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0-02

小白想考研,从哪里开始准备?

想咨询一下关于小白想考研,从哪里开始准备?的问题,大家能帮助我解答一下吗

5 个回答

  • 点石成金

    关于想考研和考研准备的问题,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回答,希望能帮助到你。

    首先;你要确定目标,定好要考的学校

    确定了目标之后,接下来就要进行复习了,在复习之前你要把你的复习时间做一个计划,有目的的去进行复习,这样才能让你的复习更有效率。

    其次;要确定好要看的书籍

    学长根据自身情况给你推荐一下各课的复习书籍,你可以采用,也可以根据自己的自身情况自己选择。

    英语:背单词用朱伟《恋恋有词》,词根学习好了比你死记硬背要好很多,英语阅读就用黄皮书,也就是真题,千万不要做什么练习阅读和预测阅读,容易把你的阅读思路带跑偏。

    数学:数学的选择就很多了,汤家凤的课程重基础,基础差的同学可以着重看,毕竟试卷大部分都是基础题,拔高题才占20%;张宇的十八讲对于基础好的同学可以尝试,张宇对于难题的解题思路是很棒的。

    政治:肖秀荣就是政治里的王,你问你的学长都会告诉你背肖四就可以了,这是历年莘莘学子的经验总结。但是选择题的话你可以把市面上所有辅导机构的预测题都做了,没有坏处,还能帮你开阔眼界。背诵的话,《疾风劲草》总结的非常好,你把疾风劲草背完,政治没有怕的。

    专业课:专业课的话要根据你的目标院校的要求去找资料,很多学校都是指定某某出版社的某某学科,如果没有明确说明的,你就得去找往年考上你目标学校的学姐学长取经了。

    再次;复习要有计划、有规律

    英语:先开始要以单词为主,每天坚持,争取背到1-2遍;在背一个月单词后就可以开始精读文章,刚开始会很难,但是坚持精读20篇之后你会发现自己的进步。

    数学:刚开始要看书本,也可以跟着复习全书,但是一定要把知识点详细的过一遍,要把知识点详细的学习,不要跳过。

    政治:如果有时间就复习,没时间可以从9月份开始,刚开始以理解马原为主,不用花费很多时间,后期背诵时再花大量时间。

    专业课:找到目标院校的学姐学长看看书本的重点章节,也可以在目标院校内的打印店找找历年真题,一定要以真题为主,每个学校相同专业的侧重点都不太相同,所以尽量以目标院校的真题题型为重点复习。

    最后;享受考研成果

    考研的过程有时候会比结果更让你难忘一生,如果你的大学四年安逸的度过,那你相信我,不管你的结果怎样,考研一定是你大学最重要的回忆,也是你最骄傲的地方,因为我们排除万难,为了一个目标没日没夜的奋斗,这将激励我们往后的人生。

    奋斗吧,希望当你走出考场的那一刻,回顾慢慢考研路,体味其中的喜怒哀乐,你会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加油吧,考研学子,去创造属于你们的未来!

  • 岁月留声

    大学本科后考研也是一种人生选择,但是这种选择往往需要付出一定的成本作为基础,俗话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嘛,以下是个人一些观点,仅供参考。

    1.确立考研的目标:自己想报什么专业,选什么学校,本身的兴趣点或擅长点在哪都需要花点时间好好缕缕,因为读研这几年时间尤为宝贵,不要因为不明确的目标反倒耽误了本该有更好选择的时光和机会。

    2.时间点:如果确立了考研的目标后,那么下面就给好好的规划自己的考研学习时间(建议早点确立较好,这样给自己准备的时间多点),考研并不是那么简单,万人过独木桥,完全看你能力,所以需要有一份比较明确的学校时间规划表,然后依次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

    3.要有考研坚定的意志:考研要学习的东西很多,要专研的东西更是不少,在如今处处充满喧嚣的社会,如何让自己静下来学习非常重要,其中有一点非常关键就是自己坚定的考研意志力,这样你才能在严冬中,在深夜里依旧揣着自己的考研梦,持之以恒的为之奋斗。

    4.具体怎么备考:主要看你报了什么考研专业,这个专业有哪些知识框架和大纲,只要抓住知识架构,梳理其中关联的知识理论,即可通过相关书籍,教义,视频资料等逐个攻破,最终考研成功。

    5.最后也预祝你考研成功。

  • 岁月如梭

    院校选择、专业去向、试卷结构等等,备考初期需要大家了解的考研常识数起来可真不少。如今已经迈入备考初期,对于常识不清晰会导致考生在起跑线就慢于他人。小编特此奉上一份备考常识大全。

    考研高校选择

    A.三本(本地区、本学校、本专业)最容易成功;

    B.三跨(跨地区、跨学校、跨专业)最难成功;

    C.一本二跨(本专业、跨地区、跨学校)最为理想;

    D.二本一跨(本地、本专业、跨学校)最能成功;

    E.二本一跨(本地、本学校、跨专业)最好成功。

    特别说明:A、B两种选择较为极端,一般不可取;C、D、E三种选择是较为理想的考研模式,也是可取的。

    院校及专业选择

    (1)该院校是985还是211

    (2)该专业在全国排名第几位

    (3)近五年该专业招生人数、报考人数、录取率

    (4)近三年该校本专业指定参考书变化情况

    (5)近四年该校本专业专业课真题有售与否

    (6)近六年该校本专业开办考前辅导班与否

    (7)近五年该校本专业硕士生研究生毕业就业情况

    (8)自己能否在这个专业找到一位相当的硬关系

    ……

    考研科目

    共四门:两门公共课、一门基础课(数学或专业基础)、一门专业课

    两门公共课:政治、英语;

    一门基础课:数学或专业基础;

    一门专业课(分为13大类):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军事学、管理学、艺术学等。

    其中:法硕、西医综合、教育学、历史学、心理学、计算机、农学等属统考专业课;其他非统考专业课都是各高校自主命题。

    考研分数(总分500)

    政治:100分

    英语:100分

    数学或专业基础:150分

    专业课:150分

    其中:管理类联考分数是300分(包括英语二100分,管理类综合200分)。

    试卷结构

    政治:(马原24分,毛特30分,史纲14分,思修与法律基础16分,当代世界经济与形势与政策16分)

    英语:(完型10分,阅读A40分,阅读B(即新题型)10分,翻译10分,大作文20分,小作文10分)

    数学:理工类(数一、数二)经济类(数三)

    数一:高数56%、线性代数22%、概率统计22%

    数二:高数78%、线性代数22%、不考概率统计

    数三:高数56%、线性代数22%、概率统计22%

    一般情况下,工科类的为数学一和数学二:

    【考数一的专业】其中工学类中的力学、机械工程、光学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冶金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水利工程、测绘科学与技术、交通运输工程、船舶与海洋科学与技术、兵器科学与技术、核科学与技术、生物医学工程等20个一级学科中所有的二级学科和专业,以及授予工学学位的管理科学与工程的一级学科均要求使用数学一考试试卷。

    【考数二的专业】而工学类中的纺织科学与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农业工程、林业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等5个一级学科中的二级学科和专业均要求使用是数学二考试试卷。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工科类要求的数学试卷难易程度是由招生单位决定的,比如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地质资料与地质工程、矿业工程、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等一级学科,对数学要求高的二级学科则选取数学一,要求较低的则选取数学二。

    【考数三的专业】经济类和管理类的为数学三,经济类和管理类包括经济学类的各一级学科、管理学类中的工商管理、农业经济管理的一级学科和授予管理学学位的管理科学与工程的一级学科。

    报名及考试时间(以网站公布为准)

    (1)网上咨询:9月12日-9月14日(可同时报考多个院校,但一定要记住报考号)

    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

    (2)预报名:9月25—9月30日(应届本科生)

    (3)正式报名:10月10日—10月31日每天9:00—22:00

    (4)现场确认:11月10日—11月14日考生到指定地点交费并照相

    研究生考试时间:每科3个小时

    第一天上午政治(8:30-11:30)

    下午英语(2:00-5:00)

    第二天上午数学或专业基础课(8:30-11:30)

    下午专业课(2:00-5:00)

    考试成绩公布时间:每年3月份

    (1)复试一般在4-5月

    (2)复试在考研中的权重是30%~50%

    (3)复试分为笔试和面试

    (4)笔试分为英语的听力笔试和专业笔试

    (5)面试分为英语口语和专业课面试

    有关专硕vs学硕

    简单而说:

    区别在于

    学制不同:学硕大多3年,专硕都是2年。(现在好多都是2.5年,即12月左右毕业的样子)专硕:偏实践国家扩招而设的考试难度较简单(数学二、英语二)奖学金较学硕难拿双证(注明专业学位)

    学硕:偏研究传统研究生形式考试难度较困难,奖学金相对容易双证读博方便,考不上可以调剂专硕,专硕不能调剂学硕。

    所以,大家请根据自己的情况来考虑,如果只是为找工作,是否要选择专硕以保险起见?一定要清楚自己到底想要什么,这很重要,这3年会彻底改变自己人生的路线,别拿人生开玩笑,开多了会遭报应的骚年啊

    关于考研难度

    无论何时决定考研,大家一定要对自己有一个清晰的认知:要明确的自己读研的目的,是为了自己的职业规划,还是为了那三年的学生生涯,还是追求学术?抱着不同的目的考研的人有着很大的区别,如果自己的执念不是太深,能坚持到最后的人并不是太多。

    如果你确定你要读研,是为了一个很明确的目标,会为了自己提供一个很棒的动力,不至于动摇,不至于迷茫,所以在考研之前一定要考虑好。研究生不代表着就比工作,出国等等路线更好,在这样的未来的三年里会得到什么,又会失去什么,自己要计算好。读研还是工作好,这种问题根本就没有标准答案,只能根据自己的条件来决定,根据自己想要从事的工作,想要的未来来决定。

  • 教育

    报班不是明智选择就行

  • 淡定自如

    怎么扎马步,各位博主已经说完了,那我就教一套从天而降的掌法吧!

    考场如战场,从科举制度发明以来,师、生两大阵营战斗了上千年,无休无止。

    在这个战场上,考生永远受制于老师,像孙猴子逃不出如来的掌心。

    直到一名武林高手出现,才让考生阵营在战斗中勉强扳回一局。

    他传授给世人的武功心法,至今还广为流传。

    “三短一长选最长,三长一段选最短。”

    这句武功心法,它能风靡一时,可见其实战价值——随学随会,破题于呼吸之间。

    正因为这句心法简单易懂,且实战价值颇高,使得它能在短时间推广到全国,以至于出题的老师也能朗朗上口。

    紧接着出题老师就开始“高筑墙,广屯粮”,将答案隐匿在茫茫题海之中,让考生望洋兴叹。

    自那以后,武林中再无高手。

    如今,又一名隐世高人横空出世。

    他的出现,势必会在师、生两大阵营中,掀起一场腥风血雨。

    他将带领考生阵营如何破题?

    且看树下卧老僧,如何在茫茫题海中,让混淆视听的答案原形毕露,从而使真相浮出水面。

    以单选题为例。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审题后,会有A、B、C、D,四个答案,其中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

    假设,组成这些答案的考点,有:a、b、c三个,用0表示错误,1表示正确。

    四个选项是这样呈现的:A、a0b1c1 B、a1b1c1 C、a0b1c0 D、a1b0c1

    知识面广的人,能准确地分辨a、b、c,三个考点的正确形态,所以能得到正确答案B。

    但是考试过程中,偏偏就是会有无法分辨的考点。

    假如甲类考生,把b、c两个考点都区分出来了,只有a考点无法分辨,就会在A、B两个答案间徘徊——答对率50%。

    假如乙类考生,把a、c两个考点都区分出来了,只有b考点无法分辨,就会在B、D两个答案间徘徊——答对率50%。

    假如丙类考生,把a、b两个考点都区分出来了,只有c考点无法分辨,他将含有a0和b0的答案排除后,剩下的就只有B了.

    同样有知识面缺失,凭什么C类考生的答对率是100%?

    这道题,没考到c考点,又何苦大费周章放上去,这对甲、乙两类考生公平吗?

    如来神掌要出手了,看清楚它的路数。

    所以,一般的考题,是以这样的形式出现: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a0b1 B、a1b1c1 C、a1c0 D、b0c1

    再找甲、乙、丙三类考生把题目重新做一遍。

    甲类考生会在A、B两个答案间徘徊——答对率50%。

    乙类考生会在B、D两个答案间徘徊——答对率50%。

    丙类考生会在B、C两个答案间徘徊——答对率50%。

    所谓万变不离其宗,“三短一长选最长,三长一短选最短。”这句心法依然受用。

    只不过,出题考官见招拆招,会故意把各个选项的文字描述写的长短不一,让考生无法分辨。

    但是其中的考点搭配,却仍然符合之前的原则——三短一长选最长,三长一短选最短。

    这套如来神掌学会了吗?

    如果不信的话,可以找一些考题,对应我给的公式去验证。

    不敢保证每一题都受用,但是基于出题原则得出的公式,它的实用价值,肯定是不低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