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0-08

第二年考研和应届考研有什么大差别么?

想咨询一下关于第二年考研和应届考研有什么大差别么?的问题,大家能帮助我解答一下吗

9 个回答

  • 静以修心丶

    感谢邀请。

    在考研的时候,只要满足报名条件都能够报考,与考生是应届毕业还是非应届毕业,关系并不是很大。

    应届生和非应届生在考研报名的时候会有一些差别。

    研究生考试出来要进行网上报名之外,还要进行现场确认,对于应届生来说,报考点直接选择自己的本科院校或者是院校所在地的省招生考试办。

    而对于往届生来说,在选择考试点的时候,只能够选择工作或者是户口所在地。

    在以往的招生之中,不同的省份管理上存在着一些差异,有些省份可能根本就不用看户籍,只要是选择了当地的报考点,就可以拿着身份证和毕业证书进行现场确认。

    但是有的地方管理比较严格,如果是要选择工作所在地的报考点,就必须提交劳动合同和社保缴费记录。

    在以往的报名之中,有不少学生因为不能够提供有效的工作证明文件,造成来不能够进行现场确认,最后的结果就是自己之前所有的努力就白费了,因为在研究生考试中,如果不进行现场确认,是没办法打印准考证,也就没办法进行考试。

    所以,对于往届生来说,在报名的时候一定要认真的去看自己想要选择报考点的网上报名公告,如果是有疑问,要及时的通过电话进行咨询确认。

    另外,对于往届生来说,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档案所在地的填写。

    在最后的录取阶段,对应的录取院校会邮寄调档函调档函邮寄的地址,就是自己所填写的档案所在地。

    对于往届生来说,有些学生的档案可能还在自己本科就读的院校,还有一部分考生的档案已经返回到原籍,在自己户籍所在地的人才交流中心。

    在报名之前,一定要确认好自己的档案所在地,千万不要随意填写,要不然通过了复试,却因为档案问题造成不能够被录取,引起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最后对于往届生来说,可能还需要比较关注一点,就是考生来源的填写。

    如果自己毕业以后,已经找到了合适的工作,那就选其他在职人员,如果是往届生辞职考研,就选其他人员。

    因为在复试的时候,不少导师可能会问你毕业之后的工作单位,或者是毕业之后所从事的工作,如果专业和工作是相关的,他们会问一些工作的问题,所以这个也要去认真填写。

    至于其他的应届生和非应届生,差别并不是很大,关键是自己要好好准备复习,特别是对于二战的学生来说,要找到自己失败的原因,然后去认真的准备初试和复试。

    期望我的回答能够对你有所帮助。

  • 风华不减

    谢邀。

    第二年考研和应届考研在考试内容上是没有差别的,在录取上一般也没有什么差别的。不过在心态和复习节奏和复习规划的安排上还是有一定的差别的。

    你的这个问题有点小歧义。你所谓的第二年考研是第一年不考还是二战。如果是二战的话,那你需要注意这几点。首先,心态问题。毕竟第一年失利了,所以一定要调整好心态。不要给自己太大压力,但也要好好规划自己的时间,毕竟悲剧的再次发生,总结来说就是:在战略上要藐视敌人,在战术上要重视敌人。其次,分析失败原因。到底分析下,自己哪里出现了问题,是临场发挥不好,还是某一科就没有复习好,是专业课没有准备充足,还是院校专业没有选对,只有真正了解了自己失败的原因,才能再下一次的考试中,规避更多的风险,合理科学的复习,最终考上一个自己能考的上的最好的学校和最适合自己的专业。再次,复习节奏和计划。针对自己发挥不好的科目或者是本身感觉就不太好的科目,要着重安排时间;与此同时,优势科目一定要继续保持,而且也要安排一定的复习时间,别最后,劣势科目起来了,优势科目却因为复习准备不足,而降下来了。

    如果是第二种情况,你毕业之后再考研,存在最大的问题就是时间规划。你是否是全职考研,如果你半工半读的话,无论是精力还是时间上,对你个人的要求都更高的,所以如果真的想考的话,而且想考好点的学校或者专业的话,我还是比较建议你在校的时候考的,毕竟你的时间和精力会相对充裕。除此之外,在校期间,你有什么问题还能跟你的同学或者研友沟通,毕业之后如果你不在学校,沟通的机会也会比较少,而且也比较低效。还有学习氛围,复习地点,也都会有一定的影响。还有一点就是,在校期间,就算你再怎么学,如果你真的打算考研的话,你还会有一些知识储备的,时间越推后,你就越需要用更多的时间去弥补。

    其实说来说去,如果你能全心全意的考研,哪年考都行,但是相对来说效果最好的,我觉得还是在校的那一年,毕竟这个时候应该是你最心无旁骛的一年,也应该是效果最好的一年,所以如果你现在还在准备期,最好把这一年作为你的首选,而且要不断告诫自己,这一年你一定能考上,而且必须要考上。

    如果大家觉得对你有帮助,请点个赞,让我知道你来过

    你的转发,我的10w+。

    我是张雪峰,一个让学习变得更快乐的考研老师

  • 教育

    #如何看待考研人数逐年上涨# 2022年应届毕业生高达1067万,2022年考研人数预计高达462万,本科考研人数比超过40%以上了。对应的数据,2021年国考221万,优质岗位起步价都是研究生学历。

    考研大军,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90%的人只求拿到敲门砖,敲开好单位的大门。在五年前统计,理想与金钱之间选择,选择金钱的占31%,今年这个数字已经达到74%,应届生已经不再羞羞答答了,摊牌了,我们就是本着钱多事少离家近来的。

    有人把社会与职场分为十个阶层:附图如下。

    1.第一层,掌握组织资源的公务员。城市里的处级及以上干部,乡镇里的科级干部。

    2.第二层,掌握经济资源的经理层人员。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

    3.第三层,掌握一定财富的私营企业主。处于底层的创业者。

    4.第四层,掌握技术资源的专业人员。企事业单位里中高级技术人员。

    5.第五层,掌握一定办事资源的办事人员。体制内的基层岗位公务员,企事业单位里办事人员。

    在社会上半部的前五层,哪一个不跟考研有关?#考研# #职场干货#

  • 岁月沉香

    差别挺大的,我第一次考完没考上,但是积累了好些失败的经验,如果这些经验有人提前告诉我,我第一次准能考上。

    第一,应届生考研报志愿往往不切实际,好高骛远,我本来是普通二本,考研报的陕师大的中国史,根本就不知道有多难,结果复试都没进,当时我的分要是报本省师大,稳走,还得是公费,我毕业那年是13年,最后一年公费。

    有一个一起考的同学竟然报的北大,跟闹着玩儿似的,考完才知道,真的是闹着玩儿。

    第二,原来还有预调剂这回事。如果第一志愿没进复试,找调剂一定越早越好,后来我才知道原来出分前可以报预调剂,我还傻呵呵的出了成绩第三天才找的调剂,隔了一天好多能去的调剂都去不了了,找调剂一定是分秒必争。

    第三,复试一定不要太实在。导师决定要谁不要谁就是一商量的事儿,有熟人介绍那就成了八成,没熟人介绍千万不要主动把自己的缺点说出来,我第一年调剂的时候就特别实在,非把自己四级没过的事说出来,事后想给自己个嘴巴,咋那实在呢?

    这都是我第一年落榜的泣血教训,关键的时候就缺贵人指点,第二次考啥都清楚了,可是因为边工作边准备考试,没过国家线,后边就没考了,从此考研梦只能是梦了,至今不能释怀。

    所以,劝学弟学妹们,如果你是第一次考一定吸取我的教训,如果你准备二战了,也要参照一下我的经验,增加成功率。

  • 风华绝代

    重庆的研究生第一次考事业编,第一,第二,你以为有区别吗!130比1,只招一名。还是应届生,研究生起报名!

  • 陈....

    很荣幸能回答你这个问题,我是今年上岸的准研究生,研究生我考了两次,下面谈谈我的一些经历

    第二年考研和应届考研肯定是有差别的,差别我觉得还可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就是学习的地方,应届考研的话可以在学校里面学习,暑期可以留校,可以去学校的图书馆里面学习,但是往届生的话就需要在家学习或者出去租房子一心备战,这一点其实很重要,在家的话没有学习的氛围,但是在外租房的话经济压力会比较大,最好找几个研友一起分担。

    第二就是考试地点,应届考研的话一般初试的考点是自己的本科院校,比较方便也不需要额外的准备会非常的熟悉,往届考研的话如果没有工作的话一般是要回到自己的户口所在地去考试,比较麻烦,还需要提前预定酒店,找到自己的考场。

    第三就是复试的准备资料,如果可以进入复试的话,你需要提交一些资料比如政审表,如果你是应届考研的话那么政审表是需要找本科院校盖章,如果你是往届考研的话那么你就要在你的档案所在地的有关部门盖章。

    第四就是调档函,当你顺利的通过复试被学校拟录取之后,录取学校会给你一份调档函,如果你是应届考研的学生,那么这份调档函的话只需要回到学校交给你的辅导员就可以,如果你是往届考研的话,那么你的这个调档函的话就要交给你的档案所在地的人才市场或者是户口所在地(就是你的档案保管在哪里的地方),相对来说比较麻烦。

    欢迎各位有补充的在评论区留言,我会第一时间回复的

    感觉有帮助的话能帮我点个关注和点赞,么么哒

  • 金色晚霞

    题主所说的“第二年考研”,应该是指的考研二战吧?

    我本人就经历过考研二战,对于应届考研和二战的差别,颇有体会。

    这几年,二战的越来越多了,已经几乎与应届考研的人数不相上下了。比如2018年报考人数238万,往届的考研生109万,其中绝大部分是二战的。2019年,考研报考人数290万人,预计至少有120万是二战的。

    相对于应届考研,二战生有过一年的经验,会有以下4大差别:

    1、经历了一次,会对考研相关情况比较了解。很多应届考研生,对于考研开始时认识不清,茫无头绪,无论是在信息搜集、资料准备、考试流程等方面,还是有目标有计划地合理安排备考复习方面,都难免有很多欠缺的地方,经历了一次,才会真正搞清楚。

    2、会真正认识考研,特别是难度方面。很多应届考研生,对于考研难度认识不足,不但容易在报考目标上盲目乐观,也容易在复习备考方面盲目乐观,但如果二战,就会真正认识到考研难度,会合理应对和调整自身。

    我自己就经历了这样的过程。应届考研时,对考研难度认识不清,总觉得自己可以轻易考研名校成功,复习过程中,其实准备并不够充分,但以为自己已经准备得很好了,结果当然是考砸了。二战才真正认识到考研的难度和自身情况,经过合理调整,才避免了同样的错误。

    3、心理压力往往较大,会比较倾向于求稳。这是难免的事情,一方面对于考研有了深入的认识,另一方面因为是二战,不容有失,多数人报考目标会比较保守。求稳是优先考虑的因素。

    4、部分人容易陷入“二鼓而衰”的状态中。应届考研,往往热情很高,有“一鼓作气”的锐气,但二战时,有相当数量的人,会陷入“二鼓而衰”的状态。不少二战考研依然失利的,往往都是陷入了这种状态,导致复习备考的效率不高。对于初次考研失利,打算二战的人,这是需要特别警惕的。

    当然,总体而言,相对于应届生,二战生是有明显优势的,无论是经验方面还是时间准备方面,所以二战生考研成功率往往较高,很多考研失利者,通过二战而成功上岸。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能有帮助~

  • 秋实累累

    你好,很高兴有机会能回答这个问题!

    第二年考研,也就是毕业后工作了考研,所谓的二战,和应届生考研在招生录取和考试方面没有区别,而在考研备考和心态方面还是有点差别的,我来说说这个问题!

    (1)学习时间不同,应届生考研学习时间充足,每天都有充足的复习时间,而第二年考研你可能会因为工作没有太多的复习时间,应届生每天可以拿出十个小时来复习,而非应届的每天学习时间可能少之又少!

    (2)应届考生有专门的教室复习考研,而且遇到不会的题目可以和研友互相讨论或者问老师,而二战的学生没有那么好的复习环境,而且遇到难题没有地方咨询!

    (3)二战的考生要比应届生压力大的多,毕竟已经失利过一次了,很多二战的考生摆不正心态,导致压力要比应届考生大,建议二战的考生要多去反思为什么第一次考研没有成功。是哪一方面失误了,哪个科目薄弱,这一次要避免,避免再次出现类似的错误!

    不管是一战也好还是二战也罢,首先要想好报考院校,给自己一个清晰的定位,然后积极备考,备考方面要重视基础知识的复习,既然决定要考研了,那就全身心的投入,坚持下去,你肯定会成功,加油!

    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到你,如果感觉对你有帮助请点点关注,感谢!

  • 坏人。

    2022年湖南郴州市第二中学招录公示!湖南师范大学毕业生最多!

    2022年湖南郴州市第二中学面向高校应届毕业生招聘教师拟聘用人员公示,共招录9人,男生3人,女生6人。其中硕士研究生4人,分别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西南大学和新疆师范大学。本科毕业生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和吉首大学。

    其中有6位毕业于师范类高校,还有另外两位学习的是师范专业,有4位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是本次招录毕业生最多的大学。总体招录水平还是很不错,名校和师范生都很多,专业对口很棒!#湖南师范大学##教师招聘##吉首大学##西南大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