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9-17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的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好就业吗?_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资源勘查工程能源怎么样

想咨询一下关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的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好就业吗?,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资源勘查工程能源怎么样,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资源勘查工程新能源,中国地质大学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就业前景,中国地质大学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好不好,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资源勘查工程专业,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的勘查技术与工程,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资源勘查工程,中国地质大学资源勘查工程考研科目,中国地质大学资源勘查工程研究生的问题,大家能帮助我解答一下吗

6 个回答

  • 淡定人生

    老师,我女儿被录取到了中国地质大学,资源勘察工程专业,不知道将来就业怎么样?是否需要复读?

    #好平台好讲师##微头条名师团##高考志愿填报#

  • 陈....

    非常荣幸,我对这个专业很了解。这会要是留京落户的话是不太容易的。要是选择首都以外的单位还是挺容易的。

  • 岁月悠长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资源勘察工程专业在全国开设本专业的45所大学里排在第1名,专业特色极其鲜明,专业实力非常强大,就业和继续发展都是没有问题的。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是211工程大学,教育部直属大学,双一流建设大学一流学科入选高校。位于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学校的综合实力在全国721所大学中排第113名;其中人才培养第126名,科学研究第106名。

    中国地质大学的前身是1952年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天津大学,和唐山铁道学院等院校的地质(系)科合并组建的北京地质学院。1987年成立,中国地质大学在北京,武汉两地相对独立办学。是我国首批试办研究生院的33所高校之一,并且首批进入211工程,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2000年2月,中国地质大学由国土资源部整体划转教育管理,学校现在是教育部和国土资源部共建大学。

    学校现有中国科学院院士8人。夏有17个教学单位42个本科专业,2个国家一级重点学科,8个国家二级重点学科,14个省部级重点学科,16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4个工程领域和MBA,MpA等11个类型的专业学位授权点,13个博士后流动站。有在职教职工1400余人,全日制在校生15000余人。

    学校在地质,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三个学科建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学校的资源勘查工程(固体矿产),主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系统学习地质学基础,理论知识与方法,掌握矿产资源勘察评价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具备从事资源勘查和评价,勘察工程,设计,所需基本知识和技能的高级科学技术专门人才。

    学生可以在固体矿产,石油与天然气,资源勘察工程,资源信息系统工程,及矿产开发与管理等不同方向上有所侧重,该专业就业和继续发展具有广阔的前景。

  • 金毛大汪汪

    看你就业方向,如果是本专业方向,中国地质大学的学生到处都会抢着要。如果不是本专业,那就看你自己其他的方面的能力了。总的来说是好就业的。

  • 闯出一片天

    地质类、测绘类、水利类2021年招生数据。(山东省)
    确切地说,这3个专业都不算热门专业,因为不少活要到户外,甚至偏远的地方去工作。
    这3个大类,更适合男孩子。
    虽然有些辛苦,但是名牌大学的分数也不低。
    比如:武汉大学的遥感科学与技术,最低分645,最低位次2290.
    地质类:地质工程、勘查技术与工程、资源勘查工程、地下水科学与工程、旅游地学与规划工程。
    测绘类:测绘工程、遥感科学与技术、导航工程、地理国情监测、地理信息空间工程。
    水利类:水利水电工程、水文与水电工程、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水务工程、水利科学与工程。
    具体招生数据参见下图。

  • 岁月如梦

    辛辛苦苦读个博士,结果研究不做了,要去社区做干事?读这么多书有什么用?

    武汉东湖高新区2021年面向社会招聘社区干事,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科学学院的胡晓依博士,报考了该职位。

    胡晓依本科就读于河北地质大学,资源勘查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就读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质工程专业。

    行星地质学,是开展行星科学研究的最基本的学科方向,其研究内容包括行星表面的撞击构造特征、行星构造变形形迹、行星表面的矿物与岩石组成、行星地貌的形成与改造过程,以及行星的形成与演化过程。

    有记者问她,所学专业和社区干事好像没什么关系,为什么要报考?

    胡晓依说,其实社区工作和我们做科研有相似的地方,都是发现问题后寻找答案。结合我个人,我觉得自己性格属于比较耐心细心这一类型的,而社区工作也需要细心、耐心,也想锻炼一下。

    那么,一个行星地质学的博士生,不去参加航天、地质相关的工作,而去社区工作,这是不是对人材的浪费,是不是大材小用?

    1.首先,学什么专业是一个人的自由,就什么业也是一个人的自由。

    我们早已不是啥都分配的年代了,既不分配专业,也不分配工作,一切都是自由的。上大学要考试,上什么专业也要凭分数,所以想学什么,这是要凭本事的,同时也是一个人的自由。

    而就业早已是自由的,自己想做什么工作都可以,只要有单位接收你。所以,并不是学什么专业,就要从事相应专业的工作。

    而且,学了什么专业,也不一定找得到相应专业的工作。

    2.大学毕业后,未从事相应专业的人并不少。

    大学毕业后,未从事相应专业的工作,这样的案例并不是少数。

    我有一朋友,大学学的是计算机软件专业。我问他,他的同学中从事计算机软件开发的有多少?他告诉我并不多,有的去做了老师,有的做了公务员,虽然有的没有直接从事软件开发,但从事的是跟it相关的职业。

    3.教育资源有没有浪费?

    这个是最重要的问题,就是教育资源有没有浪费?高中以前的教育,是基础教育,常识教育,而大学教育是专业教育。那么接受了专业教育,而没有从事相关专业的职业,这是不是一种教育资源的浪费?

    首先,在选择学什么专业的时候,不少人是盲目的。特别是高中生在选填高考志愿的时候,对很多专业其实是不了解的,对自己所选的专业并不是十分了解,对其后从事的工作更是不甚了解,很多是听信大人的建议,而大人都是从就业难易的程度考虑的。

    这样就造成很多人,选择了并不是自己喜欢的专业。在大学学了一段时间之后,才发现自己对此专业并没有什么爱好。

    其次,在选择职业的时候,更多的人则是从现实出发,要待在好的城市,要找待遇好的职位,而是否与自己所学的专业对口,这已不是很重要的事情了。

    而单位公司希望从事具体职位的人,应该具有相应的专业知识。如果单位所招的人不具有相应专业的能力,则必须投入相应的成本来进行培训,这就加大了招人单位的人力成本,同时也浪费了大学的教育资源,这个现象在目前十分普遍。

    招人单位招不到相应专业的人才,而相应专业的人,又不愿意从事相应专业的工作。

    这样我们大学培养出来的人,就不具备招人单位的要求。可大学明明是按照社会的要求在设置专业,而培养出来的人却不愿意从事相关的工作,你说这里的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我们再来看胡晓依博士,她说她所学的专业也不是不好找工作,可她想留在武汉,想从事社区工作。那么既然如此,你何必又去上这个博士?你肯定以为有了这个博士学位,考这些职位肯定容易些,仅此而已。

    胡晓依博士从事什么样的职业,这是她自己的自由,我们无权干涉。但是从这件事上来看,我们却能看出我们的教育资源在被浪费,这很可惜,难道不是吗?

    那么如何能做到大学所教的人,是愿意并喜欢以后从事相应专业的工作,这似乎是个难题。

    你有什么样的想法?欢迎留言讨论。
    #武汉头条# #武汉身边事# #武汉爆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