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咨询一下关于世界十大名著哪本书最具影响力?的问题,大家能帮助我解答一下吗
我有十大名著中的前9本书,我自我认知对子女早期宣扬《大卫,科波菲尔》,青春躁动期推荐《约翰,克里斯朵夫》,他们成家后家长里短我谈《战争与和平》。当今我耄耋之年了,想想尚能回味无穷的还是《约翰,克里斯朵夫》。
《红楼梦》
《悲惨世界》
《战争与和平》
《红与黑》
《飘》
《高老头》
《驴皮记》
《复活》
《童年》
《安娜卡列尼娜》
文化的原因吧,出生在中国的国人恐怕能读懂《红楼梦》没几个。更何况外国人。虽然说艺术没有国界。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在文化的深层次是很难理解融合的。所以对所谓的世界名著等等。暂不做过多评价。但我有了四十多年经历后再读《红楼梦》。真正体会到《红楼梦》是我们真正需要用心,用下半生去读的书。读者在读人也在自渡。你有多少理解水平你就理解几分。《红楼梦》是只有极具天然禀赋的人才能写的出的一部小说。里面内容太丰富。有人说是一部百科全书,有人说是一部佛经,还有人说是一部史书……所以你是什么人,它就是什么书。神奇吧!外国人是永远欣赏不来的。
这十部由西方国家评选出来的名著我都拜读过。确实不错。但是我不承认他们是世界十大名著。中国,印度,日本,都有很多优秀的文学作品,为什么没有被评选。特别是我国的《红楼梦》,人物之丰富,故事之完整,历史之丰厚,语言之优美。比《红与黑》,《安娜.卡列宁娜》,《悲惨世界》等其他入围的作品差吗?这只不过是西方世界的"傲慢与偏见"罢了。
世界十大名著指的是2000年,美国《纽约时报》和美国《读者文摘》组织全世界读者精选出的十部长篇巨著。
一、英国 狄更斯《大卫.科波菲尔》
二、法国 维克多.雨果 《悲惨世界》
三、法国 维克多.雨果 《巴黎圣母院》
四、法国 罗曼.罗兰 《约翰.克里斯多朵夫》
五、法国 司汤达 《红与黑》
六、俄国 列夫.托尔斯泰 《战争与和平》
七、前苏联 高尔基 《童年》
八、俄国 列夫.托尔斯泰 《安娜.卡列尼娜》
九、英国 艾米特.勃朗特 《呼啸山庄》
十、美国 玛格丽特.米切尔 《飘》
影响最大的应当是俄国 列夫.托尔斯泰 《战争与和平》这部宏篇巨著是列夫.托尔斯泰的代表作,作品波澜壮阔,人物众多且个性鲜明,通过这部书世界人民能够更多的了解俄罗斯这一伟大的民族。是一部俄罗斯百科全书式的壮阔史诗,这个世界上在他之前还没有哪个作家能够处理时间跨度如此之大、空间跨度如此之大、人物如此之多的作品,在我国作家中也有较深的影响,陈忠实《白鹿原》就深受其影响。一部好作品是能够影响一代甚至几代人的。列夫.托尔斯泰 《战争与和平》体现的是人道主义思想,其反对战争,对战争的各方都给与了深刻的同情。
当然其它作品的影响力也不小,真要用“最有影响力”这一词汇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对世界十大名著说点什么?
先看主办方及评选机构。
一是《纽约时报》,二是《读者文摘》。
这两家媒体,都是西方(美国)的报纸和杂志,它们评选的结果,肯定受到西方的历史、文化和价值观的影响,并与它们相关联,他们生活在西方的历史文化氛围里,受西方历史文化的教育和熏陶,过去现在和未来都会受到这些作品的影响。
对东方文化,如印度,中国,伊斯兰文明不够重视,关注不够,也比较欠缺,一个作品都没有入选,这说明东西方文化差异比较大,或者说东方文化不被西方文化接受和认同,也可以说西方不了解东方文化的博大精深。
如果是亚洲的报纸和杂志评选世界十大名著,肯定会有亚洲的名著入选,这是“近水楼台先得月”效应。
二看评选时间。
2000年。
在二十世纪末二十一世纪初这个时间,仍然评选出这样的结果,这是不全面的,局限性太大。该结果只供参考,不值一提。
三看入选作品范围。
主要十部作品分布在英国(2部)、法国(4部)、俄罗斯(3部,前苏联)、美国(1部)等国家。
受中国人欢迎的喜闻乐见的《红楼梦》等四大名著无一入选,其他东方国家的优秀作品也未入选,该评选缺乏完整性和说服力。
总之,我们有《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四大名著,也该有自己媒体和传媒评选的世界十大经典名著。
我们要有文化自信,掌握好话语权,讲好中国故事,中国人民勤劳勇敢艰苦奋斗的故事,中国改革开放的故事,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的故事!
附:
世界10大名著,即2000年《纽约时报》、《读者文摘》联合读者评选出来的十部长篇小说
《大卫.科波菲尔》—— 狄更斯
《悲惨世界》—— 维克多.雨果
《巴黎圣母院》——维克多.雨果
《约翰.克里斯多朵夫》—— 罗曼.罗兰
《红与黑》——司汤达
《战争与和平》—— 列夫.托尔斯泰
《童年》—— 高尔基
《安娜.卡列尼娜》——列夫.托尔斯泰
《呼啸山庄》—— 艾米特.勃朗特
《飘》——玛格丽特.米切尔
我估计,这十本书认真仔细读完的人应该不多。比如《呼啸山庄》,《大卫科波菲尔》《约翰克里斯朵夫》。这些书虽然有的人书柜里有,说不定根本没有撞过,也没有想过要去读。我估计他们连作者是谁都不知道。
这十本书中,影响最大的应该是《悲惨世界》,《红与黑》和《飘》。前两本在亚洲地区影响最大,特别是在中国。《悲惨世界》在七、八十年代的中国几乎达到家喻户晓。而《飘》的影响力应该是在欧美国家。
至于《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在知识女性中影响力较大,特别是《安娜-卡列尼娜》,曾听到许多女人这样说男人,“我会让你后悔的!”这是安娜的著名台词。还有小说的开篇,“幸福的家庭家家相似,不幸的家庭各各不同。”这句话常被一些人挂在嘴边,作为口材的装饰。
另外,高尔基的《童年》,在六、七十年代中国影响力较大,这与当时不正常的政治气候有关系。如果说少年文学,高尔基的《童年》不是最好的。我认为,最好的,在世界上影响最大的应该是法国十九世纪作家,埃克多-马洛的《苦儿流浪记》。高尔基的《童年》主观的东西太多,倾向性太大,而马洛的《苦儿流浪记》更人性更美好!
秋实累累
2022-09-17列举八部作品来打榜!
1,列夫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
《战争与和平》是俄国作家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创作的长篇小说,也是其代表作。该作以1812年的卫国战争为中心,反映从1805到1820年间的重大历史事件。
2,雨果《巴黎圣母院》。
《巴黎圣母院》是法国文豪维克多·雨果第一部引起轰动效应的浪漫派小说,1831年1月14日首次出版。
小说以十五世纪路易十一统治下的法国为背景,通过一个纯洁无辜的波希米亚女郎惨遭迫害的故事,揭露了教士的阴险卑鄙,宗教法庭的野蛮残忍,贵族的荒淫无耻和国王的专横残暴。作品鲜明地体现了反封建、反教会的意识和对人民群众的赞颂。
3,巴尔扎克《人间喜剧》。
《人间喜剧》是2009年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巴尔扎克。他以毕生心血创作的由九十多部独立而又有所联系的小说组成的巨著《人间喜剧》。《人间喜剧》被誉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百科全书”。
4,易卜生《玩偶之家》。
《玩偶之家》是挪威戏剧家亨利克·易卜生创作的戏剧作品。
《玩偶之家》戏剧,通过女主人公娜拉与丈夫海尔茂之间由相亲相爱转为决裂的过程,探讨了资产阶级的婚姻问题,暴露了男权社会与妇女解放之间的矛盾冲突,进而向资产阶级社会的宗教、法律、道德提出挑战,激励人们尤其是妇女为挣脱传统观念的束缚,为争取自由平等而斗争。
5,薄伽丘《十日谈》。
《十日谈》是意大利作家乔万尼·薄伽丘创作的短篇小说集,创作于1350—1353年。
《十日谈》是欧洲文学史上第一部现实主义巨著,世界上第一部短篇小说集;意大利近代评论家桑克提斯曾把《十日谈》与但丁的《神曲》并列,称之为“人曲”。
6,肖洛霍夫《静静的顿河》。
《静静的顿河》展示了1912到1922年间,俄国社会的独特群体——顿河地区哥萨克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以及国内战争中的苦难历程。
《静静的顿河》展现的是哥萨克人如何通过战争、痛苦和流血,走向社会主义。《静静的顿河》是一部描写具有重大历史意义时代的人民生活史。肖洛霍夫因《静静的顿河》作品获得1965年的诺贝尔文学奖。
7,歌德《少年维特的烦恼》。
《少年维特的烦恼》是德国作家歌德创作的中篇小说。该书于1774年秋天在莱比锡书籍展览会上面世,并在那里成了畅销书。
小说描写进步青年对当时鄙陋的德国社会的体验和感受,表现了作者对封建道德等级观念的反应以及对个性解放的强烈要求:少年维特爱上了一个名叫绿蒂的姑娘,而姑娘已同别人订婚。爱情上的挫折使维特悲痛欲绝。之后,维特又因同封建社会格格不入,感到前途无望而自杀。它是歌德作品中被他的同时代人阅读得最多的一本。
8,奥斯托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前苏联作家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所著的一部长篇小说,于1933年写成。
小说通过记叙保尔·柯察金的成长道路告诉人们,一个人只有在革命的艰难困苦中战胜敌人也战胜自己,只有在把自己的追求和祖国、人民的利益联系在一起的时候,才会创造出奇迹,才会成长为钢铁战士。
2020年4月,列入《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中小学生阅读指导目录(2020年版)》初中段。