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咨询一下关于考研初试分数进了学校线,但没有优势,复试怎么准备?个人实习经历影响大不大?的问题,大家能帮助我解答一下吗
你只知道考研国家线提高了,但是你不知道考研的复试方式变了!复试不再只看你的分数,而是要看你过程性分数,本科的GPA,实习,科研也愈发重要了![加油][加油][加油]
如果收到了复试通知,说明你第一关已经过了。复试就是面试!首先第一关是要搞清楚学校究竟要面试什么?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吗!一般而言,复试都是导师们共同参与!现在的复试绝大多数导师都是设法通过各种事例考察学生的1. 基础知识咋样?2. 专业能力、专业知识如何?3. 有没有事业心、责任心?4. 是否能勤奋努力、坚韧不拔?4. 创新意识如何?5、写作能力如何?等!主要围绕这几个方面考察,导师以便决定是否接受你。所以,有些学校还要加试综合考试、有些要做实验。你有实习、获奖、竞赛等都会对你加分。你如果有特别事例,包括担任班干部、学生会干部、团干部等,都是有帮助的。包括发表过文章、获得过国家什么奖等,也都是有利的,只不过要组织好,不要画蛇添足。
一位朋友的考研故事
怎么说呢,也许的确是这位朋友水平有限吧,或者没努力学习,总之高考差不多压了二本的线,他也不想再复读了,所以选了所偏远点的二本大学。
他刚大一跟同学闲聊时就表示自己日后要考研毕竟这是第二次改变命运的机会了,不过只是单纯有这种想法,具体的学习计划也没有,至于考研本身为了什么,那还真不清楚,说白了就是从众吧,这类的大学里想考验的人还是挺多的。
到了大三下学期,基本上有点想法的同学已经在为毕业后的去向铺路了,那会的他十分焦虑,时不时地想起刚大一时负责我们班的班导,一位大三的师兄,总有种目前的大学时光都荒废了的感觉,好像掌握的知识远远不够,至于心中的理想那更是遥远,所以考研这件事开始真正的提上日程。#考研#
对于考研来说,恐怕相对于高考“考哪里“更为重要,不解决这个问题是没办法安心看书的。众所周知研究生入学考试是需要先填志愿再考试,选择的学校和专业所对应的专业知识点也会大不同。
很明显比起小时候那种“考清华还是考北大“的梦想,朋友这回实际多了,985等名校的确是更大的舞台,但考不上也是白搭,在询问了本专业的老师后,综合各方面因素,最终决定考本省的某211大学。
他的母校和这所211大学同在该省的省会城市,平时甚至有对方大学的老师来我们学校授课,也有不少师兄师姐成功上岸该大学,所以他但是觉得还挺有把握的。他们大三有几周的实习,结束后差不多六月了,平时自认学得还不错,所以稍微复习一下就把末考完试应付过去,可以全心全意备战。
当然此时有的同学已经开始学习好几个月了,不过还是要从自己的水平和期望的分数出发,一步一步地制定计划并坚持下去。
基本上成功上岸的学长学姐们都表示每年到最后关头总有些人坚持不下去,会看不到希望,或者签了不错的公司,而剩下的人则能坚持到最后。
毕竟这是场拉锯战,连续几个月的复习总会出现鸡毛蒜皮的小事,甚至有时会莫名地感到压抑和烦躁,这时候建议不要再强行学下去了,赶紧将这些情绪发泄出去,及时调整心态才最重要。
时间到了十二月,距离考试还剩十多天,这会自己的知识已经差不多定型了,此时应该做的是查漏补缺,理清自己的知识体系,无论如何要明白自己已经尽力了,紧张和害怕是难免的,甚至失眠也有可能,不过当你坐在考场上时,一切都会好的。
初试结束,他长舒了一口气,但随之而来的是方向的迷失,剩下的只能看阅卷老师。当然在等待成绩的时间里,总会有亲戚朋友询问,老实说他也不知道该怎么说,只能说考得还行吧。
查完成绩后只能说他的努力没有白费,当然了,有些400多的大佬肯定是比不过, 不过初试过了心里总会感到轻松,说难听点就算考不上志愿那也能调剂,最后总有个大学可去嘛。
最后他自己还是找到几位考上的学长学习经验,他们也深知复试其实很重要,也很愿意为他提供帮助,很幸运,他初试虽然排名略微靠后,不过最后复试还是过了,有位年纪不大的副教授愿意收下他。
回想起来那段时间确实要忍受孤独和寂寞,但是只要心甘情愿地去做,那么一切问题就都会迎刃而解,希望这位朋友的一点经历能够帮助想考研的学弟们,祝你们得偿所愿!
金色晚霞
2022-10-03研究生面试老师谈研究生复试面试
考研国家线发布后,过线学生面临复试问题。
首先恭喜你过线,努力终有回报。
下一步就是准备好复试啦。
我工作在武汉大学,多次参加面试研究生,还有夏令营面试,以前过线学生找我咨询面试注意事项的经历。就我所知道的事情和考生聊聊面试问题。
每年研究生复试季,学院会通知全院研究生导师复试时间,动员在这一天有空的导师报名参加面试工作。一般情况报名人数会满,如果没够人数就再通知。
复试笔试一般由院研究生办公室组织,大部分研究生导师不会参与笔试活动。导师们主要参加面试工作。
面试一般是下午进行,面试老师提前一个小时左右集中开会,会议主要介绍面试工作安排和注意事项。
然后是导师分组,一般是三个导师一组,现在增加了一个心理测试老师,所以是4个老师一组。每年报考我们院的研究生比较多,分组也多。
动员会快结束时,每个组才能拿到学生名单,抽签分配的,各小组拿到名单后,立即奔赴面试教室。所以,面试老师只是在面试前20分钟左右才知道考生的姓名。
每个面试小组有一个负责的组长,面试过程全程录音,一个心理测试老师会在面试过程提问心理有关问题不打分,另外三个老师有打分资格,每个考生都有一张单独面试成绩表,表上有多项记分项目,如外语能力、科研能力等。最后三个老师的平均成绩就是该考生的面试成绩。
面试时,按照考生名单顺序,一个组大约有15个考生,每次面试一个考生,每个考生面试时间必须大于某个时间,比方说10分钟之类的。面试一般是先考英语能力,面试老师提不超过三个英文问题,考生英语答复,三个老师根据学生回答情况分别给出英语项得分。
英语能力阶段至关重要,我的体会是,英语表达能力就是印象分,流利且清楚回答,就是开门大吉。有的考生如果没有听懂英文提问、或者英文回答结结巴巴,英文能力分就比较低。这种考生虽然有,但很少。毕竟考武汉大学并过线了,英语能力不会弱,考研如此卷的严峻形势下,还结巴?无异于自杀。
我的建议是,在复试准备期间,写一些英文短文,如自我介绍,特长描述,课程学习体会,科研经历,实习体会等,背熟。相当于有几个英文模板,避免临时组句,打有准备之战。当然,有些优秀学生英语很好,另当别论。
英语回答问题后,就是各位面试老师中文提问,老师会提什么问题,难以判断。但大部分会集中在学生的科研情况等方面进行提问。
(现在有点晚了,明天继续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