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咨询一下关于哈尔滨工业大学研究生专业有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焊接方向吗?的问题,大家能帮助我解答一下吗
生化环材中的材料专业毕业之后是什么样子的
本科16届毕业学生,现在在上海某985读博五(接近延毕之中)。
现在同一级的同学工作的读研的都有,也大概对这个专业的内容和前景有了一个初步的印象。
先说就业吧。认识几个工作的同学,有成绩比较好差一点保研的,也有没进前75%的。我们这个专业主要和金属打交道,比如铸造、锻造等,所以比较对口的是发动机厂、也有建筑公司(比如中建一二三局)的钢结构部门。总的来说对口就业的最大特点就是“偏远”,无论是工厂还是工地,都是远离大城市的地方。工资的话,如果想要进国企的话,4000-7000第一年。工资是一个问题,男同学的个人问题也是一个问题。我认识两个同学都在工地上呆不下去提桶跑路了,一方面是钱少,另一方面,一个同学给我抱怨在工地两个星期唯一见到的雌性生物就是食堂阿姨(笑),很多没有女朋友的新人到了工地不到一个月就被工地里那些老人带去piao了(再笑)。已经在坑里的学弟们,一条比较好的路可能是手机厂的结构岗(CAD画图),大概是这个专业能够找到的工资最高的工作了,我们年级有一个在东莞某手机厂年入20w的。如果可以的话尽量在暑假投华为小米结构岗的实习。
然后是读研。读研是很多成绩比较好的同学的选择。我们学院大概分为铸造、锻造、焊接、注塑、3d打印几个方向。铸造方向比较厉害的樊院长那个大组的研究据我所知是最比较材料的,比较好发文章,但是比较难找工作;据同学说好多学铸造的师兄师姐都去了互联网当销售售后之类的(有待确认)。锻造方向不太熟悉,王新云老师是杰青可能比较厉害叭,然后李建军组的黄亮老师人挺好,陈柏金老师也挺好的。焊接的话王春明老师组很厉害也很火,而且背后有邵新宇院士,钱比较多(笑)。3d打印组太大了,也不是特别熟,但是在我们这一级里面比较火。注塑是很火前景也比较好的一个方向,有李院士和周院长至少资源是够的。但是我觉得除了资源、工资之外各位有机会读研的同学在选择方向的时候一定要考虑这个方向对身体的影响:铸造的消失模会生成废气;3d打印的纳米级粉末可以直接穿过没有手套防护的皮肤等等,另外再说一句隔壁材料专业的球磨法、凝胶溶胶法(不记得是不是这个名字了)、气相沉积法什么的我真的觉得很伤身体(尤其是有的课题组还不买手套箱,只给你口罩),希望学弟学妹选老师一定要慎重再慎重!我觉得能考出去还是考出去吧,研究生住宿也比本科生差多了,辅导员也。。很让人大开眼界(笑),是少数在知乎上有问题的辅导员(笑)。
接下来是说本科的教学内容。这个专业叫做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大概分为铸造、锻造、焊接、注塑、3d打印几个方向,但是本科主要学习的内容还是和金属打交道,涉及到注塑和3d打印的内容不多,核心的课程就是金属学与热处理(马氏体奥氏体什么的),以及材料加工原理(铸造焊接之类的)。总的来说这门学科给我的感觉还是经验性和记忆性的要求比较高,很多理论上的东西很模糊。比如金属学的相图,完全是一个经验性的东西,背住了就好,但这也意味着对于老板而言,你作为一个985的大学生和一个中专生区别不大(笑)。但是没办法啊,国家的材料缺口很大,我们和美国在材料和工艺上差距很大。因为美国在冷战时雇了大量的人力、以及大量的投资进行了大量的实验,获得了天量的数据。材料这门学科经验性太强、科学性太弱,许多东西都需要试才试的出来,这需要大量的人力,所以材料是双一流里面最多的之一(笑),为了让很多高中生冲着这个名头来,人多了,人才的价格就低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只是答主不负责任的个人想法)。本科期间的课程给我的另一个问题就是“散”。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以前各个方向是分开的,铸造是铸造系、锻造是锻造系,现在一个专业包含了以前的好几个专业。这也意味着我们的学习注定是了解为主几乎不做深入。金属学以前是64个学时,到了我们这里就是48个学时,对于那些想要真的学到东西的同学可能也很遗憾吧。
1、如果你是焊接方向考研的话,首选的单位是哈尔滨工业大学,焊接专业全国有名,另外还有哈尔滨焊接研究所,清华大学、天津大学,华中理工大学的焊接都是比较有名气的啊!因为焊接的考研可以研究焊接工艺如焊接电源、金属焊接、TIG、MIG焊等,或者也可以研究焊接材料或者焊接设备等等啊!
2、当然你可以报考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里面主要分材料学、材料加工、材料物理3个二级学科方向。这类专业最好的学校是中科院金属所、北京科技大学、清华大学、中南大学、西北工大、北航、北理等学校!
3、其实考研的话你可以考本专业相关的,也可以考其他的专业的,这个都因你的个人能力而定的呀!
沉稳之选
2022-09-26#高考志愿填报# #专业选择# #高考#
专业解读——「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培养目标」
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理工结合、基础扎实、素质全面、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强的研究发展型人才。具有材料的液态、固态及粉末态成型、连接、改性与表面技术的理论基础和应用能力,主要从事材料成型工艺、设备、模具、过程控制及相关计算机应用等方面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设计制造、实验等方面的工作。
「课程体系」
1. 主干学科:力学、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
2. 主要课程(群):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电工与电子技术、材料科学基础、传输原理、材料成型原理、材料力学性能、材料及其成形测试技术、材料成型计算机模拟、塑性成形工艺与模具设计、焊接工程基础、铸造工程基础、材料表面工程、液压传动与控制、材料成型控制工程基础等;
3. 专业特色课程(3~5门):塑性成形工艺与模具设计、材料表面工程、材料工程综合试验。
「就业领域」
本专业毕业生可在与材料成形及控制工程相关领域诸如航空航天、交通运输、国防、机械工程、船舶工程、建筑工程、土木工程等领域开展工作。
「工作类型」
本专业毕业生具有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理论和专业知识,可在相关岗位上从事研究开发、总体论证、方案设计及技术管理等工作。
「培养能力」
1. 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材料成形及控制工程领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
2. 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材料成形及控制工程实际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3. 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设计针对材料成形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材料成型模具等装备、工艺流程,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4. 研究: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材料成形领域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5. 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材料成形领域复杂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复杂工程问题的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6. 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专业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7. 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材料成形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专业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8. 职业规范: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9. 个人和团队: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10. 沟通:能够就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11. 项目管理:理解并掌握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
12. 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参考来源:北京理工大学
关注我,了解更多大学专业知识~
#高考报考# #知识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