联合或统一命题。
(4)单独考试由具有单独考试资格的招生单位进行,考生须符合特定报名条件,考试科目由招生单位单独命题或选用全国统考试题。
(5)推荐免试是指依据国家有关政策,对部分高等学校按规定推荐的本校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及其他符合相关规定的考生,经确认其免初试资格,由招生单位直接进行复试考核的选拔方式。
注意:我们中的大部分人参加的是全国统一考试。
4、考研考什么?初试与复试是什么意思?
(1)考研考4门课,部分考2门或者5门课,因专业学校不同而不同
(2)公共课:政治、英语1/英语2
(3)业务课一:数学或专业基础
(4)业务课二(分为13大门类):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
这里,公共课是指由教育部统一命题,大部分专业都需要考的科目,全国都是一样的。
专业课分为教育部命题的统考卷和学校自主命题的自主命题卷,一般由学校自己选择使用哪种。
比如计算机专业的教育部统考卷称之为408,而浙江大学采用408,复旦大学计算机则自主命题。
考研又分为初试和复试,初试决定你能不能进入复试,复试决定你能不能被录取,同时通过初试和复试才可以被录取。
5、考研有哪些公共课?是怎样的形式?
(1)考研公共课包括:政治、英语、数学三门课,下面我们依次介绍一下这三门课程:
(2)政治:
马原24分;毛中特30分;史纲14分;思修法基16分;当代16分。
(3)英语:
英语一:完形10分;阅读A节40分;阅读B节(即新题型)10分;翻译10分;小作文10分;大作文20分。
英语二:完形10分;阅读A节40分;阅读B节(即新题型)10分;翻译15分;小作文10分;大作文15分。
(4)数学:
理工类专业考数一、数二,经济类专业考数三
数一:高数56%、线代22%、概率统计22%
数二:高数78%、线代22%、不考概率统计
数三:高数56%、线代22%、概率统计22%
6、考研的专业课是怎样的?
考研专业课因你的报考院校的不同而不同,分为自主命题和全国统考卷,至于是那种形式,完全取决于院校了。
(1)比如你考计算机专业,那么你考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的专业课是不一样的,试卷也是不一样的,可能北大专业课考3门,清华则考6门。
(2)比如你考浙江大学的计算机,那么和上海交通大学的计算机是一样的,因为他们都采用全国统考的408。
这个等大家确定好院校之后在开始纠结,现在先准备好必考的公共课,因为公共课不论你考那个院校,基本上都是一样的,至少基础阶段可以做到一样。
毕业季,再来看看即将答辩的清华大学历史学学子选题及答辩阵容。这学期是看不完的论文,本科、研究生、大学老师结题。他山之玉,可以攻石,有的选题还不错。
风华正茂
2022-10-13#清华社好书推荐# #头条品书团# 《清史档案中的清代文史书写(清华史学文库)》(作者:戚学民,清华大学历史系长聘教授)基于台北故宫博物院清国史馆档案,首次系统研究清史《文苑传》,揭示了清朝关于古文史、诗歌史和经世学史整体论述的形成过程。
本书有几篇文章是讨论与清史《儒林传》相关的历史,余嘉锡覆辑清史《儒林传》等几篇论述了清史《儒林传》的稀见档案,该文2017年发表于中国历史学期刊《历史研究》。论《清史稿儒林传》礼学论述格局的形成,是讨论《儒林传》的学术记载之一斑。阮元,翁同龢和章学诚,是清代学术政治领域有相当影响力的人物,本人基于国史馆档案,讨论了他们在国史中的形象书写,对近代学术史有所补充。清史《文苑传》的几篇,是本人对于清史《文苑传》档案的初步研究。如《钦定国史文苑传》钞本考,发表于中国古典文学专业核心期刊《文学遗产》。本文研究全部基于学界较少使用的清史《儒林传》和《文苑传》档案,实事求是,每篇文章均提出了原创性观点。
本书是《清华历史文丛》之一,体现了清华历史系中国近现代史方向的学术传统和研究特色,有关内容可以供历史学界和史学爱好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