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0-08

2020考研国家线公布了,能分享一下你的考研成功或失败的经验吗?

想咨询一下关于2020考研国家线公布了,能分享一下你的考研成功或失败的经验吗?的问题,大家能帮助我解答一下吗

8 个回答

  • 风华依旧

    你好,很高兴能回答您的问题,我是一位已经上岸的研究生,目前在一所国际学校任教。

    对于考研成功失败应该是因人而异:

    虽然我已经上岸了,但是我也没觉得自己成功,相反那些没有考研的或是没上线的也不一定就失败。

    1. 从历年的报考人数来看考研的竞争的确越来越激烈,同时也要看到,中国研究生扩招的热潮正在到来,就今年来看,硕士,博士新的一波扩招已经开始,所以竞争也没有想象的那么大。

    2.考研难易和专业也有关系,文史哲类的考研要稍微简单一些,理科的可能要难一些,但是从2020年的考研分数线来看,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管理学较往年来看增长幅度很大,就拿教育学来看,增幅较大,这可能和报考人数有关,报考人数增多,分数也水涨船高,所以竞争不是固定的,考研难易也因学科不同而有差异,因学科,年份,国家招生政策而发生变化。

    3. 考研最重要的是要能够坚持,如果您还没有开始准备,建议你多思考以下你考研是为了做什么?喜欢学术?逃避就业?还是想继续深造。。。只有规划清楚了你才会有动力。

    4. 真正想清楚后,考研其实不难,其实很多考研的英语也很菜,就像我,4,6级都没有过,也能读毕业了,所以最大的难其实是你心里自己给自己的心里暗示,我不行,我好难。

    5. 如果你是今年考的,刚好上线了,那么恭喜您,已经有半只脚踏进研究生的大门了。

    最后,祝福你早日上岸,也希望我能考上博士,一起努力!!希望能对您有帮助。

  • 教育

    激动。

    痛苦。

  • 岁月悠长

    2020考研国家线公布了,别的笔者不过的述说,对于学硕工科线较2019年降低6分,这对绝大多数考生来讲是好事。也说明了一点,扩招使更多的工科考生如愿以偿。祝贺!

    考研误区:拼了就能考上

    我开始就是这么认为的,而且我觉得我整个考研过程很勤奋。每天至少学习14个小时,后期冲刺时每天能达到17个小时。可事实证明我的效率并不高。这其中有方法和心态上的原因,前者在于以下几点:

    1、计划制定不到位。我建议计划的制定应该分长期和短期的。每种计划都落实到纸上, 以便经常督促自己。

    2、偏爱复习自己喜欢的或擅长的。

    比如我高中政治很好,所以觉得考研政治也一定没问题,希望在政治上的高分,于是早早6月就开始复习政治。但是政治的内容非常多,考的细,这就导致了花在政治上的时间太多,超过了个别专业课的时间,这就使我最后冲刺时由于担心专业课而又大大减少了政治的复习,最后两项都没有取得好成绩。

    3、没做笔记

    我之所以没做笔记是因为我自己写字太慢,做了一单元后觉得做笔记的时间还不如背呢,于是就用彩色笔在书上做的笔记。考研后期我就已经开始后悔了,因为越到后期笔记越重要,他可以帮助你形成整本书的知识框架,最后只要复习笔记就可以了。我建议文科类的考生一定要做笔记,建议可以这样做:因为文科类的专业课一般都考名词、简答、论述,所以可以以单元为单位整理这三种类型的题。每种类型规定在一定字数范围内,不然考试时时间是很紧张的。建议不用笔写,用电脑打出来最好,这是因为你每看一遍书,都有更深一层的理解,方便随时更改。而且最后背书时打印出来就好了,十分的方便。

    4、复习不及时

    文科类考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背书,有的人说我的记忆力不好,背了就忘。其实谁都会忘,记忆最大的天敌就是重复,只要形成了自己的记忆曲线,你就不怕忘了。我之所以最后专业课没背好,除了笔记的原因外就是重复的时间间隔太长。我是这样的:第一遍背书两天背一章,背了两章后第五天复习背了的两章,然后就不管了,再背新的两章,直到整本书背完。也就是说我一遍下来,每章只复习了一遍。第二遍背书是一天一章,没有复习。这样做的结果是我费了功夫,每天背的头痛但是效果不大。其实如果在第一遍背书时再加一遍复习效果就会好很多。所系文科类的考生一定要勤于复习,不要为了速度而影响质量,学就要学扎实了。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 沉稳内敛

    您好:

    考研失败有很多原因,成功很难复制,但失败的原因一定值得借鉴!!

    我将从以下三点说明考研失败的主要原因:

    1.拒绝死记硬背

      死记硬背可以说是最笨的方法,建议学弟学妹们不要采用。

      备考时最重要的还是理解记忆,如果不理解知识点或是一知半解,无论我们怎样背诵,怎样默写,都只是机械记忆,学不会不说,还容易忘记,费时又费力。

      必须承认,一味地背诵知识点真的是太枯燥了,挺长时间也背不下来多少内容,反倒让自己很烦。这是学姐的亲身经历。

      而且做专业课真题时会发现,简述题特别是分析题,一道题可能会综合考察好几个知识点,如果我们只是机械性的记住某一个知识点,而没有在脑中形成知识体系,没有自己的理解,是写不出高分答案的。最好的情况也就是得个基础分。

      所以,理解记忆真的很重要。

    2.经验贴不是秘籍

      就连我的这些经验,也不应该被看做是备考秘籍。学姐学长们的经验是自己备考过程中的体会,每个人情况不同,借鉴也要有所甄别,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我当时是看了一个上岸学姐的备考时间安排,以为这就是正确的时间安排,也严格执行,也不管作息时间自己能不能承受的来。结果就是,我的复习只为赶进度而复习,效果可想而知。

      在学习方法上,我还是有所甄别的。当时大家基本都用肖秀荣的教材,我觉得光看教材不适合我,就跟了腿姐的班,事实证明,看网课让我节省了很多时间,效率也很高。

    3.切忌抄书式笔记

      现在才明白,当初图书馆里奋笔疾书的那个人,未必就是后来考上研究生的那个人。

      做笔记也是讲究方法的,抄书式做笔记,还不如剩下时间多几遍书。虽说,好记性不如赖笔头,但也不是写过一遍就能记住的。

      笔记是对原有内容的补充或是自己的理解。我觉得最有用的笔记应该是自己整理的知识框架。框架是对知识的梳理,后期还可用来查缺补漏。

      不过我当时很懒,政治是直接用的老师整理的框架,专业课干脆没整理框架,只是标注了重难点。这都是失败的教训啊!

      以上是一位学姐,考研失败后的心得体会,希望对21考研的你有所借鉴。

  • 秋水伊人

    今天找到了2014-2020年考研国家复试线给大家分享参考哦#考研复试# #考研##考研# #考研复试# #自习室#

  • 墨香

    专硕类考生速看!2020年考研线,专硕类国家线预测来了!快来看看你的分数与这个预测的差距大吗?

  • 淡定生活

    我有好几个师兄弟在高校当老师,对近年来的考研情况有所了解。

    考研成功,数学、英语和专业基础扎实是关键,成绩要求摆在那儿,而且各个学校或者学校的各个专业复试线不一样,但往往都比国家的划线高一些。复试成绩也会看初试成绩,一般而言参加复试的比录取的至少要多20%,除非特别情况,复试成绩不会拉开太多,综合成绩与初试成绩关系很大,不可能把初试成绩高的不录取。

    以上回答只是个人见解。

  • 教育

    21考研复试参考:2020年34所自主划线院校的复试分数线汇总大数据出炉啦!
    #教育微头条# #高考倒计时#
    今天小编给大家一部分,下一个内容继续发布,敬请期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