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咨询一下关于陕西师大历史系在全国算比较好的吗?的问题,大家能帮助我解答一下吗
1990年,陕西教授走访一个外国村庄,老人见教授是位中国人,便激动地问他:“你是从大清国来的吗?”
这就是陕西师大教授王国杰所经历的故事。
1979年,还在陕西师大历史系读研究生的王国杰在学习苏俄历史的时候,偶然接触到了一位外国学者的论文,其中就详细描述过关于东干人的历史。
对于热爱历史的王国杰来说,东干人竟然在沙俄境内以几千人繁衍出如今的12万人口,是件非常不可思议的事情。
于是,抱着探寻历史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王国杰在1990年,以地区俄语第一名的成绩为自己争取到了留学苏联的资格。
也就是留学期间,王国杰经过查证调查,在如今的哈萨克斯坦境内,找到了这群顽强生存的东干人。
进入营盘村,王国杰差点就被当地人那口地道的陕西话惊掉了下巴。
尽管营盘地处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的交界位置,但是一百多年来,东干人竟然还保留着自己的生活习惯。
他们的外貌与如今黄皮肤黑头发的我们几乎无异。居民们仍然以地道的陕西方言作为沟通语言。陕西的地方剧种——秦腔,至今都是东干人喜欢的传统项目。
更叫王国杰感叹的是,这里几乎保留了百年以前,陕甘地区的风俗传统。
虽然王国杰一到那里,村里的老人们由于历史和文化原因,早已经不知道中国是什么样子了,甚至还有人以为中国还在大清朝的统治下。
但是,看到吃饭的筷子、村里的火炕、挂在屋檐下的玉米以及招待客人的包子、面条,都让王国杰倍感亲切。
通过观察,王国杰发现,东干人的妇女在衣着打扮上都类似于中国清代的装束,束发髻、穿旗袍。
他们在很多用语上也颇具古代色彩,比如喜欢把政府机关叫做“衙门”,称呼官员叫“大人”。店铺里的老板被他们视为“掌柜的”,甚至连女人的嫁妆都称之为“陪房”。
至于拔火罐、拉二胡、踢毽子、农业生产中使用的农历,都跟中国人的生活毫无二致。这也就是为什么,时至今日,东干人的村落被称之为“山西村”的重要原因。
为了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东干人的日常生活,1993年6月,王国杰教授倾其所有,再次来到这个陕西村做研究。
这回,他一住就是三个多月,跟当地100多户人家成了朋友,还走了十多个东干村做考察。
功夫不负有心人,这一次王教授对东干人有了更深的了解。
原来,第一代抵达俄国的东干移民在俄国沙皇的统治下获得了农田。
他们十年如一日地努力耕种,逐渐从19世纪80年代的1.5万人累积了12万的人口。
他们虽然在生活习惯和文化上保留了清代陕西人的传统,但是汉语的水平仅停留在晚清年代。对于“芭蕾舞”“导弹”这些新名词,东干人则都是借用俄语词汇。
虽然东干人会说陕西话,可是他们同样也掌握了俄语,算得上是双语教育。
对于当地人而言,很多人仍然知道自己的“出处”,对中国这片祖先生活的地方充满了好奇。
就在王国杰教授带着满满一箱子东干人的资料书籍回国的第二年,哈萨克斯坦的“陕西村”村长安胡塞也开始自掏腰包往返于中哈两地。
他借助自己的特殊身份,先后将陕西的制砖机、饼干、油漆等生产设备引进到哈萨克斯坦,借助陕西的温室大棚技术,缓解哈萨克斯坦蔬菜短缺的问题。
当然,安胡塞可不是只从中国索取,不懂付出的人。在他的努力下,整个哈萨克斯坦都关注到了他在农业技术上的成就。
进而使得哈沙克斯坦政府与陕西省政府有了深入交流学习的机会。
参考资料:《“陕西村”·邻邦国家的中国印记》——中国国家地理2009年第09期
作者:花升
编辑:盛弘
我现在是一名教师,曾经也想过报考陕师大,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吧,没有梦想成真。我现在就来聊一聊陕师大的历史系,陕师大的历史很好,是老牌专业了,科目开的相对计较全。创建人为大陆“历史地理学三杰”之一的史念海(其余二人为谭其骧、侯仁之)。
早期奠定了师大历史地理学在国内地位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史念海、朱士光、马正林三位教授。1987年由史念海创办《中国历史地理论丛》,它在今天依然是国内历史地理学界唯一的专业期刊(CSSCI)。同年,师大成立历史地理研究所;2000年,改组为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简称西北环发中心),同年被评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002年,师大历史地理学被评为国家级重点学科。中国古都学会:由史念海创建,如今会长是朱士光。今天八大古都格局的形成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中国古都学会的影响,其中几个古都是由中国古都学会认定的。
#湖南师范大学和陕西师范大学哪个强#
谢谢邀请。
湖南师范大学和陕西师范大学,一个地处中南重镇长沙,一个地处历史古都的西安城。两校至少存在三大相似点:一是均为师范类大学,二是都是新中国成立以后新建的学校,三是均为211院校。
如果要判断两校实力与就业,我们可以从办学历史、学科建设、本科教学、师资力量、就业质量等五个维度来比较。
1.办学历史:湖南师范大学前身为1938年创立的中国第一所独立设置的国立师范学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国立师范学院并入湖南大学。1953年8月全国院系调整,湖南大学撤销,建立了湖南师范学院。1984年,学校更名为湖南师范大学。
陕西师范大学学校前身是1944年成立的陕西省立师范专科学校,1954年更名为西安师范学院,1960年与陕西师范学院合并,定名为陕西师范大学,1978年划归教育部直属。
综合两校办学历史,湖南师范大学略长于陕西师范大学。不过,1978年陕西师范大学划到教育部直属,对于陕西师范大学是重大利好。
2.学科建设:
学科建设是衡量学校实力的最重要指标,从硕士博士点数量与质量来看,湖南师范大学化学、临床医学2个学科进入ESI前1%;拥有21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教育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37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和24种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以及18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陕西师范大学设有研究生院和21个学院、1个基础实验教学中心及民族教育学院(预科教育),有68个本科专业,18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1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教育博士),24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含工程硕士9个领域)。
3.本科教学:
湖南师范大学有国家级特色专业:体育教育、英语、生物科学、教育学、思想政治教育、化学、数学与应用数学、历史学、汉语言文学。2020年度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8个):哲学,金融学,政治学与行政学,学前教育,法语,朝鲜语,网络与新媒体,信息与计算科学,生物技术,统计学,电子信息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会计学,音乐表演,绘画,艺术设计学。
陕西师范大学有国家级特色专业:汉语言文学、数学与应用数学、英语、物理学、化学、历史学、地理科学、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学、生物科学、心理学。2020年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3个):经济学,旅游管理,学前教育,教育技术学,社会学,翻译,舞蹈学,秘书学,美术学,运动训练,播音与主持艺术,编辑出版学,生物科学。
4.师资力量:
湖南师范大学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600多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人选4人,国家级教学团队4个。
陕西师范大学学校现有教师1800余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94%,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72%。教师中有教授470余人,副教授700余人。双聘院士7人。
5.就业情况:
2020年湖南师范大学本科就业总人数4512人,初次就业率84.16%,本科毕业生平均月薪为6797元。其中,普通师范生就业1736人,初次就业率为88.03%;非师范生就业人数2776人,初次就业率为81.91%。其中传统签协议就业 1344 人,占比 25.07%;灵活就业 1407人,占比 26.25%;升学 1289 人,占比 24.04%;出国(境)168 人,占比 3.13%;
2020年陕西师范大学本科公费师范生就业率为99.95%,普通师范生就业率为100.00%,非师范生就业率为76.35%。就业主要去向是中初级教育单位(57.68%)、升学(16.37%),行业流向主要是教育业(81.77%),其他行业都比较少。
总体来看,湖南师范大学办学历史略长于陕西师范大学,在学科建设上,湖南师范大学拥有34个硕士点,21个博士点,陕西师范大学拥有36个硕士点,18个博士点。湖南师范大学国家一流本科建设点多于陕西师范大学,但省级特色专业陕西师范大学明显更有优势。陕西师范大学师资力量上略强于湖南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也是教育部直属的六大师范院校之一。在2021年软科中国大学排行榜中,陕西师范大学以71名略高于86名的湖南师范大学。
左岸
2022-10-13属于世界一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