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0-02

在一所普通一本大学工作的行政人员能不能报考本校的全日制博士?

想咨询一下关于在一所普通一本大学工作的行政人员能不能报考本校的全日制博士?的问题,大家能帮助我解答一下吗

4 个回答

  • 淡定从容

    大家好,我是有温度有灵感的高校人才真经,我就是一个大学的行政人员。

    大学行政人员能否报考博士,能考什么样的博士,国家没有任何规定,完全是由高校自己说了算。不同的高校因为需求不同,政策也不同。我从几个层面介绍一下:

    第一个问题是行政人员能不能报考博士?

    其实,站在高校人事管理角度看,上博士对机关行政人员的实际工作能力提升并不明显,而且还会占据行政人员大量时间精力,这对正常工作多多少少都会有影响。但是,上博士也有很多好处,对一些层次比较高的学校,比如985高校,需要行政人员具有更高的教育视野和理论水平;对一些西部高校,人才引进比较困难,就选一些优秀的管理人员去攻读博士,毕业后转为教师岗位,补充教师队伍。所以,绝大多数高校是支持行政人员报考博士的。

    不过有的高校对行政人员读博士有明确的要求,比如我所在的高校,行政人员必须报考与目前所从事工作相关的专业,像我们从事人事工作的人,就只能报考高等教育学或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而我们学校没有高等教育学的博士点,就只报考外地高校,所以大家的积极性都不太高。

    第二个问题是行政人员能不能报考本校博士

    能不能考本校博士,主要是看学校对专业有没有要求,相关专业学校有没有博士点,如果有博士点,一般是可以在本校上博士的。不过呢,也有一些学校对继续教育的学缘结构有要求,如果本科硕士都是本校毕业的,那博士就不允许再就读本校了。如果是外校过来的,那应该是没有什么禁忌。

    第三个问题是行政人员能不能报考全日制博士

    一般来说,高校教职工要取得博士学术学位有全日制(脱产)和非全日制(在职)两种方式,其中全日制一般要求全身心用在学业上,必须脱离原来的工作。而非全日制则可以采用集中学习的方法,教职工可以抽休息时间学习,不用脱离原来的工作,比较适合机关行政人员。但非全日制学历的含金量要低一些,而且目前国家限制在职研究生规模,在职研究生越来越难考了。

    如果想读全日制博士,可以有两种选择,一种是定向,即与学校签订回校工作协议,毕业后直接回校工作,而且读书期间学校会一直发放基本工资(有的甚至全额发放),并按期缴纳保险和住房公积金。因为投入比较大,所以学校不会让每个教职工都去上定向,像我们学校,行政人员就不能报考定向全日制博士。

    还有一种就是非定向(统招),一般来说,高校是不允许教职工报考统招研究生的,因为报考统招研究生,原则上需要调档案,而一旦调走了档案,这位老师实际上就已经脱离了学校的管理,跟辞职离校没有区别了,所以如果教职工想包括统招博士,学校会要求教职工直接辞职。在一些西部高校,学校可能会与老师签订回校协议,为老师保留岗位。不过这种协议约束力很小,老师不回来学校也没有办法。

    以上所说的是学术学位,实际上,现在博士层次还有专业学位,专业学位是“针对社会特定职业领域的需要,培养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能够创造性地从事实际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而设置的一种学位类型”,可以不用脱产即可拿到博士双证,含金量比普通在职博士还高很多。目前有“教育博士、兽医博士、临床医学博士、口腔医学博士、工程博士、中医博士”6种博士专业学位,其中“教育博士”已经成为高校行政人员报考博士的主要途径。也正是因为专业学位的巨大优势,现在教育博士的名额非常紧张,报考的竞争很激烈,如果题主所在高校有这个学位,题主又能提前联系好导师,建议去报考一下试试。如果没有认识的导师,则基本上没有录取的希望。

    以上是个人多年从事人事人才工作的了解,如果您所在高校有不同的政策,也希望您能不吝赐教。感谢大家的阅读和关注。

  • 教育

    2022年度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研部门招聘应届博士毕业生41人公告
    2022年度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研部门招聘应届博士毕业生41人公_焦作华图教育

  • 沉稳步伐

    为什么高校行政人员的脾气普遍不好甚至态度恶劣?

    主要就是没有淘汰机制,而且学生好欺负。以前见过很多学生还有一些年轻的老师被行政人员各种欺负,但是没办法啊,最多和他们吵架,还能怎么样,耽误的还不是自己的时间。不过我也说两个真事,学生怼他们怼的特别厉害的例子让大家爽一爽。

    第一件事发生在一个普通一本学校。财务部门的一个女行政对着一个研究生说让她找处长签字,女研究生问哪个处长,女行政也不说。那个女研究生回去找自己负责的那个处长签字,结果跑回来被说应该找财务处长签字。女研究生去财务处长门口发现人不在,回来就问处长啥时候回来啊。那个女行政态度特别差的说,不知道,明天再说吧,明天也可能不在,你就多来几趟就行了,谁让你听不明白话呢。女研究生就不乐意了,说你也没说清楚啊,明天就是最后期限了,我都跑好几趟了,至少你们说这个材料不对,那个不对,今天都对了,还不能签字,干嘛呀。然后,那个女行政就火了,各种难听的话各种说,大概就是女研究生傻,自己弄不明白,一个学生敢这么和老师说话这类的。然后女研究生的男朋友(他们两个一起去办的事情)就赶紧把女研究生拉走了。

    男朋友在财务门外也就一两米的地方(财务门是开着的)高声批评女朋友。大致内容就是“这帮财务人员都是学校里面素质最低的,特别垃圾的一群人,和外面的地痞流氓没有区别,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在心里都特别瞧不起他们,所以他们才心理扭曲,都是一群变态。我们是学生干部,不应该和他们这些社会败类一般见识。尤其是那个女的,一看就是精神病,我看她就像看到尸米一样,你和她吵什么?狗对你叫,你也对狗叫吗?你不嫌恶心吗?……”声音之大,基本就是用尽全力吼出来的(那个男学生接近190的身高,200+的体重,东北老实小伙)。

    然后高潮来了,这个男生,在说完这些话之后,又回到财务屋内,和那个女行政非常客气的说,不好意思,刚才我女朋友说话态度不好,您是老师,您别和她一般见识。老师您看这个材料明天就最后期限了,处长肯定比较忙,您能帮帮忙不,要不明天我还得来。

    卧槽,当时那个女行政的脸色啊!然后,她几乎是咬牙切齿的说了句,你先放这里吧,处长来了我找他签字。男学生笑嘻嘻的连连点头说,谢谢老师,谢谢老师,麻烦您了,您可一定得帮我们找处长啊,要不我们回去没法交差啊!老师,要不我明天再过来一趟吧!那个女行政马上说,不用了,处长一会就回来,你明天不用过来了!

    第二个故事就更厉害了。某985大学,一个课题组要买设备,用自己项目的经费。但是根据学校的规定,这个价位的原则上要统一招标采购,如果特别紧急的,可以加急,先采购后报销。这个项目本来钱就拨晚了,再加上统一采购要等到来年四五月份,甚至更晚。这个导师就等不及了,就让用这个设备的学生准备材料申请加急。不过主管部门就是不通过。说这有问题,那也有问题。但是呢,这个课题组隔壁组一次就通过了。这个导师不爽啊,然后就和主管部门领导沟通,好话说尽就是不行。特别是负责的行政人员可能是因为来回好几次态度就不耐烦了(其实这个学校行政人员整体是真的不错的)。去的学生就和那个女行政吵起来了(不是真的吵架,就是互相怼呗,最后还是行政说女学生态度不好,什么素质之类的)。

    女学生委屈,回来就在实验室哭了。本来隔壁组就能买,自己组就买不了,自己还等着发论文呢,女学生肯定委屈啊!结果导师火了,直接在实验室里就开骂了。安排了一堆学生(大部分是老油条,或者博士,基本上把自己的,同组的最直的理工男,或者稍微萌一点的妹子都找来了,还有几个毕业老大难的老博士)。每天2组,上午一组,下午一组,每组一个负责吵架,一个负责道歉。女孩负责哭,男的负责墨迹。还说了谁要是怂了,就别念了。

    这招真的太好使了,这个行政人员基本上就啥都干不了,就只能应付这帮学生。最后,人家也不傻,直接把学生推到领导那了。领导基本上就懵了,这都不能叫臭无赖啊,这一组接一组,就堵在门口啊(领导和行政人员在一个屋子,领导在里面单间)。关键是人家组里学生齐心啊,不蒸馒头争口气(其实这个导师人不错,学术地位也不差,平时脾气也好,不喜欢趟浑水)。然后,主管部门领导给导师打电话,发微信,导师就是不接也不回。没办法,主管部门领导找了他领导去找这个导师的院长协调,这个导师表示,学生们现在精神压力大,毕业条件高,助学金又少,我管不住他们啊,说了不让他们去的。这次学生们看别人组一次成,自己组都弄这么长时间了,再说小师妹哭的那么委屈,都不干了。还说,要是导师不给讨个公道,大家伙就不念了!我现在真的是怕学生出事啊!

    卧槽,这个真的是绝了!最后,立马通过,后来整个这个组的事不论是学院还是学校行政部门办事都特别顺利。

    这两个故事,一些细枝末节可能有点不太准确,但是并不影响真实性。

    #大学# #行政# #高校#

  • 淡定生活

    此前,深圳还发布了《深圳市户籍迁入若干规定(征求意见稿)》、《深圳市居住社保积分入户办法(征求意见稿)》,可点击链接查看详情。



    应届毕业生接收入户


    应届毕业生满足哪些条件才能申请入户深圳?

    (一)具有国内普通高校全日制博士研究生学历,且年龄低于45周岁。

    (二)具有国内普通高校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历,且年龄低于40周岁。

    (三)具有国内普通高校全日制本科学历并取得学士学位,且年龄低于35周岁。

    属于深圳生源的应届毕业生,符合上述条件,或具有国内普通高校全日制大专学历且年龄在35周岁以下的,可以办理毕业生接收,接收后到公安部门办理复户手续。




    在职人才入户


    在职人才包括从市外调入干部和招调工人、引进留学回国人员,以下条件符合之一,即可申请入户深圳。

    (一)学历型人才

    具有国内博士研究生学历,或具有博士学位,年龄低于45周岁。
    具有国内硕士研究生学历,或具有硕士学位,年龄低于40周岁。
    具有国内普通高校全日制大学本科学历并具有学士学位,年龄低于35周岁。
    在国(境)外学习并获得学士以上学位的留学人员。其中学士年龄低于35周岁,硕士年龄低于40周岁,博士年龄低于45周岁。


    (二)专业技术型人才

    本市认定的任期内高层次人才且未超过法定退休年龄的。
    持有效期内的深圳市鹏城优才卡且符合相关规定的。
    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称,年龄在50周岁以下的;或具有副高级专业技术职称,年龄在45周岁以下的。本项所述人员需同时具有普通高校全日制大专及以上学历。
    具有中级专业技术职称,年龄在35周岁以下的。本项所述人员需同时具有普通高校全日制大专及以上学历。


    (三)技能型人才

    在世界技能大赛和国家级一、二类职业技能竞赛中获奖的人员,或获得“中华技能大奖”“全国技术能手”“广东省技术能手”“深圳市技术能手”称号的人员。
    本项所述人员年龄要求在45周岁以下。
    具有高级技师职业资格证书(或经深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备案的企业、社会培训评价组织核发的高级技师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年龄在40周岁以下;或具有技师职业资格证书(或经深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备案的企业、社会培训评价组织核发的技师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年龄在35周岁以下。
    本项所述人员的职业资格证书需同时符合《深圳市紧缺工种(职业)目录》。


    (四)获深圳市委、市政府表彰,且年龄在45周岁以下的人员。



    积分入户


    积分入户方式适用于达到一定学历、技术技能水平,符合本办法第六条规定的基本条件,但不符合其他引进条件,且年龄低于50周岁的其他人才。

    积分类人才引进入户,以“积分排名”方式,根据申请人个人情况进行积分,按积分总值从高至低进行排序。

    基础指标:学历、专业技术职称、技能、年龄和在深缴纳社会保险时间;

    加分指标:个人纳税、发明专利、荣誉表彰、创新创业及技能竞赛;

    减分指标:个人信用和违法行为。

    社保缴纳积分方式有所调整。

    申请人在本市工作并按照国家和本市相关规定按月缴纳社会保险(包括工伤、养老、医疗、失业、生育保险五个险种),每个险种每满1个月积0.05分,社保积分上限为45分。

    补缴社会保险的时间、少儿医疗保险缴费时间不予计算。

    加分指标中,如同时满足多项子指标条件,可累计加分,调整如下:

    ░ 个人纳税最近3年(指人才引进业务当前申报年度的上一年度往前推算3年,不含申报当年)累计个人所得税完税金额,以1万元起算,满1万元积0.5分,在此基础每增加纳税1万元积0.5分,以此累计。



    ░ 新增创新创业大赛加分项,与技能竞赛分值相当,以进一步鼓励创新创业,激发人才活力。

    1、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技能大赛和国家级一、二类职业技能竞赛、国家级创新创业大赛中取得一等奖的,积50分,二等奖积40分,三等奖积30分。

    2、在广东省职业技能大赛、广东省一类职业技能大赛、广东省创新创业大赛中取得一等奖的,积40分,二等奖积30分,三等奖积20分。

    3、在广东省二类职业技能大赛、中国深圳创新创业大赛国际赛行业(专业)赛、深圳市一类职业技能大赛、深圳市创新创业大赛取得一等奖的,积30分,二等奖积20分,三等奖积10分。

    4、在深圳市二类职业技能大赛取得一等奖的,积20分,二等奖积10分,三等奖积5分。

    上述获奖时间须在最近五年内(从申报当年度的上一年起算,不含申报当年度),相关证书或获奖文件经验证有效后方予积分;具有多个奖项的取最高分值予以积分,不累积。

    减分项也有所调整,惩戒力度更严。

    1、以积分方式引进的,原政策个人存在不良诚信记录,每条扣40分;

    2、现政策调整为申报时列为国家联合惩戒失信黑名单或被法院列为失信被执行人的,扣200分;

    3、有被强制戒毒或因吸毒被执行行政强制措施的,扣300分。



    看看你有多少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