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咨询一下关于抗日期间八路军最先进的武器装备是什么?,抗日期间八路军最先进的武器装备是什么?你了解多少?的问题,大家能帮助我解答一下吗
苏联援华抗战期间曾经给中国提供过300门德国设计、苏联制造的37毫米反坦克炮,然后国民党当局就把其中出现质量问题、无法正常使用的15门送给了八路军。但是八路军并没有拿到战场上,而是放到炮兵学校当教具了。八路军的炮类武器基本上都是来自战场缴获,最为先进的一种应该是日本的92式步兵炮,这种炮既可以平射打碉堡又可以曲射打战壕。日军对这种炮也是倍加珍惜,因此八路军缴获并不多。
笔者认为,八路军最先进的武器还是自己改造后的迫击炮!
1943年邯郸附近一场战斗中,日军的一个碉堡遭到八路军围攻,八路军的一发炮弹直接从射击孔里飞了进来,因为引信出了问题所以没爆炸,直接落到了地上。碉堡里的日军吓坏了,惊愕之后把炮弹拿来一看,发现这是一发迫击炮炮弹。日本人很奇怪,作为发射弧形弹道的迫击炮,怎么可能把炮弹从射击孔里直射进来呢?
原来这是八路军把迫击炮改造后的产物。八路军把迫击炮的底部装上一个类似打气筒的装置,炮弹放在炮口上。把原来迫击炮弹撞击底部撞针然后击发改为推进撞针击发,实现平射的目的。
这在世界兵器史上也算是一项重大发明,这种平射迫击炮至今还是解放军的一个利器。
但这毕竟只是普通的迫击炮炮弹,并不能有效摧毁日军的坚固据点。于是八路军又研发了另一种利器。迫击炮的工作原理是炮弹放进炮筒撞击底部撞针然后击发,炮弹大小和炮口径必须匹配。八路军兵工厂的负责人刘鼎设计出把炸药包捆在木棍顶部,底部装好引信,然后塞进迫击炮,撞击撞针,完成击发。
后来这一原理在解放战争中被解放军用油桶当发射装置,大包炸药放进去,作为大口径火炮支援作战。
1941年夏,八路军山东纵队在一次对日军的作战中,首次缴获了一件威力巨大、很多指战员都从未见过的奇怪武器。原来,它竟是日本最新研制的“九二式”重机枪,日军当时在整个山东战场也只有两挺。它被缴获后,日军犹如被摘去“心肝”,为了追回它,对八路军软硬兼施,甚至开出了“还我重机枪,即停止‘扫荡”的“优厚”条件。
山东寿光县清水泊地区是连接胶东、清河和鲁中根据地的走廊。1941年,随着整个抗战形势的变化,清水泊地区的对敌斗争进入了一个相当艰苦的阶段。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三旅第九团在这一带坚持斗争。
那时,敌我力量对比悬殊,武器装备优劣程度相差更大。敌人有“三八式”步枪、轻重机枪、小钢炮、掷弹筒,而且还不断地增兵设点。日军第六混成旅团长蹯井的义子木村太郎被派往道口据点任中队长,据说还带来一件最新式的号称“金口机枪”的武器。
而八路军的武器装备不过是手榴弹当家,步枪多是土造枪械,子弹多是旧壳翻造的,总是打上两发就卡壳,非得用捅条捅,或是用柳条子拧才行。也有从敌人手中缴获的“三八式”、湖北汉阳造的步枪,但为数不多。九团只有一挺捷克式轻机枪,那还是1940年护送山东纵队第一支队工作团到鲁南时,支队长送给九团的,这算是最好的武器了。
在一次对日伪军的作战中,敌人占据着东北河村东、丁家老坟以西的一条南北交通沟,在沟的两头分别安置了两挺“歪把子”机枪。中间的一件像小炮一样的东西在射击时会发出怪声,向九团阵地发疯似地扫射着,一片片高粱被打得断的断、折的折,横七竖八地躺在地里。
七连连长张德耀、指导员马法冉收到团里命令,让他们反击日军阵地,七连战士接近到距离敌人20多米的时候,马法冉向大家一挥手,八九颗手榴弹一齐向敌人掷去,在敌群中炸开了花。敌人的武器一下子哑了嗓,鬼子们顿时慌作一团,掉转枪口已经来不及了。
七连战士乘机冲上去,跳进沟里。和没有被炸死的敌人展开了肉搏战。有的和敌人拼刺刀,有的和敌人扭打在一起,还有的战士高声喊着平时学会的瓦解敌军的日语口号:“缴枪不杀!”“优待俘虏!”
可是日军仍拼命顽抗。一阵混战,三排落在后面的战士陆续赶到投入战斗,敌人渐渐抵抗不住,开始撤退了,几个日军把那件奇怪的笨重武器抬起来,边打边向后退。但是,雨后的交通沟里尽是烂泥和积水,日军又穿着笨重的皮靴子,走起来十分吃力,一个日军士兵就用绑腿带拴住那件武器拉着走。
七班副班长杨明皇看得真切,甩过去一颗手榴弹,将那个拉着武器撤退的日军士兵炸死,那几个抬武器的日军也连人带武器一起摔倒在沟边上。刘松林和几个战士这时端着枪,朝那几个抬武器的日军冲去,展开了一阵搏斗。就在这时,一个日军士兵端着刺刀从旁边向刘松林的胸膛刺来。刘松林眼明手快,一个右刺,把敌人刺死,但鬼子的刺刀也将他的右肋划了一道长长的口子。刘松林不顾伤口的疼痛,跳到沟边上,用枪指着另一个日军士兵用日语喊道:“缴枪不杀!”这个日军已经精疲力尽,只得乖乖地当了俘虏。杨明皇马上伸手抢过那件重武器。
经过这场激烈的肉搏战,日军死的死,逃的逃,有两个负伤的也被指战员们捉住。上午10点多钟,战斗胜利结束。马法冉他们带着俘虏和缴获的武器、驮重机枪的战马及其他战利品,怀着胜利的喜悦。回到了东北河。这时,从东北方向打来了十几发炮弹,他们马上又作好战斗准备。
这次战斗,八路军除消灭敌人30多名外,还夺得3匹战马,活捉了日军机枪射手松木等3名俘虏,缴获了一件大家还从来没有见过的重武器。直到对日军武器有一定研究的许团长见后,大家才知道,这是日本研制的最新式武器“九二式”重机枪。
抗敌军民觉得,这种“九二式”重机枪装上防火帽后,与枪身上的散热片以及全枪整体外观构成一只“斗鸡”模样,加上枪声听起来又是“咯、咯、咯”的,就形象地把这种“九二式”重机枪戏称为“鸡脖子”。
缴获了日军的“九二式”重机枪,这在八路军敌后各抗日根据地还是第一次,抗日军民受到极大鼓舞。从此,它成了掌握在八路军手里的侵华日军的克星。消息传到济南,日军第六混成旅团长蹯井大为恼火。因为当时日本受生产能力的限制,这种最新式重机枪产量还很少,日军在整个山东战场最初也才配发两挺。蹯井因此将它们视作命根子,并将其中一挺配给了他的义子木村太郎。
蹯井盛怒之下,将不争气的木村太郎撤职调回济南处理,并派出飞机到寿光县撒传单,叫嚣:“还我重机枪,否则烧光、杀光、抢光!”接着,就以飞机掩护配合寿光及广饶的日军,对清水泊进行了历时7天的威胁式大“扫荡”,并贴出标语:“还我重机枪,即停止‘扫荡。”可以看出,敌人对这挺重机枪是何等重视。
然而,不论蹯井如何气急败坏,这挺机枪始终掌握在八路军的手里。同时,被俘虏的机枪射手松木后来经教育也参加了反战同盟,并教会了八路军如何使用“九二式”重机枪。这挺重机枪在以后的作战中屡屡大显神威,给日军予以重创。
我至今还会唱的一首歌曲:没有吃没有穿只有那敌人送上前,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在抗战时期中国人民毅志頑强,历经磨难大义凛然,以国家兴亡为大局通过国共合作共同打败了日本侵略者。收复了祖国的大好河山!今天全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下沿着祖国的复兴之路正在奋勇前进!伟大祖国永远屹立世界的东方!
1939年,信心满满的八路军战士王汝林,手持一根又粗又长的白蜡杆,与一个鬼子展开了白刃战。
可是两人刚一交手,他就倒吸了一口凉气,手中的白蜡杆竟然被小鬼子用枪给震脱手了!
王汝林是河北冀县人,出生于1919年,虽然家境贫寒,但父母勤劳本分,一家人守着几亩薄田,倒也能安稳度日。
然而,卢沟桥事变后,战火很快烧到了河北,王汝林不得不跟着父母,踏上了颠沛流离的逃亡之路。
一路上的所见所闻,令十八岁的王汝林气愤难平,到处是被鬼子肢解的尸体和凌辱的妇女。
目睹了鬼子的暴行后,他义愤填膺、愁肠万端,思来想去,最终辞别了父母,报名参军,成了一名八路军战士。
当时八路军的条件很艰苦,装备更是奇缺,很多老兵都还没有得到武器,更别说是刚参军的新兵了,只能用冷兵器来武装。
可即便如此,新兵也不是都能得到大刀长矛,很多时候都还得自己想办法。
王汝林参军之后,就用自己找的武器,砍了一根又粗又长的白蜡杆。
都知道鬼子装备精良,枪法精准,拼刺刀也很厉害,部队为了尽量缩短与鬼子之间的差距,也让战士们投入了大量的时间来训练瞄准和拼刺刀技术。
就这样,王汝林虽然没有枪,但是用白蜡杆足足练了一年的拼刺,自认为在白刃战中不会输给鬼子。
然而,他第一次跟鬼子进行白刃战的时候,着实让鬼子给好好上了一课。
1939年的一次反“扫荡”战斗中,王汝林跟一个长着络腮胡的鬼子对阵。他用白蜡杆往前一刺,鬼子躲开之后随即用步枪使劲一磕,手中的白蜡杆当即就给震脱手了。
王汝林当场就惊呆了,只是听说鬼子的拼刺刀厉害,可没有想到会这么厉害,一个回合就见高低了。
幸亏他也苦练了一年,在身法、走位、躲闪等方面狠下了一番功夫,否则第一回合可能就把性命给丢了。
但王汝林的反应也很快,白蜡杆脱手之后,随即扬起前手死死抓住鬼子的枪管,身体往前一跃,踢裆、戳眼,顺势夺过鬼子手里的三八大盖来了个反杀。
看到这一幕的时候,不禁让人想起了一部老电影《烈火金钢》。里面有个叫铁男的鬼子兵,受伤被俘后,受到了八路军武工队和地方群众的救治与照顾。
铁男被中国人的这份淳朴和善良感化后,决定要帮着中国人打鬼子,但一说要他参加八路军,脑袋摇得跟拨浪鼓一样,直接把武工队的队长给搞糊涂了。
铁男说了一句话很有意思:“八路不好,拼刺刀的不过,铁炮的给!”
电影里面的这个桥段,也的确是个现实。抗战初期,我军与鬼子进行白刃战的时候,正面硬钢的确是要吃大亏的。
所以,在和鬼子厮杀的过程中,踢裆、戳眼、开枪等都是我军常用的绝招。
当然,我军之中也不乏勇武善战的英雄,比如大名鼎鼎的吕俊生,第一次与鬼子进行白刃战。
就用大刀砍了二十七个鬼子,简直是大快人心,光听听都觉得解气,但这样的战斗英雄毕竟还是少数。
不管怎么说,投身抗日战场上的都是英雄,都是我们这些后辈应该永远铭记和敬佩的英雄!
教育
2022-09-20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的武器装备与世界先进国家相比,比较落后;其中八路军新四军的武器装备与国民革命军相比,更是落后;游击队和民兵的武器和正规军相比,落后程度就不用说了。
照片上是1940年山西地区的几个民兵,其中一人手里的武器居然是美制“汤姆逊”冲锋枪。大家看了也许会奇怪,民兵居然有如此先进的美式武器装备。
汤姆逊冲锋枪是美国1910年左右设计的,二十年代开始大量生产,分别生产了很多种型号,二战期间大量生产装备部队。
可以看出,这位民兵手里拿着是美国早年生产的老式汤姆逊冲锋枪,显得老旧粗糙。其实啊,这把枪不是美国制造的,而是当年阎锡山开办的太原兵工厂仿制生产出的美式枪械。
由于太原兵工厂的仿制技术不太过关,再加上生产枪支机器性能较差,生产出来的汤姆逊冲锋枪在使用过程中容易损坏和卡壳,而且冲锋枪需要大量子弹支撑。八路军正规部队里就没有装备这种武器,阎锡山在抗日战争初期支援八路军的这一批武器,都被八路军淘汰给了地方武装。民兵们拿到这种新式冲锋枪后,自然喜形于色,有一种“鸟枪换炮”的感觉,只是这种新式武器子弹太少,打一发少一发,民兵们都不舍得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