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咨询一下关于研究生是如何上课的?,研究生是如何上课的,全日制研究生如何上课,研究生平时是怎么上课的,非全研究生如何上课,研究生怎么上课,研究生要上课吗,研究生还是按班级上课吗,非全日制研究生上课,研究生是一个班一起上课吗,研究生要在学校上课吗的问题,大家能帮助我解答一下吗
我觉得和本科区别不大,必修没什么可说的,硕士课不过稍深一点。选修看个人,对于专业需要,需要补的必须补,比如我数学物理方程和矩阵(课名不一样)两门就是本科学过,但觉得差又重上一遍,但教材不同。再就是自己根据自己方向选,比如离散数学。实际上课除了选课要和导师充分沟通外其它本科一样,就是如果不打算上博GPA可以放松,课可以多上,我就是一年把一年半的课低空掠过,直接进课题。早半年进课题占了很大优势,和师兄出文,项目早结,论文题先选。
研究生上课,相比于本科,多了很多交互性强的内容。
各学校各专业不同,上课形式也是各种各样。总结几类有意思的。
1.导师讲自己的论文。导师会分享一些近期的科研成果,详细说自己的思路,研究背景等等,这种以结果为导向的教学方式,和本科上课较为不同。对研究生现实研究也很有帮助。
2.博士给硕士讲课。博士说完课后,研究生进行提问,然后老师在进行点评总结,西南政法大学法学专业就开始实行这种授课方式。通过提问增加了硕博之间知识的交互。
3.小组讨论。将大家分为很多小组,每个小组完成一个小的命题任务,在课后讨论完成,这个锻炼了合作能力,最后选一个代表课上陈述成果。
总之,研究生课程设置和本科还是不同的,具有很大的自主性互动性。
[灵光一闪][灵光一闪]考研那些事,深耕研究生考试教育,分享新鲜考研资讯,如对考研有什么疑问,可以私信我哦!
我们只上了半年课,我们上课都是没教材的,都是老师在上面讲下课程的大致框架,作业基本都是阅读文献啥的,最终考试就是写一篇综述的论文
首先研一,研二选够毕业所需学分,研一基本全天上课,比较忙。研二稍微轻松点,完成自己论文的开题,与中期答辩。最好能够在论文开题答辩前发表论文,这样开题就比较顺利的通过。然后就做好中期检查,最后就是论文的毕业答辩。研究生的学习,最好安排好自己的学习时间,认真的规划自己的时间。最好能在研究生阶段规划自己的人生目标,毕竟年龄也大了。其次最好用自己的创新能力研发出某一种产品,这样是最好的。研究生阶段,真的不能浪费年华时光。希望给有用的研究生兄弟姐妹们吧。
这个要分阶段:
1、对于刚入学的新研究生,一般会有基础课,像我们数学的,有泛函分析,实变函数,数值代数等等,这些基础课程难度上肯定会比本科的要难很多,一般也是老师在上面讲,底下学生听,有问题可以随时提问,虽然会中断老师的教学,但是研究生课程就是这样的!同样地,这些基础课程也是有作业的,以及后面期末的考试的!是不是和本科生的很像哇?
2、除了公共基础课以外,研究生还会有自己研究方向的基础课,例如我们做双曲方程高阶数值方法的,选用的就是双曲守恒律的有限体积方法这本书!这时候,主要是你看懂,然后讲解为主了!底下坐着你的导师,以及同门们!因为很多人在研究生阶段其实都是刚开始接触自己的研究方向,之前几乎没啥基础,因此讲自己方向的课,还是需要花不少时间去学习,去查文献,去问师兄师姐们的,这样你才能更好地理解,才能在上面讲出来,不然很容易卡壳的,挂在上面!这个过程其实也是你在学习的过程!当年我第一次讲课的时候,准备了一个月[捂脸],相当的紧张,害怕讲得不好,事实上付出了还是会有收获的!
3、等到快学完了方向的基础课,此时的你应该在开始做研究了,既然是研究肯定会存在问题,难点!这个阶段你主要讲的就是你研究中碰到的问题,难点!说出来,大家一起讨论的过程,集思广益!有时候很快能解决你的问题,有时候需要讨论几次才能解决!这个就不好说了!
所以说研究生上课并不是像本科生一样了,他更多的是自己学习的过程,然后做研究的过程!
今年研一,说说我们是怎么上课的吧。
基础课像英语、数学都是大课堂必修,老师按部就班上课。专业课的话主要以自学为主,老师下发任务,我们查阅文献,提交阅读笔记,论文,课堂灵活,时间地点自由。选修的话就看自己的爱好了,都很轻松。
大多数学校的大多数课程与大学生相同,只不过人少一点罢了。但有些名校、著名老师、特殊课程会采用一些不同的上课方法,比如现在的网络课程、课堂讨论、翻转课堂、阅读讨论等方法。
岁月留声
2022-09-17我们研一在中国科学院大学上课,就只谈谈中科院的上课模式吧,有相通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
不用说大家也都知道,上课之前是要选课的,因为中科院的同学来自全国一二百个研究所,专业不同,选的课程也不一样,同时,也要满足中科院的选课要求。怎么说呢,反正每年选课的时候都是一脸懵,很多要求还是不理解的,大家也都是迷迷糊糊选的。
中科院的课程里包括专业核心课、一级核心课、选修课等等,要求专业核心课需要选够多少学分,选修课选购多少学分,整个学年分为上学期、下学期和夏季学期,夏季学期也就一个月,只需要两个学分就行了。同时,中科院会安排大量的讲座什么的,主讲人都是一些院士教授甚至国务委员类似的大牛,当年我们遇到过提出DNA双螺旋结构的沃森的讲座,当然还有很多清华北大等一些名校的老师过来讲座,学生需要根据自己的兴趣,只要听够规定次数就行了,这属于人文讲座吧,记得当年经常几百人的教室爆满,还在隔壁好多教室开设直播,也是前所未有。另外还得补充一点,就是我们选课之后可以试听三个周,三个周之内,觉得选的课不合适,可以在三个周之内随意变换,三个周之后一切都成定局了。
上课形式有和本科一样正常讲课的,但大多数课程都会安排同学就某个课题自己上去讲给大家听,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上课的时候,大家分组上去讲PPT,讲完之后,全教室的人都可以提出疑问,学术谈论氛围很浓厚,因为专业不同,看问题的角度就不同,讨论就很精彩的。
反正不同的学校可能模式不一样,但是大同小异,我总结一点就是,研一也就是上上课修修学分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