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9-27

想成为一个作家,该不该考文学研究生呢?

想咨询一下关于想成为一个作家,该不该考文学研究生呢?的问题,大家能帮助我解答一下吗

13 个回答

  • 秋意浓情

    看到题主这个问题,非常想回答,因为最近我也在关注作家这个职业。

    我40+的高龄开始学习写作,多多少少也是因为特别佩服那些著作等身的作家,受到了ta们的影响。

    在我的同名公号里写了两篇文章讨论这个职业。

    作家梦,你有吗?

    和作家交往,有什么禁忌?

    文章写得很粗糙,但是凝聚了我对于这个职业的观察和思考。

    有知名作家说,作家梦是个危险的梦。

    作家之间的一点利益纠葛往往能够演变为惊涛骇浪。

    作家是个回报较低的职业,成名成家相当不容易。在这之前要经历漫长的蛰伏期。

    靠发表一些作品很难养活自己,除非能够进入文联那种有编制的单位。

    我们国家大部分作家都是靠政府工资保证生活,才能安心创作。

    成名之前能够依靠版税照顾好自己或家人,寥寥无几。

    虎皮妈写了篇,写故事的人如何赚钱,分析了写手们依靠什么生存,很有价值。

    很多人的建议是,想当作家,先解决生存问题。

    毕竟,文联的工作不是随随便便就可以获得,必须具备相当的写作才华吧。

    至于要不要考文学硕士,那就具体看个人选择了。

    平衡好生存和文学兴趣二者之间的关系,你就会有答案。

    希望对题主有帮助。

    期待大家关注我,为我点赞,助我升级,叩谢。

  • winter

    #我在家里养什么# #一句话安利你的家乡#
    当我从手机看到:贵州作家欧阳黔森长篇报告文学《江山如此多娇》,获得第八届鲁迅文学奖时。我高兴了,这是贵州人的骄傲,作为曾经的扶贫人的我也为此骄傲。多么的安利家乡啊。

    看着家里养的一盆“万年青”,我仿佛听到了鲁迅先生对现代女作家萧红的那番话景——
    萧红问:“这叫什么名字?屋里不生火炉,也不冻死?”
    鲁迅回答:“这花叫‘万年青’,永久这样!”

    是啊,万年青不怕冻,这就是鲁迅的坚韧精神所在。在残酷无情的法西斯文化“围剿”之中,鲁迅一直坚持“韧性战斗”。

    欧阳黔森针对贵州贫困人口较多、贫困面积较大、贫困程度较深,脱贫的任务艰巨的特点,选取了乌蒙山脉、武陵山脉连片贫困区域中的五个最具代表性的地域,进行深入细致的田野调查,目睹了“精准扶贫”带给山乡的巨大变化,讲述了脱贫攻坚的“贵州故事”。

    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这就是获奖作品犹如一首歌颂贵州脱贫攻坚的“山水诗”、“田园诗”,犹如黄果树瀑布之磅礴气势,犹如万年青之韧性精神,展示贵州新时代之新气象。

  • 金毛大汪汪

    建议你去考研究生。如果想成为作家,考研至少有两个好处:一是可以专项学习专业知识,二是在未来可以获得更高社会认同。本科其实并没有学到太多的东西,你可能获得的会是基础知识和思维方式。

    不过,成为作家和考研并没有什么必然联系。想成为作家,主要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掌握和精通写作技能,进行专业化训练。想当作家的人很多,但多数人都不愿意进行艰苦的训练,而是自以为是地靠小聪明去写东西,各行各业其实都一样,“职业”和“业余”的差别是超乎想象的。训练方法我就不多说了,网上很多。

    二、大量阅读。许多人都把阅读理解为提高素养。但这里所说的阅读并不是以读者视角的阅读,而是要通过阅读转换思维方式,也就是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区别。

    三、实战演练。现在的练兵场很多,各种文学平台都能检验你的写作能力。不要抱怨读者不行,记住永远是你不行。

    你这个话题比较大,看你写了那么多,就帮帮你吧。大三是一个迷茫阶段,思考是好事,但不要沉沦,努力就一定会有回报的。顺便提醒一下,梦想和现实是有差距的,实现梦想是需要巨大付出的,其中机缘也很重要。

  • 沉稳如松

    有问就有答,星空会悟空。这位朋友你好!我是再望星空,现就你的问题作答如下:

    1、希望题主先弄清楚两个不相等同的概念:作家与文学研究生——很多作家没有文学研究生学历,甚至连大学文凭也不一定有,有些还是后补的;而取得文学研究生学历的许许多多人里,能够称得上作家的人也不多。所以,是否考取文学研究生不是能成为作家的先决条件。

    2、某人之所以被称为作家(这不是职称或职务,仅仅是社会称谓而已),至少具备如下几点:一是在行业里有一定声望或影响力;二是发表过一定量有影响或获奖的作品;三是有一定量的粉丝读者追捧;四是在某一类别的写作领域有其独创性或代表性等。而其他写作人,一般称为作者。

    3、作家不一定是科班出身,但一定是历经沧桑或磨难,有丰富的社会生活及实践经验,想象力奇特而丰富,见多识广,博览群书,文韬武略、古今中外、天文地理、帝王将相、农事药理都略知一二,也就是通常说的:优秀的作品来源于生活、来源于现实,却又高于生活、高于现实。

    4、如果有文学研究生学历与理论作功底,肯定会比一般作者的写作眼界、思维、创意、文笔等略高一筹,如果能够将所学专业理论知识有机地融入到社会生活与实践的创作中去,其作品必然比一般作者有更多亮点甚至闪光点吸引众多读者与粉丝,能够做到这样,你成为作家也只是时间问题而已。所以说,有文学研究生学历并非一无是处,它为作者成为作家打下坚实的理论知识基础,因此可以缩短作者成为作家的距离或时间。

    至于你是否愿意先去考文学研究生?是否考得上学得成?那还是未知数哦,慢慢思考成熟而后定吧。

  • 金色晚霞

    最近著名作家贾平凹的女儿贾浅浅,因为申请加入作协,再一次被推上了风口浪尖。
    早在去年年初,贾浅浅就因为一篇名为《唐小林:贾浅浅爆红,突显诗坛乱象》的文章而爆红;红的发黑的那种红。
    也就是自那个时候起,网上对于贾浅浅的争议几乎就没停过。
    有人戏称她为“屎尿体”诗人;有调侃她“研究爹的人”;有人笑她“回车键”诗人……
    她比较特殊几首诗;如《朗朗》《我的娘》《日记独白》等,也在一定程度上在网络里达到了“家喻户晓”的程度。
    贾浅浅的诗到底怎么样?
    这个我们今天不做讨论。
    现代诗这个东西,观感真的非常因人而异。
    比如去年因为一首《和领导一起尿尿》,被许多人归为和贾浅浅一样是“屎尿体”诗人的刘傲夫。
    讲实话我个人还是挺欣赏,他那首《和领导一起尿尿》的,而且我相信只要是混过职场的人,应该都能体会到诗中那种跟领导一起尿尿时,不说话显得没礼貌,想说话又无从说起的尴尬。
    而且尿尿本是件人人平等的事情,但跟领导一起时就得夸领导尿得好,这本身也是一件非常值得深思的现象。
    我知道,我说这些肯定会有人反对。
    但是没关系,我只是表达自己的看法,并不强求大家必须跟我看法一致。
    这就像贾浅浅的诗也是一样,我欣赏不来,但我不强求大家跟我一样欣赏不来。
    只不过说句实话,因为一个贾浅浅就说现代诗圈有多乱,其实本身就太看得起贾浅浅了。
    大家不妨回想一下,大名鼎鼎的“朦胧派”诗人中,写出《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海子是怎么去世的?写出《一代人》的顾城又是怎么走的?
    现代诗这种东西,写它说容易也容易,说难那可以说是难如登天。
    它的题材本身就极为自由
    你只要会断句
    哪怕仅仅敲几下回车
    就成了诗
    你看,我就是一句话,断句敲几下回车,是不是就有点那味儿了?
    但现代诗写起来虽然简单,想要获得大家的认同,却需要极为深厚的语言功底来引发读者的共情。
    熟悉现代诗的人应该都知道,闻一多先生曾提出诗歌必须有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这“三美”。
    但是实际上这“三美”一般只作为“新月派”的标准,不写“美”专门写“丑”的诗歌一直都存在。
    比如法国诗人波德莱尔,就曾经用腐尸来写情诗,关键是写得还非常不错!算得上是国际上情诗里的佼佼者。(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搜一下《腐尸》)
    所以你看,这到哪儿说理去?
    关于贾浅浅的争议,其实本身还是大家对“世袭罔替”这种现象的不满。
    这个职业搞父子相传,那个职业搞子承父业,有点油水的职业都快成家传的也就罢了!
    现在连当个作家也想搞这一套!
    这谁能忍?
    于是乎大家一拥而上,乌泱乌泱地上来一通批评。
    大家的情绪可以理解,只是有些话其实不必说得太早。
    因为根据现有的规定,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是自己提出申请的,今年符合申请条件的有两千多人,贾浅浅能不能入选还是两说!
    周星驰说得好:人没有梦想,跟咸鱼有什么区别?
    贾浅浅虽然水平那啥,争议挺大……但申请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这个行为本身,其实没啥可嘲笑的。#央媒评“贾浅浅争议”:文学不该世袭#
    毕竟她也有追梦的权力嘛!
    最终结果如何,我们不妨拭目以待!

  • 沉稳前行

    想成为作家,考文学研究生的想法很好。但更重要的是深入生活,积累素材,多动脑多练笔,持之以衡,长此以往,总有一天梦想成真。

  • 沐馨

    想成为作家,其实是不需要考文学研究生的,或者说,不考文学研究生,不考任何专业研究生,都不妨碍你成为作家。当然,考了研究生,成为博士,或教授,也都不妨碍你成为作家。当年我考进中文系,上第一堂课,老师就说,我们中文系不是培养作家的。这说明了一个事实,作家不是通过上大学和考研究生培养出来的。但上大学也并不妨碍你成为作家。著名作家张承志就是社会科学院的研究员。著名学者钱钟书也写过小说。作家更需要有天赋,需要有对生活敏锐的观察和深刻的理解,需要有优秀的形象思维能力,等等。作家的思维方式,观察社会生活的角度与方法,与学者是不同的。大多数作家,成为不了学者,大多数学者,也成为不了作家。

  • 沉稳如山

    没必要。成为作家,要具备天赋和勤奋,多读文学名著,多写自己熟悉有感悟的生活。要善于捕捉真善美,激发灵感,激发创作热情,坚持不懈努力,就能成功。

  • 闯出一片天

    和CEO聊几句作家、诗人,我研究生就是学文学,混这个圈子,那时还把当作家作为人生目标。好在我是被抛出来了。现在想,如果干这些,能有什么价值。
    海子是我们的老乡,他今天除了一句“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还是朗朗上口,大家不断强化,还有什么人真的记住他第二句?而且他对于家庭,对于父母就是个伤害,毫无贡献。地方政府被舆论压力,还划了挺大一块地,修了个大墓,这还能成为一个旅游景点?有人去?就是花了当地纳税人的钱,毫无回报。
    有人觉得文化精神是文人创造的,文化精神是做实事的人创造的,什么时候是文人创造的?任正非、于敏、袁隆平这些人,做实事,也在传递着踏实、积极、坚韧的文化精神,他们通过自己的行为和选择,把对自然的态度,对人生的态度,对世界的态度渐渐形成一种理念,传递给后人。作家能传递什么,最近大家议论贾㳀㳀,不说她了,就是她的父亲贾平凹,他传递的是什么?对社会有什么价值?
    作家这个群体,在上世纪80年代,他们“伤痕文学”“改革文学”还在当时有一定意义, 这是他们经历当时的社会生活,他们的作品一定程度上是生活积累后,对社会的理解,还有一定的冲击,一些作品是引起了强烈共鸣的。
    今天这些作家,搞了一个作家协会,这些人拿着工资,不需要有什么作品,出书钱都是自己的,也不需要上班。就是当猪养起来,他们已经没有事做,不需要经历风雨,更不会有什么生活压力,他们哪来的社会和人生体验,有丰富的感悟和理解,和人民心灵相通?他们的主要生活,就是吃饭、聚会、旅游、搞个婚外恋,嫖个娼,他们哪里会形成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写出引起关注的作品?
    很多人反对贾㳀浇加入作协,其实作协这个标准她也是可能加入的,这里面不就是一班闲人,花着纳税人的钱,混混日子,相互吹捧吹捧。

  • 教育

    已经是作家了,那么生活、经历和社会才是你该去深造的地方。

  • 沉稳之选

    两者不但不矛盾,而且可以互相促进。

    考文学研究生,将进一步丰富理论修养,继续强化文学理论体系,并通过专题研究,深入细致地探索文学发展脉络与方向,掌握更多的文学创作方法和技巧等。

    同时进行文学创作,在超强的知识背景和理论指导下,依据个人的生命体验,对人生的思考和世界以及生活的观察,展开想象的翅膀,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文学人物,写出真切的理解和形象的描画,你的作家梦总有一天会辉煌的到来。

    也有人说,作家是写出来的,不是学出来的。有一定道理,很多已成名的作家都没有多么煊赫的知识背景和多高的受教育程度,他们都是靠勤奋、刻苦、锲而不舍的努力而获得了自己的成功。但这并不是说,学习无用,而恰恰证明建立一个坚实的知识基座,对成为一个好作家的重要意义。如果既有厚实的知识积累和理论准备,又有强大的创作欲望和扑不灭写作灵感,这不是两全其美吗?我国现在一些有名的作家,其文学经历不是都有大学的背景,比如莫言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贾平凹毕业于西北大学等。

    所以,我建议:一,如果你现在还在纠结当作家还是考研,说明你其实并没有准备好,或者说创作的激情还没有扑面而来,使你不去写作就无法罢手,那你不必犹豫,赶快把心思集中到考研上去。二,如果你现在创作的欲望火烧火燎,脑海里全是文学人物的活动现人形,手头有一大堆精彩的素材,除了尽快把它们写出来,就什么都不想干,那你就马上找个僻静、吃喝不愁的地方,全情投入,保证能在短时期内,给文坛奉献出1-2部精品力作,那还犹豫什么呢?

    其实,一切都是梦,一切皆在于人的感觉、斟酌和把握,又必须敏锐思之,胸有成竹,当机立断。人生一世,种瓜何处无地!而关键的几步就在这个时候。有时一闪念的一个决定,就能使人成就终生,而有时千思万虑,最终却一事无成。话到此处,可能有些唐突而多了。就此打住。

    最后,预祝学习创作齐头并进,惊喜连连!

  • 沐馨

    如果条件许可,当然要考,但恰恰是科班出身的未必能成为杰出作家,写出传世之作!关键因素是,没有足够的经历和阅历积累,没有基本的文化素养支撑,没有社会责任感,任何人都成不了作家!!

  • 沉稳之选

    考研与当作家是两回事。

    当作家,应该有一定的写作技巧。

    熟读大量的古今中外名著,(这个恰恰是目前大学中文系欠缺的)勤写作勤练笔。

    考研对当文学评论家有用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